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与价值内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4834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价值与价值内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人生价值与价值内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人生价值与价值内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人生价值与价值内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人生价值与价值内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价值与价值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价值与价值内涵.doc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所处的环境,协调好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包含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环境等问题,其中以人生目的为核心问题,说明“是什么”,人生态度讲“怎么样”的问题,人生价值从“意义”的角度对“为什么人”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人生环境是人生目的问题在实践中的具体延伸,是实现人生目的的条件。教学重点、难点:1、 从什么意义上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2、 如何理解“追求高尚的

2、人生目的” 3、 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4、 如何理解“人生环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导入:人性论(人是什么?)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是这样讲述的: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向过往的行人提问。有一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青年经过,斯芬克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要他猜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是他最软弱的时候。”俄狄浦斯很聪明,一下子就猜中了谜底,回答是“人”。因为人在幼年时用四肢爬行,长大了用两条腿走路,老

3、年时加了一个拐杖,幼年是一生中最软弱的时候。于是斯芬克斯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恩格斯很赞赏这个神话,说它含有很深的哲理。恩格斯分析说,这个斯芬克斯就是大自然,它向每个时代、每个人提出了“怎样认识人”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问题。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实践回答着这些问题。张海迪和霍金:用残疾人的身躯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然而,在人生道路

4、上遇到困难、挫折时,也有人选择仇恨,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如马加爵杀人、人大40岁女博士跳楼身亡,等等。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生命是有尊严的。决定一个人的生命是崇高还是鄙下,是充盈还是枯萎,关键在于能够正确理解生命、人生的意义。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人生追求。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做人的思想基础。高尚的思想境界是高尚人格的前提,高尚的人格是做人毕生的追求。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确是一件难事,而且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然而至少我们应为此而努力。当代大学生真正要克服人生中的问题,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一)世界

5、观、人生观的含义及关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它的具体体现,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着和发展着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的灵魂。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积累着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及其内部各种关系的看法,如对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人在世界

6、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看法,最后归结为对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的认识。所谓世界观(宇宙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世界观影响和决定着每个人的生活和活动。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世界观是根本性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价值选择。科学的世界观,能够指引人们正确的看待人生,想问题、办事情以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做奉献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反之,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致使人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并误导人们的言行。只有很好地解决了世界观问题,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7、值观。世界观,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有机的高度统一,因而是有史以来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在人的一生中,人既要与自然打交道,又要与社会打交道。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同。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成功带来的满足和幸福,也有失败带来的损失和痛苦。面对人生的种种结果,人们必然会考虑:同样都是人生奋斗,为什么有时成功而满足,有时却失败而痛苦;同样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的一生是幸福的,有的人的一生却是痛苦的。人们的

8、思考经过不断的集中和深入,于是就开始探讨:什么是人生?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在这些人生的一般问题上,人们形成的一系列观点,就构成了人们的人生观。所谓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分析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不论自觉与不自觉,总是受某种人生观的指导。人生观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它涉及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人生观人人都有,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人们的人生观又各不相同。如同样是在大学读书的大学生,有的同学立志做“一般大学的一流学生”,而有的同学则是随大流,跟着感觉走,强调不

9、要活得太累,说什么“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对待学业的看法不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有两个村庄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有名的富裕村。一个是江苏的华西村,一个是天津的大邱庄。这两个村的领导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叫吴仁宝,他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勤劳致富,村民的住房都是小别墅,一排一排,整整齐齐,建设得非常漂亮,老人由村里出钱赡养,小孩子免费读书直到大学毕业。村里富裕后,吴仁宝不是去花天酒地、挥霍享受,而是进一步扩大投资,发展村生产,进一步办起了各种村企业。按理说象他这样为村里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党支部书记,应该享受到最好的物质生活。可是,根据记者的调查,在华西村,收入最高、住房最好的不是吴仁

10、宝,但威信最高、最苦最累的是吴仁宝。他赢得了群众衷心的拥戴。在大邱庄,党支部书记叫禹作敏,在他的带领创业下,大邱庄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资产总额一度达到32亿多,号称“中国第一村”。然而,随着财富的增加,禹作敏就开始变了,生活越过越奢侈,从他办公楼到他那一年四季恒温的别墅只有两米,可他从来就是车来车往。禹作敏有四部豪华轿车,他的一条皮带就值一万多元。在大邱庄没有法律,只有禹作敏的“指示”,这个“指示”像封建帝国的“圣旨”一样统治着大邱庄。许多与大邱庄打交道并了解大邱庄情况的人都说大邱庄是一个封建的“土围子”,称禹作敏是一个封建“庄主”。禹作敏在大邱庄为所欲为,最后发展到公然践踏法律,最终成了一名

