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流域“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21804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苕溪流域“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苕溪流域“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苕溪流域“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苕溪流域“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苕溪流域“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苕溪流域“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苕溪流域“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苕溪流域“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二一年六月一、苕溪流域概况苕溪流域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由东、西二苕溪组成,地跨杭州、湖州两市和临安区、余杭区、德清县、安吉县、长兴县、吴兴区、南济区和南太湖新区等7个县级市(区)。苕溪干流长157.6公里,流域面积约4576.4平方公里,河道差距779米,平均坡降为4.9%。在杭州境内,苕溪流域主要由东苕溪以及中苕溪、南苕溪三条支流组成。东苕溪发源于天目山南麓,干流全长143公里,流域面积2267平方公里。干流两岸筑有堤防,其中右岸堤防德清以上至余杭石门桥45公里称西险大

2、塘,是保护杭州及杭嘉湖平原的屏障,也是浙江省重点防洪区域之一。中苕溪起止点为临安与径山交界处至南苕溪交汇处,河道全长15.85公里,流经径山镇绿景村、长乐村、麻车头村,余杭街道下陡门村。南苕溪位于临安区东部,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约720平方公里,流经太湖源镇、锦北街道、锦城街道,总人口约12万人在湖州境内,苕溪流域主要分为东苕溪、西苕溪两条主河流。东苕溪全长57公里,湖州市区段27.5公里,德清段29.5公里,始起德清三合乡康介山村,终点为湖州城西大桥,沿线涉及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康乾街道、乾元镇、洛舍镇,吴兴区道场乡、东林镇、墩溪镇,南涪区菱湖镇、和孚镇,南太湖新区康山街道等10个乡镇(街道

3、)。东苕溪主要支流为湘溪港、街河、余英溪、金鹅山港、下沈港、妙西港、青山港、三世河、站鱼口闸下河等。西苕溪流域面积2153.4平方公里,其主流从源头起长77.8公里,起于安吉县马村,止于南太湖新区雪水桥。其中,安吉县50.2公里,长兴县18.2公里,南太湖新区9.4公里。流经安吉县递铺街道、溪龙乡、梅溪镇等3个乡镇,长兴县和平镇、虹星桥镇、吕山乡等3个乡镇,南太湖新区杨家埠、龙溪等2个街道,与东苕溪在南太湖新区汇合后注入太湖。西苕溪主要支流有南溪、西溪、大溪、浒溪、递铺港、浑泥港等。二、现状评价与取得成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治水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委办发1

4、2017)12号)要求,杭州、湖州两地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以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为重点,推进“一河(湖)一策”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新成效。(一)水质总体保持较好到2020年底,杭州境内东苕溪流域监测断面水质主要指标均稳定达到类水,达到水质目标和水功能区要求。湖州境内东苕溪5个常规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类水质,西苕溪共有水质监测断面22个,5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类水及以上,其余17个断面达到III类水及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100%。(二)重点项目基本完成苕溪流域“一河一策”行动方案,工作任务包括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

5、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重点项目,2018-2020年共计划实施六大类重点治理项目180个,计划总投资772974万元,完成总投资额665140万元,投资完成率86%。(三)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贯彻落实河道保洁工作,及时清理河面河岸垃圾杂物。每月开展水质监测,定期分析水质变化。加强日常巡查,三年来累计巡河近600次,发现解决问题300余项,问题处理率100%。同时,完成苕溪流域河道划界,通过落实专门管护资金和人员,通过采取长效管理措施,确保水体清澈、河岸整洁,河面河岸环境显著提升。(四)跨市联动初步形成余杭、德清两地政府本着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互惠互利、共同协作的原则,签订东苕溪流域水环

6、境补偿协议。补偿资金额度为每年1500万元。其中,余杭出资1000万元,德清出资500万元。以奉口断面、仁和取水口每月现场水质监测为标准,达到II类水质标准余杭每年向德清支付IoOO万元,差于H类、达到I类水质标准按照类水时间比例支付,出现IV或差于IV类水质的情况余杭不支付费用。若德清界内出现重大污染事故,影响奉口、仁和取水口正常取水的,德清县支付余杭500万元。三、问题分析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整治,东、西苕溪水质及沿岸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但对照生态文明建设和“河长制工作的新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东苕溪问题分析1 .河道水质仍需提高东苕溪是主要航道之一,河道船运繁忙,船舶行驶频繁扰动水

