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2313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7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肿瘤患者的中医治疗,2,内 容 梗 概,概述近代中医肿瘤防治的发展过程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实验研究我院中医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3,一、概述,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全世界52亿人口,每年新发恶性肿瘤 900万人,死于该病的达 700万人;中国12亿人口,每年大约有 160万新发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有 130万人死于癌症。因此,恶性肿瘤的研究已成为国际重点科研课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重视。,4,一、概述,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挖掘和发扬,在防治

2、恶性肿瘤的领域是一项前景宽阔而艰巨的事业,亦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5,一、概述,我国古代关于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描述和记载可追溯到殷周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内经已有肿瘤病因的记录,宋代卫济宝书第一次使用“癌”字,明代开始正式用“癌”来称恶性肿瘤。,6,二、近代中医肿瘤防治的发展过程,认识阶段(19491976年)名老中医的治验及民间单方、验方。60年代临床文献整理,清热解毒药,实验阶段。,7,二近代中医肿瘤防治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19761990年)中医诊治肿瘤飞跃性发展。偏方、中药筛选达到高峰,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祛邪抗癌药得到进一步研究与应用。中药抗癌作用机理研究起步,从注重寻找抗

3、癌药物、抗癌偏方转入对辨证论治的重新评价和重视,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中医肿瘤研究步入正轨。,8,二近代中医肿瘤防治的发展过程,创新阶段(1990至今) 90年代后,从多层次、多角度验证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独到作用,明确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在应用中医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预防转移复发、抗肿瘤多药耐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可喜成绩。,9,三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肿瘤的病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二方面。外因包括外邪(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和饮食因素(饮食不节、不洁、偏嗜)。,10,三病因病机,内因包括情志因素和脏腑亏虚。这些因素往往

4、不是单独致病,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机体而发病,尤其是脏腑虚亏,是肿瘤发病的先决条件。,11,三病因病机,肿瘤患者的病理改变以“痰、毒、瘀、虚”最为多见,因此,肿瘤的病机可概括为痰湿结聚;热毒内蕴;气滞血瘀;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12,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强调治病必求其本,中医治疗肿瘤,必须按照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身体强弱、病期早晚,采取或攻或补的方法。可将肿瘤临床上常见证型及治疗归纳如下:,13,四、辨证论治,气滞型主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食欲不振,易怒,或脘腹胀痛,或喛气呕逆,或吞咽梗阻,或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或瘿瘤、癥瘕、痞

5、块,舌淡红,苔薄白,脉弦。,14,四、辨证论治,气滞型治 法:理气疏肝常用方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柴胡、白芍、香附、枳壳、 青皮、陈皮、郁金、白术、 云苓等。,15,四、辨证论治,血瘀型主证:胸胁或脘腹胀痛,胸腹胁下痞块,疼痛固定拒按,面色黧黑或晦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妇女可见经闭痛经,色紫暗或挟血块,或乳房肿块胀痛。,16,四、辨证论治,血瘀型治 法:活血化瘀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常用药物:丹皮、当归、赤芍、桃仁、 红花、五灵脂、川芎等。,17,四、辨证论治,痰凝型主证:局部肿块或隆起,无明显红肿热痛,或见瘰疠痰核,乳房包块,瘿瘤,喘咳痰鸣,或痰涎呕恶,或情志不舒,

6、喜叹息,舌质暗,苔白滑,脉弦滑。,18,四、辨证论治,痰凝型治 法:化痰散结常用方剂:海藻玉壶汤、瘿瘤神方常用药物:海藻、昆布、贝母、陈皮、 青皮、当归、半夏、海螵蛸、 海浮石、夏枯草等。,19,四、辨证论治,湿聚型主证:身热不扬,或发热缠绵,汗出热不退,肢体困重,呕恶纳呆,脘腹痞闷,或面目周身发黄,口苦尿黄,下痢粘稠腥臭,里急后重;或白带增多,粘腻腥秽,外阴搔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0,四、辨证论治,湿聚型治 法:清热利湿常用方剂:茵陈蒿汤、加味二妙丸、 八正散、白头翁汤。常用药物:茵陈、栀子、黄柏、苍术、萆解、 白头翁、车前子、木通、猪苓、大黄等。,21,四、辨证论治,热毒型主证:发热