11、罪犯,被判处了有期徒刑。这两人的对比非常典型,说明不同的人生观会使走上不同的道路,其结果也就不一样。1、大学生迈进大学校门之后开始思考人生问题,其原因:(1)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步入人生的“第二次断乳”,人生观正在成熟但尚未成熟,在新的人生阶段必然会思考人生问题。(2)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对人生问题乐于思考、有能力思考。(3)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义务感增强,能根据社会提供的条件设计人生、运筹未来。(4)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的专业方向、职业前途已基本确定,心里比较踏实,开始思考人生问题。2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人生观和价

12、值观的选择对于大学生的人生道路、前途、命运关系重大。人生观的确立是同学们在大学阶段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重大课题,应当解决好。3科学人生观的形成涉及诸多因素,它以对社会的认识为基础,以对人生意义的评价为关键,以对生活的情感为支柱,以崇高社会理想的实践为核心。4高等学校优越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为同学们人生观的确立、定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5现实地看,大学生对人生的看法还不成熟、不系统,存在着诸如人生目标的狭隘性、人生价值观的自我性和人生态度的随意性等问题,确实需要加强修养。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在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社会作用三方面是不同的。世界观研究的对象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

13、质和一般规律,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人生观则主要研究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等问题,为人们提供关于人生的指导原则。联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世界发展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就一定会得出错误的人生观。比如,当我们夸大了物质决定作用的时候,在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滑向宿命论,认同“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选择一种消极的生活,最终虚度人生。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

14、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材料事例2:高校悲歌:父母卖血儿摆阔)他说父亲是包工头,家里很有钱2001年12月30日,青海省乐都县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陈邦顺接到大儿子小良的班主任-西安某学院郭老师的来信。郭老师要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小良于1997年考上该学院电子自动化专业,按理说这年应该毕业了。10个月前,小良离开家,说要去深圳参加招聘会,可是一去便几个月无音信。陈邦顺夫妻一直满怀希望地盼着大儿子参加工作的好消息。第二天,陈

15、邦顺赶到了西安。这天正好碰上元旦放假,他好不容易才找到郭老师。郭老师第一句话就把他问蒙了:您是包工头吗?小良是独生子吗?原来,家境贫寒的小良入学后一直对同学说自己是独生子,父亲是包工头,家里很有钱。他花钱很大方,经常到网吧上网聊天、玩游戏。据同学说,小良每月上网花的钱少说也在400元以上,他的两个女朋友都是在网上认识的。郭老师拿出小良这几年的学习成绩单给陈邦顺看。陈邦顺发现:不及格和缺考的科目用红色标记,而小良的成绩单红标记斑斑点点。小良第一年勉强过关,二、三年级的成绩便不堪入目,很多科目缺考,四年级更是一片空白。郭老师说:由于成绩不好,小良已留了两级;他只在第一学年报了到、注了册、交了学费,

16、其他几个学年根本没报到,学费也没交,学校曾多次催促他,可他始终没办理手续。听着郭老师的天方夜谭,陈邦顺直觉得眼前发黑,气得差点儿晕倒:这也就是说,自己这几年寄给小良的6.35万元,就这样被他花天酒地挥霍光了!四年来,小良一直欺骗为他辗转卖血的父母!陈邦顺禁不住痛哭失声。他颤抖着向郭老师伸出胳膊,指着那上面一个个发黑的针眼怒吼:我哪是什么包工头呀?我的钱都是从这里流出来的! 郭老师惊呆了。他没想到小良是用父母卖血得来的钱将自己包装成富家子弟的,更没想到小良在上大学期间竟然花掉了6.35万元。按当时的水平,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花2.5万元已绰绰有余了。 郭老师虽然同情这位愤怒、失望、痛苦的父亲,但最