7、体,致使水质中的泥沙等杂质得不到有效沉淀,特别是城西大桥断面位于东西苕溪交汇处,日均通航500艘以上,水体浊度与总磷呈同步上升趋势,造成该断面总磷出现月度超标现象。2 .源头治理仍要深化各源头污染需加强监管提升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存在部分种植业、水产养殖等废水直排入河的情况。工业污染方面,沿河修船企业需统筹治理,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居民生活方面,存在沿线城镇、村庄生活污水还存在着雨污分流不彻底、管道老化失修、未全部纳管处理等问题。3 .生态修复仍待强化生态治理修复还需扩面,沿线支流汉港水葫芦集聚爆发还时有发生。蓝藻防治需加大力度,受太湖倒灌影响,部分河段仍存在蓝藻集聚现

8、象。河道沿线生态修复还需加快,堤岸护坡、沿线区域的绿化还存在盲区。4 .长效管理仍需提升“河长制”工作还存在短板,部分河长认识不足,履职不到位,联动执法还有待加强,尚未有效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执法机制。群众主动参与程度还不够,过于依赖政府投入,部分区域村民侵占河道、非法养殖、偷挖河砂、洗涤倾倒等现象比较普遍。(二)西苕溪问题分析1 .水资源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入西苕溪是湖州市主要通航河道,行驶的船舶及运输货物会影响区域水环境。目前水质总体较好,但仍有部分河段枯水期水质受影响,需进一步加强河道保洁,船舶运输污染控制,以及河道突发性污染排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工作。2 .污染源仍需整治各

9、源头污染情况依然严峻。工业污染方面,近年来实施重污染高能耗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了突破,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粗放型企业。沿河两岸仍有工矿企业污水直排入河或不达标排放,重点为餐饮类型的企业。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现有耕地16.56万亩,农业生产过程中肥药科学施用技术仍有待提高,规规模以下畜禽散养户存在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粪污处理不规范的情况。居民生活方面,沿线城镇生活污水虽然已经采用纳管处理,但还存在着雨污分流不彻底、管道老化失修等问题。3 .岸线管理仍需加强目前西苕溪已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划界,但确权工作仍未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还需加强。4 .水生态修复工作需要重视西苕溪区域内部

10、分区域仍存在着水土流失问题,如溪龙乡的白茶园水土流失严重;苕溪清水入湖后续工程(开发区段)剩余清淤工作量约为30万方;西苕溪河道目前部分尚未完成的整治的河段现状防洪能力仍不达标。5 .执法监管能力有待提升河道管理范围内仍存在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现象,如老龙坝河段、杨家埠街道104国道部料场。河道巡查力度仍不够,执法能力有待增强,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四、总体目标(一)东苕溪总体目标到2023年,苕溪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道及两岸生态保护修复更加完善,排洪防涝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机制体制建设不断健全,基本建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23年,东

11、苕溪干流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n类以上,II类水质比例进一步提升。东苕溪杭州境内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II类,实现河道范围内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河底无垃圾、绿化无破坏、沿河无违章等工作目标。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水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到2023年,东苕溪流域防洪和排涝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清淤轮疏机制全面建立,防洪行洪能力不断增强,东苕溪防洪能力达到IOO年一遇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饮用水提升工作全面落实,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到IO0%。水生态系统构建完善。到2023年,东苕溪禁渔制度全面实行,水域及岸线生态修复更加深入,沿线区域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河道全

12、线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水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到2023年,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全面完成,重要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并全面实施,区域内100%水利工程达到标准化管理;东苕溪河长制管理机制体系更加完善,涉水综合执法能力全面增强,东苕溪涉水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率稳步下降,实现河道管理范围内基本无违建,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二)西苕溪总体目标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21年底,全面完成沿线各类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到2023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oo%,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m类水质比例保持io。%。水安全保障有力。完成西苕溪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辖区内80%以上

