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瑾-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407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2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瑾-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唐瑾-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唐瑾-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唐瑾-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唐瑾-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瑾-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瑾-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iscussing the myth of the cognitive value in the Leeteyi 二零一二年三月分类号: UDC: 密 级: 保密年限: 年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Discussing the myth of the cognitive value in the Leeteyi学科门类: 文 学 学科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论文作者 : 唐 瑾 指导教师: 肖建华 副教授 培养单位: 民族文化学院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2、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云南民族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云南民族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 年

3、月 日导 师 签 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要神话是人类童年亦幻亦真的记忆,是原始先民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早期文化的象征性标志,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源泉。一个民族的神话蕴育着这个民族的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萌芽与发展,这就是我们研究神话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勒俄特依作为大小凉山地区一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彝文典籍之一,是凉山彝族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根谱性的标志,在彝族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勒俄特依中的神话占据此文献的三分之二的内容,其中包含具有代表世界神话的典型性的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其中的神话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可以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神话

4、相媲美,是民族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勒俄特依的三大典型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记述了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万物的来源,彝族英雄支格阿龙的光辉伟大的业绩,彝族先民洪水后再生等神话故事,我们能从这些神话故事中认识到彝族先民的宇宙观、人类观、宗教观、英雄观、婚姻观、社会观、价值观、伦理观、族源观等方面的内容。总之,勒俄特依中神话的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彝族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勒俄特依中的神话实际上是彝族社会历史、哲学宗教、文化艺术、民族精神和人类发展过程的神话式表达,其中的三种典型神话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彝族原始先民的思想观念、社会生产生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可以称得上

5、彝族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对我们认知彝族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一言以蔽之:勒俄特依中的神话是彝族社会文化尤其是凉山彝族社会文化的一条古老的根脉,彝族各种文化在这支根脉的滋润下才得以枝繁叶茂,蓬勃发展。关键词:勒俄特依;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 AbstractMythology is the memory like or unlike true in human childhood, and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rimitive mans creativity and wisdom, and the symbolic signs of e

6、arly human culture as well as the source of human social and history development. A nation myth contains the bud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hilosophy, religion, history, literature, art and other aspects, that is 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what we study myths.The myths in Leeteyi occupy two-thirds

7、 of the whole book, which include the representative myths like mythology-creation, hero mythology and flood myth. One of the myths, whether content or art , can to be on a par with other national myths in the world, is the most brilliant treasures in national culture.Leeteyi is the most representat

8、ive one of Yi nationality book as the large and small LiangShan areas and the root symbol of national cohes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It develops indelible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process of the study to Yi culture.The three main myths in Leeteyi(the creation myth,hero myth and flood myth)describes

9、the formation of the heaven and earth, the origin of human beings, the source of all things, a case of Yi hero Along glorious performance, the myth of Yi ancestors regeneration after flooding. We can know about Yi ancestors world view, human view, religion view, hero view, marriage view, society vie

10、w, values view and ethics view as well as clan source view,etc.In total, the content of Leeteyi fairy tale is broad and profound, covers many aspects of Yi social culture. In fact, the myths in Leeteyi is the presentation in myth style of Yi social history, philosophy,religion, arts and culture, nat

11、ional spirit and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human being. Three typical myths ,just like a mirro, reflected ancestors thinking,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 ethics, values, which can be named the “encyclopedia” of Yi social and culture. There is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us to recognize the Yi

12、 historical culture.Key Words:Leeteyi ;myths ;mythology-creation; hero mythology ; flood myth.目 录导论一、选题依据、缘由及研究意义二、研究现状与创新三、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第一章 勒俄特依的概述一、勒俄特依的内容和版本(一)勒俄特依的内容(二)勒俄特依的版本二、勒俄特依的流传及影响(一)勒俄特依的流传情况(二)勒俄特依的影响第二章 神话及勒俄特依中神话的概述一、神话概述(一)神话的概念和范围(二)神话的分类和特征(三)神话的作用和功能二、勒俄特依中神话的概述 (一)勒俄特依中神话的分类和内容 (二

13、)勒俄特依中神话的价值第三章 勒俄特依中创世神话的认知价值一、彝族先民的宇宙观和人类及其他生物起源观(一)彝族先民的宇宙观(二)彝族先民的人类及其他生物起源观 二、彝族先民的原始宗教观(一)彝族原始宗教产生的思想基础(二)彝族原始宗教的基本形态(三)毕摩与宗教仪式(四)彝族原始宗教的价值第四章 勒俄特依中英雄神话的认知价值一、彝族先民的英雄观 (一)半人半神的特性 (二)非凡的能力 (三)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支格阿龙所处的时代特征 (一)母权制的存在 (二)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第五章 勒俄特依中洪水神话的认知价值 一、彝族先民的善恶观 (一)洪水之难发生的原因 (二)彝族先民惩恶扬善的伦理观二

