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38232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 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 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1. 生产资料生产部类、消费资料生产部类;(马克思)2. 农业部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苏联等)3

2、. 农业部门, 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交通部门,商业部门 。(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的东方核算体系),(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1. 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等)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克拉克的三分法(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采用)克拉克定理: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过程是先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然后再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

3、商业饮食业、物资推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2. 五次产业划分的探讨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从三次产业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发展的新产

4、业 农业、工业、服务业、资源再利用业和生态维护业。,(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三)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主导产业:代表区域经济的根本优势,在全国或较大区域劳动地域分工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核心,主导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带动区域其他产业发展。 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关联产业):是对主导产业的产品进行再加工或对其副产品和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并服务、配套于主导产业的部门。 基础性产业: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产供应、方便居民生活而建设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部门。,(四)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 密集程度的划分,资源密集型

5、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占用或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布局一般要求接近资源地,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在发生变化。 资金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每劳动力或单位产品所需或占用投资较多的生产部门。特点:基建和生产投资量大,工艺复杂、技术设备庞大,产品原材料消耗大,单位投资能容纳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高。 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低,需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劳动的部门。产品成本中劳动所占比重较大,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单位投资吸收劳动力较多、技术操作容易、产品所消耗劳动量大等特点。 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

6、的产生部门。特点: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和设备先进且复杂,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大,对职工文化水平和科学技能要求高,劳动力和原材料消耗一般较少,污染少。,联合国工业组织分类: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10不能分类的其它活动。,我国现行国民经济部门划分: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批发和零售贸易

7、、饮食业;9金融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它行业。,(五)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1. 社会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检验产业结构的实际效益、引导产业结构向符合消费需求的方向变动。2. 资源状况:自然资源(组合、种类、数量、质量等)、人文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3. 科技水平: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领域的扩展、新产业的形成。4. 基础与传统:对基础和传统改良、更新。5. 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区际联系(商业流通、资金融通、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

8、、技术转移、信息传递等)、区域分工对前四种因素的影响起加强或减弱作用。,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应围绕产业结构合理性这个重点展开,重点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重点分析地区资源优势是否得到发挥;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是否协调: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基础产业的协调关系;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产业结构能否较容易地适应不太重大的调整或转换;5现状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即产业机构变动

9、引起 的效益变化,反映总的投入产出关系。(反映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1、配第-克拉克定理 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变动,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由此而导致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关系密切: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力是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相对收入差异。2、库茨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3、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制造业发展

10、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受工业品和初级品的输出率的影响较小,将制造业分为三种类型,即初级产业、中间产业和后期产业。 4、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演替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的演化趋势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即产业结构和经济成长阶段有向高级演化的趋势。,(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如果用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大体上有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类型,即:,第二阶段,B占首位,包括: BACBCA,第一阶段,A占首位,包括: ACBABC,第三阶段,C占首位,包括: CABCBA,具体地分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不但要考察产

11、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还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下列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 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2、 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3、 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4、 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一)偏离-份额分析法(二)结构效益分析法(三)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分析,(一)偏离-份额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1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12、 industria1 n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基本原理,假定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 ,bi,t (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bij,0,bij,t(j=1,2,n);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为B0,Bt;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

13、产业部门的规模Bj,0与Bj,t 。,2数学模型,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rij=(bij,tbij,0)/bij,0 (j=1,2,n)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Rj=(Bj,tBj,0)Bj,0 (j=1,2,n)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bij,0=bi,0Bj,0B0 (j=1,2,n),代号假设:,基本参数:,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表达为: GijNij十Pij十Dij (3-1) Nijbij,0Rj (3-2)

14、 Pij(bij,0bij,0)* Rj (3-3) Dijbij,0(rijRj) (3-4) Gijbij,tbij,0 (3-5),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Nij称为份额分量(或全国平均增长效应),Pij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或产业结构效应),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

15、长的贡献愈大。,Dij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Kj,0=bij,0/Bj,0; Kj,t= bij,t/ Bj,t;分别为i区域j部门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i区域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的相对增值率L为:,在各行业对大区相应行业初始份额不变的情况下,区域i的经济增长速度,W,u分别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 由以上各式可知,如若Gi愈大,L大于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或所在区域。 若Pi愈大,W大于1,这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 倘若Di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

16、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3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1)明确时间范围以及参照的区域。 确定t值,取为5年或10年,即考察区域在近五年或十年内的变化; 明确哪一级区域为背景和参照系来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 (2)划分部门结构,构造Shift-share分析表。 把区域经济划分为若干个(n个)完备的部门; 收集数据,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或分析矩阵),原始数据:bij,t,bij,0,Bj,t,Bj,0 中间结果:rij,Rj,bij,bij,0-bij,rij-Rj最终分析结果:Gij,Nij,Pij,Dij,PDij,(3)计算总体效果,对区域总的结构效果和竞争能力作出