13、水利工程达到标准化管理。有效清除西苕溪流域内河湖库塘存量淤泥,新增河湖岸边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水生态系统完善。完成苕溪清水入湖后续工程(开发区段),有力推进西苕溪水域环境整治,保证河网通畅联通。水管理能力加强。严厉打击侵占水域、乱弃渣土等违法行为,严禁涉水违建,实现管理范围内无新增违建,基本建成健康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太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五、主要任务(一)深化水污染防治1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大力开展铅酸蓄电池、电镀、制革、印染、造纸、化工等六大行业的整治,提出防止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着力解决辖区内沿河两岸的酸洗、砂洗、氮肥、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食品

14、加工等行业的污染问题。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标注污染隐患等级,引导转型升级,实施重点监控。开展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低、小、散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的专项整治。切实做好危险废物和污泥处置监管,建立危险废物和污泥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东苕溪:加大对沿线“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对生产设备落后、污染治理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予以坚决淘汰。大力推进企业绿色转型,鼓励沿线企业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实施工业园区(集聚区)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工业园区(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引导各类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循环改造。到2023年,整治提升东苕

15、溪沿线“散乱污企业20家,推动4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任务。沿线所有工业园区(集聚区)全部达到零直排区标准,规上企业绿色工厂星级管理覆盖率力争达到90%。西苕溪:实施河湖库塘清淤(污)工程。分三年分别对和美、新天地、吴盛3家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持续实施工业园区(集聚区)污染治理。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对沿岸的各类工业集聚区开展专项污染治理。实施重点水污染行业(如电镀、化工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对沿岸的重点水污染行业制订废水处理及排放规定,在深度排查的基础上各厂制订一厂一策,行业主管部门在深度排查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台账,实施高密度检查,明确各项治理和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严管重罚,杜绝重污染行业废水

16、未经处理或未达标排放河道。制订出台西苕溪工业污染防控应急方案、企业重点水污染行业废水处理规定临港经济开发区工业区危险废物处置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2 .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做好城镇配套管网建设。持续推进沿岸城镇污水截污纳管,加快实施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和改造,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纳管。提高管网建设效率,推进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沿线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东苕溪:到2023年,东苕溪沿线新改扩建污水管网23.2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0.75万吨/日,完成1座污水处理厂清洁化排放技术改造任务。西苕溪: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

17、新改建工作。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以城镇一级A标准排放要求做好新建污水厂建设和老厂技术改造提升。到2023年,梅溪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对照目标,按河道范围和年度目标分解任务,制订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及出水水质目标,并建立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机制,完成和美、新天地、吴盛3家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做好进出水监管,有效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出厂水达标率。全面完成沿线乡镇商贸集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做好城镇排水与污水收集管网的日常养护工作,提高养护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实施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依法核发排水许可证,切实做好对排水户污水排放的监管。工业企业等排

18、水户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向城镇污水管网排放污水,并符合排水许可证要求,否则不得将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建立污泥的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加大河道两岸污染物入河管控措施。重点做好河道两岸地表IoOm范围内的保洁工作:加强范围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物等的清运和清理;对该范围内的无证堆场、废旧回收点进行清理整顿;定期清理河道、水域水面垃圾、河道采砂尾堆、水体障碍物及沉淀垃圾;加强船舶垃圾和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在发生突发性污染物如病死动物入河

19、或发生病疫、重大水污染事件等,及时上报农业畜牧水产、卫生防疫和环保等主管部门;受山洪、暴雨影响的地区,要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组织专门力量清理河道中的垃圾、杂草、枯枝败叶、障碍物等,确保河道整洁。制订完善西苕溪河道保洁工作方案。3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强化养殖业管理,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要求落实禁养及其它污染防控的要求。推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继续实施肥药减量控害工作和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鼓励施用有机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化肥农村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肥药两制”改革,健全

20、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推进苕溪千亩跑道鱼数字化示范园区建设,到2023年,完成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14个,新增养鱼跑道160条。东苕溪:积极推进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落实禁养区、限养区要求,实行干流500米、支流200米范围内禁养政策,50头以上的养殖场全部实现在线监控。每年分冬春两季放流白鲤、花鲤等洁水型鱼类苗种。推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到2023年,沿线区县完成化肥减量18吨、农药减量7吨,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7条。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完成东苕溪沿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184座。加强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健全完