14、、彝族先民的婚姻制度(一)森严的等级制度(二)森严等级制度下的等级内婚三、彝族先民的族源观(一)彝族先民的族源观(二)多民族同源共祖族源观形成的原因结语参考文献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后记56导 论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人民通过辛苦的劳动、聪明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缔造了源远流长和辉煌灿烂的彝族文化。史诗作为彝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样式,处于彝族文化的至高地位,在艺术的殿堂里闪烁着自身独有的光彩。彝族先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基础上通过神奇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气势磅礴,具有永久艺术魅力

15、的一系列民族经典史诗。以彝族四大创世史诗为代表,见证了彝族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杰出的艺术才能。这四大彝族创世史诗分别为勒俄特依、查姆、梅葛、阿细的先基。彝族史诗可以说是彝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对我们研究彝族社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勒俄特依是流传于川、滇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的经典古籍文献。勒俄特依是彝语音译词,目前学界对“勒俄”一词的解释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勒”是“倾听”的意思,“俄”是“诉说”的意思,“勒俄”就是“口耳相传或历史的模样”。 “特依”译作“书本”,“勒俄特依”概括起来就是“历史书”。从勒俄特依的内容与特点来看,又被意译为“创世史诗”。勒俄特依在四川、云南两省的彝族北部方言地区至

16、今都有口头和书面流传,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它是川、滇大小凉山彝族三大经典著作之一。它以幻想和现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诗歌的形式,以及通过奇特诡异的想象讲述了天地的产生和演变,人类的形成,万物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英雄的业绩,洪水之难,民族的产生,时代的变迁,彝族的迁徙,人类的战争,合候谱系等等,由十几篇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故事构成,它那宏大的气势,奇妙的想象,质朴的语言,反映出彝族人民卓越不凡的智慧和才能,是彝族社会历史的反映,是彝族人民的“百科全书”。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彝族尤其是大小凉山彝族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哲学、宗教、历史等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彝族社会文化弥足珍贵的文献

17、资料。“神话”不是我国的本土词,它来源于古希腊。希腊语中的“mythos”,意思是关于神和英雄的传说故事。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活动。神话的人类初期梦幻似的记忆,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是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不能科学、准确地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只能以他们贫乏、简单的生产生活经验为基础,凭借大胆的想象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来解答困扰原始先民的疑问。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客观现状,曲折地表达了原始先民的情感和愿望,同时表现出了原始先民特有的文化形态与思维方式,神话对于我们研究人类早期社会各方面情况提

18、供了很好的资料和依据。勒俄特依以奇妙的想象,大胆的构思创作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神话故事,其中包含了具有代表性的创世神话(包括物种起源神话),英雄神话(包括支格阿龙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包括洪水灾难神话、民族起源神话)。这些神话包含了彝族先民的思想认识观念,生产生活,社会组织,家庭婚姻等方面的社会历史知识,对我们研究彝族文化有很好的认知价值。(二)选题缘由我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研究,因此在选题上必须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这个专业要求。导师肖建华教授是凉山彝族,并且在彝学研究方面造诣很深,所以结合自己导师的研究方向,为了能让导师更好地指导与点拨,我在选题上紧紧围绕彝族古籍

19、文献。在浩如烟海的彝族古籍文献中,我之所以选择勒俄特依作为我选题的依据,是因为在第一次读勒俄特依这本书时,就被其中奇特的想象,大胆的构思,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所深深吸引,这本书颇具有文学和社会文化价值。另外,肖老师翻译整理出版了居次勒俄,即勒俄特依,对勒俄的内容,框架等了如指掌,辅导我的论文也得心应手。我选择勒俄中的神话作为切入点,是因为我觉得本书里面的神话构思奇特,内容丰富,在艺术创作,社会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加上我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对神话也有接触,对文艺理论,美学,文学批评等理论知识也都有涉及。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原因,我选择了论勒俄特依中神话的认知价值作为我硕士毕业

20、论文的题目。(三)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勒俄特依是流传于川、滇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经典创世史诗,是彝族先民生产和生活的折光反射,也是彝族先民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反映。勒俄特依叙述了天地的开辟、人类的起源,万物的产生,社会的演变和人类的发展。勒俄不仅仅是优美的文艺作品,更是难得的经典文献。它通过神奇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展开了对彝族先民生产生活的精彩描绘,真实地体现了彝族原始先民征服自然的魄力与倔强的斗争意志,充分肯定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勒俄特依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中,却显出了它无比宏大的结构,雄伟壮观的气势和博大精神的内容。尤其是书中具有艺术性和代表性的神话传说故事,如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

