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7767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羊梭菌性疾病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羊梭菌性疾病,羊梭菌性疾病,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细菌所引起的羊的一组传染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病死率高,对养羊业危害很大。,羊快疫,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粘膜呈出血性炎症。,一、病原,1.形态结构:腐败梭菌,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在体内外均能产生芽胞,不形成荚膜,有鞭毛镜检时,可见单个或23个相连的粗大杆菌,并可见中央或偏端已形成卵圆形的芽胞,有的呈无关节长丝状(尤其是肝被膜的触片),其中一些可发现已断为数段。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一、病原,2.致病力

2、体内外均可产生毒素,一般产生4种毒素,即a、。引起致死性毒血症。3. 抵抗力 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物均能杀死,但芽胞抵抗力很强,因此必须用强力消毒药如20漂白粉、35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主要是绵羊,尤其是618月龄、营养水平在中等以上的羊多发。山羊、鹿也可感染。2.传染源 主要是病畜及带菌者,在自然界也广泛存在,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和沼泽地带,因此本病在这些地方常发生。一些动物的消化道中也有该病原菌的存在。,二、流行病学,3.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感染(腐败梭菌如经伤口感染则引起各种家畜的恶性水肿)。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秋、冬和早春,此时气候变化大,当

3、羊只受寒感冒或采食冰冻带霜的草料及体内寄生虫危害时,能促使本病发生。常发于低洼潮湿地区及洪水泛滥之后。病死率90%以上。,三、临床症状,往往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快。病程稍长者表现:有的表现衰竭、磨牙、呼吸困难和昏迷;有的出现腹痛、臌气;有的表现食欲废绝,口流带血色的泡沫。排粪困难,粪团变大,色黑而软,杂有黏液或脱落的黏膜;也有的排黑色稀粪,间或带血丝;或排蛋清样恶臭稀粪。病羊头、喉及舌肿大,体温一般不高,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延至1d以上的很少见。 。,四、病理变化,1.尸体迅速腐败。2.真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水肿,甚至有溃疡。具有诊断意义。3.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

4、,暴露于空气易于凝固。4.心内、外膜有出血点。5.肝脏肿大、质脆,呈煮熟状,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真胃粘膜出血,真胃黏膜水肿,心外膜点状出血,胆囊肿大,五、诊断,1.现场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可提供诊断线索。2.微生物学检查 包括细菌学涂片检查(尤其是肝脏)和动物试验。据报道,荧光抗体技术可用于本病的快速诊断。,六、防制,由于本病的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因此,必须加强平时的防疫措施。 1.当本病发生严重时,转移牧地,应将所有未发病羊只,转移到高燥地区放牧,可收到减少和停止发病的效果。 2.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寒感冒,避免羊只采食冰冻饲料,早晨出牧不要太早。,3.搞好

5、预防接种,每年可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碎击、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五联苗免疫期半年,三联苗免疫期一年。,六、防制,近年来,我国又研制成功厌气菌七联干粉苗(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肠毒血症、黑疫、肉毒中毒、破伤风七联菌苗),这种菌苗可以随需配合。由于吃奶羔羊产生主动免疫力较差,故在羔羊经常发病的羊场,应对怀孕母羊在产前进行两次免疫,第一次在产前115个月,第二次在产前1530d,母羊获得的免疫抗体,可经由初乳授给羔羊。但在发病季节,羔羊也应接种菌苗。,六、防制,3发生本病时,将病羊隔离,对病程较长的病例试行对症治疗。可灌服0.1%高锰酸钾溶液100m

6、l,每日2次或10%石灰水100ml;静注甲硝唑葡萄糖液250ml(含甲硝唑0.5g),也可静滴丁胺卡那0.51g或白霉素180万IU。并对所有示发病羊紧急接种。,六、防制,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病),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羊的毒血症。包括羔羊痢疾、羊猝狙和羊肠毒血症。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气性粗大杆菌,革兰氏阳性,能形成荚膜、芽胞,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对动物有高度的溶血、坏死和致死性。本菌分A、B、C、D、E五型,其中A型引起动物的气性坏疽;B型引起羔羊痢疾;C型引起羊猝狙;D型引起羊肠毒血症。,羊肠毒血症,羊肠毒血症(Enterotoxaemia),又名软肾病、类快疫。主要

7、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茵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其临床特征为腹泻、惊厥、麻痹和突然死亡。病变特征是肾脏软化如泥。病原 D型魏氏梭茵。,流行病学 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但绵羊更为敏感。以212月龄哺乳羔羊多发,2岁以上的绵羊很少发病。本病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多在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发生。,流行病学,一般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在牧区由缺草或枯草的草场转至青草丰盛的草场,羊只采食过量;在农区,则常常发生在收菜季节,羊只吃了多量的菜根菜叶,或收庄稼后羊群抢茬吃了大量谷类时发病;肥育羊和奶羊喂高蛋白精料过多。降低胃的酸度,导致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增快。小肠的渗

