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KI趨勢調查結果報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5386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灣PKI趨勢調查結果報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台灣PKI趨勢調查結果報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台灣PKI趨勢調查結果報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台灣PKI趨勢調查結果報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台灣PKI趨勢調查結果報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灣PKI趨勢調查結果報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灣PKI趨勢調查結果報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2年8月台灣PKI趨勢調查結果報告摘要為深入了解國內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使用整體現況,亞洲公開金鑰基礎建設論壇中華台北推動委員會(簡稱PKI中華台北推動委員會)秘書組,以及日本PKI論壇於本(91)年度共同進行2002年PKI趨勢調查,調查對象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等四個國家,調查內涵則包括了企業之PKI建置現況與模式、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採取的PKI應用領域,和跨國PKI相互承認等議題。 本調查報告為台灣區之調查結果分析,內容分為受訪者背景資料、受訪者組織導入PKI狀況、受訪者組織導入PKI過程與使用情況、跨國PKI互通議題、未建

2、置PKI系統之組織等七個項目;結論則歸納本問卷調查之主要發現。壹、前言包括了企業與企業、顧客、銀行、物流業者以及員工間越來越頻繁e化通訊的往來,隨著電子商務,已成為企業追求競爭優勢的關鍵之一;此外,公司業務運作方式亦隨著這些創新電子化應用模式的演進而逐漸產生變革。 與私有網路或是EDI比較,網際網路以開放式環境之基礎成為最具成本競爭力的資料傳輸媒介,但也由於網路環境開放較高,因此資訊安全的風險也日益顯得水漲船高。唯有在線上環境中穩固地建立起信任與安全機制,電子商務需求方能夠迅速帶動。公開金鑰基礎建設的出現則為提供網路上信任與安全功能的重要關鍵要素,解決資訊安全疑慮。 為深入了解國內PKI使用整

3、體現況,PKI中華台北推動委員會執行2002年PKI趨勢調查,內涵包括了企業之PKI建置現況與模式、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採取的PKI應用類別,以及跨國PKI相互承認等議題。 日本PKI論壇與PKI中華台北推動委員會共同檢視調查問卷英文版本內容並做最後定搞。該問卷內容翻譯為中文,並公佈於台灣電子商務中心以及PKI中華台北推動委員會網站內,作為主要媒介進行調查;調查並另輔以電話訪談方式,作為受訪者問卷回答內容之確認用途。 本調查之受訪對象原則並未設限,PKI中華台北推動委員會秘書組亦針對特訂團體提出參與調查之邀請,這些邀請對象包括:PKI中華台北推動委員會委員、台灣國際電子商務中心(Commerce

4、Net Taiwan)企業會員,以及其他對於PKI議題關切專業人士等。 問卷設計為兩個主要部份,第一部份為受訪者背景資料,第二部份則為調查目的所設計之問題,亦為本問卷之核心部份。第二部份又依受訪對象分為三個子區塊。第一子區塊所提問題以了解何謂PKI,且其組織/企業已經導入或建置PKI技術/系統之受訪者為回答對象。第二子區塊所提問題以了解何謂PKI,但且其組織/企業沒有導入或建置PKI技術/系統之受訪者為回答對象。第三子區塊所提問題則以不了解何謂PKI之受訪者為對象。 由於問卷依上述三種不同受訪對象而設計,以下章節之調查結果內容亦依循此三部份進行分析;讀者需留意不同章節於開頭定義之受訪對象,以避

5、免混淆情況發生。 本問卷調查執行期間為一個月,並於2002年6月17日截止。貳、資料分析: 第 1 節 背景資料 本調查有效問卷數為99份。1.1 組織大小 99位受訪者所屬組織/公司的雇員數類別分布頗為平均:雇員數為100人以下之小型企業組織佔全體受訪者之54%;雇員數為100人以上的中大型企業組織佔46%,其中超過1/4的受訪組織雇員數多於500人。詳列各分布比例。 組織雇員數 1.2 組織伺服器數量 問卷中問及各組織的伺服器數量,作為企業電腦化評量參考指標;56%的受訪組織伺服器數量少於10台,另有15%受訪組織伺服器數量超過50台。 組織伺服器數量 1.3 組織型態類別 本問卷設計將組

