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22257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0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docx(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岷江都江堰段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送审稿)编制单位: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都江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目录概述方案编制背景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2017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实施方案,提出我省将全面建立河长制,为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

2、保障。要求全面梳理分析我省河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实施河长制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保护,保障区域水生态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为推进河长制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完成,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河长制工作部署和要求,根据我省具体情况,重点构建四大体系:一是河流名录体系,对全省实施河长制的河流,全面建立河流名录;二是河长体系,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同步联动的立体河长体系;三是一河一策方案,针对不同河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河流管理保护方案;四是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体系,针对水量、

3、水质、水功能区、水环境、水生态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编制一河一策方案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我省实施河长制,构建河流名录、河长、一河一策、监督考核四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长制精准实施的关键。2017年4月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印发都江堰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提出2017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落实河长制,切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推动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要求2018年,通过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实现全市河湖管理范围内无大面积漂浮物、无新增违章建筑、无污水直排“三无”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和

4、劣类水体,河流水质达水功能区标准。岷江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都江堰段地处岷江下游,从内江市的龙门阵林家坝入境,流经牛佛、狮市、都江堰城关、怀德、赵化等乡(镇)、在都江堰长滩乡碑山村出境入泸县,在都江堰境内河长127公里。岷江流域水质达标率低,且近年来有恶化趋势,岷江干流都江堰段共计4个省级以上水质监控断面(分别为脚仙村省控入境断面、釜沱口前省控控制断面、李家湾国控控制断面、怀德渡口省控出境断面)。2015年、2016年监测数据显示,岷江干流(都江堰段)入境断面脚仙村总磷年均浓度为0.29mg/L,出境断面怀德渡口总磷年均浓度为0.16mg/L,出境断面浓度有所降低,岷江水质在都江堰段有所改善,但

5、全境水质均为IV类水体,不能达到III类水功能目标。为保护岷江水质,根据都江堰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特编制岷江都江堰段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在现有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确保岷江都江堰段污染治理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实现水质持续改善,进一步提高岷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成效和专项资金执行力度。力争通过一大批整治项目落到实处,城镇生活污染大幅削减,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岷江概况岷江主河道概况岷江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流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033810550,北纬27503141。岷江发源于茶坪山脉九顶山南麓。上游有东、中、西三源,东源绵远河(主源)长117km,中源石亭江,长122km

6、,西源湔江,长121km。三源分别在汉王场、高景关、关口等地出山后,均进入成都平原水网区,与都江堰引岷江水的青白江、柏条河在金堂赵镇汇聚,以下始称岷江干流。干流穿金堂峡进入丘陵区后蜿蜒南行,纳入绛溪河、阳化河、九曲河、球溪河、蒙溪河、大清流河、小青龙河、釜溪河、濑溪河,于泸州市汇入长江。支流呈扇形沿干流对称分布。干流长502km,全流域面积27860km2。岷江流域形状上小下大近似桑叶形,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汉王场,高景关,关口以上属山区,山高谷深,河谷狭窄,局部地段河面宽仅1015m,河床比降达9.48,水流湍急,山区植被较好,有少量耕地。汉王场,高景关,关口以下进入成都平原,河谷突然

7、变宽,一般达12km。汉王场,高景关,关口至赵镇一段,河床比降变缓,平均比降为0.88,这一地区,水网交错,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经济繁荣。金堂峡至泸州一段,属丘陵区,海拔高250450m,河道比降进一步变缓,平均比降0.43,河谷宽浅,岸高多为1020m,江面宽200400m,水道曲折多滩。这段地区,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农垦发达,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地层,除河源段有部分古生代岩层外,其余地段均为三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与砂岩石层,岩层倾向东北,倾角平缓,一般不大于10度,构造裂缝不甚发育。由于岩层软硬相间,软岩经风化剥蚀后形成凹腔,使上部硬岩失去支承而崩塌。故

8、江岸常堆积岩块,河床基底亦因软硬相间出露,常形成滩沱相间现象。岷江主要支流概况岷江都江堰段最大支流为河道右岸一级支流釜溪河。釜溪河是岷江的一级支流,是穿越都江堰中心城区的唯一河流,由西源旭水河(长118公里)和北源威远河(长123公里)在境内的双河口处汇成干流,下游有长滩河和镇溪河汇入,在都江堰李家湾汇入岷江,干流长73.2公里,从旭水河源头算起,釜溪河在都江堰境内长191公里。流域面积2783.7平方公里。岷江干流都江堰段,大于50km2的一级支流有三江河、鳌溪、釜溪河、起凤溪、牟溪河、安溪河、银蛇溪、大城河、久桥河、怀安河、丰光河。其特征值统计表见下:岷江都江堰段干流主要支流统计表表1.2

