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讲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380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讲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讲稿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侯秀丽课题来源:门头沟图书馆“永定河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走进古都北京之第三讲古都脊梁:北京韵律中轴线 学科:地方文化;对象:普通市民、学生;人数:50人左右;时间:90分钟。学习目标:概述明清北京城中轴线形成与设计,介绍从永定门至钟鼓楼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主要景观,理解北京中轴线对北京城市格局发展的意义。通过演示大量图片配合讲解,引领市民领略中轴线之壮美。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大家好,欢迎光临永定河文化大讲堂,让我们继续感受古都北京的壮美,今天的主题是北京韵律中轴线。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

2、.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主要内容:一、北京旧城中轴线的设计二、北京旧城中轴线景观概览三、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四、北京中轴线的意义讲解演示环节:一、北京旧城中轴线的设计解说:要探讨中轴线的起源,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建城思想。北京城市的营造,遵循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经典周礼考工记提出的原则:“匠人营国,方九里

3、,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考工记王城规划简示:这就是说,匠人规划和营建都城,都城规模是九里见方的正方形,每面开有三个城门,城内南北和东西道路各有九条街道,每条街道的宽度为九轨(轨宽为8尺)。城内帝王的祖庙在左边居东,社稷坛在右边居西,朝廷在前(即南部),商市即市场居后(即北部),王朝宫室居正中心。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的是儒家的礼制思想。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

4、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北京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北京比较明确的中轴线起于金代,一条御道贯穿外城的丰宜门、皇城的宣阳门和宫城的应天门。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直抵外城正中丽正门。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弃金中都,在其东北方择址建设元朝国都元大都,即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中轴线的划定,对元大都的规划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规划师利用北京什刹海、北海一带天然

5、湖泊的辽阔水面和绚丽风光营造这个城市。为了使中轴线不湮没于湖水之中,元大都的设计师在圆弧状湖泊的东岸划出了一条南北与湖泊相切的直线,切点就是今天的后门桥,切线就是今天的中轴线。明灭元后,改建了元大都,中轴线位置依旧并向南延伸,及至16世纪修筑北京外城,终于形成了今日所见的这条汇集着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鼓楼、钟楼等大型建筑的雄伟建筑长廊,它以金、红二色为主调,与青砖灰瓦、绿枝出墙的四合院所营造的安谧,构成强烈的视觉反差,给予人极具震撼的审美感受。通过中轴线与什刹海相切,大胆地将成片天然湖泊引入市区,确定了整个城市的布局,体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第一次将儒、道

6、兼融于中国都城营造中。中轴线还讲究对称和风水,中轴线上的建筑追求“倚山向阳、山水环绕”的风水建筑布局。可以说,明朝初年的建造巧妙地了利用修筑紫禁城挖护城河(即我们俗称的“筒子河”)的泥土和拆除元大都大内(即宫城)宫殿的渣土,在紫禁城后面堆积成景山,不仅使明北京城有了新的“镇山”(明称“万岁山”),又使中轴线上有了新的制高点,形成了山水环绕的格局。北京城市建筑布局的特点:1功能各异的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层层外扩,环环紧扣。宫城位居全城中心,前朝后市,左祖右社。2以三朝五门为核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构成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两侧坛庙、苑囿、衙署、寺观、市井、民居等基本呈棋盘状对称排列。3布局严

7、谨,主从分明。帝王为主,臣民为从,以建筑物的高度、占地、用料、色彩、形制等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以上特点,与周礼.考工记所记的古代都城规制基本吻合,充分突显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岁山万景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按照传统的“隆庙社、崇阙坛”规制,在中轴线两旁对称排列各种坛庙建筑物。天坛、先农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

8、宣武门,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所有的皇室宫殿、坛庙、政府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筑都依附着这条中轴线而结合在一起。这些建筑既是古都北京的象征,又是中国文明的象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轴线上又陆续扩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今天,奥林匹克公园选定在北京最具文化特色的中轴线向北延长段上,不能不说是北京“人文奥运”的集中体现,是古都文脉的延续。奥运新建筑使北京中轴线延长至二十五公里。故事1:外国使臣进京城 传说在大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外国的使者要到北京来朝见皇上。在古代中国,朝见皇上要下跪。但是这位外国使节表示不想给中国的皇帝下跪

