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政治权力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4112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政治权力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三章 政治权力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三章 政治权力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三章 政治权力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三章 政治权力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政治权力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政治权力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政治权力,一、权力与政治权力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三、政治权力类型与政治权力关系四、政治权力的作用五、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阶层六、政治权力腐败,本章学习目标,明确政治权力的概念,了解政治权力产生的原因与表现形式。理解并掌握合法性对于政治权力的重要性,探讨实现合法性的途径。了解政治权力可能产生的偏差及其原因和治理措施。,本章重点难点,政治权力的概念,合法性的内涵,实现合法性的途径。政治权力可能产生的偏差及其原因和治理措施。,本章思考题,1、人类是否必须要通过权力来维持秩序?2、简述政治权力及其构成要素。3、依据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关系,论述政治权力的作用及其局限。4、简述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2、。5、什么是合法性,其实现途径有哪些?6、试论权力腐败的根源及其限制。,总述,政治权力属于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内含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涉及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概念。第一层次,也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是利益关系,是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第二层次,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了政治权力关系。第三层次,人们依据政治力量的对比即政治权力关系,确定人们进行政治利益分配的资格,从而构成政治权利关系。,一、权力与政治权力,(一)权力的产生(或需要权力的理由) (二)政治权力的属性 (三)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一)需要权力的

3、理由,生物学上的解释 心理学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 理性的解释 非理性的解释 合成的权力,1.生物学上的解释,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2.心理学的解释,对政治和服从的心理学解释与生物学解释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都假定政治群体的形成是出于人的天生需要。但心理学家更通过经验性研究和许多实验使他们的观点更为精确和有说服力:人们的确在很多情况下放弃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行动,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人是天生的遵奉传统者、从众者,总是很自然地倾向于接受群体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规范。,3.文化的解释,主要由人类学家构成的文化论者认为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就是建立

4、在文化价值之上的,这种价值是通过父母、学校以及大众媒介等来传承的。文化学派坚持认为,当政治系统割断与自己传统文化的联系时,麻烦就会产生。,4.理性的解释,政治理论家如霍布斯和洛克,坚持认为人们组成国家是因为理性的力量告诉他们这比生活在“自然状态” 中好。之所以重视理性的作用,是因为事实也的确表明人们通常都知道自己所要的是什么,都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好的或合理的理由。,5.非理性的解释,强调情感、感性对人们政治行为的影响是绝对的。认为人基本上是感性的,是受神话和俗套支配的,因此政治其实就是一种象征符号的操纵。,6.权力是各种因素的合成,以上各种因素总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生物的因素导致了心理的因素,而

5、这又引起了文化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因素。一个缜密而难以化解的网就这样形成了,我们甚至无法精确地判定哪一个因素更重要。,(二)政治权力的属性,公共性普遍性复杂性组织性持久性,(三)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利益是权力产生的基础),如何理解利益?利益之争又是如何产生的?利益之争与政治权力形成的关系。,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合法性的内涵合法性的基础合法性与合法化中国的政治合法性问题,1、合法性的内涵,Legitimacy最初含义:国王有权即位是由于他们的“合法”出身。统治的合法权利统治的心理权利公众对政治制度的认同与忠诚的程度。愿意遵守害怕惩罚,几种关于合法性的代表性观点,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李普赛 合法性

6、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有政治制度是社会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政治系统论者戴维伊斯顿 相信在合法原则界限内当局的统治权利和成员的服从权利。法国学者让马克夸克 意味着同时证明了权力与服从的合法性。德国哲学社会学家哈贝马斯 合法性意味着一种值得认可的政治秩序。,综述,合法性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政治权力是否能获得普遍认可的问题。这种普遍认可取决于三个方面:政治权力与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价值关系政治权力与社会民众的利益关系政治权力与国家秩序的法律关系,2、合法性的基础,传统型、法理型与克里斯玛型现代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应该是以哪种类型为主?1 )合法律性2)合道德性3)共同利益,1)合法律性,