9、-1河流名称河流长度(km)流域面积(km2)流经县级行政区划三江河33107内江东兴区、隆昌县、都江堰大安区鳌溪2990.1都江堰县釜溪河1973487威远县、都江堰大安区、都江堰自流井区、都江堰沿滩区、都江堰县起凤溪28109南溪县、都江堰县牟溪河2455.7都江堰县安溪河31101南溪县、都江堰县银蛇溪2149.4南溪县、都江堰县大城河36133都江堰县久桥河39203南溪县、江安县、泸州江阳区、都江堰县怀安河2878.9泸县、都江堰县丰光河1553.4泸州江阳区、都江堰县岷江水利工程现状岷江干流都江堰段由内江市龙门镇起界入境,穿过大安区永嘉乡、庙坝镇、牛佛镇、回龙镇,沿滩区瓦市镇,都江

10、堰县狮市镇、富世镇、东湖镇、琵琶镇、安溪镇、赵化镇、万寿镇、怀德镇,在永年镇李家湾与釜溪河汇合,岷江干流从都江堰县长滩镇流入泸县,在都江堰市境内长127公里,流域面积1277.2km2。岷江干流都江堰段已建水利工程项目7个,其中电站2座,防洪治理工程4个。在建项目有3个,其中水库建设工程2个,防洪治理工程1个。一、水库都江堰市岷江干流有在建水库建设工程2个。其中都江堰县大坡上水库建设工程,总库容1268万方,设计灌面5.08万亩,新增灌面2.65万亩。大安区楼房湾水库扩建工程,总库容1122万方。二、电站都江堰市岷江干流段在都江堰境内已建两座水电站,为紫坪铺水电站和黄葛灏水电站。紫坪铺水电站位

11、于岷江下游都江堰县富世镇境内,是都江堰县地方电网的重要电源之一。该站始建于1994年,1997年全部建成投运。紫坪铺水电站为发电、航运、提灌综合性工程。紫坪铺水电站装机容量为36000kW,全厂共设3台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原电站设计水头6.7m,最大水头9.24m,最小水头3.60m,单机额定引用流量103.6m3/s,设计引用流量310.8m3/s,原设计年利用小时5250h,近3年年均发电量为9143万kW.h。黄葛灏水电站位于岷江下游都江堰县起凤乡白岩沱处,上距都江堰县城16km,距都江堰赵化公路仅2km,水陆交通较为方便。黄葛灏水电站为岷江干流梯级电站的第20级,该站始建于1986

12、年,1989年全部建成投运。黄葛灏水电站为发电、航运、提灌综合性工程。黄葛灏水电站装机容量为43200kW,全厂共设4台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后电站装机容量为44000kW,设计水头7.7m,最大水头9.02m,最小水头5.08m,单机额定引用流量60.7m3/s,设计引用流量243m3/s,年发电量为9540万kW.h,装机利用小时为5963h。三、防洪治理工程已建防洪治理工程4个。包括四川省岷江干流都江堰市大安区牛佛镇防洪堤,上起牛佛镇张家坝下至牛佛镇查家湾,长度1.3km。岷江干流都江堰城区段D段(右岸)、E段(右岸),D段(右岸)堤防工程上起小北门下至红旗大桥,堤防长

13、969m,E段(右岸)堤防工程上起范家山,下至小北门,堤防长4178m。釜溪河都江堰城区段堤防岷江河段上起塔山山脚下至沙咀,设计堤防总长4307m。在建防洪治理工程1个。岷江左岸都江堰城区C段堤防工程,位于岷江左岸都江堰县城南久泰坝片区,堤防工程上起红旗大桥下至晨光大桥。经布置,整治河段长3.0km,设计堤轴线长3062.0m,其中自然岸坡段长1265.57m,护坡式生态堤长1796.43m。编制范围、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编制范围岷江都江堰段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范围主要是从内江市的龙门阵林家坝入境处开始,流经牛佛、狮市、都江堰城关、怀德、赵化等乡(镇)止于都江堰长滩乡碑山村,在都江堰境内的127