6、織依型態分類為政府單位、國內一般企業部門、文教機構,以及外商之台灣分公司等類別,超過八成(81%)的受訪者為一般廠商,另有一成是文教機構(包括學校、研究機關等);8%為跨國企業在台之分公司,另外有1%則為政府部門組織。 組織型態類別1.4 組織產業類別 受訪者組織產業別狀況如所示,其中最高比例者為資訊產業,約佔52%;其他佔較高比例之產業類別亦與資訊產業相關,例如電信業(8%)以及網路公司(6%)。金融業受訪者佔9%,該產業於近兩年間,亦已積極開發許多以資訊技術為基礎之電子化金融服務項目。 組織之產業類別 1.5 對PKI了解程度 在99位受訪者中,其中70%表示知道何謂PKI,而其餘30%則

7、否;超過一半(54%)具PKI知識的受訪者表示其組織已導入或建置PKI相關機制 ,另有46%表示組織沒有導入PKI系統。 受訪者對PKI之認知與否以及受訪者組織/企業建置PKI狀況貳、資料分析 第 2 節 組織導入PKI系統狀況本節(第2節)所提及之受訪者樣本空間為:知道何謂PKI,且無論其組織或公司是否已經導入PKI系統者;本節分析樣本數為69份。如上節末所述,受訪者知道何謂PKI,其組織導入與未導入PKI機制的比例分別為54%和46%。 2.1 依組織型態分類 為依組織型態分類,受訪者組織是否導入PKI之比例。需留意處為,由於來自於政府單位類型的總樣本數為1個,使調查出現所有的(100%)

8、政府單位均已導入PKI系統之誤差結果 。由中可發現,超過一半的文教機構(包括一般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等組織)已經採用PKI系統;分別有33%以及44%的外商台灣分公司與本土公司已導入或建置PKI系統。 依組織型態分類之組織導入PKI系統狀況 2.2 依產業別分類 若依產業別觀察組織/企業PKI導入狀況,可得之結果。中於零售業、製造業以及金融業等三個類別中所出現之極端值(0%或100%),應是由於有限的樣本數量所導致。然而,仍可由調查結果研讀出金融服務產業採用PKI技術已是明顯之趨勢;而在零售或製造業的PKI使用狀況仍不普遍。 其他產業類別在導入PKI與否方面則呈現平均分配結果;例如在醫療保健、資

9、訊技術以及網際網路等產業中,已採用與未採用PKI的比例均為50%與50%。 依產業別分類之組織導入PKI系統狀況 2.3 依雇員數量分類 為受訪者依其組織或企業雇員數分類之PKI導入與否分布狀況;由圖中可發現,公司規模與PKI導入關係並不明顯。 依雇員數量分類之組織導入PKI系統狀況貳、資料分析 第 3 節 組織PKI之導入與建置情況問卷設計中,僅有組織內部已導入PKI之受訪者被要求回答關於其組織或公司建置與使用PKI狀況的問題以及相關資訊;本節所提及之受訪者樣本為符合上述條件者,其樣本數為37份。與分別彙整出已經使用PKI機制之受訪者組織型態以及產業類別分布比例。 已導入PKI組織的組織型態

10、類別分布狀況 已導入PKI之組織依產業型態分布狀況 3.1 組織開始導入PKI時程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51%)的受訪者表示,其組織於近兩年間開始導入PKI系統,為最高比例;三至四年前開始導入者佔24%,約佔1/4。隨年份減少,比例數字亦越顯降低;由此可推斷國內組織與企業的PKI建置計劃始於90年代末期,去年與今年度導入趨勢更為明顯,該趨勢預計於未來短期內仍將繼續維持 。依調查結果,最早開始建置PKI系統的組織為金融服務業者。詳列受訪者組織開始其PKI計劃之時程統計。 組織開始PKI系統建置專案之時程 3.2 組織導入PKI系統花費時間 本問卷定義組織企業完成整個PKI建置與導入計畫所花費

11、的時間起始點為以PKI建置或導入計畫評估與規劃階段為起始點,經過系統評估、採購、安裝、商業流程整合、人員訓練等必要流程,至PKI系統完全上線使用止。 為受訪者組織執行PKI導入計畫花費時間之調查結果。近八成(78%)受訪者組織或企業利用少於一年的時間完成整體PKI建置工作,其中38%使用不到6個月時間,另外40%花費半年至一年時間。 組織執行PKI導入計畫花費時間3.3 其他規劃中或已進展之PKI計畫 根據調查結果,65%的受訪者表示其組織或企業目前仍有其他PKI相關之專案或計畫在規劃或進行當中。 是否有其他規劃中或已進展之PKI專案或計畫 這些在進行或規劃中的PKI計畫主題如下列: PDF

