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介绍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933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X 页数:256 大小:16.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介绍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6页
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介绍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6页
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介绍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6页
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介绍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6页
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介绍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介绍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介绍ppt课件.pptx(2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6月,第一部分:微球调驱材料研究第二部分:矿场应用实例,汇 报 提 纲,第一部分:微球调驱材料研究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2 基本思路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汇 报 提 纲,提高驱替液的粘度,使用各种调剖技术,收率的途径提高原油采,提高注入液 的波及体积,提高注入液 的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复合驱,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作用原理:,技术特点:,生成的沉淀为絮状,粒径较大,强度大,耐温耐盐性能良好,有效的堵塞地下的大孔道和裂缝,其不具备压缩性,进入性差, 不能深部调剖。,无机沉淀型,注水井,生产井,高渗透层,低渗透层

2、,含水量,H2SO4+CaCO3 CaSO4+CO2+H2O H2SO4+MgCO3 MgSO4+CO2+H2OFeSO4+2H2O Fe(OH) +H2SO4,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1无机型材料,无机型颗粒型,特点:封堵后不能继续向地层深部移动;颗粒型堵剂在现场应用,还存在注入困难和封堵半径小的问题。,如:石灰乳调剖, 粘土/水泥分散体调剖,水膨体调剖,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泡沫型调剖技术,R1,R2,水,泡沫气泡界面通过变形 对液流产生贾敏效应。,特点:调剖效果好,是一种新的方向,需解决气源的问题。,贾敏效应可以叠加,对 水流产生很高的阻力。,.2泡沫型材料,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3、,聚合物凝胶,缺点:是两种物质的交联反应,溶液具有不稳定性,进入地层后存在其他竞争反应,如聚合物降解、金属离子絮凝,深度调剖效果不明显。,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3聚合物材料,.4调剖失败的形式,之一:由于大孔道的存在不能造成堵塞,调剖剂完全失效。,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之二:调剖剂对层位选择性差,调剖后堵塞低渗层。,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4调剖失败的形式,之三:调剖深度浅,注入水绕流,调剖有效期短。,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4调剖失败的形式,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深部调剖目的是将调剖剂送至地层深部,能够随着注入水不断向前运移,调剖剂逐级对地层孔喉进行封堵,使注入水在油藏中

4、不断改变流向,最大限度的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调剖剂满足“进得去、堵得住、能移动”的要求 !,深部调剖技术,第一部分:微球调驱材料研究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2 基本思路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汇 报 提 纲,2 基本思路,针对油藏:1、聚合物驱不适用的油藏(低渗高温高盐) ,改善水驱效果2、聚合物驱后中高渗透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关键 开发在水中可以以任意浓度均匀分散,并且吸水后几倍、十几倍甚至上佰倍膨胀的纳米、亚微米聚合物交联小球,作为调堵材料,具有现有聚合物不能达到的耐温抗盐性能。,技术原理与依据 利用地层孔喉,封堵渗水通道,调整水驱剖面,扩大水波及体积,堵塞水的通道 在油藏深部

5、孔喉处堵塞“水通道”,提高局部压差, 扩大微观、宏观波及体积。,选择孔喉作为工作部位,实现液流改向,2 基本思路,2 基本思路,材料的技术要求,1、要求在吸水膨胀前,直径远远小于地层孔喉直径(纳米级)2、要求在吸水膨胀后,直径达到微米甚至几十微米,体积可控3、要求吸水膨胀达到最大体积的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甚至一个月,速度可控4、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层,吸水微球的弹性可控,用于调节阻力系数5、要求生产成本低于现有驱油聚合物,降低注入成本6、要求注入工艺简单,2 基本思路,阴离子型,中性,阳离子型,尺寸控制技术,10nm10mm,组分控制,水化时间和水化倍数,根据油藏和工艺要求生产所需要的调驱剂,微乳、

6、乳液聚合,表面性质,膨胀系数,封堵机理及微球大小与地层孔喉的匹配关系,第一部分:微球调驱材料研究1 项目来源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汇 报 提 纲,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用微乳技术可以合成具有以上结构的聚合物微球,r:孔隙半径 120m K:渗透率 :孔隙率,微球种类1:初始粒径为纳米, 膨胀后架桥封堵。,3.1微球的种类,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微球种类2:初始粒径为纳米, 膨胀后与钙镁离子作用成网状结构封堵。,高矿化度海水中微球的单个微球的膨胀速度很慢,然而在海水中,钙镁离子浓度较高,微球水化后发生桥联,多个微球桥联后总的直径可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微米,用来封