14、公里河道。指导思想坚持截污优先、治理为本、开源增流、生态恢复、系统治理的原则,以水质改善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补齐小康社会环境短板为要,把岷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放到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综合治理、科学治理,着力调整与管控流域空间结构,着力加强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城镇污水以及内源污染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修复,着力完善监测体系和加大执法力度,着力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努力形成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饮用水安全,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全省流域治理提供有益经验,为岷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基本原则(1)将

15、环境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强化岷江流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充分发挥水质目标倒逼作用,将环境质量“改善”、环境功能“不退化”作为责任红线,以环境质量是否改善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显着加强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使质量改善、治污减排、风险管控、生态保护、制度政策等多位一体,协同增效。(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衔接各控制单元存在突出的问题,查找分析原因、科学确定目标、研究提出对策,统一部署污染防治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污染防治手段,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明确岷江流域各控制单元水体的水质目标,制定“一河一策”的防治方案,对于问题突出、风险防范要求严格、水体功能高的区域,优先落实治理要求和防治措

16、施,加大治理和保护力度。(3)坚持流域统筹,本总体规划的实施,要统筹质量、水量、总量、容量的关系,统筹水陆对应关系,。坚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的系统思维,紧紧围绕污染源要素系统、行业系统、管理系统,坚持污染源头控制、末端治理、流域修复并举,协同保护与发展、生活与生产、城市与农村,抓好行业、区域差异化治理,多措并举、协调推进,严格落实预防和保护要求。(4)坚持保护优先,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发展转型。不仅要末端治理,还要源头控制;不仅要偿还旧账,还要不欠新账。坚持生态恢复,为岷江环境容量创造“增量”,有利于提升环境承载力、利用自然恢复力、推进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功

17、能提升。(5)注重任务分解,落实岷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任务的各方责任。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加强社会监督,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合力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编制水平年河流基础情况及现状基准年为2016年,编制水平年为2020年。编制依据(1)、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2)、四川省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四川省委、市政府印发;(3)、四川省*河流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大纲省河长制办公室;(4)、关于编制都江堰市5大主要河流治理保护一河一策方案和四个清单的工作方案(5)、都江堰市河长制工作方案;(6)、都江堰市河长制工作意见

18、;(7)、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8)、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四川省实施方案;(9)、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10)、清洁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31525号);(11)、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12)、四川省水资源公报(2010、2011、2012、2013年);(13)、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14)、四川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15)、釜溪河流域(都江堰)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12-2015年)(自府函2012147号);(16)、都江堰市人民政府

19、关于报送2012年釜溪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和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及2013年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的函(自府函201320号);(17)、釜溪河流域2010-2016年地表水例行监测数据;(18)、釜溪河流域2001-2016年水文、流量数据;(19)、都江堰市2010-2016年环境统计数据;(20)、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1)、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22)、荣县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3)、沿滩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4)、都江堰市板仓工业集中区(整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5)、都江堰市晨光工业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6)、都江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河流管理保护目标本方案考核目标年定为2020年。本方案以全面改善岷江水环境,恢复岷江自然生态,实现岷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等水功能永续利用的总目标。水污染防治目标根据都江堰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要求,2017年全市范围内全面落实河长制,切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推动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根据都江堰市2016年度入河排污口基本信息表,纳入岷江都江堰段流域的排污口共计36个,其中开展监测的有30个,监测覆盖率83%。至2020年,排污口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并建立污染信息监测平台,完善监督机制

21、。至2020年,都江堰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市污水管网覆盖面积达到城镇面积的90%以上,处理率达到90%。2018年,对流域范围合理划分禁养区、控养区和可养区,优化养殖场布局,并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利用进行指导,基本实现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至2020年,实现流域全范围内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河道管理工作的开展,至2020年,实现河岸两侧无违规建筑物、无乱耕乱种、无垃圾乱丢乱放、无私设排污口、无砂石乱采等现象,实现河面清澈,无明显漂浮物、无恶臭气味等目标。水环境目标监测断面水质目标到2020年,岷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