17、后仍不得不横下心来把学校的决定告诉他:由于小良擅自离校,经常旷课,加上学习成绩太差,学校已对他做自动退学处理。今天请你来,就是告诉你这个决定。那天,陈邦顺泪流成河。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家的。我这些年卖的血能装满两个汽油桶2002年5月,笔者作为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的编导,历经千辛万苦前往陈邦顺家,倾听这位父亲的泣血哭诉。陈邦顺的家坐落在青海、甘肃交界的大山深处。那里长年不见雨水,干旱严重,风一吹,黄土便铺天盖地。村民每年都在山脚坡地上种一些洋芋和小麦,至于收成如何,就全看天意了。那里的村民平时一日三餐都吃洋芋-早上蒸洋芋、中午煮洋芋、晚上熬洋芋,只有来客人了或过年过节才能吃上面食。为了逃出黄土

18、漫天的山村,孩子们都把希望寄托在考大学上,因此这村子陆陆续续考上大学的不少。陈邦顺至今还记得,小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在地里翻跟头。前一年高考时,小良只考上自费大学,陈邦顺担心上自费大学解决不了工作问题,让他复读了一年。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小良的妈妈特意做了一顿过年才吃得上的揪面片。获知喜讯的亲戚们都赶来了,大家兴奋地传看那张录取通知书。小良是陈家这一辈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啊!陈邦顺一边美滋滋地接受大家的恭贺,一边担忧:小良的学费要好几千元,到哪里去弄这笔钱呢?当初填志愿时,他曾一再叮嘱小良填本省收费低的学校,可小良第一志愿就填了西安的。陈邦顺想责备小良几句,但看到大儿子的得意劲又不忍

19、心开口了。他想,儿子考上大学毕竟不容易啊,要怪也只能怪自己这个当爹的没本事!第二天,外甥们都给陈邦顺打气:陈家就出了这么一个大学生,你再怎么苦,也要供小良上大学。而且保证以后帮助他家。就这样,拿着东拼西凑来的学费,小良走进了大学的校门。陈邦顺说,他们村里出了十五六个大学生,比乡里其他几个村的总和还要多。他还告诉笔者:因为我们村最穷,我们不想让娃再过我们的苦日子。娃考上大学,就算脱贫了!说什么我也得把他供出来。为了供儿子上大学,陈邦顺夫妇开始四处卖血。陈邦顺告诉笔者,大学四年,小良一共向家里要了6.35万元,这6.35万元中有70%是他们夫妇卖血得来的,另外还借了1.7万元外债。笔者问:你多长时

20、间卖一次血?陈邦顺回答:没准,农忙时卖得少一些,农闲时就往医院里跑得勤一些。有三个月一次、三天一次的,也有一天一次、一天三次的,有好几次抽着血就晕死过去了。他还说,400毫升全血的报酬是150元左右,血浆是80元;原本只是他去卖,后来他身体不行了,就叫老伴一起去;老伴有胃病,卖得少一些。笔者不解地问:国家献血法规定,一个人两次献血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你怎么能在四年里靠卖血换来4万多元呢?想办法呗!我们周围有九个血站,我都去卖过血。有时走几十公里山路再坐火车到武威、兰州去卖血。我有七个献血证,只有一个是真的,其他都是拿侄子、外甥的身份证办的。这样,我就可以在好几个血站来回卖血了。1998年

21、,为了凑齐学费,我和老伴47天没有回家,到处辗转卖血,总算凑够了学费1720元。村里人都说我不要命了。我有什么办法呢?都是为了娃呀!说着,两行老泪从陈邦顺的脸上滚下。沉吟半晌,陈邦顺突然举起两根手指,提高声音对笔者说:我这些年卖的血能装两个汽油桶!他的每封信都是卖血通知书陈邦顺说,小良上大学后与家里的联系全靠写信,四年里,他一共给家里写来17封信,这17封信,没有一封是不要钱的,而且每次都要2000元以上。他说:这不是信,是债单!他的每封信都是卖血通知书!一接到他的信,我就知道又该去卖血了。笔者忍不住问:小良知道你是靠卖血供他上学的吗?知道。他上高中花的8600多元,也是我卖血换来的。小良的信