7、堵大孔道。,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聚合物核壳结构微球是带有电荷的微米级颗粒,颗粒外部带有负电荷,在水中可溶涨,不与近井地带的地层岩石发生吸附;内层是带有正电荷的交联型凝胶,在水中溶涨速度快于颗粒外层组分,因此体积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正电荷会裸露,颗粒之间发生电性吸附聚并,具有封堵能力,正电荷也会吸附在岩石表面,提高封堵效果。同时,这类材料使用工艺简便,微溶胶体系粘度低,注入容易,可以用污水直接配制。,微球种类3:初始粒径为微米,膨胀后彼此粘结封堵,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水化前聚合物微球A的TEM照片,微球水化膨胀图片,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水化时间:一天70度,10000ppm矿化

8、度,微球水化膨胀后光散射测的粒径分布,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水化时间:7天,聚合物微球外部发生水化,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水化时间:14天,聚合物微球从外到内大部分水化,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高分子纳米球尺寸随水化时间的变化,70,10000ppm矿化度,七天,随着水化时间明显增大,一天,十四天,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水中分散两小时后的显微镜照片,水中分散四天后的显微镜照片,微乳聚合微球照片(产品编号:D-2),初始尺寸:100-400纳米.,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共聚微球照片(产品编号:H-1),初始尺寸:1-5微米.,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分散聚合微球照片(产品编号

9、:J-1),初始尺寸:10-20微米.,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分散聚合微球照片,初始尺寸:20-50微米,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分散聚合微球照片,初始尺寸:40-60微米,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分散聚合微球照片,初始尺寸:60-100微米,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H-1微球透射电镜图片,H-1微球扫描电镜图片,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3.2微球封堵机理,Abrans根据三球架桥理论得到悬浮固体颗粒在孔喉处的堵塞规律:1)颗粒粒径大于1/3倍孔喉直径,在地层表面形成外滤饼。2)颗粒粒径在(1/3 1/7)倍孔喉直径,固相颗粒基本可以进入储层内部。由于孔喉的捕集等作用,在储层内部产

10、生桥堵形成内滤饼。3)颗粒粒径小于1/7倍孔喉直径,可自由通过地层,不形成固相堵塞。,微球的浓度为300ppm,注入微球的用量为孔隙体积的0.3pv。室内进行岩心试验说明具有深部调剖的能力。,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3.3微球的封堵性,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初步的驱油实验表明:注入容易、驱油高效,压力变化,20mL为单位的油水变化,3.4微球的驱油性能,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3.5微球可视化模型,3.6活性微球的基本特性,3 活性微球深部调剖机理,1、要进入地层深部,必需在水中稳定存在溶液/溶胶,2、初始的尺寸必需小于孔喉直径纳米/微米材料,3、具有封堵孔喉的能力膨胀/交联,4、具有

11、一定的封堵强度弹性,5、必需在压力下会突破变形,“进得去、堵得住、能移动”,第一部分:微球调驱材料研究第二部分:矿场应用实例,汇 报 提 纲,现场施工工艺,现场施工工艺,施工方式:随注水在线注入,设备简单,施工方便,矿场应用实例,1.1 孤岛采油厂D1-14单井试验 地质条件: 砾石砂岩结构 平均孔隙度 30左右 平均渗透率 3000mD 孔喉直径 0.6m-200m 温 度 7080度 矿 化 度 8800mg/L 原油粘度:地 下 50150mPa.s 地 面 30004000Pa.s 应用微球:可与钙镁离子作用的纳米级微球A1 55吨 试验目的:验证微球对高渗层调剖堵水作用,矿场应用实例

12、,注入方案设计,2004年12月2日开始注入,纳米球乳油浓度1500mg/L,完成日配注量200立方。2005年4月7日停注。共注入55吨调驱剂,转后续水驱观察效果。,注入工艺,孤岛采油厂D1-14单井试验注入工艺方法,矿场应用实例,D1-14注入剖面,可见,注入聚合物微球后有效地改善了层间矛盾,孤岛采油厂D1-14注水井注入前后剖面变化图,矿场应用实例,对应油井D3-014,单采44层, 含水从97.7%下降到94.2%。,孤岛采油厂D1-14对应油井见效分析情况,矿场应用实例,对应油井36-310,单采44,含水从96.8最低下降到至91.2,目前保持在9394。,孤岛采油厂D1-14对应