22、善,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III类及以上)达到65%以上,劣V类水质基本消灭。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98.67%。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都江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岷江都江堰段设有4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脚仙村、釜沱口前、李家湾和怀德渡口,到2020年岷江都江堰段各监测断面全面消除V类,水环境质量由2016年的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类目标。20162020年度阶段性水质目标见下表。方案年度水质目标表表3.2-1考核断面年份阶段性水质目标脚仙村、釜沱口前、李家湾和怀德渡口2018各断面水质普遍达到类202

23、0各断面水质普遍达到类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根据国务院全国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国函2011167号),岷江都江堰段水功能区划情况见下表。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共划分一级水功能区3个,二级水功能区4个,执行类标准。岷江都江堰段流域水功能区划表3.2-1河流名称一级水功能区名称二级水功能区名称起始断面终止断面长度(km)水质目标类型岷江都江堰段岷江内江、都江堰保留区石庙村川王庙67.9保护岷江都江堰开发利用区岷江都江堰川王庙景观、工业用水区川王庙晨光大桥9.4景观岷江都江堰双堰塘工业用水区晨光大桥双堰塘4.4景观岷江都江堰平澜排污控制区双堰塘平澜1排污岷江都江堰丁家渡过渡区平澜丁家

24、渡7.8过渡岷江都江堰、泸州保留区丁家渡胡市镇72.7饮用水生态目标2018年,积极推进河道两侧绿地建设工作,建立滨河绿地、复合绿道等;并对河道进行环保式清淤。至2020年,到2020年,新增岷江流域岸线的20%建设成绿色生态廊道,河道形成稳定的水体生态系统。河湖现状调查评价及问题分析水资源现状(1)水文站网分布岷江上、中、下游均有国家设立的基本控制水文站。各测站资料情况见表4.1-1。岷江干流水文(位)站观测情况表表4.1-1测站名称集雨面积(km2)观测项目及起讫年份备注水位流量泥沙三皇庙65901941今1941今1957今登瀛岩144841953今1953今1957今石盘滩191691

25、9521988195219751959196019521955流量为内江站19621964、19691970缺流量水东门197471981今李家湾232831941今1951今1957今根据以上水文站的分布,李家湾水文站位于都江堰县黄葛村,控制集雨面积23283km2,为岷江流域出口控制站。该站1940年11月由前四川省水利局设立,1941年改属前四川省水文总站,1950年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接办,1952年11月由四川省水利厅领导,1956年6月改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领导,该站2000年上迁至都江堰县城(集水面积19747km2),现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上游水文局领导。本次选定李家湾水文站

26、作为岷江干流都江堰段的径流计算参证站。(2)李家湾水文站水量分析岷江银蛇溪电航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审查通过,同意根据李家湾水文站1957年5月2000年4月43年年、月径流系列,计算的银蛇溪枢纽工程闸址径流成果。该报告中李家湾水文站径流计算成果见表4.2-1。本次直接采用岷江银蛇溪电航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计算成果,李家湾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387m3/s。李家湾水文站径流计算成果表表4.2-1站名时段均值(m3/s)CvCs/Cv设计值Qp(m3/s)10%50%90%李家湾站年(6翌年5月)3870.24251137927511翌年4月1000.28213

27、797.066.013月75.40.29210573.149.0(2)岷江干流都江堰段水功能区划根据国务院全国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国函2011167号),岷江干流都江堰段河水功能区开发利用区从石庙村胡市镇,河段长约163.2km。岷江干流都江堰水功能区划表4.2-2河流名称一级水功能区名称二级水功能区名称起始断面终止断面长度(km)岷江干流都江堰段岷江内江、都江堰保留区石庙村川王庙67.9岷江都江堰开发利用区川王庙丁家渡22.6岷江都江堰、泸州保留区丁家渡胡市镇72.7岷江都江堰川王庙景观、工业用水区川王庙晨光大桥9.4岷江都江堰双堰塘工业用水区晨光大桥双堰塘4.4

28、岷江都江堰平澜排污控制区双堰塘平澜1岷江都江堰丁家渡过渡区平澜丁家渡7.8岷江水环境现状由岷江干流脚仙村、釜沱口前、李家湾、怀德渡口监测断面2014年2016年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岷江干流水质比较稳定,均为类水质,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偶有超标且超标率较低,但总磷超标问题突出。2014年2016年岷江流域水质现状如表4.2-120142016年岷江流域水质现状表4.2-1断面年度指标溶解氧CODMnBOD5氨氮总磷氟化物水质评价脚仙村2014平均值(mg/l)5.53.22.60.5300.2690.36类月超标率(%)25%0%0%0%100%0%2015平均值(mg/l)6.82.81.