21、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到2023年,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出水达标率稳定保持在75%以上。西苕溪: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有计划、有步骤发展农牧紧密结合的生态养殖业,减少养殖业单位排放量。切实做好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消纳,做好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四是以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为重点,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对中等规模养殖场进行设施修复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再提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为重点,制订建制村环境整治计划,落实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措施,明确河岸周边环境整治阶段目标。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实用、维护简便、循环利用的生活污水治理工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

22、保全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体系全覆盖,并健全完善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和保障体系。4,船舶港口污染控制推动所有机动船舶按有关标准配备防污染设备,加大船舶污染物治理,加快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建设。推动港口码头污染物防治,港口和码头等船舶集中停泊区域全面落实船舶含油污水、垃圾的接收存储设施,建立健全含油污水、垃圾接收、转运和处理机制。加大船舶污染执法力度和船舶超载治理。东苕溪:认真做好船舶生活污水上岸,推动100吨级以上所有机动船舶均完成污水收集柜等污染治理设备安全并纳入有效监管,到2023年底,实现辖区“长江经济带

23、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覆盖率100%,船舶污染物上岸率达95%以上。加大对建筑行业泥浆船舶运输监管,严禁运输船舶泥浆非法偷排。加强船舶超载管理,到2023年,超载船舶数量控制在2%以内,管控率达98%以上。西苕溪:健全船舶与港口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运输船舶不违规排放污水、船员不随意丢弃垃圾、危险化学品运输不泄露,实现船舶污染物上岸,推进内河船舶清洁能源使用。进一步规范建筑行业泥浆船舶运输工作,禁止运输船舶泥浆非法乱排。加大船舶超载治理,加大现场执法力度,严控船舶超载航行,降低船舶航行对河道水体的影响。在规定区域内进行限速控制治理,严格控制核心区重载和空载船舶航行速度。加强危化品

24、水路运输监管,防止船舶碰撞、泄露事故发生。完善水上危险货物泄露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应急资源储备和运行维护制度,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二)严格水环境治理1 .加强入河排污(水)口监管东、西二苕溪开展河道沿岸入河排污(水)口规范整治,统一标识,实行“身份证”管理,公开排放口名称、编号、汇入主要污染源、整治措施和时限、监督电话等,并将入河排放口日常监管列入基层河长履职巡查的重点内容。依法开展新建、改建或扩建入河排污(水)口设置审核,对依法依规设置的入河排污(水)口进行登记,并公布名单信息。2 .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东苕溪:深入实施中小流域和湖漾系统治理,积极推进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完成吴

25、兴区下沈港与埃溪港水溪沟通、新建护岸和德清县幸福村、城南片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等工作。实行常态化的清淤轮疏,推动清淤轮疏工作向支流汉港延伸,实现河道水系连通和水流畅通、沿线河湖库塘淤轮疏动态平衡,有效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西苕溪:按照“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的要求,逐步恢复水体自然连通性,打通“断头河”,实施引配水工程;通过科学调度沿线闸泵配套设施整体推进区域干支流、大小微水体系统治理,增强水体流动性。3 .完善“清三河”巩固措施东、西苕溪均需巩固“清三河”成效,加强对已整治好水体的监管,定期开展一次复查和评估;推进“清三河”工作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参照“清三河

26、”标准开展全面排查整治,按月制定工作计划,以乡镇(社区)为主体,做到排查整治无盲区、全覆盖。4 .健全完善河道长效保洁机制东、西苕溪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河道管理养护,全面落实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制度,落实专业保洁队伍和保洁人员,提高河道管理养护的专业化水平。利用无人机航拍、重点河段视频监控等科技化、信息化监管手段,强化河道督查,确保河道保洁达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三无”标准,实现全线主要河道保洁率100%。(三)加强水资源保护1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东苕溪:强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监管,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进

27、一步健全东苕溪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机制,加强东苕溪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到2023年,东苕溪沿线区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均较2020年水量下降9%以上。西苕溪:河道沿岸新增视频监控点15个,平台整合沿线矿资、渔政、港航等部门视频监控点,形成视频监控网络平台。2 .加强饮用水源地、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东、西苕溪强化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水质达标考核,定期向沿线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标的,及时报告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加强东、西苕溪沿线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健全监测监控体系,