13、油井见效分析情况,汇 报 提 纲,1.2孤岛采油厂24516单井调剖实验,地质条件: 砂岩结构 平均孔隙度 33.9左右 平均渗透率 2260mD 孔 喉 直径 25-70微米 温 度 70-80 度 矿 化 度 8368mg/L原油粘度: 地 下 7490mPa.s 地 面 5002000Pa.s应用微球:微米级微球H-2,2004年10月注入24.9吨试验目的: 验证微球H-2对高渗层调剖作用。,矿场应用实例,矿场应用实例,孤岛采油厂24516对应油井见效分析,24XN517井是一线井中见示踪剂最早的一口井,调驱后见效明显,目前含水下降5,平均日增油1.5t。,对应油井 24XN517,矿

14、场应用实例,对应油井 23X504,试验时含水高达98,试验初期含水波动变化,自2006.12月以来含水下降,下降幅度2。,孤岛采油厂24516对应油井见效分析,矿场应用实例,对应油井 23-209,试验初期含水仍处于回返状况,自2006.11.20日以来含水下降,下降幅度3。,孤岛采油厂24516对应油井见效分析,矿场应用实例,油藏条件: 高渗、高盐渗 透 率: 2257md孔喉直径 7.4微米-47.2微米注 入 水: 海水矿化度 32611mg/L,Ca,Mg 离子含量1707.6mg/L温 度: 67度原油粘度: 地下50.4mpa.s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严重,油井含水上升速度非常快。采取

15、的基本思路:先进行层间调整,后进行层内调整注入微球:纳米级可与钙镁离子作用聚合物微球A1,及纳米膨胀微球D2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注入微球226吨,后注水开发,2.海洋埕岛油田CB25A井组试验,试验目的:在高盐高渗非均质性的矿区,水驱后无有效方法调驱时,可以用微球调驱。,矿场应用实例,海洋埕岛油田CB25A井组注微球后月含水回返速度下降,埕岛油田注微球后,有效抑制了月含水上升速度。,矿场应用实例,海洋埕岛油田CB25A井组对应油井见效分析,25E-4,对应层位 Ng36-45,注微球并提液后,含水50最低降至15,日油大幅度增加,目前含水稳定在33左右,仍处于见效期。,对应油井25E

16、-4,矿场应用实例,25A-6,对应层位 Ng12-42,注微球后,含水由54.5至今下降至44.9,日油现在每天增加约6吨,仍处于见效期。,对应油井25A-6,海洋埕岛油田CB25A井组对应油井见效分析,矿场应用实例,25B-4,对应层位 Ng32-45,注微球后,含水自06年1月开始稳中有降,目前保持在46.2,日油每天增加5吨左右,仍处于见效期。,对应油井25B-4,海洋埕岛油田CB25A井组对应油井见效分析,矿场应用实例,3.1东辛采油厂新10231、102-11单井调剖实验,地质条件:复杂断块油藏 渗透率:级差大,油层上部 200mD以下 油层下部 1000mD以上 温 度:70-8

17、0 度 矿化度:27529mg/l,Ca2+ 741mg/l, Mg2+含量232mg/l。 原油粘度: 地面 2486Pa.s应用微球:纳米级微球D2,注入37.5吨试验目的:验证微球D2对高渗层调剖作用。,矿场应用实例,新立村永102块2口注水井(A102X31、A102-11)微球调驱从2005年10月开始实施,于2006年4月底完成,累计注入微球调剖液20000方,施工后,平均注水油压上升了1Mpa,日注基本不变。,试验注水井油压变化情况,矿场应用实例,永102井组调驱后,井组日液、含水下降,日油略有上升。井组日液下降主要是102-15和102-18关井,含水呈下降趋势说明调剖是有效的

18、。对应4口油井有3口见效,截至2006年11月累计增油1055.5t。,试验井组调驱效果分析,矿场应用实例,典型井例:永102-17井:施工前日液18.9m3,日油1.3t,含水93.2%。从06.4含水大幅度下降,见效高峰期,日液26.7m3,日油5.8t,含水78.4%,日油上升了4.5t,含水下降了14.8%,增油降水效果明显,而且该井动液面曾大幅度回升,累计增油748.8t。,试验井组调驱效果分析,两口井共注入微球37.5t,截至06年11月,累计增油1800t。,矿场应用实例,3.2东辛采油厂永8区块井组试验,油藏条件:渗 透 率: 1620325mD,平均1030mD矿 化 度:

19、24000mg/L,Ca,Mg 离子含量高,2500mg/L温 度: 7186度层间和层内矛盾都非常突出采取的基本思路:先进行层间调整,后进行层内调整注入微球:纳米级聚合物微球D22006年9月6日开始注入现在,试验目的:在高温高盐有一定非均质性的中高渗油藏,水驱后无有效方法调驱时,可以用微球调驱。,矿场应用实例,东辛采油厂永8区块井组试验,从曲线看出,油压上升,微球体系起到一定的封堵调剖作用。,三口注水井注水曲线,矿场应用实例,东辛采油厂永8区块井组试验对应油井效果分析,对应水井,A8-46 ,对应层位S二5 1、2、5 (4、5层为高渗层,5层早已被封隔),综合可见,注微球提液后,8-46