9、。 于是,中国清朝的官员采取了一个礼宾仪式的安排,让这个外国使节从前门走进北京这个皇城。使节从前门走进皇城之后,迎面看到的是清朝时候存在的第一道大门,大清门,也就是现在就是在毛主席纪念堂的这个位置。 使节走进皇城之后发现周围的环境不一样了。因为他刚进到北京城的时候,发现北京城是一个灰墙灰瓦,街巷整齐的城市,道路两边是建筑体量不是很高的四合院。 从元代就定都在北京,胡同很整齐,横平竖直,都是东西向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灰色的砖墙灰色的瓦。 但是,当外国时节走进皇城之后,他发觉他看到的景象与前面的不一样了,特别走过大清门,他发觉建筑物的颜色都是黄琉璃瓦红墙身,而且一条大道把他一直引向天安门。就是从

10、现在毛主席纪念堂这个地方,当年是皇城的大门,从这个门进来之后是一条御路,现在的天安门广场还可以看到,在广场正中间是大块的条石铺成的一条路,正对天安门正中的门路,这就是中轴线上的路,在古代中国,这条路叫做御路,也就是皇上走的路。 外国使节在进了皇城大门大清门之后,视线一下子就被引向了天安门。他看到天安门上黄琉璃瓦,红柱子,红红的墙身,前面衬托着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白色的石狮子。在蓝天白云衬映下,他体会到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截然不同。天安门宫殿式的大屋顶,体现了浓郁的东方特色。 当他穿过金水桥,走过天安门后,迎面又是一座和天安门一模一样的建筑,这就是端门。走过端门之后,迎面是一个广场,就是穿

11、过端门广场,迎面看到的是午门,午门城墙两面伸出来,像个巨人伸出手来,欢迎到来的使者。在高大的城墙面前,人显得很渺小。午门上面有迎宾队伍,有人吹着号,在午门前面有一个钟楼,一个鼓楼,有钟鼓齐鸣。 当外国使节穿过午门之后,又看到一道金水桥,那就是内金水桥,天安门前面的是外金水桥。走过金水桥,使节终于到达紫禁城。但是,在见到中国皇帝之前,他还需要走过一道门,这道门就是太和殿前的门,太和门。 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进入午门以后没有树。这种不种树的做法就是让建筑在眼前尽收眼底,显得更加雄伟。 他跟着礼部官员走,过了太和门,看到了太和殿。太和殿建在一个高大的三层石台阶上。爬到石台阶上之后,外国使节说,我不得

12、不下跪了,我跪的不是中国皇帝,而是中国有如此辉煌壮美的建筑,我不得不下跪了。 而外国使节走过的,还只是北京中轴线当中很小的一部份。马里奥博塔,当代著名现代主义理性建筑大师,从瑞士来到中国,徜徉在北京壮丽的故宫建筑群落里,对中国建筑师说下这样一句话:“你们没有必要生搬西方的东西,只要把故宫研究透就够了。你看,故宫只有两三种色彩、两三种建筑材料,就是用这么简单的东西就营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建筑环境!”故事2:偏斜的北京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轴线。然而经过测量发现这条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与子午线有所偏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33位皇帝的宝座不是都歪了吗

13、?为什么中轴线会偏离子午线?是古人有意为之?还是测量出了问题呢?这里一定隐藏着什么玄机。夔中羽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由于一直从事空中遥感摄影以及测绘地图的工作,使得他对地物目标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次要拍摄一张北京的全景鸟瞰图,他先找来了一张航空影像图,航空影像图是航空摄影的相片经过处理,镶嵌起来的俯视图。面对高清晰的图像,夔中羽琢磨应当从哪里开始拍摄呢。此时他开始关注起北京城中直通南北的中轴线。看着看着他猛然发现这条线并非正南、正北的,而是有所偏移!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夔中羽发现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2度多。这个偏角的计算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呢?夔中羽又在地形图上选择了永定门、钟楼和地安门三个点,算出

