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2167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家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条

2、件。5)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重要阶段。2)奠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3、“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2、百家争鸣概念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和见解,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孔子,政治思想,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爱”2、主张“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3、民本思想,教育思想,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历史地位,1、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奠定儒家思想的基础。2

3、、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3、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人称“至圣”。,贡 献:,创立儒学、举办私学、整理书籍,(春秋),儒家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形成,蔚然大宗,但受到冷落(原因?)。原因:此时社会发展趋势是实现国家统一,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孔子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需要。,孟子,主要 思想,1、继承孔子“仁”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影响,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成为“亚圣”,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4、,荀子,主要思想,仁政思想: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来施政民本观:君为舟,民为水伦理观:人性本恶,(战国中期),(战国晚期),影响: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2、西汉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三纲五常”学说发挥仁政思想: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民本思想),3)“独尊儒术”的影响:,2)“独尊儒术”的正统地位确立的原因:,A、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汉武

5、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了文学儒者参政,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将儒家经典五经作为国家的教科书,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3、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成为官方哲学,A、宋代程朱理学,1)理学的核心:,2)二程:,B、明代王阳明的心学,“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提出“致良知”学说,进一步发挥儒家“仁”的思想。,3)朱熹:,朱熹评价: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所整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他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

6、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先有理而后有万物,天理是万物之原,先有理后有物。发挥孔子“仁”的学说,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理气论”,先有理后有气。“心性论”,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1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2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4、明末清初时期: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7、,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1)四为思想家思想主张核心是什么?2)形成原因:3)“异端”思想家李贽 思想主张,1、不能以孔子思想为是非标准,挑战儒家思想正统地位2、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3、高度评价改革和农民起义,4)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3、思想文化: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4、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抨击封建礼教和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专制主义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

8、主”,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3)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认为耕者有其田 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提倡经世致用4)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5)评 价:他们的思想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促进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

9、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带有民主性。思考:17C中国和18C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宣言书”?,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顾炎武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超越本阶级的新的社会方案。,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经世致用思想 君主批判思想自由平等思想 重农抑商思想,归纳总结:1、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和历史地位1、

10、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形成,蔚然大宗,但受到冷落2、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成为官方哲学,正统地位进一步巩固4、明末清初时期: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2、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长期盛而不衰的原因?1、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等儒学家对儒学的建设和发展 2、适应时代的需求 3、统治者的推崇,3、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对儒学的发展体现在哪里?荀子综合道家、法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宋代二程、朱熹从佛教、道教中汲取有益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儒学即理学。王阳明吸取了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心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