20、油井的增油作用明显,含水最高降低20。,矿场应用实例,A8-55 ,对应层位S二5 1、2,注微球提液后,8-55油井的增油作用明显,含水最高降低30,至今降低值维持在20。,东辛采油厂永8区块井组试验对应油井效果分析,矿场应用实例,永8-48,对应层位 S二 54,5,自06年12月起,含水大幅度下降,虽然日液下降,但日油在缓慢上升。,东辛采油厂永8区块井组试验对应油井效果分析,矿场应用实例,永8-11井2002年2月测同位素,永8-11井2003年5月测同位素,永8-11井2004年5月测氧活化,永8-11井2006年12月测氧活化(注微球3个月后),永8-11试验井组调驱前后吸水剖面变化

21、,矿场应用实例,4.现河采油厂核壳微球C2调剖实验,油藏条件: 渗 透 率: 21.8mD矿 化 度: 39992-201360mg/l ,属于CaCl2型温 度: 115129度原油粘度: 地面粘度 38-150mpas 地下粘度 2.46-10mpas水窜严重,存在高渗裂缝通道注入微球:微米级聚合物微球C22005年9月23日注入3.2吨,试验目的:验证核壳微球封堵低渗油藏中的高渗裂缝通道。,矿场应用实例,现河采油厂对应油井效果分析,河75-斜18井组,对应油井河75-32井5d后含水由72下降并持续稳定在66左右,说明堵剂在地层起到一定的堵塞作用。截止到2005年底,因含水降低该井增油1

22、02.4t。2006年2月底19.5*6.16*68.4。,矿场应用实例,油藏条件: 孔 隙 度: 19.03 渗 透 率: 平均177md,局部17md以下 矿 化 度: 94000170000mg/l ,CaCl2型为主温 度: 60度左右原油粘度: 地面粘度 14.1 mpas 地下粘度 5.468 mpas属于低渗稀油油藏,严重非均质,水淹情况严重注入微球:自2005年9月14日至06年1月28日注纳米级聚合物微球D2共计71吨(第一阶段)。目的: 验证纳米级聚合物微球在高盐低温油藏的改善地层非均质性,稳油控水的作用。,5.青海油田跃543井组、跃新563井组、跃164井组的调驱矿场实

23、验,矿场应用实例,青海油田543井、新563井注微球前后吸水剖面变化情况,由注水井543和563的调剖前后的吸水剖面图可见,微球改善非均质性效果显著,尤其是563井,吸水层由9个小层恢复至18个吸水层。,矿场应用实例,青海油田543井组对应油井见效情况及三井组见效综合分析,两个阶段三个井组注微球116.6t,累计增油10525t,降水25597t。,矿场应用实例,6.华北油田单井京506调驱实验,油藏条件: 砂岩结构,孔隙度28 渗 透 率: 137mD矿 化 度: 25100mg/l ,属于NaHCO3型温 度: 度原油粘度: 地面粘度 13.4mpas 地下粘度 2.47mpas水窜严重,

24、存在高渗裂缝通道注入微球:微米级聚合物微球D22006年6月27日至8月15日注入5.6吨,矿场应用实例,华北油田单井京506对应油井效果分析,对应油井京507,京507,自06年6月27日注微球后,含水稳中有降,截至06年10月含水大幅度下降10个点,日增油2t以上。,矿场应用实例,对应油井京510,华北油田单井京506对应油井效果分析及综合效果分析,京510,自06年6月27日注微球后,含水由96,截至06年10月含水大幅度下降至88,日增油2t以上。京506井共注微球5.6t,截至06年底对应油井增油216t。,选井原则,选井原则,1、适应于中低渗油藏,因为注水造成高渗条带水淹的井组。2

25、、适合层系多,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吸水剖面不均衡的井;3、适合井深在2800范围内,地层温度在50100度; 4、由于微球受矿化度影响很小,矿化度的范围很大,在2.510万ppm以上;5、适合稀油油藏,原油粘度在104000mpa.s之间;6、水井注水油压在区块中偏低,测试PI曲线修正值低于区块平均值的;7、油水井连通状况好,油井有潜力、采出程度较低的;8、水井固井质量好,无管外窜槽的,由于该注入方法简便,不受井况影响,适用于井筒有套破、变形等无法下分层的注水井。,敬请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敬请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化学驱油法(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以及复合