12、(Acrobat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格式文件之簽名驗證 無線PKI 病歷資料交換系統 政府公文交換 金融XML 安全電子郵件系統 電子採購系統 網路銀行 供應鏈系統 不同作業系統之應用程式 交易夥伴之PKI系統建置 PKI middle ware, PKCS#11 middle ware, certificate middle ware 門禁管制IC卡 晶片信用卡等 3.4 組織導入或使用PKI原因 為受訪者回答關於其組織/公司導入或採行PKI之主要原因結果。其中有92%受訪者表示其採用PKI最主要為安全考量,而70%則為配合其交易夥伴之業務需求。 受訪者組織導

13、入或使用PKI原因 依受訪者產業類別細分其使用PKI原因,彙整結果如所示 。由於受訪者絕大部分來自於資訊產業,使得調查結果為幾乎所有項目原因均由資訊產業佔最高比例。唯一例外為法律強制命令因素一項,此項因素主要以金融業為多數;這是肇因於國內政府對於網路銀行以及線上股票交易等服務提供,必須使用電子簽章之法令規定。 依產業別分類之受訪者組織導入或使用PKI原因 3.5 採用之PKI服務(功能)類型 為了解我國企業PKI使用者較常使用PKI功能,以及運用用途,本問卷設計題目:請問貴公司/單位運用了PKI哪些功能,並請說明該功能之用途;題目並列舉PKI四大服務:鑑別、資料完整、私密以及不可否認等功能作為

14、選項。調查結果如所示,其中佔最高比例者為不可否認性,約92%;其次為鑑別,佔89%;另外兩項功能亦呈現高達84%之比例。由此低差異性百分比例可推斷,受訪者並沒有對於某一特定PKI功能有明顯之依賴或使用情況。 受訪者組織/企業採用之PKI功能比例 表一彙整受訪者舉例說明其組織/企業運用上述四大PKI功能之用途: 3.6 使用之PKI系統或產品品牌 本問卷列出國際性PKI產品品牌大廠名稱,包括:RSA、Baltimore、Entrust、Verisign以及Microsoft等廠商,調查受訪者組織所採用的PKI系統或產品品牌為何,近半數(46%)的受訪者選擇其他品牌。由此可推斷國際大型廠商於我國P

15、KI市場中,尚未形成明顯之優勢。 這些選擇其他品牌的受訪者當中,有部份表示自行開發其PKI系統,並擁有原始程式碼;大部份的其他品牌使用組織則採用國內廠商所開發之PKI系統、服務和產品,包括台灣網路認證公司、中華電信公司、聯傳科技公司以及全景軟體公司等。 最受廣泛採用的非本國PKI品牌為RSA,約27%的受訪者選擇該品牌;有14%受訪者組織選用了VeriSign的解決方案;微軟及Entrust各佔了5%,比例最少者為Baltimore廠牌。 使用PKI系統或產品品牌 3.7 組織建置PKI系統面臨之困難 關於受訪者組織在導入或建置其PKI系統時所面臨之困難,最多比例(38%)的受訪者表示為市面上

16、可供選擇的PKI產品/服務/解決方案;亦有超過1/3受訪者認為組織內部缺乏PKI相關專業人才為主要困難點。 與現有系統難以整合、與既有業務流程難以整合以及員工/交易夥伴的教育宣導況困難等因素,也均為組織認為之PKI導入與建置的困難點;該三項因素均與新系統與既有企業/組織既有系統(包括機器、流程與人員)間之衝突處相關。 列出受訪組織執行建置PKI系統時曾經面對困難之調查統計結果,其中選擇其他困難者進一步說明其面臨困難為:政府相關法令與政策條文不明確,以致無法提供相關之PKI應用或服務予客戶端;PKI系統建置成本過高;市場不夠成熟,使用者對於PKI接受度不高等。 組織導入PKI系統面臨的困難 3.