8、透性增高及吸收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致死剂量等。多雨季节、气候骤变、地势低洼等,都易于诱发本病。,症状 潜伏期0.51天,病程急速,发病突然,有时见到病羊向上跳跃,跌倒于地,发生痉挛,于数分钟内死亡。病程24小时。 病程缓慢的可见兴奋不安,空嚼,咬牙嗜食泥土或其他异物,头向后倾或斜向一侧,作转圈运动;也有头下垂抵靠棚栏、树木、墙壁等物;有的病羊呈现步行蹒跚,侧身卧地,角弓反张,口吐白沫,腿蹄乱蹬,全身肌肉战栗等症状。一般体温不高,但常有绿色糊状腹泻,在昏迷中死亡。 急性病例尿中含糖量增高达26,具有一定诊断意义。,病变 死后34小时,出现肾脏软化,实质软化如泥,稍加挤压,即碎烂。肠道(尤其小肠

9、)粘膜出血,严重者整个肠壁呈血红色或有溃疡。体腔积液,易凝固。心肌松软,心内外膜、腹膜有出血点。体腔积液,肺脏出血、水肿,肝肿大质脆,胆囊增大13倍。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四、病理变化,羊肠毒血症 小肠呈暗红色出血坏死,肠道胀气。结肠浆膜多发生出血斑,羊肠毒血症,诊断 根据病史、体况、病程短促和死后剖检的特征性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细菌的分离和毒素的鉴定。,防治1针对病因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过食,精、粗、青料搭配,合理运动等。2疫区应在每年发病季节前,注射羊肠毒血症菌苗或羊肠毒血症、快疫、猝疽三联菌苗(6月龄以下的羊一次皮下58ml,6月龄以上810ml)或羊厌氧五联菌苗(羊肠毒血症

10、、快疫、猝疽,羔羊痢疾、黑疫)一律5ml。,防治,3对疫群中尚未发病的羊只,可用三联菌苗作紧急预防注射。4当疫情发生时,应注意尸体处理,更换污染草场和用5来苏儿消毒。5急性病例常无法医治,病程缓慢的(即病程延长到12h以上),可试用免疫血清(D型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参考羊快疫及羊猝疽的疗法。,羊猝狙,羊猝疽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急性死亡、溃疡性肠炎和腹膜炎为特征。与羊快疫可发生混合感染,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极短,死亡迅速;胃肠道呈出血性、溃疡性炎症变化,肠内容物混有气泡;肝肿大、质脆、色多变淡,常伴有腹膜炎。,流行病学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绵羊发病较多。常见于低洼、沼

11、泽地区,呈地方性流行。病菌随污染的饲料、饮水进入消化道感染。多发生于早春、初夏季节。常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混合感染。,症状潜伏期0.51天,病程短促,常未及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发现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痉挛,眼球突出,在数小时内死亡。死亡是由于毒素侵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发生休克所致。,病变2.羊猝狙 主要见于消化道和循环系统。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形成纤维素絮块,浆膜上有小点出血。腹膜炎,羊猝狙 出血性肠炎,病变病羊刚死时骨骼肌表现正常,但在死后8h内,细菌在骨骼肌里增殖,使肌间隔积聚血样液体,肌

12、肉出血,有气性裂孔,骨骼肌的这种变化与黑腿病的病变十分相似。,诊断 病程急速,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如果羊突然发病死亡,死后又发现第四胃及十二指肠等处有急性炎症,肠内容物中有许多小气泡,肝肿胀而色淡,胸腔、腹腔、心包有积水等变化时,应怀疑可能是这类疾病。确诊需进行微生物学和毒素检查。 羊快疫、羊猝疽与羊肠毒血症、黑疫、巴氏杆菌病、炭疽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别,防治参照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常引起羔羊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发病最多。纯种羊

13、和杂交羊均较土种羊易于患病;杂交代数越多,越接近纯种,则发病率与死亡率越高。一般在产羔初期零星散发,产羔盛期发病多。,流行病学 孕羊营养不良、羔羊体弱、脐带消毒不严、羊舍潮湿、气候寒冷等,都是发病的诱因。病羔及带菌母羊为重要传染来源。经消化道、脐带或伤口感染,也有子宫内感染的可能。产羔季节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冬季和初春。,症状潜伏期l2d,有的可缩短为几小时。病初病羔精神沉郁,头垂背弓,停止吮乳,不久发生剧烈腹泻,粪便呈粥状或水样,色黄白、黄绿或灰白,恶臭。体温、心跳、呼吸无显著变化。后期大便带血,肛门失禁,眼窝下陷,卧地不起,最后衰竭而死(大多24h内)。,病变极度消瘦、脱水。体腔有积液。真