28、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完善风险应对预案等长效管理,同时采取水资源调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综合措施。加强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实现同源同质供水。3 .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东苕溪:继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巩固提升长兴县、德清县、吴兴区、南涪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加快安吉县争创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23年,东苕溪沿线所有县(市、区)均达标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西苕溪:加快梅溪镇节水型社会创建,推进节水型措施新建、改造工作。4 .加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东、西苕溪完善水量调度方案,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研究确定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河道生态基

29、流。生态用水短缺的地区(如西苕溪梅溪村)积极实施中水回用,增加河道生态流量。(四)加强水域岸线保护1 .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完成省级东、西苕溪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工作,涉河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并设立界桩等标志,明确管理界线,严格涉河湖活动的社会管理。2 .加强水域岸线保护加强河湖水域空间管控,开展东、西苕溪河道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强化岸线日常监管,严格河湖生态空间管控,完善界桩等保护标志,明确管理界线,严格涉河(湖)活动的社会管理。3 .加强标准化管理按照西苕溪标准化管理手册,依标开展巡查、养护、观测等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加快推进水利工

30、程标准化管理,完成河道沿线水利工程的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4 .推进无违建河道创建东、西苕溪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域补偿机制,严禁建设项目非法占用水域。常态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执法行动,充分利用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对苕溪流域河道、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线0.5平方公里湖泊和小二型以上水库开展重点巡查,建立、健全涉水违建查处、防控长效机制,控制新增违建,持续保护生态水域岸线。其中东苕溪积极推进无违建河道创建,到2023年,东苕溪沿线区县完成无违建河道创建3条以上。(五)加强水生态修复1 .加强河湖生态建设东苕溪:围绕打造水生态水文化建设,实施苕溪流域美丽生态河道建设以及苕溪流域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深度挖掘文化

31、底蕴,体现水生态水文化特色,建成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亮点工程。积极推进以“清丽苕溪”为特色的美丽河道建设,有机串联沿线的特色村镇、休闲农园、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加快推动苕溪沿线的健身绿道、彩色绿化、生态堤岸等建设,到2023年底,力争将东苕溪创建成为省级美丽河道。推动美丽河道建设体制扩面,加快构建“清丽苕溪、魅力湖漾、古韵樱港、诗画水乡的新格局,到2023年底,东苕溪沿线区县建设各级美丽河湖5条(个)以上。西苕溪:开展荆湾村等生态河道建设,建设景观绿带8千米,改造闸坝3处,改造堤防景观1处。2 .实施防洪和排涝工程东苕溪:加快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加快补齐防洪排涝短板,提升东苕溪沿线洪涝灾害防御

32、能力。实施石门水库建设工程、永建北塘4K-700处滑坡加固、北湖围堤防渗防冲处理、长乐后港闸站改建工程、瓶窑镇山塘整治更新、仓前街道水闸整治更新、新家舍闸站整治更新等一批项目,有效提升苕溪流域及沿线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加快推进苕溪清水入湖后续工程德清段、老虎潭下游河道综合治理、郭西湾坪区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到2023年,东苕溪防洪等级达到100年一遇标准。加快实施东苕溪沿线景观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东苕溪绿道建设标准,推动东苕溪绿道工程全线贯通。西苕溪:完成苕溪清水入湖后续工程(开发区段)河道整治;完成沿线土于区整治;加固堤防、排涝站改建、河道综合整治、山塘水库

33、除险加固等。3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加强东苕溪国家级幼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巡责管理,做好珍稀濒危物种及重要栖息地保护工作,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丰富流域生态多样性。依法查处各类侵占渔业水域、非法从事渔业捕捞、养殖行为,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水生生物净化调节水体功能。到2023年,放流淡水苗种不少于7000万尾(粒)。4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加强西苕溪临港经济开发区域、和平区域等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域、重点治理区的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积极实施封育治理、坡耕地治理、沟壑治理以及水土保持林种植等综合治理措施,做好已治理区域的长效管理工作。5 .推进河湖库塘清淤