17、8 電子憑證儲存格式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的受訪者組織(57%)以磁碟片作為儲存媒介發放其電子憑證予使用者;46%的受訪者組織採用智慧晶片卡方式,而另外27%則表示採用USB tokens儲存形式。 回答使用其他儲存格式的受訪者指出其組織發放之電子憑證所使用儲存媒介為硬碟或iKey;另亦有部份受訪者表示使用憑證軟體功能,例如瀏覽器、電子錢包等。 電子憑證儲存格式 3.9 使用金鑰技術 為受訪組織之PKI金鑰對技術之使用狀況調查結果。82%的受訪者組織之PKI系統使用雙金鑰對(Dual-Key Pair)技術,其中一把金鑰作為解密用途,另一把作為電子簽章之用;當中包括68%僅使用雙金鑰對技術以及1

18、4%同時採用雙金鑰對與單金鑰對技術。只有8%的受訪者表示其組織運用單金鑰對技術。 使用金鑰技術貳、資料分析 第 4 節 組織PKI應用狀況4.1 組織使用之PKI應用領域 為受訪者組織所運用之PKI應用領域調查結果,其中網路應用(Web Application)和交互認證SSL為最被廣泛使用之PKI應用,各佔76%和73%之比例;超過半數(51%)受訪組織利用PKI於安全電子郵件用途。 此外,回答其他之受訪者進一步說明其PKI應用範疇包括:無線PKI、企業之電子作業流程管理、客戶交易系統、機密文件管理、網路報稅、金融資訊交換等。 受訪者使用之PKI應用 PKI應用領域被不同產業類別所採用之比例

19、如所示。由於大部份受訪者屬資訊產業,因此有各PKI應用均以IT產業使用者為最大宗之誤差結果,在虛擬私有網路、安全電子郵件等應用部分尤其明顯。 各個產業別所使用之PKI應用 4.2 PKI應用之開發方式 問卷中詢問各個受訪者組織是否自行開發其PKI應用系統,若回答為是,則進一步詢問是否借助開發工具進行開發工作,為該項目調查結果。 大部份(76%)受訪者表示其組織自行開發PKI應用系統,其中60%有借助現有的開發工具,而另外16%則表示並未使用任何開發工具。 PKI應用系統開發方式 若依受訪者產業類別劃分,則各產業別開發PKI應用系統方法之比較結果如所示。其中不借助任何開發工具自行開發其PKI應用

20、系統的,多為資訊業企業或組織;沒有自行開發任何PKI應用系統者,則多屬於金融和電信產業的企業或機構。4.3 PKI應用系統之特定瀏覽器依賴度 76%的受訪者指出其PKI應用系統必須在特定網頁瀏覽器中操作。其中89%受訪者表示該特定瀏覽器為微軟發行的Internet Explorer;另有57%受訪者表示其PKI應用必須在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中使用。微軟IE瀏覽器軟體仍屬企業或組織於網路安全服務應用中,依附的主要對象。 PKI應用系統之特定瀏覽器依賴度 4.4 組織PKI系統使用範疇 46%受訪者表示其PKI系統使用範疇為同時提供組織內部及外部使用;內部使用定義為所建置的P

21、KI系統服務提供對象為組織內部職員,而外部使用的對象包括組織以外的交易夥伴(如客戶廠商、供應商)和一般消費者客戶。32%受訪者組織的PKI系統範疇為外部使用,22%為內部使用。 調查結果可推斷,國內組織或企業的PKI系統同時作為組織內部及外部使用者,為大多數公司或組織所定義之PKI使用範疇。 組織PKI系統使用範疇 4.5 組織未來可能採行之PKI應用 本問卷要求受訪者說明未來其公司或組織可能採行之PKI應用領域,調查結果如所示。近八成(78%)受訪者表示,網路應用將有利於其組織業務發展,並在未來可能採取該應用。安全網站以及安全電子郵件為另兩項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未來組織可能採取之PKI應用服務

22、。亦有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WAP客端憑證以及VPN應用為其組織未來可能採行的PKI應用領域。 組織未來可能採行之PKI應用貳、資料分析 第 5 節 跨國PKI互通議題本問卷調查企業/組織在跨國PKI互通議題之實際運作狀況(包括目前與外國交易夥伴間的PKI使用情形、未來可能的跨國PKI應用領域),以及對於PKI互通對象國家之預測。 需特別注意處為,前項所述之實作狀況調查結果以已經建置PKI系統之組織為依據(樣本數:37份),而後項的互通對象國家之預測調查以了解何謂PKI,無論其公司或組織是否已建置PKI系統的受訪者為前提(樣本數:69份)。 5.1 與外國交易夥伴間的PKI實際應用狀況 僅有14