22、全被父亲藏在一个祖传的木匣里,这些信全都去掉了信封,仔细地对折着,按日期叠放得整整齐齐。征得陈邦顺夫妇同意,笔者读完了小良的来信。让笔者十分吃惊的是:这些字体娟秀的信只有一个主题-催款。我们不妨一起看看这些信:国庆节放七天假,我们班统一组织去旅游,每人交100元,买衣服花了200(元),上学期暑假欠了200(元),书费200(元),重修及选修的课程花500(元),学杂费2500(元),生活费600(元),还加上后三个月的生活费还要3000元钱。上学期的体育课没有达标,还要到体育老师那儿走一趟。所以,3000元很紧张,请你们不要少寄,又让我借钱。在另一封信里,小良陈述了自己花钱的理由:我认为你们

23、一点也不理解我们学生的难处,你们认为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吃饭,花钱都花在(吃)饭上了,别的都不花钱了。其实不是这样,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谁都想多学一点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想多学知识就得报名学习,这样花一部分;再有学生之间相互搞好人际关系,比如说现在组织滑冰、游泳、春游、野炊,宿舍里边过中秋节、元旦,老乡之间开老乡会,搞联谊活动等等,我都不能一项不参加呀,那样只能孤立我自己了,和别人相处不下去。陈邦顺还回忆起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小良接连给家里寄来两封信,信中说,他熄灯后在宿舍里用电脑,偷接了走廊里的电,被学校发现,被处以3000元罚款,要家里马上想办法凑这笔钱,否则学校

24、会处分他的,他就只好回家了。接到信的时候已是下午5时,陈邦顺立即起程到处找人借钱。天黑了,他敲开姐姐家的门,哭得说不出话来。和他一起去的三儿子给姑姑念了信,姑姑把小商店里的营业款给了他们。借到钱的时候已是晚上9时,陈邦顺怕小良真的第二天回来,带着三儿子一路小跑,只用两个小时就跑到16公里外的306连城铝厂(平时与小良通电话的地方),往小良宿舍打电话。他告诉大儿子:钱已借到,天亮后邮局一开门就寄出。当天晚上,陈邦顺没回家,与三儿子和衣挤在连城铝厂招待所的一张床上等待天明。钱寄去后不久,陈邦顺接到小良的回信,小良在信中要求父亲以后打电话不要高声喊叫,因为接电话的可能不是我,你会吓着别人,同时也会影

25、响其他同学休息。小良竟嫌父亲那天晚上打电话时声音高了。小良的妈妈说,小良上大学后变了,变得不爱与家人说话,也不爱回家了,甚至连过年也不回家。2000年春节,小良没回家,也没给家里写信说明情况,从学校放假那天开始到腊月二十八,小良的妈妈天天跑到村口接大儿子,汽车一趟一趟地开来,又一趟一趟地开走,扬起的灰尘布满站在路边一动不动、望眼欲穿的陈大嫂全身,她几乎成了灰人。但她最终还是没有盼到小良,哭成了泪人。正月十三,陈邦顺放心不下,背着一袋馍馍去西安看小良。这是他第一次到西安。他一路辗转,好不容易才找到大儿子所在的学院。当时,小良正在宿舍里。他告诉父亲,没回家过年是因为到网吧打零工,去挣点儿钱。他还埋

26、怨父亲不该找他,不该来来回回花钱。一见到大儿子,陈邦顺心里的怨气就烟消云散了。他拿出东西来给小良吃,告诉他家里的大小事情,最后说想与老师见见面。因为第一次到学院,陈邦顺给老师带了一些土产。小良突然沉下脸,很不满地说:你要见老师是啥意思?陈邦顺很纳闷:当然是听听老师说你在学校的表现。我这么远跑来,不见见老师怎么行?小良说:好,要见你自己去见。我留下来打铺盖卷回家。陈邦顺惊呆了,落泪了。这是小良第一次当面以不上学要挟他。见父亲落泪,小良解释说:学校不允许学生寒假留在学校,我是偷偷地留下来的。如果您去找老师,就等于通知学校我违反了规定。陈邦顺最终没有拧过大儿子。为了不影响小良,他在学校外面住了一夜。

27、第二天一早,就被小良送上火车回青海了。陈邦顺对笔者说:我是一路哭着到家的。我不知道小良是咋了。2001年春节大年初四,小良离开家,说要去深圳参加招聘会,一去几个月无音信。7月6日,小良给家里寄来一封信,说在北京找到了工作,让家里寄去4000元交房费、押金。之后,又音信全无。我到处打电话找他,他宿舍电话没用了。他留过一个女朋友的手机,奇怪的是:他一要钱,手机就能打通;钱一寄过去,就再也打不通了。从那时到现在,我打了不下百个电话,要是去了镇上,我就挨着有电话的铺子一家一家地打,还叫在外地打工的另外两个儿子给他哥打电话,可始终没有打通.直至陈邦顺去了西安,这一切才水落石出!父母八九年没穿过新衣服了!

