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19443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阶级关系:“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教育和学术: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二、道家学派1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2 .老子:(1)时期:春秋晚期(2)思想主张:认为世界万物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地位和影响:道家学说的创始人3 .庄子(D时期:战国时期(2)思想主张:提出“齐物

2、”的观点,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三、法家学派1,韩非子:(1)时期:战国末期(2)思想主张: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主张变法革新;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地位和影响: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使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四、墨家学派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1)时期:战国初期(2)思想主张: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治国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影响: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愿望,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五、儒家学派1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

3、子2 .孔子(春秋晚期)(1)思想主张: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文化成就领域主要内容思想学说政治思想“仁”(思想核心);“克己复礼”;“为政以德”。伦理观主张性相近。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思结合。文化贡献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2)地位和影响:创立了儒家学派;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整理“六经”,保存文化典籍。3、孟子(战国时期)(1)思想主张: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4 .荀子(战国时期)(1)思想主张:提出“人之性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

4、义”和“王道”,以德服人。5 .孟子和荀子的地位及影响: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六、百家争鸣的影响:1 .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法家: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七、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

5、“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一战国后期,蔚然大宗f秦朝时候,遭到打击T西汉初年,逐渐复苏f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一、提出背景: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道家)(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表现:休养生息政策(萧规曹随)(3)影响:积极:经济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消极: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地兼并严重;边境匈奴问题。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有为的统治思想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董

6、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2 .董仲舒生平(前179前104年)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3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1)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3)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三、提出后的实践:汉武帝独尊儒术1 .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 .政治: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3 .教育:把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官办太学,考试合格做官,打破了由贵族官

7、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四、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三课: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2 .隋唐时期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A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B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二、程朱理学1 .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

8、“理学”。2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颗、程颐、朱熹。3 .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二程理学(北宋)(1)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2)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3)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1)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3) “格物致知”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4 .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

9、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探究:如何评价宋明理学?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 .积极:具有和谐意识、具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1)“心即理也”;(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3)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3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致良知”“知行合一”.第4课:

10、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2)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不断扩大;(3)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4)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二、离经叛道的李贽1 .生平介绍:性格特征:“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2 .代表作:焚书藏书3 .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肯定人的私欲。4 .影响: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1、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三、黄宗携1.代表作: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5 .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6 .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四、顾炎武1.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2.思想主张:(1)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要特色)(2)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3)“天下兴亡,匹

12、夫有责”(4)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4、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五、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思想主张:(1)唯物论: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2)认识论:认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3)辨证法: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却是相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 .影响:王夫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黄宗裁、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思想: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工商业,提倡“经世致

13、用”批判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一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1.“智者学派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3 .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盛的城邦经济)(2)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3)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4 .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5 .思想主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6 .影响:(1)对雅典民众起到思想启蒙和

14、解放作用;(2)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3)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及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二、“美德即知识”1 .苏格拉底生平简介:2 .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3 .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3)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4 .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合作探究】3:本课测评:智者学派和

15、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三、柏拉图:1.生平介绍:2 .代表作:理想国:第一等级:“贤哲”,具有智慧的品德,国家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武士,具有勇敢的品德,国家的捍卫者;第三等级:农民、手工业者,具有节制的品德,国家的劳动者和供养者.关注点:人类社会;3 .思想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认为在世界万物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理念是世界

16、的木原。4 .评价: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亚里士多德,1 .思想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强调理性,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2 .影响: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1)经济: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2)政治和政策:工商业主掌握了城市的权力,各城市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3)环境:地理环境优越,是著名的航运中心,处在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2 .标志:

17、手工工场的出现3 .影响:阶级关系: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二、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1)经济基础: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2)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3)文化环境:意大利古代希腊、罗马丰厚的文化遗产;(4)人才优势:

18、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2、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3、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观点的对比:以神为中心一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一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一理性和科学。4、成就(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主义,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2)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

19、的“美术三杰”。艺术大师们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5、传播,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如英国的莎士比亚。6、意义:(1)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2)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3)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

20、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学思之窗】结合教材民通的图片和资料,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答: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三、宗教改革1、背景:日已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直接原因2、实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3、过程(D序幕: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

21、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2)主张: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第三,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3)扩展:宗教改革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信教.新教除了路德教派,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新教纷纷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22、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支委会。5、意义: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第7课启蒙运动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启蒙运动的背景:1.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2 .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4 .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进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二、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三、核心:理性主义四、过程:(一)兴起: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

23、二)高潮:18世纪中叶在法国达到高潮。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1)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2)思想主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孟德斯鸠:(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2)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3)影响: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4)首先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3、卢梭

24、:(1)代表作:社会契约论(2)思想主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合作探究】4: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点是什么?答:反对君主专制,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级;提倡理性、主张实行法治;提倡科学(三)启蒙运动的扩展:1、扩展:法国-西欧诸国-其它国家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康德(德意志哲学家)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主张:强调人的重要性,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坚持人应该自律,所有的自由和平等都只能是在法律范围内的。五、启蒙运动的影响:(1

25、)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统治;(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4)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探究】7:启蒙运动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思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相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2)不同: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背景内容影响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推动

26、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提倡“理性”,旨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由和法治社会。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造纸术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2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外传:唐朝,经过阿拉伯传入欧洲和北非(二)印