14、胃粘膜和粘膜下层有出血,水肿。小肠尤其是回肠,有严重的出血和溃疡,溃疡周围有出血带环绕。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心包积液,肝肿胀,胆充盈,肾充血水肿。,四、病理变化,羔羊痢疾(1)空肠段出血性肠炎 (2)胃浆膜出血,诊断 在本病常发地区,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及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为确定病原,在病羔刚死后,即采取回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心血等,作病原体和毒素检验。应注意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引起的羔羊下痢相区别。,防治1首先对母羊(特别是孕羊)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夏秋抓膘和冬春保膘工作,保证所产羔羊健壮,乳充足,以增强羔羊抗病力。2为避免产羔时过于寒冷,可将产羔季节提前或推迟

15、,避开最寒冷的时间产羔。,防治3产羔前后和接产过程中,应做好一切消毒和防护工作,保证母羊体躯、乳房、产地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对羔羊脐带严格消毒,保证羔羊吃足初乳。4预防接种。每年秋季可给母羊注射羊厌氧菌病五联菌苗(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产前23周再接种一次。羊六联菌苗(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和大肠杆菌病),对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痢疾也有预防作用。,防治5.常发本病地区,在羔羊出生后l2h内,可口服土霉素0.150.2g,每日1次,连续灌服3d,或用其他抗菌药物等有一定的预防效果。6.对病羔要做到早发现,立即隔离,认真护理,积极治疗。粪便、垫草应焚烧,污染的环境

16、、土壤、用具等用35来苏儿喷雾消毒。,防治7.病羔隔离治疗。药物治疗应与护理相结合。治疗时需按年龄、体质和临床症状进行。一般发病较慢,排稀粪的病羔,可灌服6硫酸镁(内含0.5福尔马林液)3060ml,68h后再灌服1高锰酸钾1020ml,必要时可再服高锰酸钾23次。此外。可用磺胺胍0.5g、鞣酸蛋白0.2g、次硝酸铋0.2g,水调灌服,每日3次。,防治,另用土霉素0.20.3g,或再加等量胃蛋白酶,水调灌服,每日2次;病初可用青、链霉素各20万IU注射或口服,及其他对症治疗。或用雷米封3片(0.3g),每日灌一次,连用13d,有效率可达85%左右,脱水时,用10%葡萄糖酸钙3ml,庆大霉素8万

17、IU,地塞米松2mg,10%葡萄糖30ml混合一次静注,如加维生素B6或维生素C则疗效更好。,防治,有条件时,可用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0.5lml肌注,使羔羊对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羔痢疾获得保护;以3lOml血清治疗已表现明显症状的病羊,除呈现神经中毒症状的垂危病羔难以挽救外,治愈率可达90以上。,羊黑疫,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其特征是肝实质坏死病灶。,一、病原,病 原 由诺维氏梭菌也叫水肿梭菌,属于梭状芽胞杆菌属。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严格厌氧,能形成芽胞,不产生荚膜,具周身鞭毛,能运动。分为A、B、C、D四个型,羊黑疫是由B型引起的,以毒素致病。,二

18、、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1岁以上的绵羊,以24岁的肥胖绵羊发生最多。山羊也可感染,牛偶可感染。2.传染源 病羊,自然界亦广泛存在。3.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传播。4.影响因素 在春夏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三、临床症状,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相似,病程短,大多数不表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去,少数病例病程稍长,可拖延12天,但没有超过3天的。病畜掉群,不食,呼吸困难,体温41.5左右,呈昏睡俯卧,并保持在这种状态下毫无痛苦地突然死去。,四、病理变化,1.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其皮肤呈暗黑色外观(黑疫之名由此而来)。2.胸部皮下组织经常水肿。3.体腔积液,暴露于空气易于凝固。4.真胃幽门部

19、和小肠充血和出血。,四、病理变化,5.肝脏充血肿胀,从表面可看到或摸到有一个到多个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的界限清晰,灰黄色,不整圆形,周围常为一鲜红色的充血带围绕,坏死灶直径可达23cm,切面成半圆形。羊黑疫肝脏的坏死变化是特征性的,具有很大的诊断意义。这种病变和未成熟肝片吸虫通过肝脏所造成的病变不同,后者为黄绿色,弯曲似虫样的带状病痕。,四、病理变化,牛黑疫 肝脏表面散在不规则的苍白色梗死,五、诊断,在肝片吸虫流行的地区发现急死或昏睡状态下死亡的病羊。剖检见特殊的肝脏坏死变化,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作细菌学检查和毒素检查。应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炭疽等疾病相区别。,六、防制,1.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2.预防注射 用羊二联(羊黑疫、羊快疫)苗或七联苗。3.发生本病时,诺维氏应将羊群移牧于高燥地区。对病羊可用抗梭菌血清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