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8072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原生家庭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养成、学习过程、人际关系、职业选择甚至择偶标准及婚姻状况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基于个别访谈案例,整理并阐述部分原生家庭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分析他们对原生家庭的认知状况和心理状态。由此作为突破口,可以疏导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帮助其更好地学习、生活。关键词原生家庭大学生心理1.大学生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大学生不同于年幼的中小学生,已经部分脱离了原生家庭,大部分大学生独自在外求学,学习和生活受原生家庭的束缚显著减少,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和支配生活的权利,社交面也不断扩展,

2、但是大学生在经济与情感上均不能完全独立于原生家庭。在与原生家庭分离的状态下,他们将更加容易获得自主感、自我同一性也更加稳定,正是这样的过程,使他们过渡到成年人。面对情感问题、婚姻问题,大学生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对原生家庭的反馈更为细腻,主要表现在更加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更加照顾父母的感受,愿意承担家庭中的部分责任等方面。但是原生家庭的哪些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更为突出呢?与中小学生相比,其影响有什么不同?案例剖析以某大学二级学院2018级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经UPI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测评,272名大一新生当中,13名学生为一类心理问题学生,89名为二类心理问题学生,均需逐个心理疏导,一类问题

3、学生更要长期深入关注。现列举4例一类问题学生(为保护学生隐私,均以“张某”为化名),分析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学生样本一类学生二类学生,其他案例一:李某,女,父母长期感情不和,因其父外遇导致父母一年前离婚,家中还有一个12岁弟弟,李某和弟弟均跟母亲生活,父亲给予生活费,平时与其父联系不多。因父母二人互相推诿,其学费来源于助学贷款,张某对此事很在意。测评结果为一类问题学生,经了解,该生曾接受过心理咨询治疗,自述悲观、思想不集中、反复性头痛、焦虑、做事缺乏耐心、多疑、缺乏安全感。案例二:王某,男,父母感情一般,但是父亲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曾经打过母亲,王某从青春期开始经常与父亲吵架,现

4、在经常处于莫名其妙“责怪”状态,责怪自己、责怪他人制造麻烦,神经过敏,内心不踏实,无缘无故害怕,不敢单独出门,易紧张,强迫症,脾气急躁。案例三:赵某,男,父母是包办婚姻,婚姻状况稳定,其父常年外出打工,其母和姐姐在家务农。赵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紧张,怕单独出门,感情容易受到伤害,高考后开始谈恋爱,与其女友不在同一大学,很害怕失去,经常性失眠,有轻微强迫症。案例四:张某,男,单亲家庭,十岁时其母因病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跟随爷爷生活。张某极其内向,不善于表达,与老师谈话过程中表现出很懵的状态,不敢与女生说话,自卑,犹豫不决,注意力不集中总,自述被关注就会不自在,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害怕自己在公

5、共场所突然晕倒。跟室友关系一般,不合群,不喜欢与他人交谈,认为自己没有真心朋友。以上案例不是个别案例,13名一类学生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完满”,经过后期持续心理疏导,能发现他们状况的转好,但是仍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由此可见,原生家庭“不完满”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自我认知不断完善,其心理问题会变有所淡化,但无法根除。原生家庭中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都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子女在大学阶段虽然离开家庭,但在父母放权及心理分离的过程中,情感联结依然十分重要。虽然父母在生活方面已经不会像对待中小学生那样全面照料,但是父母仍是大学生的主要依恋对象,而且依恋作为动态过程,通过对

6、健康分离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可以存进分离个体化的发展与】大量研究表明,大学阶段与父母保持良好的依恋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大学适应、自我肯定、归属感、职业规划、恋爱能力等有着积极影响匕】。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因为其特殊性,该影响更趋向于根深蒂固,无形之中便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原生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父母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研究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亲子关系质量也相对存在差异。越是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越好,亲子间产生冲突的频率与强度也越低。在严格控制型的教养方式下

7、,孩子最容易产生冲动、激越的问题行为,从而使亲子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大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较差,在学校的表现是最差的,其学业胜任感也相对较低。大学阶段的个体自主意识增强,父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如果父母采取越严厉、惩罚越多的教养方式,大学生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强。所以与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相比,那些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逆反心理会更为严重。逆反心理越严重,大学生就越会对父母采取对抗性的言语和行为进行沟通,甚至减少沟通,这势必会使亲子关系向不良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不良的亲子关系反过来又会造成更多的亲子冲突,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8、在其他方面,原生家庭的家庭功能、亲子关系和青少年逆反心理存在显著相关,原生家庭的家庭亲密度能显著预测逆反心理,亲子关系在家庭功能和逆反心理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原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会影响亲子关系,总体来说,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父母越倾向于选择一种专制严厉的教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亲子关系质量越好。还有研究显示,非典型家庭形态如单亲家庭、继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和寄养家庭等也会对亲子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三、结论由此可见,个体的原生家庭质量和亲子关系密切相关。家庭是个体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情感表达方式等都有可能被个体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原生家庭质量不良、亲

9、子关系差,容易造成个体的不良分化,不良分化的个体更容易被自动化的情绪反应所控制,缺乏应有的理性的判断,在面对压力冲突时容易表达出更多的慢性焦虑。当这样的个体成年以后,又会将这样的未分化的状态投射给下一代子女,出现同样的家庭冲突、情绪表达、三角化等情况,进而影响孩子的分化水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另外,大量的研究也让人们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个体心理与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学校教育者常说:“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在婚姻关系中,应该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为子女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成长创造良性环境。参考文献:1.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20092. 1.evy,Blatt,Shaver,19983. Armsden&Greenfberg,1987,FitzGerald,1990;Armsdenal.,1990;Kenny,1987;Sper1ing&Berman,1994;Wyttenbach,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