27、刷术1 .发展历程(1.)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2)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3) 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C(三)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四)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2)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探究: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分析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答: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

28、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二、九章算术和珠算(一)九章算术1.成书年代:东汉;2.特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3 .历史地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4 .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珠算1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演变为算盘;2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3 .明朝时,珠算法传至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H)天文历法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为了满足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4 .成就:(1)天文观测记录: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商朝)、月食(东

29、汉)、太阳黑子(西汉)以及哈雷彗星(春秋)的记录;(2)编出了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星表一一石氏星表(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历法方面的成果1.夏朝:夏小正2.商朝:“殷历”3.秦汉以后:越来越精确4.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四大农书:农书作者、朝代主要内容地位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记载了混合选择法选种是现代常用的植物选种方法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见课本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农书元朝:王祯重点放在生产工具改革方面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业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农业百科全书。徐光启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医药学时间人物著作内容

30、地位战国问世西汉编订黄帝内经“经络学说”中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医学之宗”战国扁鹊“四诊法”望、闻、问、切中医诊疗的基本方法。“脉学之*,TK东汉华佗发明世界上最早的麻药“麻沸散”“五禽戏”神医”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万世宝典”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探究:明清(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试分析原因。领先的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保障;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就;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衰落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

31、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重人伦、轻自然文化的传统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诗经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春秋末年孔子整理编定。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二、离骚我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楚辞”,又称“骚体”。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1.特点:采用

32、楚国方言;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2.影响: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三、汉赋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一一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2.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四、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1.原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开明兼容的

33、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2.成就: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王维、孟浩然(山水诗);高适、岑参(边塞诗),李白(浪漫主义“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圣”。)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五、宋词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一一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1 .宋词繁荣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2 .成就: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苏轼、辛弃疾3 .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六、元曲: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关汉卿、马致远。七、小说1.兴起:魏晋南北朝

34、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2 .新阶段:唐传奇和宋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3 .繁荣一明清小说(1)产生的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3)成就: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曹雪芹、高鹑,清,中国古代最优

35、秀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中国古代优秀讽刺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发展1.起源:原始图画文字一象形字逐渐符号化一形成汉字2 .演变脉络:甲骨文一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3 .总趋势:由繁到简(二)书法艺术1 .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2 .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代表人物:初唐的欧阳

36、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3 .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索等。4 .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代表作:王羲之兰亭序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 .远古时期起源: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 .战国时期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3 .魏晋南北朝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

37、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4 .隋唐五代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5 .两宋时期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6 .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三、京剧的出现戏曲发展:原始歌舞f春秋战国优伶f-元杂剧(戏曲艺术走向成熟)一明代昆曲一清

38、代京剧京剧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同光年间,走向成熟(“同光十三绝”:程长庚、谭鑫培);民国以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一、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1 .贡献:物理学:(1)通过实验证实,外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2)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定律(物体下落时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而物体下落的速度宇物体的质量无关);(3)通过实验证实了匀速运动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定律。天文学:通过观察证明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学说”的正确性。2 .影响: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

39、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实验事事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牛顿(16431727,英国科学家)1 .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 .贡献: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立经典力学体系。3 .影响: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为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奠定理论基础;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理论基础。探究:牛顿所处的时代背景(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思想上:启蒙运动逐

40、渐兴起和发展;科技上:伽利略及前人研究的科技成果三、爱因斯坦(18791955)1 .贡献:创立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2 .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3内容: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空间和时间都会发生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无知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4 .影响:(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了新的高

41、度。四、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背景:(1)19C末-20C初,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2)实验证明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解释。5 .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6 .发展:(1)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2)丹麦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7 .意义: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物理学家主要贡献地位和意义伽利略物理学:(1)通过实验证实,外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2)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定律;(3)通过实验证实了匀速运动定律

42、和匀加速运动定律,天文学:发明望远镜、通过观察证明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开创了以实验事事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学说”的正确性。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为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奠定理论基础;人们把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理论基础。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内容: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空间和时间都会发生变化

43、,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无知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普朗克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一、教会的禁锢1 .原因:生产力落后,民众愚昧无知,缺乏基本的生物知识;基督教神学的欺骗性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教会垄断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精神独裁。2 .

44、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生物学发展缓慢达尔文的进化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1 .确立标志:1859年物种起源的发表2 .进化论出现的背景:(1)政治、经济基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人们的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更加开放。(2)思想基础:三大运动有力冲击基督教神学,摧毁了基督教会精神独裁,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深入人心,面向现实,重视实践,崇尚理性蔚然成风。(3)理论基础: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细胞学说的确立和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许多被分割开的小室,他称之为细胞。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

45、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4)达尔文个人因素:对大自然的热爱、渊博的知识、长期对自然界生活的无与伦比的细致观察和丰富积累、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勤奋的工作精神。3 .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基本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1)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2)自然选择:现存物种具有共同的祖先,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3)物竞天择:为了生存和繁衍生物存在种间和种内竞争。(4)适者生存:能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的个体,将获得较多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反之则遭淘汰。4 .进化论的影响: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

46、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1.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工业革命代表性发明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火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出现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电车,汽车,飞机等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1946年,美国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互联网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积极影响:(1)互联网突破了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