34、东、西苕溪视河道淤积情况,制定分年度清淤方案。重点做好I类以上水体所在河段的清淤工作,用生态环保的清淤方式进行清淤施工;妥善处置河道淤泥,加强淤泥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实现河道淤疏动态平衡。其中到2023年底,东苕溪干流及沿线支流完成清淤6.5万方。6 .加强生态水量调度管理完善东、西苕溪水量调度方案,科学调度生态流量,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研究确定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河道生态基流。建立蓝藻监测、预警、应急机制,通过科学配水等手段,及时遏制和消除蓝藻水华异常增殖。7 .中小漂流治理及幸福河湖试点县内容重点推

35、进临安区南苕溪,长兴县西苕溪、泗安塘、合溪,安吉县西苕溪、南溪、浑泥港、浒溪,德清县湘溪等9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完成河道综合治理合计357公里。根据全省幸福河湖试点县建设计划,推进长兴县、德清县幸福河湖试点县建设。(六)强化执法监管1 .严格监管执法集中开展全员执法、交叉执法、随机抽查等专项行动,对各类涉水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强渔政执法,依法查处各类侵占渔业水域、非法从事渔业捕捞、养殖行为,严厉打击电鱼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重点禁止水域内和禁渔期、禁渔区内的捕捞等破坏渔业资源行为。加强苕溪流域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查处,坚决整治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加强对船舶

36、生活污水、油水收集上岸处置的闭环监管。加强占用水域、水土保持、水资源专项执法。聚焦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密频次,持续开展“护卫蓝天碧水净土执法行动。2 .提高能力建设建立水域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水域动态监管。落实水域管理、保护、监管、执法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重点水域、重点污染防控区、重点排污河段、重要堤防、大型水利工程、跨界河湖节点等进行视频实时监控。推进全市河湖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河湖监管信息化。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流域统一管理与分级分段(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东、西苕溪河长制组织体系,优化调整完善市、区县、乡镇(街

37、道)、村(社区)四级河长设置。市东、西苕溪河长办要加强工作统筹,按年度细化制定工作计划,并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各级河长。市级相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根据本方案确立的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东、西苕溪沿线各区县应制定本辖区东、西苕溪“一河一策”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健全完善东苕溪河长制组织体系、工作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二)加强督查考核严格落实省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工作要求,加强河长履职监督,建立每月行政河(湖)长巡河信息提醒与排名制度,抓好巡河“四率,建设。强化工作监督,湖州市东、西苕溪河长办和杭州市河长办将对沿线区县“一河一策”落实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及时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加

38、强层级考核,按照一级考一级的要求,由市级河长考核沿线区县级河长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沿线各区县级、乡镇(街道)按照分工分别组织开展下一次河长考核工作。(三)加强资金保障强化各项涉水资金的统筹与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度,依托重大项目,从发展改革、水利、环保、建设、农业等线上争取资金。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水。强化技术保障,加大对河道清淤、轮疏机制、淤泥资源化利用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解决“一河一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对水域岸线保护利用与排污口监测审核等方面的培训交流。(四)加强技术保障加大对河道清淤、轮疏机制、淤泥资源化利用以及生

39、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解决“一河(湖)一策”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对水域岸线保护利用、排污口监测审核等方面的培训交流。(五)加强公众参与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与监督作用,加大对“河长制的宣传,让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的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对东、西苕溪流域附近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各社区(村)发放环保宣传册,开展环境保护主题讲座,张贴环保宣传资料,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并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邀请广大村民参与监督,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投身水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

40、水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附件:1.苕溪流域“一河一策”20212023年重点项目汇总表2.苕溪流域“一河一策”2021-2023年重点项目表苕溪流域“一河一策”2021-2023年重点项目汇总表序号分类项目数投资(万元)水污染防治401118741工业污染治理5214502城镇生活污染治理16820923农业农村污染防治1778724船舶污染控制2460二水环境治理1290365入河排污(水)口监管614866水系连通工程365007“清三河巩固措施31050三水资源保护1129858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21509饮用水源地、水功能区监督管理7268510节水型社会创建2310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

41、护11804011河湖管理范围划界231012水域岸线保护4671013标准化管理51020五水生态修复2410106314河湖生态修复建设61749815防洪和排涝工程建设158231516水土流失治理1100017河湖库塘清淤2250:执法监管6510.1518监管能力建设6510.15合计104233508.15苕溪流域一河一策2021-2023年重点项目表大类分类序号市县(区)牵头单位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完成年限投资(万元)责任单位一、水污染防治(一)工业污染治理1湖州市吴兴区吴兴区发改局关闭沿岸造船厂关闭5家造船厂2023/道场乡、东林镇、城溪镇2湖州市德清县各镇(街道)关闭周边企业完成