26、驱);混相驱油法;热力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发展概况,概念:衡量水波及区微观水洗油效果的参数。,驱油的基本理论(一),一 微观洗油效率 ED,概念:衡量水在油层中的波及程度的参数。,二 宏观波及系数 EV,三、 ER与EV及ED的关系,已知: A, h, , Soi , Sor 等,ER=,产油量,储量,=,波及区产出油,储量,=,波及区原油储量波及区残余油,储量,=,AhSoi,AshsSoi,AshsSor,=,Ashs,Ah,(,SoiSor,Soi,),=EVED,一 、影响ED 的因素,1. 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2. 岩石表面的选择性润湿,3. 界 面 张 力,4. 原 油 的

27、粘 度,r Pc 渗流规律越复杂孔隙中残余油越多,1.微观孔隙结构,亲水岩石水驱油后的残余油大多以油珠、油丝和小油块等形态分布在孔隙的交汇口或较大的孔隙内。,2.岩石表面的选择性润湿,亲油岩石水驱油后的残余油大多以油膜形态分布于岩粒壁面,其次滞留于较小孔隙中,也有油丝形态的残余油。,2.岩石表面的选择性润湿,中性岩石水驱油后的残余油主要是普遍分布于岩粒壁面的油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岩石表面的选择性润湿,在急变孔隙中, ow越大,使油滴变形通过孔喉的阻力越大;则残余油越多。,os,ow,sw,3.界面张力,原油粘度越大,则微观指进现象愈严重。,4.原油粘度,二 、影响E

28、的因素,. 油层的非均质性,2. 流 度 比,3. 井 网 的 布 置,4. 注 采 速 度,k1,k2,k3,k1 k2 k3,1.油层的非均质性,2.流度比,三. 井网,五点法井网不同注采速度下的波及面积,v1 v2,4.注采速度,三 提高ER的途径,Ev,油藏的非均质性,平面,纵向,流度比,井网布署,注采速度,ED,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的润湿性,界面张力,原油的粘度,合理部署井网,调整吸水剖面,降低流度比,合理选择井网,合理注采速度,物理采油法,碱水法、活性剂驱油法,碱水法、活性剂驱油法,热力法、气体溶剂驱油,驱油的基本理论(二),w,M,EV,ER,o,M,EV,ER,聚合物提高采收率机

29、理,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机理,碱驱、表面活性剂驱的主要机理,驱油的基本理论(三),根据毛管准数的定义:,驱替液粘度增加,驱替液速度增加(增加驱替压力),油水界面张力降低,驱替速度增加,虽能增加毛管准数,但确减低了驱替液的宏观波及程度。,水驱时Nc在10-710-5范围之间,实验结果表明:若使水驱效率大于50%,Nc必须平均增大103 数量级,即Nc在10-410-2范围内。,水驱时,大庆油田油水的界面张力为2030mN/m。若使毛管准数提高103数量级,界面张力必须下降到10-210-3mN/m。,大庆油田地下原油粘度为10mPa.s左右,水的粘度约为0.7mPa.s,聚合物浓度为0.12%时,

30、地面测视粘度达到40mPa.s。若不考虑粘度损失,可使毛管准数提高102数量级。,第一节 聚合物的类型及性质,第二节 聚合物溶液的性质,第三节 聚合物溶液在孔隙介质中流动特征,第四节 聚合物驱油的设计与应用,聚合物溶液驱油,1.聚合物:是由大量的简单分子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物质。例:聚丙烯酰胺,聚乙稀。,2.单 体:组成聚合物的简单分子。例:组成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分子,聚乙稀的乙稀分子。,3.链 节:聚合物长链上重复的结构单元。,4.聚合度:链节的个数。例如, CH2CH2 n 中的n。,一、基本概念,第一节 聚合物的类型及性质,即聚合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包括链节的化学组成、单体的连接方式。它

31、决定着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子构型,线型,支链型,网型(可发展为体型),(1)线型或支化度较小的聚合物,物性较柔软,多数能熔化,也能溶解;(2)体型聚合物不熔化也不能溶解。,5、聚合物分子构型,A.线型分子构型,B.支链型分子构型,C. 网型分子构型,特点:有别于构型,构象的转变属于物理现象,主要由热运动引起的,而构型的转变则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分子链上的结构。,由于分子中化学键的内旋转所形成的各种立体形态。,影响构象的因素,聚合物的构型,聚合物分子所处的环境,线型聚合物分子的构象千变万化,又称为线型聚合物的柔曲性。,6、分子的构象,1)分子间力大; 2) 构象多(多指线型聚合物)3)多