28、采访中,笔者问陈邦顺:小良的两个弟弟是如何看待哥哥的?他们有没有觉得你偏心?这话戳到了陈邦顺的痛处。他低着头,半天没开口。过了很久,他举起一只手,红着眼圈对笔者说:我这个父亲没本事,十根手指不一般齐,把两个小儿子给耽误了。原来,为了供小良上学,家里穷得连作业本也买不起,陈家二儿子和三儿子只好没念完初中就辍学了。2001年春天,陈邦顺发现二儿子接连六七天不出屋子,也不干活。父亲从窗户里看到二儿子趴在炕桌上写东西,就问他究竟写啥,二儿子没回答。后来,三儿子告诉妈妈:二哥是给大哥写信。陈邦顺硬是把二儿子给他哥写的信要过来看了,看得老泪纵横。笔者也看到了陈家二儿子写的那封信。那封信的字写得很大,不足百

29、字就写了四页多。看得出,那一笔一画写得非常费劲:良哥,你好!你三年的来信我全看完了,知道了你的一切情况。你在三年当中花去了4万多元钱!这几年家(里)庄稼全折(卖)完了。你每次来信说是(要)爸妈注意身体,爸妈每天给你注意身体,好到医院去(卖血)要(换)钱.陈家二儿子去年去湖北打工,不到八个月挣回2000元,回到家却只剩下68元,因为他给全家人各买了一套新衣。陈邦顺看到二儿子拿着衣服包包回家,气疯了。二儿子说:爸,你不要恨我。这些年,你给我哥花了那么多钱。八九年了,你和我妈都没穿过一件新衣服。这些钱不够还债,你就穿了吧。不然,你还是会把钱给我哥的。陈家三儿子目前在酒泉打工。他非常明白事理,节约用钱

30、。他的鞋帮穿脱了,人家给他钱让他再买一双,他把钱收起来,找根绳子把鞋拴一下又接着穿。这个17岁的少年一回家就缠着母亲不放,母亲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他说:妈,你在家我就高兴,你可千万别跟人家一起去卖血呀!两个懂事的儿子都亲眼目睹父母这些年辗转卖血的苦痛,再也不愿看着父母走那条路了!离开西宁,笔者前往小良曾经就读的西安某学院了解情况。学生处的丁处长证实:从2001年7月起,小良就擅自离开学院了。丁处长还说,小良所在的电子自动化专业是全学院最热门也是最好的专业,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无就业之忧。班主任郭老师告诉笔者,小良性格内向,平时在学校沉默寡言,和同学交往不多。他对自己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厌学

31、情绪很严重,以致逃学;在孤独迷茫之中,他迷上了网吧,沉迷在虚幻的世界里。郭老师还说,直到陈邦顺来了以后,学院才知道小良上学用的是父母的卖血钱;学生进校时可以填家庭贫困状况登记表,学校还专为贫困生提供无息贷款和解困助学工作岗位,可是小良从未申请过;小良平时穿着阔绰,出手大方,一副富家子弟的模样。我父亲是残酷无情的人!一回到北京,笔者就设法与小良联系。可是任凭笔者怎么留言,也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小良的女友曾给笔者回短信息,说小良5月4日离开北京去西宁了。她还告诉笔者,由于没有正式的毕业证书,小良在北京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我们制作的电视节目播出后,小良突然与我们联系,提出要见面。6月3日,在北京某快餐厅

32、,我们终于见到了由女友陪着的小良。笔者问小良:回西宁以后有没有回家,是否与你父母联系过?小良摇头说:没有。接着便不再给我们发问的机会,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们都是当父亲的,如果你们的孩子也做了像我这样的事,你们会到中央台去说吗?你们认为这么做的父亲正常吗?你们不觉得我父亲残酷无情吗?笔者惊愕!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本来,急于与小良见面,是因为受陈邦顺夫妻之托,把父母的思念之情转告小良,不承想小良竟然这样看待自己的父亲。小良的女友也在一旁不住地发问:你们见到他父亲本人了吗?看他父亲第一眼时是什么印象?你们不觉得他长得很凶吗?笔者打断她,问小良:残酷无情和凶恶的父亲会卖血供你上学吗?小良不耐烦地说:

33、你们别揪着这问题不放!坦白地说,我父亲卖血换钱供我上学和我在学校的表现都是事实,我没有异议!我承认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可你们为什么就不敢认错?谈话已经无法进行下去。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那天离开甘沟滩村的情景:小良的母亲送我们到村外,那双混浊的泪眼让笔者不敢多看一眼。小良的母亲一再叮嘱:你们要是见到小良,一定叫他回家。我想死他了。你告诉他,我们不怪他。我们怎么居然培养出如此不合格的教育产品?问题出在哪里?今后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目前,家庭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家长用爱压迫孩子,而孩子则用爱来剥削家长。家长以爱为武器,逼迫孩子考名牌学校,成龙成凤,实现成人的战略部署。他们的口头禅是:我们是为你

34、好!孩子则以爱为武器,向家长伸手要钱、要物、要享受。小良是用爱 剥削家长的极端例子。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二)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如果以“天”为单位,活100岁的人,一生中也不过36500天。可见,每个人在历史长河中都是一个匆匆过客。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然而,公平的时间给予对每个人来说意义却不同,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无所作

35、为,最终像一颗尘埃,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灰飞烟灭;而有的人则利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人类创造了无穷的价值,因而永垂千史、万古流芳。这就使我们不禁在思考: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大学生要了解人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必须先掌握人的本质。“人”,是汉字中笔划最简单的字之一,但是其内涵最为丰富。“人”,上面是什么?天!下面是什么?地!天地之间有“人”,人顶天立地!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学,作为人在世界上活了近二十年,究竟什么是人?人确实是属于高级动物,但为什么说“你这个人与动物一样”,你会极不高兴,认为是受了污辱?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即人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1、人的本质的历史探

36、索(略)历史上对人的讨论,是从人性开始的。人性与人的本质有所区别。人性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称。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人的本质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远在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时代,就有人试图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列子黄帝中写道:“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杨伯峻:列子集辞,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3页。)这时,人们只能从人的特征上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春秋战国时期,对人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最早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看法,但并未赋予人性以具体内容。第一个提出人性界说的告子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孟子告子章名上

37、。)他认为生而具有的叫做性,性的内容就是“食色”。孟子提出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人人都有“四心”,即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由这“四心”引发出了“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而且这是生而有之的。人不同于禽兽,就在于人有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在西方,最早力图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把人定义为: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够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或者说,人是理性动物。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人性论形成系统的理论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爱、自保、追求幸福;黑格尔的人性论是唯心主义的,他把人当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即使是像拿破仑这样的人物也不过是骑在马背上的绝对精神。

38、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理性、爱、意志力”,这实际上把人的心理特征、人的自然属性看成了人的本质,忽视了社会存在对人的理性或意识的决定作用,从而否定了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的决定作用。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人的本性是由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组成的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如发达的大脑,直立行走,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性成熟了要生殖繁衍等。自然本能是人和动物都有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

39、辩证统一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着自然属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本质。提问:人与动物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同之处 自然属性:食欲、性欲、自卫欲;不同之处 社会属性:劳动、语言、思维、理想、感情,创造力等。由此得出结论:人性包含两个方面: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独有的形态和特征。人的社会属性是后天形成的。(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问:我是谁?地球的一个成员, (社会关系) 中国的一位公民, (国家关系) 某某大学的一位学生 (业缘关系)老某的孩子 (血缘关系)等等。没有这些关系,我还是谁? 引导学生

40、讨论得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正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着人们,形成人的本质。此是马克思的话,是真理。有的同学可能存在这么一种错误看法,一提到马克思怎么说,毛泽东怎么说,似乎就认为这些都是大道理甚至认为是空道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大道理,但不是空道理,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单个的人,难于在社会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对于鲁滨逊漂流记也许有人会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