42、15家工业企业关闭整治202320000乾元镇、洛舍镇、下渚湖街道、康乾街道3湖州市长兴县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县住建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零直排提升和平和美污水厂0.5万吨/日续建工程,开展5个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提升;虹星桥新天地污水厂提标改造;和平吴盛污水厂提标改造2023年底350和平镇、虹星桥镇、吕山乡4湖州市安吉县经济发展局工业污染应急方案、危险废物处置管理规定及水处理规定的制定制定方案及管理规定2022年底300经发办5杭州市临安区区经信局“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创建太湖源镇工业集聚区、横溪中小企业创业园2个“污水零直排区”创建2021-2022800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二)城镇

43、生活污染治理6湖州市吴兴区吴兴区住建局道场乡、东林镇、填溪镇污水管网新建改造道场乡、东林镇、康溪镇分别新建改造污水管网3公里、5公里和7公里20232960道场乡、东林镇、壕溪镇7湖州市南丹区南丹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孚污水处理厂扩容及提标改造工程扩建0.75万吨/天;提标改造1.5万20229747和孚镇人民政府8湖州市德清县德清县建设局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洛舍镇实施污水管网建设2.4公里2022700洛舍镇大类分类序号市县(区)牵头单位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完成年限投资(万元)责任单位9湖州市德清县德清县建设局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康乾街道实施污水管网建设2.8公里2021800康乾街道10湖州市德清县德清

44、县建设局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乾元镇、下渚湖实施污水管网改造2公里和1公里20232500乾元镇、下渚湖街道11湖州市长兴县县住建局新改建污水管网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0公里2023年底1300和平镇、虹星桥镇、吕山乡12湖州市安吉县规划建设与国土局梅溪镇污水管网改造新增及改造管网13km2023年底600村镇建设办13杭州市余杭区区住建局仓前街道“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改造工程仓溢绿苑,仓溢东苑,西溪永乐城“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改造20213300仓前街道14杭州市余杭区区住建局良渚街道“污水零直排”小区改造良渚街道北秀区块生活类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天阳棕桐湾生活类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亿丰蔚蓝郡小区污水

45、零直排改造;古墩路区块生活类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白鹭郡南、柳映坊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白鹭郡东、望城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赞城良渚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秋荷坊、探梅里小区污水零直排改造等项目202122500良渚街道15杭州市余杭区区住建局余杭街道“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余杭街道“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类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等项目202110000余杭街道16杭州市余杭区区住建局瓶窑镇“污水零直排改造瓶窑镇羊山公寓污水零直排项目;瓶窑镇乐章花苑污水零直排202111250瓶窑镇大类分类序号市县(区)牵头单位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完成年限投资(万元)责任单位项目;瓶窑镇良景学府污水零直排项目;瓶窑镇窑山花园污水

46、零直排项目;杭州市余杭区瓶窑一小(凤溪校区)“污水零直排”整治工程;杭州市余杭区瓶窑一幼(本部)、北湖小学、北湖幼儿园“污水零直排”整治工程;杭州市余杭区瓶窑派出所“污水零直排整治工程等项目17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长乐集镇污水零直排长效运维管理污水管网设施长效运维,隔油池清掏202110径山镇18杭州市临安区区住建局“污水零直排“镇街创建锦城街道创建“污水零直排镇(街道)20219300区治水办、相关镇街19杭州市临安区区住建局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扩容。完成高虹、污水处理厂和临安城市污水处理二厂清洁排放提标改造2021800区治水办、相关镇街20杭州市临安区区住建局居民住宅小区“污水零直排”整治验收完成锦城街道住宅小区“污水零直排整治验收2021500区治水办、相关镇街21杭州市临安区区住建局中水回用工程完成市政道路、雨污水管道建设:福兴街西延工程1375米,兰锦路830米,福旺街927米,福临路650米2021-20225825新锦集团(三)农业农村污染防22湖州市吴兴区吴兴区住建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