14、偏角时2度10几分,证明永定门立竿见影粗略测量的结果是正确的,根据这一计算,从永定门开始的中轴线到了钟楼,就已经偏离子午线达300米了。夔中羽找来了北京至内蒙古的几张地形图,当他把九张地形图连接起来看的时候,一个从没关注过的地方展现在眼前。他惊奇地发现: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那是元世祖忽必烈发祥地。 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创建了蒙古帝国。二十几年后,忽必烈在领地内,由刘秉忠设计城邑,营造宫室,建成了开平,是为元上都。 蒙古骑兵进入中原后,在金朝皇宫内点燃了一把大火,从此告别了金,那个已经瓦解的王朝,1260年踌躇满志的忽必烈第一次踏进这座梦境般的城市。当时的金宫废墟已

15、经无法居住,但是城外的一片湛蓝的湖水吸引了他。他批准郭守敬把新城市的中心点建在现在的鼓楼位置上。同时由富有传奇色彩的郭守敬的老师刘秉忠监筑,破土动工,兴建中都城。 刘秉忠五行八卦水平很高,但他不仅只靠占卜就简单地作决策,元大都的选址是经过科学考察和反复测量才得以实施的。中心点确立之后,中轴线和城池也自然得以确定。公元1272年,忽必烈改中都为大都。 元上都和元大都有很亲密的关系,当时元朝是两都制,也就是这一个国家有两个首都,那么北京的这条中轴线是否和元上都有关系呢?夔中羽他把连接元大都跟元上都的这条线称为两都线。这么一看,北京城的中轴线它就位于两都线的南端。学者们认为,我们不应该用现代人的精确

16、的测量的方法,去评判古人的测量,因为毕竟在那个时代,他们没有那么完备的工具,更没有必要把这条中轴线刻画得要精确到小数点的四位以后。北京城的这条中轴线它不仅是空间的线索,也是时间的线索,它的每一点变化都能透露出非常深刻的内涵。对于夔中羽和许多科学家来说,中轴线偏离的原因是否真的是人文因素决定的,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是不管答案是什么,中轴线上这些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雨雪的文化历史遗迹,注定是揭开这个谜团的传奇之一。二、北京旧城中轴线景观概览解说:北京旧城这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中轴线,不仅世界上独一无二,还突出显现了北京城市建筑的特点。 北京旧城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止钟鼓楼,全长大约8公里,主要建筑依次

17、有:永定门、天桥、正阳门、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后称“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钦安殿、神武门(明称“玄武门”)、景山(含绮望楼、万春亭、寿皇殿)、地安门、万宁桥(俗称“后门桥”)、鼓楼、钟楼。 中轴线南北走向,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弄清楚,在科学技术水平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古人是怎样确定了城市中轴线,并且使近8公里长的中轴线基本保持为南北垂直的直线。尤其是站在天安门正中间的金水桥向北看,能够穿过天安门正中的门洞、端门正中的门洞,一直看到午门正中的门洞。游览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大体上可分为内外城两大段。外城是从

18、永定门到正阳门;内城又分为皇城段和内城南北段。皇城段从天安门到地安门,其中紫禁城段由午门到神武门。内城南段为正阳门到天安门,北段为地安门到钟楼。中轴线上的每个段落都有它具体而不同功能的布局、形态与内容。外城段中轴线永定门内的御路上有天桥、五牌楼、正阳桥、箭楼。天桥以南轴线,东侧为天坛,西侧为先农坛,对称布局极为明显。天桥以北为前门(正阳门)外商业区。正阳门箭楼到天安门轴线上有正阳门、大明门(大清门)、天安门前金水桥、天安门。大明门内轴线两侧各有对称通脊千步廊。千步廊以北、金水桥以南为天安门广场。广场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金水桥与天安门之间置有石狮和华表各一对。天安门到午门一段中轴线上有端