29、00.2190.2580.40类月超标率(%)0%0%0%0%83%0%2016平均值(mg/l)6.03.31.90.2700.2810.32类月超标率(%)0%0%0%0%100%0%釜沱口前2014平均值(mg/l)5.53.13.20.5970.2340.46类月超标率(%)17%0%8%0%75%0%2015平均值(mg/l)6.73.01.30.4580.2410.405类月超标率(%)8%0%0%0%92%0%2016平均值(mg/l)5.13.51.70.4110.2500.42类月超标率(%)25%0%0%0%100%0%李家湾2014平均值(mg/l)5.73.23.00.

30、6560.2400.45类月超标率(%)17%0%25%8%83%0%2015平均值(mg/l)6.43.01.10.3420.2470.42类月超标率(%)8%0%0%0%92%0%2016平均值(mg/l)5.13.61.10.4550.2530.40类月超标率(%)17%0%0%0%100%0%怀德渡口2014平均值(mg/l)5.73.63.20.5300.2250.53类月超标率(%)8%0%17%42%17%0%2015平均值(mg/l)7.33.10.90.2550.2330.47类月超标率(%)0%0%0%0%83%0%2016平均值(mg/l)5.73.90.90.2210.

31、2380.37类月超标率(%)0%0%0%33%92%0%岷江流域污染源调查评价工业污染源调查根据2015年都江堰市环境统计资料,纳入岷江都江堰段流域范围的工业企业共计59家,全年废水排放总量为644.36万吨,COD排放量共计711.71吨,NH3-N排放量共计101.93吨。排入岷江都江堰段流域的工业污染源中,都江堰县污染源个数占大比例93%;废水排放量637.70万吨,占流域排放总量的99%。其COD排放量、NH3-N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99%、99%。2015年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工业污染统计表4.3-1流域行政区划污染源(个)废水排放量(万t)COD排放量(t/a)NH3-N排放量(t/a

32、)岷江都江堰段大安区46.669.220.66都江堰县55637.70702.49101.27合计59644.36711.71101.93根据本次收集到的资料显示,岷江都江堰段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干流上,只有一家工业企业分布在鳌溪河上,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90万t,COD排放量、NH3-N排放量为2.80t和0.80t。城市生活污染源调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常住人口逐年增加,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城镇常住人口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采用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提供的排放系数如下:人均COD产生量60100g/d、NH3-N48g/d。本次调查的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内涉及乡镇20个,常住人口69.2

33、8万人,污水产生量2781.65万吨,COD产生量共计15172.63吨,NH3-N产生量共计1264.39吨都江堰县是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城市生活污染最为集中的区域,该区涉及乡镇20个,常住人口56.98万人,污水产生量2287.59万吨,占流域污水产生总量的82%,其次分别为大安区和沿滩区。2015年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内城镇常住人口生活污染源统计表4.3-2流域行政区划乡镇常驻人口数(万人)废水产生量(万t/a)COD产生量(t/a)NH3-N产生量(t/a)岷江都江堰段大安区回龙镇2.3292.97507.0942.26庙坝镇1.6767.16366.3430.53牛佛镇5.00200.811

34、095.3191.28沿滩区瓦市镇3.32133.12726.0960.51都江堰县安溪镇3.19127.91697.6758.14宝庆乡1.6767.24366.7630.56代寺镇5.15206.601126.9393.91东湖镇5.31213.041162.0496.84飞龙镇2.81112.69614.6951.22富世镇14.10566.183088.23257.35古佛镇1.9276.98419.8734.99怀德镇2.60104.58570.4547.54琵琶镇2.91116.68636.4453.04骑龙镇4.39176.33961.8080.15狮市镇2.0180.57439