7、合法性的外在形式条件行为合乎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2)合道德性,合法性的核心价值基础对合法性“认可”的本身就蕴涵着一种道德判断。“正当性”“正统性”中国的封建正统思想,3)共同利益,合法性判断的客观标准任何一个共同体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离此就无法理解“共同行为”的表现。成员:权力的让渡是以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为条件的。统治者:合法性的获取就在于能不能证明和实现政治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合道德性优先于合法律性合道德性必须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合法律性与合道德性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合道德性与合法律性只有回应政治共同体的“共同利益”要求才能真正与合法性统一起来。,3、

8、合法性与合法化,1)合法化合法性的取得2)合法性危机,1)合法化的路径,政府长时间的存在良好的政绩政府组成结构操纵国家象征符号,2)政治合法性危机,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政治体系的低效率,无法实现人们的利益政治制度在人们的观念中失去了其正义性政治共识的危机,单纯的执政危机,单纯的执政危机主要发生在下面这种情况:人们存在着相同的政治共识,并且现存的政治制度符合这一政治共识及其相应的政治正义观念;但人们对政治体系的效率失去了信任,认为需要改变执政者以实现政治体系的效率以及人们的利益。,执政危机仅仅发生在政治体系的效率层面,有可能引发的政治行动有:弹劾、投不信任票等。如果在现存的政治体系

9、没有合法途径来解决执政危机,则有可能发生政变甚至起义。执政危机它所关系到的只是执政者的地位问题,并未危及整个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当人们普遍存在着政治共识,但是认为当前的政治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和符合人们的政治共识时,就发生了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的发生一般还伴有政治体系的效率危机,从根本上说,人们对现存的一些政治制度失去了信任与支持,并导致了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政治改革。,政治共识的危机,政治共识的危机指人们在政治秩序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彼此的政治正义观存在深刻的冲突。政治共识的危机主要发生在社

10、会急剧变迁,代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阶级与代表旧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阶级在政治的基本问题上持相互冲突的看法。这些相互冲突的看法威胁着现存的政治秩序,有可能从根本上变革政治秩序,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建立政治共识 宪政建设 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建立政治共识,政治共识的统一是政治合法性的根本所在:共同利益;共同道德(正义)。古代,人们不但要求在政治共识上存在统一,还要求整个社会对于世界、宗教、社会的观念获得统一,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教义观念。现代,人们在世界、人生、社会等基本问题上存在着深刻的对立,形成一种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建立政治共识,罗尔斯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

11、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因此在当代,只能要求社会共同体中的成员在政治的基本问题上而不是世界观、人生观及其价值观等问题上取得基本的一致。,宪政建设,宪政建设是实现政治合法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实现方式。对于新的政治体系来说,往往是在政治革命发生以后,用宪法来规定这一体系的各种基本的政治制度。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程序正义。,宪政建设,宪政体制除了要求有一部良好的宪法外,还包括一系列的基本政治制度,如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权利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监督制度等等。这些制度规定了政治正义的实现方式,维护了政治秩序的稳定,从形式的角度确保

12、政治体系的运行不能违背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政治体系的效率对于政治合法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如果某种政治制度在政治正义观取得优势,在绩效方面却落后于别的备选制度,这也可能会削弱这一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治理”的含义,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治理的目的是维护一种政治秩序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对象是公共事务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政治行动,“善治”的精神,契约观念:自愿;一致同意;责任性;公开性、透明性。,效率精神: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与效果的比较;制度效率;回应性。,统治模式与善治模式的特征,政治色彩浓厚;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1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治理方法单一。,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依赖关系;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4、中国的政治合法性问题,1)执政党的合法性问题2)政府的合法性问题,1)执政党的合法性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准确而集中地体现了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正义性、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人民“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1)执政党的合法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类型的历史演变中国把政治体系的三个层面的关系联系得过于紧密合法性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点,思考,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出现“端起碗吃肉,放下碗

14、骂娘”的现象。试从合法性的角度予以解释。,2)政府的合法性问题,政府权力的来源官民关系:权力重心民众评价政府的标准: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合法伤害权,民不和官斗屈死不告状出头的椽子先烂,政治权威合法性认同的流失,就是体制权威的弱化,表明:1、党和政府过去在这种体制下造成的政治经济上的失误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阴影还没有得到完全洗涤,反而在社会转型的情况下得到强化。2、在传统的政治体制中,权力结构与功能没有分开,继续运用这种未分化的权力去处理和应对社会经济分化所带来的问题,势必带来混乱和群众的受挫感。,解决合法性流失问题的对策,发挥政治社会化的积极作用,避免合法性资源流失。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认