19、门。天安门内轴线两侧置有华表一对,轴线外侧为南北通脊之房数间,并分别开有太庙街门和社稷坛街门。端门到午门轴线上为御路,外侧各有南北通脊连房。值房两端东开“庙右门”和“阙左门”,西开“社左门”和“阙右门”,东西连房北端接午门东西城台。其连房外就是“左祖右社”的太庙和社稷坛。午门为紫禁城的正门,自此门始就是紫禁城段的中轴线。自南而北为午门、内金水河的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紫禁城北门)。各院落两侧均有对称的配殿、配房、配门,并分别以不同功能组成不同规模的空间。神武门以北的中轴线穿过景山直抵地安门。这段轴线一改紫

20、禁城内那种纯建筑院落的严整格式,而增加了山体和花木。景山北门到地安门之间,中轴线两侧有同天安门前千步廊之间等宽的街道。街道南端两侧各有转角通脊连房数间,北端东西各有对称通脊连房数间。南北连房后沿墙之间筑有高墙,形成南北狭长的空间。中轴线穿过地安门经鼓楼到达北端点钟鼓楼。正阳桥西曾有石马出土和地安门外有石鼠出土,切实说明北京中轴线具有子午线的性质。资料:1、改建的前门大街五牌楼 20世纪70年代末,十年动乱结束以后,旧城改造问题开始引起普遍的社会关注。1980年4月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北京市工作方针的四项建议发出之后,城市建设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在世界性文物建筑和古城保护的

21、理论与实践浪潮的波及下,保护北京旧城的呼声也日益高涨。1982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3年,中共中央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第一次把保护古都风貌、继承和发扬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摆到了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上来。2000年9月19日,在北京科技活动中心举办的以“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了恢复皇城、恢复护城河、恢复永定门等建议。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在旅游事业的社会需求、文物保护部门的强烈呼吁和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的“人文奥运会文物保护计划”等社会因素的积极推动下

22、,已经相继复建、改建了一些失去的北京建筑。诸如:永定门城楼、前门大街五牌楼、大高玄殿对面的牌楼等。2、故宫中轴线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它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之一。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

23、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

24、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宁寿宫等。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紫禁城和封建社会历代皇宫一样贯彻了封建宗法礼制精神,象征着帝王威权,有强烈的精神感染作用,是历代皇宫的发展高峰和总结,具有高度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占地23公顷,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小结:从钟楼到永定门,全长7.8公

25、里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如今,在北京新的规划蓝图中,这一令世人赞叹的城市景观再次向南北两侧延伸,连接北起奥林匹克公园,南至南五环外的广阔地区,成为集中体现古都保护和城市发展的一条新轴线。强调:没有门头沟的琉璃烧造技艺,就没有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就没有中轴线上的多姿多彩。三、北京中轴线的发展解说:奥林匹克公园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北京城市建筑文化特征,向北延长了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场馆建筑是对传统建筑布局的继承和创新,奥林匹克公园山水景观丰富了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我们都记得2002年3月28日,时任北京市长的刘淇在奥运行动计划出台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奥林匹

26、克公园不再建设摩天双塔,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尊重北京城市文化特征的重要举措。在迎接亚运会的过程中,从北二环中路的钟鼓楼桥到北四环中路的北辰桥开辟了一条新的南北交通干道,以缓解北京旧城到亚运村的交通。这条交通干道的开通可以说是继元大都确定北京城市中轴线后,第一次向北长距离延伸,其长度约有10华里。这条向北延伸的道路,分为两段,即中轴路和北辰路。中轴路,也称鼓楼外大街,南起北二环钟鼓楼桥,北至健安桥,直线与旧城中轴线在空间上相连,故此得名。中轴路全长3公里,站在路上可以直线看到钟楼建筑,钟楼建筑起到景观作用。奥林匹克公园建设是从2002年开始的,这一年7月16日至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展出了北京奥

27、运规划设计方案。其中,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是在1990年中轴线向北延伸后的又一次扩展,这次将中轴线总体延长到了25公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方案是由美国萨萨基公司和中国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共同设计的,是在中轴线北端设计了一条2.3公里长的“千年步道”,步道北端是一片湖水和山岭。在“千年步道”上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展示,最引人注目的是:北部的湖水与轴线东侧的人工运河水相通,其形状犹如一条水龙,与旧城内水龙位于旧城中轴线右侧的六海(南海、中海、北海、什刹海、后海、积水潭)遥相呼应,在中轴线上形成左右舞动的格局。“鸟巢”(国家体育场)与“水立方”(国家游泳馆)是在北延长中轴线两侧修建