32、分散性,7、与低分子的区别,指同种类型的聚合物是由大小不同的同系分子混合而成,它不象低分子有固定的分子量。即:聚合物分子的聚合度是变量。,多分散性:,1. 聚丙烯酰胺,它是由丙烯酰胺单体聚合而成:,n,CH2,CH,C,O,NH2,CH2,CH,O,C,NH2,n,聚合,分子量变化范围由100万几千万不等。,聚合物驱常用聚合物,1. 聚丙烯酰胺,特点:,1.属于人工合成的聚合物;2.长链由C-C键连接,分子链极易变化,构象多,具有柔曲性;3.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是阴离子型聚合物;常被称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简称HPAM;4.抗盐能力差;5.抗剪切的能力也差;6.抗细菌的能力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

33、胺,聚丙烯酰胺长链上的部分酰胺基转化为羧基:,n,CH2,CH,C,O,NH2,CH2,CH,O,C,NH2,x,NaOH,水解度:酰胺基转化为羧基的百分数,,CH2,CH,C,O,ONa,y,聚合物溶液浓度小于,矿场聚合物驱用的聚合物溶液浓度通常为1200mg/L ( 重量百分数为 0.12%),稀体系溶液,性质如何?溶液粘度增加的程度?,第二节 聚合物溶液的性质,室内实验结果,剪切速率,测量粘度,聚合物溶液,聚合物分子从杂乱的线团状变为椭球状,分子定向排列降粘的程度大于分子变为椭球形增粘的程度,水,油,实验结果表明:1.聚合物的流动性随剪切速率变化而发生变化;2.即使在剪切速率很高的情况下

34、,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也远高于水。,一、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二、聚合物溶液的视粘度,三、 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一、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室内配制的聚合物溶液,测其粘度与剪切速度的关系如图,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变模式。,室内实验结果,剪切速率,测量粘度,原油,水,聚合物溶液,(二) 影响粘度的因素分析,(一) 聚合物溶液粘度概念,二、聚合物溶液的视粘度,聚合物溶液粘度与浓度有关:,特性粘度:,浓度趋近于零时,聚合物溶液黏度减去溶剂黏度,除以溶剂黏度与聚合物浓度的乘积。,(一)聚合物溶液粘度,:表示单个聚合物分子对溶液粘度的贡献;,M分子量,与高分子在溶液里的形态有关的参数,线 团松散大,线团卷曲小。 长

35、链型 0.5 1;棒型 =2。,k 粘度常数,与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状及高 分子的链节长度有关。,特性粘度,1. 聚合物的分子构型,2. 水解度,3. 溶剂的影响,4. 含盐量,5. 聚合物的浓度,(二)影响粘度的因素,1.聚合物的分子构型,(1) 线型分支型交联型,(2) M,2.水 解 度,水解度越大,黏度越大。,3.溶剂的影响,良溶剂:在良溶剂中,聚合物分子可充分舒展,分子的表面积较大,分子间的内摩擦阻力大,因此增粘效果好。,不良溶剂:在不良溶剂中,聚合物分子成卷曲状态,分子的表面积较小,分子间的内摩擦阻力小,增粘效果差。,4.含盐量的影响,NaCl的浓度(%),35%水解度,15%水解度

36、,未水解,1,1000,10,100,0.0001,0.01,1,1,10,未水解,15%水解度,35%水解度,CaCl2的浓度(%),0.0001,0.01,1,5.聚合物的浓度,粘度mPa.s,聚合物浓度,mg/L,=5s-1,=100s-1,地面配置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能否在驱油过程中得以保持,此性质为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驱油效果。降解:聚合物溶液分子断链,黏度下降的现象。,三、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一) 剪切降解,(二) 化学降解,(三) 温度降解,(四) 生物降解,三、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机械剪切降解:在高速流动时,具有柔性的长链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被剪断,使分子间

37、结合力下降,粘度降低。,剪切存在条件:1.地面设备(阀、管嘴、泵或油管); 2.井下条件(孔眼、筛网); 3.砂岩本身。,(一)聚合物溶液剪切降解,化学降解:是指氧攻击聚合物分子长链上薄弱环节,发生氧化,从而使分子长链断裂,分子量降低;或发生自由基取代、水解等。,产生的条件:有氧存在的条件,如地面配置聚合物溶液时,如果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聚合物老化,即化学降解。,(二)聚合物溶液的化学降解,温度降解:每种聚合物都存在一个裂解温度,若地层温度超过其裂解温度,则发生分子链断裂,分子量降低,即发生温度降解。,存在的条件:地层温度高于裂解温度;而通常情况下聚合物的裂解温度都高于地层温度。因此,