7、不退,口干咽燥,喜冷饮,或头痛,或鼻流脓涕或衄血,或痰黄或咳吐脓血痰,或大便呈脓血性粘液,里急后重,或小便灼热疼痛,尿急,或全身有出血现象,舌红暗,或瘀,苔黄干,脉弦滑或滑数。,22,四、辨证论治,热毒型治 法:清热解毒常用方剂: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合五味消 毒饮、白头翁汤合桃红四物汤常用药物:犀角、生地、赤芍、白头翁、黄柏、 黄连、野菊花、银花、蒲公英。,23,四、辨证论治,气虚型主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 动辄气短,面色咣白,心悸自汗, 舌淡胖,苔薄白,脉弱无力。,24,四、辨证论治,气虚型治 法:补气健脾常用方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药物:党参、白术、云苓、黄芪、山药、 灸甘

8、草等。,25,四、辨证论治,血虚型主证: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 唇甲苍白,手足发麻,妇女经行量 少或闭经,舌淡,脉细无力。,26,四、辨证论治,血虚型治 法:补血填精常用方剂:四物汤、归脾汤常用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阿胶、 紫河车、鸡血藤、首乌、大枣等。,27,四、辨证论治,阴虚型主证: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眩晕梦 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 体消瘦,尿少色黄,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脉细数。,28,四、辨证论治,阴虚型治 法:滋阴生津常用方剂:增液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常用药物:玄参、生地、麦冬、沙参、石 斛、玉竹、花粉、龟板、鳖甲、 百合等。,29,四、辨证论治,阳虚型主证:

9、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腰膝酸 软,口淡不渴,神疲乏力,少 气懒言,倦卧嗜睡,气短而喘,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 苔白润,脉沉迟无力。,30,四、辨证论治,阳虚型治 法:温补肾阳。常用方剂:附子理中汤、右归丸。常用药物:附子、肉桂、仙茅、仙灵脾、 鹿茸、锁阳、巴戟、肉苁蓉、 菟丝子等。,31,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但手术会损伤脏腑组织,引起创伤及并发症;放、化疗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大,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损伤。配合中医治疗,可减轻毒副反应,加强抗癌作用,增强免疫功能等,达到防止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的目的。,32,五、中医药在肿瘤综

10、合治疗中的作用,因此,积极运用中医药与手术、放化疗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33,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手术结合 术前:中药扶正治疗,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多使用补气养血、健脾补肾的药方。如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术前中药抗癌治疗,可增加手术切除率,目的在于控制癌症发展,如用鸦胆子乳剂、消癌平注射液等。,34,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手术结合 术后:调理脾胃可予香砂六君汤;益气固表可用玉屏风散;养阴生津可用增液汤;长期中药调理,一般应以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根据不同病种及脏腑特性,采用辩证与辩病相结合来遣方用药。,35,五、中医药在肿

11、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放疗结合一、防治毒副反应和后遗症:中医认为放射线为热毒之邪,易伤阴耗气,治疗应以养阴益气、清热解毒、凉补气血为主。,36,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放疗结合放射性口咽炎及鼻腔炎,可用增液汤加银花、菊花、射干、花粉、板兰根等;放射性肺炎可用清燥救肺汤加鱼腥草、黄等;放射性食管炎可用增液汤加蒲公英、半枝莲、青皮等;,37,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放疗结合放射性胃肠道反应可用香砂六君汤; 放射性直肠炎可用小蓟饮子合地榆槐角丸;放射性膀胱炎可用八正散合导赤散;放射性脑反应可用五苓散合六味地黄丸;放射引起骨髓抑制,可用八珍汤或升血调元汤。,38,五

12、、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放疗结合二、中药的放射增敏作用:动物与临床实验证明,田七(田七皂甙)、防己(汉防己甲素)都是有效的放射增敏剂,川红注射液(含川芎、红花)及扶正增效方(含黄芪、枸杞、女贞子、太子参、等)通过改善癌细胞的乏氧状态而起增敏作用。,39,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放疗结合三、放疗后中药巩固疗效:放疗属局部性疗法,中药是放疗后一种较佳的接力性治疗,坚持长期服用扶正祛邪中药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肿瘤复发的关键。放疗后多以益气养阴扶正为主,辅以清热解毒散结等祛邪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40,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化疗结合一、防治毒副反应:中