28、的两大对称建筑,也是两个相互呼应的现代建筑。“鸟巢”是椭圆形的,而“水立方”是方形的,在建筑造型上体现的是一方一圆,展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方圆造型与对比。在建筑结构上,“鸟巢”显得复杂,“水立方”显得简洁,是强烈反差的对比。在建筑外形和装饰材料上,一个是强硬的钢结构,一个是柔软的膜结构。在建筑寓意上,“鸟巢”代表温暖、厚重,“水立方”代表寒冷、冰洁,这也是强烈的反差。 据“水立方”的设计者介绍,在“鸟巢”对面(西面)设计方形的游泳馆,其灵感正是来源于中轴线两侧建筑对称的魅力,来源于“鸟巢”的创新建筑造型。首先,在北延长线中轴线左面(东面)确定了“鸟巢”,在中轴线右面(西面)必然要有一个对应的建

29、筑。设计者只能从“鸟巢”中去找答案,去找灵感。当观察到“鸟巢”是圆的,设计者就考虑到方的造型,当观察到“鸟巢”是厚重的钢材建筑,就考虑到使用柔软轻盈的膜结构等。可以说,是“鸟巢”决定了“水立方”,是“鸟巢”的设计创新激励了“水立方”的设计创新。 沿着中轴线向北俯瞰北京城,你会发现在中轴线上形成了近、中、远3层山,层层环抱:近景景山、中景奥林匹克山、远景燕山。 如何规划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当年采取了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其中包括国内外优秀的建筑设计单位的直接参与。侯仁之认为,能否借鉴明代挖紫禁城护城河并以其土堆景山的方式设计中轴线末端。这一设计思想与一些设计大师的思想不谋而合。在北

30、京市规划委员会收到的设计方案中,70%以上的设计方案都采用了中国传统造园的思维和方法,即挖湖堆山的手法;而且大部分设计方案都有大片的水域和环绕的山丘,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与现代奥运如此巧妙而协调地融合在一起,无论如何体现了人们观念的进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四、北京中轴线的意义解说: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认为,北京城市建设经历了3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里程碑是600年前明朝定都北京,开始了紫禁城的修建,在城市建设史上,举世闻名。第二个里程碑是上世纪50年代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和东西长安街的贯通,天安门广场的改造打破了原有的封建城市封闭的格局,同时也改变了封建帝

31、王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三个里程碑是中轴线向北延伸和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充分展示了北京步入21世纪后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水平。2005年国务院批准北京市的总体规划,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格局。这两轴一个是南北的中轴,是历史上的中轴线;东西这条中轴是新形成的,即1949年以后,经过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从西到东的一条中轴线。两条中轴线构成一个十字构架,东西中轴线代表了当代北京发展的一个脉络,南北中轴线则印证了北京历史的一个脉络。那一“水龙盘玉柱”的方案被确定为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实施蓝本。可以说,这个设计方案符合北京城市文化特点,又有创新之笔。如果说,这个获奖方案还有缺憾的地方,那就是在中轴线末端没有

32、标志性建筑。与旧城中轴线相比,传统中轴线摆满了富有节奏感的建筑,而新延伸的中轴线是个虚轴,缺少在轴线上的建筑,特别是标志性建筑。评审委员会主席、来自新加坡的著名规划师刘太格说,中轴线对北京的城市形象意义重大,最终用什么建筑来表现,还是留给后人、留给未来的一个未知数吧。东西轴线长安街简介:(机动)资料:长安街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街道,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街道。 长安街以天安门广场为界,往东为东长安街;往西为西长安街。由于这条道直如矢的大街一眼望不到头,所以人们形容它是十里长街。其实,从东单到西单全长只4公里,但它是全城的东西轴线,东到通县八里桥、西至石景山横贯38公里,东西各有一系列的街道与它相