38、温度降解不是主要的影响聚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三)聚合物溶液的温度降解,生物降解:注入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如硫酸盐还原菌、铁菌等,它们对聚合物产生还原作用,生成沉淀或分子链被剪断。,(四)聚合物溶液的生物降解,1.不可入孔隙体积,2.阻 力 系 数,3.残余阻力系数,四、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参数,IPV最大可达总孔隙的30%,若小孔隙被油饱和,一定程度降低了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1.不可进入孔隙体积,在多孔介质渗流过程中,有些孔隙能让水通过,却限制了聚合物分子的进入,称这部分孔隙体积为不可进入孔隙体积,简称IPV。,IPV,聚合物分子量,岩石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孔隙大小的分布,2.阻

39、力 系 数,定义:水通过岩心时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时的流度比值。,意义:反映了聚合物溶液降低驱动介质流度的能力。,3.残余阻力系数,定义: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盐水流度的比值。,意义:描述聚合物溶液降低多孔介质渗透率的能力。,一、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概述,二、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类型,三、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体系,四、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机理,五、油田应用及发展趋势,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的研究历程:,胶束溶液驱油,微乳液驱油,稀体系多组分复配驱油,泡沫体系驱油,活性剂稀体系驱油,一、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概述,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2、表面活性剂的类型,3、表面活性剂的亲油亲水平

40、衡值,4、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二、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类型,概念:分子具有两亲结构,可自发地浓集于相界面,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极性端,非极性端,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2.表面活性剂的类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活性剂在水中可以电离,电离后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常用的有:,羧酸盐:分子结构R-CO2-Na, 亲水基为-CO2Na, 憎水基R-,磺酸盐:分子结构R-SO3-Na, 亲水基为-SO3Na, 憎水基R-,成本低,但遇硬水,易结垢、絮凝。,成本较高,但抗硬离子的能力较强,在地层中滞留量低,常用于活性剂

41、驱。,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活性剂在水中可以电离,电离后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常用的有:,胺盐: 分子结构R1R2R3NHCl, 憎水基R1R2R3NH+,季胺盐:分子结构R1R2R3R4NCl , 憎水基R1R2R3R4N +,吡啶盐:分子结构R-NC5H5Cl , 憎水基R-NC5H5 +,由于在地层中滞留量大,在采油中应用不甚广泛,主要应用于防蜡、缓蚀、杀菌、乳化、抑制粘土膨胀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活性剂在水中不电离,故不怕硬水,也不受PH值的影响。其亲水基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一般为醚基和羟基)构成。,常用的有:,醚键型,酰胺键型,酯键型,胺键型,这类活性剂在采油中应

42、用广泛,主要用于起泡、乳化、防蜡、缓蚀、油水井增产增注、提高原油采收率。,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活性剂在水中可以电离,电离后起活性作用的部分即有阴离子,又有阳离子。有时起活性的部分具有非离子性。,类型:,非离子-阴离子型,阴离子-阳离子型,非离子-阴离子型,它主要应用于缓蚀、乳化、杀菌、抑制粘土膨胀和提高采收率。,概念:描述活性剂亲水亲油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简称HLB。,HLB等于7,表明亲水亲油能力相等;大于7,活性剂亲水性强;小于7,活性剂亲油性强。,HLB值可通过乳化实验法、溶解度法、气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法等确定。,3.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水平衡值,概念:是指活性剂在油相与水相中平衡浓度的比值

43、。,4.表面活性剂的分配系数,三、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体系,表面活性剂稀体系,胶束溶液,微乳液,泡沫驱油体系,(1),(2),(3),(4),开始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CMC;含有胶束的活性剂溶液为胶束溶液。,概念: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1%wt。,性质:可降低界面张力。,当水表面聚集的活性剂分子达到饱和时,在溶液内部,形成以烃链为内核、亲水基外露的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1.表面活性剂稀体系,2.胶束溶液,CMC,表面活性剂单体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2.胶束溶液,概念: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醇)、盐五种组分组成的,油水高度分散的体系(表面活性剂浓体系)。,性质:具有超