17、分析判断。 如若Pi较大,W1,则说明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朝阳增长部门,经济结构较好;倘若Pi较小,W1,则说明区域衰退,夕阳部门比重过大,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假若Di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有较多的部门发展迅速,竞争能力强,地位在不断上升,反之,则说明竞争能力较弱,地位有下降趋势。,(4)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案例:,胶济产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刘兆德1 , 吕宜平21.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江苏 南京 2100082.曲阜师范大学 地理系 ,中国山东 曲阜 273165,选取1990 1997 年, 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由于6 城市

18、工业发展在山东占有重要地位,全国影响较小,及受资料限制,所以选择山东区域工业发展为参照系来分析6 城市工业结构。,(1)明确时间范围以及参照的区域。,设 bi 为i 城市工业产值, B 为山东省工业总产值,bij为城市i 工业部门j 的产值, Bj 为山东省工业部门j的产值,下标 0, t 分别表示初始期和末期情况。则城市i 工业部门j 在 0,t时段的变化率。山东省工业部门 j 在0, t的时段变化率为。以山东省各工业部门所占份额将城市各工业部门规模标准化为。在0,t时段内城市 i 工业部门j 的增长量Gij为。,(2)划分部门结构,构造Shift-share分析表。,(3)青岛市工业部门优

19、势分析,青岛市交通电器、电子工业处于第1 扇区,说明具部门增长优势且对部门总增量的贡献大于份额分量的作用;纺织、造纸文体、金属制品、化学制品处于第2 扇区,也属具部门增长优势部门,但其对总增量的贡献小于份额分量的作用;上述6 个部门都属于具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而能源、冶金、食品、化学工业、医药、普通机械处于第4 扇区,属于不具优势的增长部门,其地位处于下降的状态。,(4)青岛市部门偏离分量分析,青岛市的纺织工业处于第1 扇区,说明其原有基础很好,竞争力较强; 交通电器、电子工业处于第2 扇区,说明其原有基础较好,竞争力很强的工业部门; 造纸文体工业处在第3 扇区,说明该部门基础较差,但发展很快

20、; 化学制品、金属制品处于第4 扇区,属于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部门; 森林工业、普通机械、化学工业处于第5 扇区表明其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 能源工业处于第6 扇区,说明其基础较差,但发展较快; 冶金、食品、建材、医药处于第7、8 扇区,属于结构较差,且缺乏竞争力的部门。,(5)各城市工业总体发展与工业结构分析,6 城市工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威海具总体增长优势且其对总量的贡献较大;青岛、烟台、潍坊3 市具总体增长优势但对总增量的贡献小于份额分量的作用;而济南、淄博市虽属增长型,但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综合优势处于下降地位。烟台市、潍坊、威海市3 市的工业结构较好,城市竞争力很

21、强;青岛市、济南市工业结构较好,但竞争力较差;而淄博市工业结构较差且城市竞争能力弱,需要大力提高城市自身竞争力并进行工业结构调整。,(5)各城市工业总体发展与工业结构分析,(二)结构效益分析法,结构效益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计算一些反映经济效果的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对经济效益好坏的比较来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劣。,1产业结构效益,式中:Se为结构效益指标; Li 为第i个产业部门的产值; E为区域产业的总产值; Pi为第i个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 P为区域或各产业部门的平均资金利税率。当Se小于零,表示结构恶化;Se大于零,表示结构超优。如与前一个时期的而 表示结构效益提高,反之降低。,假定以资金利税

22、率作为计算经济效益的基础指标,则结构影响指数G为: GPjiqji/Pjiq0i式中:Pjiqji表示第j区域各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分别乘以各相应产业部门的资金占j区域产业资金总额的比重之和; Pjiq0i表示j区域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分别乘以对比区域(如全国)各相应产业部门的资金占对比区域产业资金总额比重之和。G大于1,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高,使其整体效益高于对比区域;指数小于1,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差,影响到区域总体效益不如对比区域。,2结构影响指数。,3效益超越系数,此系数主要用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素质,用下列公式计算: F= r / R式中:F为效益超越系数; r和R分别表示区域净产

23、值的增长率和区域总产值的增长率。 若F1说明结构素质好,结构效益较大;小于1,则相反。,4弹性系数,产业国民经济弹性系数是指产业的相对变化量与国民经济相对变化量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产业的发展和萎缩过程。 如果该产业的增长速度大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处于增长阶段;如果该产业的增长速度等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弹性系数等于1),说明该产业与国民经济处于同步增长阶段;如果该产业的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即弹性系数小于1),说明该产业呈萎缩趋势。,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一、主导产业的概念,(一)主导产业的定义,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

24、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优势产业:指那些在当前经济总量中其产出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资本营运效益较高,在一定空间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二)主导产业的特征,1.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迅速的引入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2.具有高速增长的能力,其增长率高于区域整体经济增长率;3.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4.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指导;5.具有阶段性。,区别:支柱产业虽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较大比重,但在全国