33、连,从而将市中心,城区和新市区联成一体。从天安门广场向东,至台基厂北口是几处政府机关,依次是公安部、纺织工业总会、中国远洋轮船运输公司等单位。其中,纺织工业总会原是清代的翰林院旧址,是大知识分子集中的衙门。这一段路北,有一组通称北京饭店的建筑物,共三幢,各有各的历史。中间一幢米黄色老楼为北京饭店旧楼,现称中楼,是清代协尉大官厅原址。1900年后,被帝国主义者拆毁,1917年由中法实业银行出资,建筑了这幢七层大楼,成了中国土地上的外国饭店。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饭店的股票大部分落到日本人手里,董事长也换成了日本人。次年,即改称日本俱乐部,成了日本人的天下;西边一幢是1954年秋天落成的

34、浅紫红色七层大楼,这里曾是清代理藩部的旧址。理藩部是办理少数民族事务的衙门,后来根据满清政府签订的邮政须由外国人主办的丧权辱国条约,把理藩部拆毁,改建成了北京邮政管理总局,并派外国人作邮务长;紧挨北京饭店中楼东面,即王府井大街南口,有座杏黄色的新楼,这里是1974年秋天开始营业的北京有名的大饭店之一。它原来只是一座二层红楼,旧为京汉铁路局,1949年后,曾是铁道部驻地。出天安门广场往西,就是西长安街,它的东段和东长安街的西段,都是在1950年拆除了西外三座门和花墙后,马路才展宽的;路北的28中学,原是清代的升平署,住着皇家剧团;沿中南海南墙往西是新华门,现为国务院南门。新华门最早叫宝月楼,又叫

35、望乡楼。据说,清乾隆帝为香妃眺望故乡而建。袁世凯当政时改为新华门;再往西有高耸的电报大楼和民航营业大厅。原来在楼前一带的路中心有一座金章宗初年建的双塔庆寿寺,1954年扩建西长安街时被拆除,电报大楼的斜对面是著名的鸿宾楼饭店和首都电影院;再往西就到西单了。解说:为落实北京古都风貌保护工作,搞好北京城市中轴线的规划研究,北京市规划委于2002年7月1日2002年11月18日,邀请了国内外七家著名设计机构开展了“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方案”的征集工作。本方案第一次对25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思考研究,不仅保护了传统中轴线整体形态的完整性,而且它的实施将对未来北京城中轴线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6、工作,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图为规划方案中的北京中轴线系图;规划方案中的体育文化城模型;规划方案中的历史文化城模型;在最新的城市规划中,北京的中轴线由北向南包括“时代轴线”、“历史轴线”和“未来轴线”三部分。中轴线的北端(时代轴线)将以正在建设的奥林匹克公园为中心,形成一个开放的运动休闲文化区。传统的中轴线(历史轴线)包括钟鼓楼、什刹海、皇城、天安门广场以及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将形成一个以民俗展览馆、文化纪念中心、民俗大观园、皇家祭祀文化与民间艺术博物馆为中心的“复古区域”。而南中轴(未来轴线)将更多地体现商业和田园气息,在永定门以南将规划设施齐全的商业街区,凉水河地区则规划为博物馆、艺术馆、

37、图书馆、音乐厅等文化建筑聚集地和文化园区。南苑地区规划为方格网结构,形成博览、科学、居住三大功能相互渗透的空间。五环路以南的中轴线延长线两侧还将建成宽约1000米的景观控制区,以绿化为主,预示着丰富的轴线魅力将无限延伸。结束语:回顾中轴线,理解中轴线,保护中轴线!梁思成1951年4月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对这条轴线的描述:我们可以从外城最南的永定门说起,从这南端正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群;经过长长一条市楼对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才面向着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公尺的地方,拦路一座大牌楼,一座大石桥,为这第一个重点做了前卫。但这还只