44、低的界面张力。,相态:不同的配方,微乳液具有下相、中相、上相三种相态。,3.微乳液,微乳液的三种相态,上相,中相,下相,活性剂水溶液,活性剂水溶液,油,油,概念:一种或几种液体以小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不能互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性质:具有超低的界面张力。处于非平衡状态的多分散体系,在长时间静置下会分层。 与微乳液及胶束溶液有很大区别。,组成:油、水、乳化剂组成。,4.乳状液,乳状液、微乳液及胶束溶液的区别,概念:由不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组成:水、气、起泡剂(表面活性剂)。 还有聚合物(增加体相黏度)和盐(调整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45、)。,4.泡沫驱油体系,四、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油机理,表面活性剂稀体系驱油机理,胶束溶液驱油机理,微乳液驱油机理,泡沫驱油体系驱油机理,(1),(2),(3),(4),(1)表面活性剂稀体系的驱油机理,1.低界面张力机理。2.润湿反转机理。3. 乳化机理。4.提高表面电荷密度机理。5.聚并形成油带机理。,问题:存在表面活性剂损失及不利流度比。,2、胶束溶液驱油机理,1) 胶束的增溶作用,2) 超低界面张力机理,3、微乳液驱油机理,微乳液的超低界面张力可使驱替前缘与原油混相,消除渗流阻力。,4、泡沫体系驱油机理,4、泡沫体系驱油机理,具有活性水或胶束的性质。(1)Jamin效应叠加,提高驱替介质的

46、波及系数。,(2)泡沫依据孔道形状而变形,能有效驱出波及到的孔隙中的油,提高洗油效率。,一、二元复合体系驱油,二、三元复合体系驱油,三、泡沫复合体系驱油,复合体系驱油法,1 . 碱-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2. 碱-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3. 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一、二元复合体系驱油,(1)碱与聚合物复配后,溶液的粘度增加,可使水相中的碱性组分与更多的油相接触,形成更多的表面活性物质,有利于降低界面张力。,(2)聚合物的存在可以降低碱耗;碱的存在可降低聚合物的吸附损失。,碱-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1)碱段塞在前,聚合物在后。碱溶液使残余油流动,用聚合物进行流动控制,提供较

47、好的扫油效率;,(3)碱同聚合物混合在一个段塞中注入。聚合物提供所要求的流度,而碱溶液保护了聚合物,这种方式的采收率比前两种方式高。,(2)聚合物段塞在前,碱段塞在后。首先注入的聚合物堵塞储层的大孔道使驱替液能够进入低渗透层,减少碱溶液指进,以增加最终采油量;,碱-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工艺,聚合物增效碱驱,通常有三种段塞设计方式:,对于低酸值原油,只加入碱往往不能产生低界面张力,同时加入碱和活性剂,会使界面张力降到碱水本身或活性剂本身所达不到的超低效果,这种作用成为碱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碱-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碱与表面活性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个段塞中注入。利用碱与活性剂两者

48、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大幅度提高驱替效率。这种方式的采收率比单独碱或单独的表面活性剂驱的效果好。,碱-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工艺,利用聚合物改善活性剂溶液不利的流度比。目前此二元复合体系多采用胶束/聚合物溶液驱油。,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前置液:由一定体积的盐水组成,目的是改变或降低地层水的矿化度。注入量可在01PV之间;,胶束/聚合物段塞:体积在0.050.2PV之间;,流度缓冲液递减段:含聚合物,从前端到后端流度缓冲液逐渐减少到零,浓度梯度下降,减少了流度缓冲液与驱替液之间流度比的影响。,驱替液段:驱替液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连续注入聚合物的成本。,流度缓冲液:水溶性聚合物的稀释液,

49、目的是将胶束/聚合物段塞及聚集起来的流体驱向生产井;,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工艺,1、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2、色谱分离现象,3、三元复合体系的应用与发展,二、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1) 降低界面张力:A/S/P 三元体系比 A/S 二元体系 能产生更低的界面张力。原因(1)P 能保护S,使其不与水中二价离子反应;(2) S与A间的“协同效应”,从而降低了界面张力。,3)降低化学剂的吸附:碱的存在,使岩石表面的负电荷增多,可减少阴离子型活性剂及聚合物的吸附损失。,2)较好的流度控制:碱和活性剂可有效地保护聚合物不受高价离子的影响,使聚合物溶液具有高的黏度。,1.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50、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定义:复合体系中各组分与地层岩石间的作用不同,使得三组分间产生的差速运移现象。,产生原因:竞争吸附、离子交换、分散作用、分配系数、渗透能力等。,2. 色谱分离现象,国外三元复合驱的矿场试验不多,比较完整的是美国怀俄明州Crook地区 Kiehl 油田三元复合驱项目,使采收率提高近15%。,国内通过“八五”、“九五”大量室内及矿场试验研究,以将三元复合驱技术作为大庆油田接替稳产的技术之一。,目前正在研究通过改变注入方式、优选复合体系配方及注入牺牲剂等方式,以减少色谱分离现象。,3. 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应用及发展前景,1、泡沫复合体系驱油机理,2、泡沫驱油体系的发展前景,三、泡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