25、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或与其他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不具备发展优势,不具有主导产业的功能。,支柱产业:净产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的产业。严格说仍属于优势产业的范畴,但优势产业不一定都能成长为支柱产业。,1、能引导、带动国家和区域全部经济发展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带头产业。 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由于该产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大,可以带动许多与其相关的产业配套发展;其二,以新技术、新产品武装其它产业,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 2、国家和区域的主导产业是随着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和市场变动而有不同发展阶段的。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导产(群),因此产生了产业结构发

26、展的阶段论。 3主导产业一般具有当时阶段最高的技术装备,在开发产品、开辟市场方面应走在最前头。 4主导产业一般应领先增长。,主导产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的带动性(即“扩散效应”)包括:,前向效应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诱发出新的经济活动或产生出新的经济部门。,后向效应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向其提供投入品的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旁侧效应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包括地区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三)确定主导产业的意义1、作为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的产业部门,它们能带动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地增长。2、主导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变

27、。,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一)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前瞻、回顾、旁侧效益; 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并具有较高资源利用水平的产业。 对区域就业的作用: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较高的产业。 增加价值:经济效果较高的产业部门。 出口潜力(市场潜力):不一定是出口潜力最大的产业,但应该是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 环境影响: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的较小、治理该产业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成本较低。,(二)竞争能力,技术先进程度; 产品质量水平; 劳动生产率; 市场占有率; 利税效果。,二、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三、主导产业的确定方法,区域比较优势法产业关联性莜原两基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28、与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一)选择基准,带动影响分析乘数分析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二)其他数学定量方法,(一)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1、区域比较优势基准,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出发,应当以资源密集度为基准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重点发展那些可以充分利用相对优势的工业部门。把着眼点放在对主导产业的培植和区域增长中心的形成上。,2、产业关联基准,艾尔伯特赫希曼应该选择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即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度大的产业,应该作为政府优先扶植发展的产业和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为动力,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一)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罗斯托应该选择具有扩散效应(回顾

29、、旁侧、前瞻)的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将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辐射传递到产业关联链上的各产业中,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3、筱原两基准,筱原三代平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需求收入弹性”最大化标准应选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生产率上升率”快慢标准选取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一)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并没有反映出主导产业的全部特征。,(二)三种定量方法,1、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具体操作时,先将待选择的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若干层(如目标层、准则层和措施层),为确定下层元素对上层元素的贡献程度,由专家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的方法,对各层子元素对上层因

30、素的重要性一一给予评分,构成判断矩阵。,根据上述判断矩阵,利用和积法或幂法求得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对这个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后可作为各因素的权重。用权重与各因子分别相乘,求其和,数值大者可选为主导产业。,2.带动影响分析乘数分析,一般来说,主导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带动区域经济增长:,1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那些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 2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的诱导作用。 3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些影响可以通过乘数理论来分析。根据乘数理论,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这笔投资额数倍的国民

31、收入,这个倍数即乘数。乘数是一种系数。用这个系数来乘投资的变动额,会得到投资所引起的区域收入的变动额。,(二)三种定量方法,一系列的消费在支出是无止境的,但是其数值逐渐减少,总和收缩为一个有限数量。,3、主成分分析法,(二)三种定量方法,设研究某经济问题涉及p 个指标,这p 个指标构成的p 维随机向量为X=(x1,x2,xp)。对X 作正交变换,令YUX,其中U 为正交阵,Y 的各分量是不相关的,使得Y 的各分量在整个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容易解释。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从Y 的主分量中选择主要成分,剔除对经济过程影响微弱的部分。通过对Y 的主分量的重点分析,达到对原始变量进行经济分析的目的。,利用降维

32、思维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总和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一、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及原则,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一)优化目标,1充分发挥区域优势。2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3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一、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及原则,区域产业结构要保持住它的先进性,就需要不断淘汰旧部门,创建新部门,保持活跃的新陈代谢机制。为此,在区域结构中就应该同时保有三个时代的部门:(1)站在时代发展最前列的兴旺部门,它们是当前区域产业结构的主体部分;(2)站在第二线的后备部门,它们是面向未来的创新产业部门,是处在胚胎中的新生力量,目前它们可能仅仅是进口替代部门,但以后将逐渐取代前一部门成为

33、区域产业结构的主体部分;(3)因老化而退下来的、正在接受改造以取得新生或正在创造条件准备向低梯度区域转移的衰退部门。,(二)优化原则,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相适应。 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有利于加速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并为进口结构高级化创造条件。 有助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优势产业基础上向地区专门化方向发展。 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的优势,减轻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一、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及原则,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投入产出表,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建立投入产出表以后,即可进行进一步的投入产出分析,并用于系统预测和系统规划。具体步骤如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可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线性规划方法实现。,(一)因子筛选 (二)优化模型的建立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