41、鲁滨逊不是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吗?且不说这仅仅是一个故事,即使他能在孤岛上生活那么长的时间,也是因为文明社会教会了他生活的知识和劳动的技能,而且他从被打坏的船上得到了武器和生产工具,使他能战胜野兽的袭击和外来的威胁,这些都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况且他并不是一个人生活在孤岛上,还有一个土著人星期五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强迫星期五为他劳动。人离开了社会,可以说就不是本来意义的人了,如有关报导中的狼孩。1972年印度有人在狼窝里发现了一个三岁的女孩,她怕光、怕火,不肯穿衣服,不吃素食,用四肢走路,白天躲在角落里睡觉,晚上起来活动,半夜象狼一样吼叫,眼睛发光。这位女孩回到人群中,不到八岁就因为不能适应

42、人类的生活而死去了。以至有人提出:把她从狼群中救回来合不合适。这种人已经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了。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是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着的,只有在社会中,人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离开了社会,人甚至无法生存。人是一个自然人,更是一个社会人!社会越发达,人的社会性体现得越强烈。(3)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一个人的一生都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有着种种密切的关系,这是客观事实。正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不是大道理,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现代

43、化意味着人的社会化程度更深。在小农社会,人们一般满足于自给自足,与外界、与他人的联系较少;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活动比较受限制,一切基本上都是按计划进行;市场经济实行的是由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突显。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我们做任何事情,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是怎么想的,还要考虑到他人是怎么想的,社会环境容许不容许。如果处理问题只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社会,不考虑他人,必然处处碰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社会上流行的“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是错误的。 对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的剖析 错误观点之一: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食欲、

44、情欲、求生欲等。这种观点客观上势必导致物欲泛滥,把人引导到吃、喝、玩、乐的歧途上去,使人忽视精神、理想上的建树。错误观点之二:人的本质是自由。 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那种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不要任何法律、道德和纪律约束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把人的本质视为自由,就是不要任何约束,这种自由是对社会主义法律,道德和纪律的破坏,最终将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泥潭。错误之三: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首先,这种观点把人性混同于动物的本能,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不理解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主义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必须从社会属性上看。 其次,这种观点从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要考虑个人利益的现实出发,推断出人的本质是

45、自私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即自私则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私有观点,它是指以提取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来维护和发展个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它们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出发点和实现手段的不同。 第三,这种观点认为自私是永恒的、绝对的,凡人都是自私的,这是普遍规律。因此可以说,理解、把握人的本质,认识人的社会性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资料: 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阿佩莱斯,人们都很欣赏他的画,可是,有一个鞋匠虽然对绘画一窍不通,只能看出阿佩莱斯画中所画的鞋的毛病,却批评阿佩莱斯的画,阿佩莱斯很不满,就对他说:鞋匠,管你自己的事吧!马克思借用这个寓言,说明在大工业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他说

46、:“鞋匠,管你自己的事吧!手工业智慧的这一顶峰,在钟表匠瓦特发明蒸汽机,理发师阿克莱发明经线织机,宝石工人富尔顿发明轮船以来,已成为一种可怕的愚蠢了。”在人类已进入微电子时代的今天,如果人们还在为具有某一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而自满自足、不思进取,那就会是一种更加可怕的愚蠢。无论是从个人安身立命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都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人生目标。 资料: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以“面对西部,我们怎么办?”的为主题的中国农业人才论坛上,作为嘉宾激励在座的同学说:“西部需要你们,你们也需要西部!”在同学们热

47、烈的掌声中,这位74岁的长者,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大家一定要树立到艰苦地区锻炼自己的意识。 茅于轼说:“1950年,我21岁,从上海交大机械系毕业。我的伯父茅以升当时任上海桥梁公司董事长,社会关系挺硬,在上海找工作,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我主动去东北,在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5年,任火车司机、技术员、工程员,那时的东北,比现在的西部还要荒凉。这一段时间,我知识上长进,经验上长进,毅力也长进,一生受用!” 茅于轼先生的经历和体验告诉大家,人只有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为自我的全面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内在基础。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一)人生目

48、的及其作用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它左右人生道路的方向,又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条件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人生目的的形成是以客观现实条件为前提,是主客观条件的有机统一。不同的人可能有不种的人生目的:为名誉、为享受、为金钱等。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到我国某贫困地区采访,碰到一个放牛娃,就问他:“你每天放牛是为了什么?”答:“为了讨个媳妇。”问:“讨媳妇为了什么?”答:“生娃。”问:“生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