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840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走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游走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游走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游走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游走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走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走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游走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游走罐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施术后处理、注意事项和禁忌症。本文件适用于中医护理技术游走罐技术操作。本文件适用于XX省内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及社区医院,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游走罐技术操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3. 1游走罐游走罐:又称

2、“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前后推拉,或做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病点为止。适用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4操作步骤与要求4.1 评估4. 1.1病室环境及温度。4. 1.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4. 1.3施术部位的皮肤情况。4. 1.4患者体质及疼痛的耐受程度。4.1.5心理状况。4. 2告知4. 2.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4.2.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4. 3施术前准备

3、5. 3.1护士准备着装规范,修剪指甲。6. 3.2物品准备7. 3.2.1治疗车上层(至少应包括)治疗盘、火罐(玻璃罐)、95%乙醇棉球、润滑剂、无菌镣子缸、无菌镜子、止血钳、清洁纱布、打火机、毛巾、弯盘、灭火缸、手消毒液、记录单。4.3.2.2治疗车下层(至少应包括)生活垃圾桶、医用垃圾桶、回收桶。4.3.3环境准备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卫生,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4.3.4患者准备患者排空二便。4.4施术方法4.4.1核对医嘱,做好解释。4.4.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手持纱布,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罐体有无缺扳裂痕。4.4.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4.4.4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4、4.4.5充分暴露施术部位,选经取穴,清洁施术部位皮肤,用毛巾遮挡周围的衣物,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4.4.6于施术部位涂上润滑剂(常用凡士林、医用甘油、液体石蜡或润肤霜等),也可用温水或药液,同时还可将罐口涂上油脂。4.4.7拔罐。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乙醉棉球点燃,深入火罐内中、下端转动12周后迅速抽出,使罐内形成负压后迅速将罐口吸附在拔罐部位皮肤,确定火罐吸牢后,将点燃的棉球放在灭火缸中熄灭。询问患者感受,记录时间。4.4.8走罐。用罐吸拔后,一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游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

5、瘀血。走罐时应用力均匀,以防止火罐漏气脱落,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并询问患者感受,走罐时间1520分钟。4.4.9起罐。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强行上提或旋转提拔。按摩施术部位皮肤,用干毛巾清洁并评估局部皮肤。4.4.10操作后查对,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取舒适体位。4.4.11游走罐后用物,按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4.4.12洗手,摘口罩。4.4.13告知注意事项,记录。5施术后处理5.1告知患者施术后半小时可饮一杯温开水。5.2告知患者施术后安静休息片刻,不要剧烈活动及立即洗澡。

6、5.3夏季施术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5.4如施术部位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5 .5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无菌敷料。6 注意事项6.1拔罐宜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有毛发者宜剃去毛发后施罐,骨骼凹凸处不适宜施罐,操作部位应注意防止感染。施罐时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6.2施罐手法要熟练,动作要轻、快、稳、准。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不可吸含乙醇过多,以免滴落到患者皮肤上而造成烧烫伤。若不慎出现烧烫伤,按外科烧烫伤常规处理。6.3施罐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瞬间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处理方法是立即起罐,使患者呈头低脚高卧

7、位,必要时可饮用温开水或温糖水,或掐水沟穴等。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变化,严重时按晕厥处理。6.4起罐操作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否则会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7禁忌症7.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高热、抽搐不配合者。7.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者高度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水肿者及恶性肿瘤患者。7.3凝血机制障碍或有出血性疾病者。7.4妊娠妇女腹部,腰舐部及五官部位、前后二阴等,面部及儿童禁用重手法。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罐具的种类,1玻璃罐由玻璃加工制成。其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口小肚大,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而平滑。A. 2陶瓷罐由陶土烧制

8、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外展,形同腰鼓。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见疾病的游走罐治疔技术B. 1感冒(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多因病邪入人体肌表所致。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媵理疏泄,肺失清肃。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疗法对初起之症疗效最佳,尤其适用于治疗风寒型感冒。【治则治法】疏风解表通络。【操作步骤】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注意事项】选用的火罐不要过大,刺激不宜过强

9、,以皮肤潮红为度;嘱患者注意背部保暖。2.2 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症。外邪侵肺,或从鼻而入,或为皮毛所受。肺卫受邪,肺失宜肃,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嗽。肺为娇润之脏,喜润恶燥,若因燥邪伤肺,耗伤肺阴,肺失清润,气机不利,可致干咳痰粘不易出。痰饮内伏,脾失健运,水液运化无权,聚而成痰成饮,阻遏肺气,肺气不降则咳而痰多。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宣肺理气,止咳化痰。【操作步骤】取背部胸穴为主。【取穴】定喘、肺俞、肺底(经验部位,背部后正中线与腋后线连线中点平第七胸椎处)。2.3 腰捕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咳嗽、打喷嚏等均可使疼痛加剧;腰部活动障碍,向各个方向均受限,以后伸和前屈为甚。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操作步骤】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经穴为主。【取穴】大肠俞、腰眼、肾俞、阿是穴。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2015-12-3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2015-12-283中XX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006T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