38、是一个序幕。过了此点,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到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这中间千步廊(民国初年已拆除)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面前的宽度,是最大胆的空间的处理,衬托着建筑重点的安排。由天安门起,是一系列轻重不一的宫门和广庭,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顶,一层又一层的起伏峋峙,一直引导到太和殿顶,便到达中线前半的极点,然后向北、重点逐渐退削,以神武门为尾声。再往北,又“奇峰突起”的立着景山做了宫城背后的衬托。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正在南北的中心点上。由此向北是一波又一波的远距离重点的呼应。由地安门,到鼓楼、钟楼,高大的建筑物都继续在中轴线上。但到了钟楼,中轴线便有计划地,也恰到好处地结束了。中线不再向北到

39、达墙根,而将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左右分立的两个北面城楼安定门和德胜门。这样有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一座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成败荣辱的都城,一幅展现华夏文明的历史画卷,一条串联起中国古代辉煌建筑的中轴线。它是800年北京城历史的中轴线;它凝聚了北京城古代建筑的精髓;它见证了北京城的历史变迁;它延伸了现代北京城的人文景观古今辉映,百姓生活,皇室家园,活力无限!当代人在城市规划中对中轴线的延伸,使北京市的发展更具有开放性、延展性。它不仅是北京一道看得见的城市风景线,也是一条把当代与古老的历史串联起来的时间脊梁。 2009-8-20资料:中轴线的文化精神1、古人的理想北京是一个先有规划后进行

40、修建的城市。它的规划源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城市布局理念,即以宫殿为中心,东侧建祭祀祖先的太庙,代表了皇家子孙绵延;西侧建供奉社神(土地神)和稷神(五谷神)的社稷坛,象征了对国家疆土永固的希望。(中国传统以面朝南方为正,所以称东为左,西为右。)它们与皇帝的居住、办公地紫禁城一起,构成了古代中国人对“国家”的基本认识。“左祖右社”是古人理想中最符合伦理的、和谐的理想城市规划,这种想法体现于北京中轴式规划方式中。图片:太庙、社稷坛2、特殊的空间观念古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中”蕴含着独特的空间象征意义。 中国人相信自己处在世界之“中”,“中国”在汉语中的字面意思就是“位于中间的国家”。 这种意

41、识慢慢在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中,逐渐与尊贵、正义、神圣、权威相通,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在这种空间观念下,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中国城市规划中就出现了中轴线的设计。元代(公元1206年-1367年)修建新的大都(北京)城时,刻意设计了以中轴线为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主要建筑或耸立在轴线上,或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周围,主从有序,体现了古代王权的至尊、神圣,以及这种权威下社会结构的严谨。图片:北京中轴线概念图3、科学的城市“中国”含有“中央之国”的意思,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有中央子午线的概念,但由于历代皇室建筑分散,未能引起建筑师们的注意。将中央子午线与京城的中轴线,在规

42、划设计上合二为一,始于元代兴建元大都时。元大都的建筑师们为了明确皇宫的布局和档次,在一批天文、地理学者的帮助下,选取了地球子午线的一段作为皇家建筑的中轴线,从而也令北京中轴线与中央子午线重合。明清以来,建筑师们一直遵循这个原则。图片:北京中轴线与中央子午线吻合、通过中国的天文历算确定了中央子午线4、800年的历史北京城的规模源自元代初年。忽必烈1272年宣布在北京建都,号称为“大都”。大都设计师秉承了汉族文化传统与审美习惯,以中轴线为全市的核心,把全城规划得井然有序。明代两次扩建元大都后,中轴线向南延伸,自南向北,形成了全长7.8公里的传统意义的中轴线,现在,它仍是北京城的中心和一道重要的地理

43、坐标线。图片:忽必烈像、元大都城墙遗址、元代北京地图5、中国画的美中国古代的文化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北京市以中轴线为基础向前后左右延伸,在水平方向伸展,依次布局,体现出一种序列空间的美,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义。要感受中轴线的美,需要时间与过程。从中轴线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是一层比一层高耸的城门、宫门,让穿行的人感觉越来越渺小,最后,让人把所有注意力聚焦到金光灿烂的太和殿的屋顶。这是中轴线前半段的焦点所在,然后再向北逐渐减弱,一直延伸到景山上的万春亭。欣赏中轴线的过程,就像欣赏一幅散点透视的中国长卷画,这是中国传统艺术思维方式的体现。图片:景山向北眺望钟鼓楼、景山向南眺望故宫6、诗