23、%已使用PKI之受訪者組織或公司,目前有利用PKI機制與外國交易夥伴間進行業務往來;而交易夥伴大多來自於日本、美國以及香港等國家/地區。這些往來業務包括安全電子郵件、虛擬私有網路、電子交易市集或B2B交易的交易夥伴身分確認、機密文件加密、不同ERP系統間之溝通以及跨國銀行業務等。近八成(76%)受訪者沒有與外國交易夥伴運用PKI機制進行往來。 與外國交易夥伴間的PKI實際應用狀況 本題延伸詢問受訪者(已建置PKI者)舉出我國憑證中心(Certification Authority, CA)與外國CA未來可能產生交互認證或相互承認之PKI應用領域,其調查結果為: B2B電子採購 國際貿易無紙化應

24、用 電子文件交換與驗證 數位內容管理 金融服務 安全資料存取控制 安全電子郵件 網路服務安全 跨國政府部門憑證中心的互通 5.2 與我國CA互通之潛在對象國家 根據針對了解何謂PKI而無論其公司或組織是否已建置PKI系統的受訪者進行之調查結果顯示,78%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是最有潛力與我國CA進行跨國互通的對象國家。與美國的百分比數據比較,其他潛在PKI互通國家比例數字則明顯降低;這些被指出之潛在PKI互通國家包括了西方與亞洲地區國家,依排名順序為:日本(38%,排名第二)、香港(30%)、中國大陸(28%)、韓國(23%)、新加坡(22%)、加拿大(20%)與澳洲(14%)等。 由調查結果可推斷

25、,亞洲地區國家為我國企業/組織較有興趣進跨國PKI互通的對象。 與我國CA互通之潛在對象國家貳、資料分析 第 6 節 未建置或使用PKI系統/機制之組織問卷設計中,僅有組織未導入PKI系統之受訪者被要求回答關於其組織或公司尚未建置或使用PKI原因等相關問題;本節(第6節)所提及之受訪者樣本為符合上述條件者,其樣本數為32份。 與為該樣本空間之基本背景。 沒有導入PKI之組織或企業依組織型態類別分類狀況 沒有導入PKI之組織或企業依產業型態分類狀況 6.1 組織未建置或導入PKI原因 為受訪者組織沒有使用或導入PKI機制原因之結果,其中沒有使用PKI的最大因素為導入成本,超過一半(53%)的受訪

26、者表示導入成本為其考量點。排名第二的因素包括有企業或組織不需要PKI機制,以及無法評估導入或建置PKI系統之報酬率,分別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此兩項為未使用PKI之重要因素;約三成受訪者指出維護成本為其考量點。由調查結果可推斷,成本和與成本有關之投資報酬率計算等因素,為國內廠商或組織對於導入PKI與否議題最大之考量。 受訪者提及之其他考量未導入PKI因素包括:公司決策部門對於PKI認知度不高、總公司沒有相關措施或政策以及尚在評估階段等。 組織未建置或導入PKI原因 6.2 組織未來使用PKI機制之計畫 72%組織或企業尚未導入PKI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有建置PKI之計畫,當中約有1/3表示該規劃將

27、於未來兩年內執行,另約有1/5說明未來PKI建置時程將視業務發展狀況與需求而定。 組織未來使用PKI機制計畫 6.3 組織未來憑證中心運作模式 調查結果發現,未來有PKI計畫的組織選擇自行管理其憑證中心(CA)者佔56%,選擇委外管理模式者佔44%。下表二彙整受訪者選擇的主要考量點: 6.4 組織導入PKI系統後將採行之應用領域 為比較已導入PKI與尚未導入PKI的企業或組織,對於未外可能會採行之PKI應用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兩種類型的企業或組織未來採行之PKI應用情況調查結果,除WAP客端憑證外,幾乎沒有差異;僅有16%組織已經使用PKI的受訪者未來可能會採行WAP客端憑證PKI應用,另有6

