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0534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18.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统编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统编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统编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统编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新教材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ppt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程标准】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一、村落产生,1. 早期先民居住形式的变革:,穴居,巢居,半穴居,筑屋定居,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 村落的形成: (1) 含义:具有相对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2)原因:农业与筑屋定居的出现(3)意义: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伊拉克 耶莫遗址,“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玉 玦,关键词:距今约8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 20000平方米 半

2、穴居房址,二、集镇的出现,1. 集镇的形成: (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原始社会末期 商品交换的发展(3)意义: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2. 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1)两宋:集镇兴起、发展(2)元朝:运河两岸兴起工商业集镇(3)明清:专业集镇出现、发展,材料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

3、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素养提升-史料史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原因?,特点:数量多、分布密集;规模大,功能齐全;形成城镇网络;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或经营各具特色)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河南朱仙镇:古代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以民间传统工艺朱仙镇木版年画而闻名;湖北汉口镇:水陆交通枢纽,明清商贾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之美誉;广东佛山镇:明清时为南方手工业重镇;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器闻名,号称“瓷都”。,中国古代四大名镇,(1)城市的概念:一定区域内政

4、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2)早期城市: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3、城市的产生,巴比伦城遗址,巴比伦城复原图,材料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周朝建造城市的基本制度、标准(理想化):城市面积为9平方里,每侧有三门,城市里共有9条南北向干道,9条东西向干道,每条干道路幅宽9轨(一轨为两轮马车轮间距),左面(东侧)为祖先的宗庙,西侧为祭天地的社稷坛,南面皇宫,北面是集市。,(3)中国古代的城市,特点:布局工整;突出王权;体现礼制、等级与尊卑。,(4)西方古代城市,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

5、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欧洲中古时期: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雅典卫城遗址,思考: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1)城市的产生与政治密切相关,一般都有城墙,对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2)城市的产生,使得人口、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财富集中,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3)城市的防御性设施、水利工程、道路等设施的修建,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和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看图学史:明清北京城与古代罗马城在城市布局和功能上有何异同?,相同点:都有城墙,

6、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是政治中心;都有手工业和商业职能。不同:古代中国城市整齐对称,有中轴线;政治功能更突出。 古代罗马没有整体规划,比较随意;工商业和生活、娱乐的功能更突出 。,二、世界各地的民居,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前庭、前室、主室,泥和木材、椰子叶,庭院、院落有柱廊,木、砖,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木、石、砖、混凝土,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拱券、希腊柱式,野牛皮、木头,圆锥形的帐篷,思考:从各地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看有什么共性?,因地制宜、用最经济的手段去建造最宜居的居所,1、世界各地的民居状况,窑 洞,傣族干栏式竹楼,陕北窑洞,湘西吊脚楼,2、古代中国民

7、居,湘西 吊脚楼,窑 洞,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形制是封建社会宗法及伦理道德制约下的民居形式,很多地方反映出深刻的等级规定及尊卑差别,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揭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脊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福建 客家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型生土夯筑建筑,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在中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永定区域内现存有23000多座土楼,建于清朝以前的8000多座。,体现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讲究

8、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显。,湘西 凤凰古城,山西 平遥古城,江苏 乌镇,贵州 千户苗寨,A. 自然环境B. 经济发展水平C. 宗教习俗D. 历史、文化传统E. 国家制度和政策等,探究:影响世界各地民居多样性的因素?,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村落产生,集镇出现,居住形式演变,穴居、巣居、半穴居、地面建筑,产生原因,农业的出现,影响,为人类提供了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两宋出现集镇,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城市产生,世界各地民居,产生,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中国古代城市,布局

9、:宫殿区、手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特点:有严格制度规定,两河流域:黏土、芦苇制成砖块混合建房,古埃及:木建筑,古罗马:列柱围廊的中庭,古代北美:圆锥形帐篷,课堂小结,【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一】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的形成(1)以工商业经济发展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祠为中心布局;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设计。(2)新气象:出现数量多、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3)平遥古城:按照传统礼制安排,方正端庄,中轴对称。欧洲维也纳:以教堂为中心,形状不规则。【史料史证能力训练二】古代中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参考答案 【答案】(1)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是地方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文化教育发达且资源较集中;发挥宗族凝聚作用。(2)变化: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原因: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政府政策影响;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第10课 学案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