35、.4736.62石道乡1.5261.18333.7127.81童寺镇2.88115.62630.6552.55长滩镇1.5160.78331.5227.63赵化镇3.20128.31699.8658.32中石镇1.8272.91397.7033.14合计69.282781.6515172.631264.39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共有污水处理厂15个,其中沿滩区1个,都江堰县14个,总设计处理能力9000t/d,实际处理能力为3311t/d。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废水产生量为76210t/d,设计处理能力占比12%,实际处理能力占比4%。因此,岷江都江堰段流域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36、,设计处理能力占污水产生总量的12%,部分地区甚至没有污水处理厂,如东湖镇、富世镇等;大部分地区虽然设有污水处理厂,但不能覆盖城镇全部区域,处理能力不够,而且部分污水处理厂由于设备老旧、管网损坏等原因,实际处理能力远低于设计处理能力。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统计表表4.3-3流域行政区划乡镇常驻人口数(万人)废水产生量(t/d)污水处理厂名称设计处理能力(t/d)实际处理能力(吨/日)岷江都江堰段大安区回龙镇2.322547庙坝镇1.671840牛佛镇5.005502沿滩区瓦市镇3.323647瓦市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00291都江堰县安溪镇3.193504安溪镇污水处理厂400100宝

37、庆乡1.671842宝庆乡污水处理厂300220代寺镇5.155660代寺镇污水处理厂2000400东湖镇5.315837飞龙镇2.813087飞龙镇污水处理厂300150富世镇14.1015512古佛镇1.922109古佛镇污水处理厂300180怀德镇2.602865怀德镇污水处理厂900600琵琶镇2.913197琵琶镇污水处理厂400200骑龙镇4.394831骑龙镇污水处理厂300180狮市镇2.012207狮市镇污水处理厂500150石道乡1.521676石道乡污水处理厂400100童寺镇2.883168童寺镇污水处理厂600340长滩镇1.511665长滩镇污水处理厂6000赵化镇

38、3.203515赵化镇污水处理厂1000300中石镇1.821998中石镇污水处理厂200100合计69.287621090003311农村生活污染源调查农村生活人口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采用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提供的排放系数如下:人均COD产生量40g/d、NH3-N4g/d。本次调查的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内2015年农业人口67.27万人,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964.27万吨,COD产生量9821.35吨,NH3-N产生量982.13吨。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农业生活污染最为突出的区域为都江堰县,该区涉及农业人口51.79万人,污水产生量1512.31万吨,占流域污水产生总量的77%,其次分别为大

39、安区和沿滩区。2015年农业人口生活污水中水污染物源统计表表4.3-4流域行政区划乡镇农业人口(万人)污水产生量(万t/a)COD排放量(t/a)NH3-N排放量(t/a)岷江都江堰段大安区回龙镇3.2795.41477.0347.7庙坝镇2.2967334.9833.5牛佛镇5.78168.83844.1384.41沿滩区瓦市镇4.13120.74603.6860.37都江堰县安溪镇3.62105.63528.1652.82宝庆乡2.1462.63313.1331.31代寺镇5.53161.41807.0480.7东湖镇5.89172.01860.0386飞龙镇3.2996.12480.59

40、48.06富世镇3.0187.78438.9143.89古佛镇1.8854.83274.1727.42怀德镇3.0388.55442.7544.27琵琶镇3.68107.56537.7853.78骑龙镇5.37156.94784.7178.47狮市镇2.8382.65413.2741.33石道乡1.9657.21286.0428.6童寺镇3.1291.02455.1145.51长滩镇1.4642.52212.5821.26赵化镇2.9786.66433.2843.33中石镇2.0158.829429.4合计67.271964.279821.35982.13畜禽养殖污染源调查岷江都江堰段流域规模

41、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排放情况统计详见下表。2015年,流域内饲养标猪共计85703头,其中大安区饲养标猪10883头,都江堰县饲养标猪74820头。支流划分中,干流饲养标猪42877头,占流域总饲养量的50%。其次为鳌溪河和马河溪,分别饲养标猪11247头和9500头,分别占流域饲养量的13%和11%。2015年岷江都江堰段流域内养殖污染统计表4.3-5行政区划支流养殖场(个)蛋鸡(羽)肉鸡(羽)肉牛(头)生猪(头)折合标猪(头)大安区岷江14100001160475010883都江堰县鳌溪河880000858011247大城河467006700久桥河1800800老堰河110001000龙市河14002000马河溪295009500牟溪河225011002350泥溪河330013002800起凤溪110001000寿南桥河1990990天坝河1150750岷江17500003502941031993王桥河110001000银蛇溪226902690小计45800005000014506407074820总计59900005000026106882085703注:由于此次资料收集仓促,部分区域未收集到相关资料。岷江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