28、5%組織尚未使用PKI受訪者表示將採行該WAP客端憑證應用。 最受尚未導入PKI機制的企業或組織青睞的未來PKI應用依序為安全網站、安全電子郵件以及網路應用,這些應用項目均獲得超過七成的受訪者選擇。 未來組織將會採行之PKI應用已導入與未導入組織之比較貳、資料分析 第 7 節 不知道何謂PKI的受訪者調查結果本問卷調查針對不知道何謂PKI之受訪者設計的問題,以了解其對於企業或組織資訊安全關切程度,以及對於獲得PKI相關資訊之偏好為主,以作為未來進行PKI相關應用、訊息之推廣依據之一。本節(第7節)所提及之受訪者均屬不知道何謂PKI,樣本空間為30份。7.1 企業或組織建置資訊安全機制之目的當問

29、及企業或組織會依據哪些需求目的建置或導入資訊安全系統,77%受訪者表示為解決鑑別性問題,佔最多數。另亦有70%受訪者表示為確保資訊機密需求;約半數受訪者以資料完整性之確認為資訊安全目標。僅有23%受訪者認為存取控管為組織納入資訊安全系統之目的。沒有任何一位受訪者以資訊之不可否認性為考量。 企業或組織導入資訊安全機制之目的7.2 獲得PKI相關資訊偏好受訪者對於PKI相關資訊之取得偏好調查結果如所示。其中最多受訪者選擇以手冊、指南或研究報告等媒介獲得資訊;63%則偏好資訊以往站或電子報方式獲得相關訊息;另有60%表示偏好以教育訓練課程管道。 獲得PKI相關資訊之偏好參、結論PKI趨勢調查報告以國

30、內組織與企業為對象,調查國內整體PKI導入與使用狀況。調查結果雖僅包含99位受訪者,且絕大部份屬資訊技術產業,無法確切顯現出國內各個產業整體PKI使用之狀況,並造成些許的分析誤差;但由受訪者回答問卷結果仍可明顯辨識出組織或企業在PKI應用方面的實際情況與大體趨勢,對於政府相關政策研擬單位、PKI服務提供者以及PKI的使用者而言,仍具有其參考價值。總結性觀點言之,這些較明顯的趨勢為: 一般而言,國內企業或組織已普遍了解資訊安全重要性,但是對於特定PKI議題之認知程度,仍有加強空間。國內PKI相關業務、服務及應用等之狀況亦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例如企業或組織採用之PKI應用類別除伺服器SSL認證、安

31、全電子郵件、VPN等項目外,又衍生出無線PKI、企業之電子作業流程管理等應用;目前國內企業或組織的PKI應用以Web Application為多,未來與網路應用方面相關的PKI應用也具有成為主流之潛力。惟國內傳統產業導入PKI機制者仍屬少數,而資訊業、電信業以及金融產業則為PKI主要使用者。 調查結果亦顯示近兩年內將會有許多企業或組織開始進行其PKI相關專案,這可能是導因於去(90)年10月我國通過電子簽章法,以及陸續子法與相關法令之訂定、實施與增修緣故。然而,部分業界對於目前市場PKI使用者成熟度仍持保留立場,市場的教育工作仍可列為企業與政府單位共同努力目標,以提昇使用者對於電子簽章、PKI

32、應用等相關課題的認知程度,提高使用該安全機制應用於電子交易或政府作業流程比例。 由於PKI互通能降低使用者運用電子憑證參與電子交易門檻,並為落實以PKI帶動電子商務發展任務的利器。其中跨國交互認證在PKI互通領域實屬難度較高,其牽涉層面除技術考量外,也包括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政策、法令適用性等課題。在跨國交互認證課題方面,目前國內組織或企業與國外交易夥伴間業務往來有使用到PKI互通功能的並不多見,對象國家以美國、日本為主;國內普遍認為美國最有潛力與在未來與我國CA進行跨國互通,而其他亞洲地區國家,像是中國大陸、香港、日本及新加坡等,均為我國企業/組織較有興趣進行跨國PKI互通的對象。 PKI為電子商務以及資訊安全發展之重要環節之一,在整體商務環境,甚至公部門作業流程隨技術發展而快速變遷的情況下,台灣PKI趨勢調查報告應以持續性之調查研究為目標,因應時間流動下產業環境以及政府政策的演變,適度地於問卷當中加入新的變數與要素,以比較分析方式,評估及判斷像是技術進步、市場價格變動、新法令頒布等環境因素,對於國內組織或企業使用PKI之衝擊,進而提出因應對策。其他降低調查結果誤差值之改善措施,例如受訪者資格的篩選、各個產業類別的受訪者數量平均分配、問卷執行方法等,亦需予以考量,務求提高調查之真確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