44、的对称中轴线两旁对称排列着各种祭坛、庙宇建筑:内城东修太庙,西筑社稷坛,外城东修天坛,西建先农坛,城外则为东日坛,西月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宣武门,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都依附着这条中轴线,在两侧呈对称分布,从而与中轴线上的其他建筑结合为统一的整体。严谨的对称与均齐,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征。中国诗歌艺术,就是这种美的突出体现。北京市的城市格局,以它城墙、坛庙、集市、街道的对称布局,像中国诗一样,体现着中国式的对称之美。图片:天坛、先农坛、 日坛、 月坛、清代北京地图7、空间秩序与人间秩序在“中”的观念下,中轴路上的大部分古代建筑被纳入了封建等级的规范中。北京城以

45、中轴线为核心,所有的皇室宫殿、坛庙、政府衙署和其他重要建筑都依附它。轴线两侧的建筑,以越接近轴线者为越尊贵。这种空间模式有以王权为中心的象征意味,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社会中心突出、等级有序,任何人不会轻易冒犯。这也正是中国古代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心理结构。图片:错落有序的宫殿群、清朝皇帝大婚时次序森严的景象8、“五行”与宇宙秩序虽然当代北京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都市,可是人们对北京的文化历史传统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一些由于历史原因已经消失了的传统建筑,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2005年,在北京中轴线的南延长线上,被重重建筑包围着的老北京“五镇”之一燕墩重现天日,与北面的永定门遥遥呼应

46、。所谓“五镇”,是中国古人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排列而设的五个“镇物”,压住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方位,永保北京的安宁。燕墩为南方之镇,属火,在1900年以前,清廷有祭燕墩水火神的祀典。墩上精美的石幢雕刻仿佛诉说着皇帝欲以水制火,祈求江山永固的良苦用心。图片:北京城的五大“镇物”、铜牛、大钟、金丝楠木9、保护与传承2004年以来,北京市对传统的中轴线开始了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发展、继承和创造相结合的规划。轴路道路中心线两侧各500米区域,为北京城市中轴线的保护和控制区域,建筑的高度和形态受到严格控制。控制区外对中轴线有重要影响的特殊区域,也将按文物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定执行。

47、在这个思路下,北京中轴线附近的居民开始了特殊的拆迁与重建工作。北京恢复了一些古河道、古建筑景观,兴建了一些文化建筑和文化园区,设置了一些低密度布局的广场花园、绿化带,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传统上、文化上、功能上都对中轴线进行了有益的延伸。图片:中轴线上的绿化带、正在修复中的建筑四个主题部分:古今辉映,百姓生活,皇室家园,活力无限1、古今辉映(1)新中国的标志天安门天安门,是过去北京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始建于1417年,凡有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国家大庆典时,都会在天安门举行仪式。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两件大事都在天安门上举行:1911年11月25日中国末代皇帝退位的“颁诏”仪式与1949年10月

48、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前者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时代的结束,后者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建国以来,天安门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家形象象征。图片:清帝逊位诏书、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布新中国成立、天安门、(2)吉祥安泰金水桥在天安门城楼与南侧的天安门广场之间,有一条人工挖凿的小河,在河上有七座拱形汉白玉石桥,与天安门城楼相对应,这就是金水桥,它们如七道彩虹,增添了天安门的华丽。在中国古代宫城设计中,金水桥有着保佑宫殿安泰的吉祥含义。正中宽大的一座桥只供皇帝一人专用;左右稍窄些的桥依次是供宗室亲王、高等官员、下等官员和普通役夫行走,体现了传统“中轴”的观念越是中间越是尊贵。如今,这里成为来到北京城的中外游客们最爱拍照留影的地方。图片:外金水桥、内金水桥、游客最爱拍照留影的地方、桥上的精美石刻、(3)宏伟的天安门广场明北京城时期,在皇城正南修建了承天门和宫前广场,当时这个广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