13、医认为,化疗损伤气血,治疗应以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主。,41,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化疗结合全身反应或骨髓抑制可用八珍汤、升血调元汤等;消化道反应可用香砂六君汤;中毒性心肌炎可用五参饮及归脾汤;中毒性肝炎可用茵陈蒿汤;,42,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化疗结合肾功能损伤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性膀胱炎可用五苓散和小蓟饮子;闭经可用金匮肾气丸和桃红四物汤;炎症反应可加用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板兰根、蒲公英、黄连等)。,43,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药与化疗结合二、对化疗药的增效作用:许多扶正中药,包括提取的多糖类药物,与化疗药配合,能增强其

14、疗效。动物与临床实验均证实,人参(人参皂甙和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对化疗有增效作用。,44,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治疗为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已失去手术、放疗、化疗机会的晚期恶性肿病人,中医药治疗自始至终均要扶正治疗,结合患者的体质情况及不同病种,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45,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治疗为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可选用大剂量的抗癌中药,如生南星、生半夏、蜈蚣、蛇舌草、半枝莲、三棱、莪术、僵蚕、全蝎等,以期达到扶正以祛邪,祛邪而不伤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46,五、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

15、的作用,中医药治疗为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用中药(如榄香烯、鸦胆子、华蟾素、消癌平、康莱特等)等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或复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研究也取得可喜成绩。,47,六、实验研究,提高免疫功能: 肿瘤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不足。而实验研究表明,扶正培本的中药大多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48,六、实验研究,提高免疫功能:如:对中药黄芪、女贞子的水提取剂,进行淋巴细胞分离、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及局部移植抗宿主反应等。结果表明,黄芪、女贞子水提取剂在体外具有明显促进正常人和癌症病人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可使降低的淋巴细胞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49,六、

16、实验研究,提高免疫功能: 助阳药仙茅、菟丝子、锁阳、肉桂等均能使抗体(Ig、Ig等)形成提前,而养阴药如生地、沙参、麦冬、天冬、玄参等均能使抗体存在时间延长。,50,六、实验研究,保护骨髓并提高其造血功能:实验研究表明,健脾补肾药物如人参、黄芪、阿胶、鹿角胶、熟地、紫河车、补骨脂、女贞子等都具有恢复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尤以人参、鹿茸升高血红蛋白明显;女贞子、鸡血藤提高白细胞明显。,51,六、实验研究,抗肿瘤作用: 很多中药具有直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如斑蝥提取物羟基斑蝥胺对腹水型肝癌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可使癌细胞退变、坏死、核裂、核固缩等。,52,六、实验研究,抗肿瘤作用:如白花蛇舌

17、草具有广谱抗癌作用,除对白血病细胞、肝癌细胞、小鼠宫颈癌 、肉瘤等均有抑杀作用外,还能使网状内皮系统显著增生,网状细胞增生肥大,胞浆丰富,吞噬活跃及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使机体在免疫过程中防御功能显著增强。,53,六、实验研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研究表明,中、晚期癌症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癌转移患者血液高粘状态更为严重,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凝血机能亢进,抗纤溶酶活性增加,用活血祛瘀中药治疗对患者高凝状态有良好纠正作用,使AT、Fa水平明显增高,因子抗原、BTG浓度显著降低,从而增加了机体的抗凝、纤溶功能。,54,六、实验研究,预防癌症的发生:实验证明,许多扶正中药均有防止癌症发生的作用。如用六味地黄汤治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癌前期病变)患者,结果治疗组的食管癌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5,六、实验研究,预防癌症的发生: 给小鼠灌服六味地黄汤,能抑制亚硝胺诱发的前胃癌。其机理可能是扶正中药有助于体内生理功能的平衡和稳定,能抵御、消除或减轻有害物质的侵犯,从而起到防癌的作用。,56,总结: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与特点,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对放化疗起减毒增敏的作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术后调补,促进机体康复。突出“以人为本,带瘤生存”。,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