15、同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政策绩效,创造新的合法性资源。加强党的民主建设改善党政关系密切党群关系,三、政治权力类型与政治权力关系,(一)政治权力类型(二)政治权力关系,(一)政治权力类型,按主体的组织类型:社会公共权力、政党权力和政治社团权力按政治权力主体的层次: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按权力功能: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按权力运作的方式: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及人格性权力,(二)政治权力关系,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不同层次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四、政治权力的作用,(一)政治权力作用的表现(二)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三)政治权

16、力的作用方式,(一)政治权力作用的表现,对社会资源和产品进行强制性分配社会纽带和粘合剂对经济的能动作用,政治权力的作用,政治权力在社会权力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重要并不等于作用无限,因此,政治权力并不能侵犯或取代其他社会权力,它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性、整体性等宏观问题,而不适用于微观领域的具体管理工作。,对政治权力作用的极端认识,一是过于强调政治重要性的“政治万能论”;一是抹煞政治主导地位的“政治无用论”和“政治取消主义”。,国家与社会的界限,自由主义的观点。保守主义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自由主义的观点,强调社会领域和个人生活的独立性、自主性,反对国家过多的干涉。,保守主义的观点,主张“强政府”的

17、控制强调国家权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辩证的观点,国家和社会各自保持自己的界限国家不可统得太死社会也不能完全各行其是,要在宏观上保持与国家权力的一致性。,(二)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指向性效益性双刃性深远性合力性,(三)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暴力方式强制方式诱导方式说服方式权威方式,1、暴力方式,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暴力方式是一种潜在的权力方式,不是权力运行的主要和常见方式 。,2、强制方式,权力主体直接运用政治权力对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客体服从主体意志。 它是权力运行的基本方式。,3、诱导方式,以物质或精神的奖酬形式使客体被迫或自愿

18、地依照权力主体意志行事。诱导方式主要存在于非对抗的权力关系中。 诱导方式的奏效主要是要与权力客体的实际利益挂钩的。,4、说服方式,权力主体以一套特定的理论、信念影响客体,使其服从认可权力统治的合法性,从而使主体的意志得以贯彻。说服方式通常运用于具有共同利益的权力关系之中。,5、权威方式,权威含有尊严、力量、权力、影响的意思,指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下和实践中形成的,人们所公认的,最有威望、最有影响的一种支配力量。所谓权威方式就是权力拥有者注重塑造各种权威尤其是政治权威的方式来行使权力。,权威方式统治效果最佳,权威方式是人们对他人判断未经检验的接受,而说服方式则是人们对他人判断经过检验的接受。

19、即使与统治效果好的诱导方式相比,权威方式也更持久和有效。,五、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阶层,(一)阶级与阶层的内涵(二)阶级、阶层对政治权力运作的影响(三)政治权力在各阶级、阶层中分配的理论和原则,(一)阶级与阶层的内涵,classrank、orderstratum,(二)阶级、阶层对政治权力运作的影响,决定其基本政治立场影响着人们的政治价值判断影响人们政治态度的形成,(三)政治权力在各阶级、阶层中分配的理论和原则,马克思主义模式Marxism精英主义模式Elitism多元主义模式Pluralism法团主义模式Corporatism,六、政治权力腐败,(一)政治权力腐败的涵义(二)一般表现形式及其危害(三)产生原因(四)治理,(一)政治权力腐败的涵义,公共职务角度:滥用职权以公益为中心:违反公益的“非公共运作”经济学角度:寻租 综上,腐败实质上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从而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二)一般表现形式及其危害,表现:白色、灰色、黑色危害:国家经济损失,破坏合法性,(三)产生原因,国家公务人员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要求国家政治制度的制约机制不健全社会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的畸变国家公务人员道德品质的败坏,(四)腐败的治理,制度约束不“能”贪严格执法不“敢”贪薪酬保障不“必”贪道德制约不“想”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