21、构思大胆奇特,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社会历史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勒俄特依这部经典创世史诗,可以称得上是“彝族民间文化的宝库”,是了解彝族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彝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勒俄特依中的几个典型神话,有助于我们了解彝族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历史,婚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彝族文献的整理研究与保护,有助于我们学习与发扬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彝族文化。二、研究现状与探索(一)研究现状彝族史诗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研究的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学术界对“史诗”这一概念的界定不清楚,同时这种局面也在无形之中推动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

22、这两次大规模地对史诗搜集和整理。勒俄特依也从此由民间走入了学者的视野,从民间的口头传承走向了学术研究。岭光电是勒俄特依进行搜集、整理、翻译工作的先驱人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岭光电老先生就已经整理并翻译了勒俄。八十年代初期,岭老先生先后翻译了史传古侯古侯公史传武哲和雪族(雪族又被称作子史传),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研究所彝族历史文献编印室编印而成。其中母史传的底本正是岭老先生于四十年代末期翻译、整理的勒俄,这个版本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彝文手抄本,原本今藏于四川博物馆。上世纪50、60年代,冯元蔚(巴胡母木),俄施觉哈、方赫、邹志诚、等人整理、翻译了勒俄特依,收入了四川民间文艺研究会所编写的

23、大凉山彝族民间长诗选之中,1960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分别在1982年和1986年出版了两种单行本,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勒俄特依的这个版本大概是整理、翻译者把几个地方八、九种异文和八、九位彝族德古的口头讲述主观上选择性地汇合一起,并采取制作卡片的方式把记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排列和组合,其间也有内容的增删,次序的调整。上世纪70年代,曲比石美、冯元蔚、卢学良、沈文光等人搜集、翻译、整理勒俄特依,收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编写的凉山彝文资料选译(第一集),西南民族学院1978年印制。这个汉译本是为提供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参考资料,满足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等研究的需要而诞

24、生的。上世纪90年代,果吉树华、肖建华收集整理了居次勒俄(勒俄特依在另一个地区的名称),由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制,于1993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此版本是根据流传中甸的居次勒俄的手抄独本翻译整理而成的。勒俄特依汉译本的问世,算得上是凉山彝族文学史上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盛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彝族学者一直仅仅把勒俄特依作为阐述社会制度、社会等级、彝族历史、的旁证材料,汉译本的出现颠覆了这些对勒俄的偏见。从此以后,学者们开始将作品的文学特质和审美属性引入到了民间文学的领域来探讨研究,勒俄特依被公认为“彝族四大创世史诗”之一,凉山三大经典文献之一,在彝族文学史上获得了它

25、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同时,勒俄让人们看到彝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看到了彝族文学的无穷魅力,进而了解和发扬辉煌灿烂的彝族文化,这正是勒俄特依汉译本诞生的积极意义。(二)创新点通过已有关于勒俄特依的研究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勒俄特依大多数是作为研究彝族社会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的佐证,很少有学者把勒俄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来研究分析其内在的价值。即使有少数的学者专门来研究勒俄特依,他们也大多是从勒俄的哲学观念,或者民间口头文学传承或者从里面某个神话的某个方面来进行解读的,是截取勒俄内容里的某一个方面来阐释,很少有学者从宏观的、全面的角度来挖掘勒俄里对社会文化的价值。笔者通过勒俄中的三大经典神话,

26、来展现其中的哲学、宗教、政治、伦理、婚姻家庭、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信息。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现勒俄特依作为凉山彝族经典文献的魅力所在。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一)论文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勒俄特依中三大经典的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的解读,来透视彝族社会的哲学观、宗教观、英雄观、善恶观、婚姻观、族源观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了解彝族社会尤其是凉山彝族社会的历史文化知识。(二)论文框架本论文根据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大部分和五个章节。第一部分:导论部分,是对本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选题目的、研究现状、创新点的基本介绍,可以说是论文的序论部分。第二部分:包括两个章节,这是论文的概述部分。首先,对勒俄特依这个

27、彝族经典文献从内容、版本、流传和影响方面做了个简单的概述,使读者对勒俄特依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对神话的概念、分类和作用做了个详细的介绍,接着对勒俄特依中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的内容做个简介。这一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做铺垫。第三部分:这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是本论文中最重要的三个章节。分别对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进行内容的分析,挖掘出其中的社会文化认知价值。从这三大经典神话里我们能够看出彝族人民的宇宙观、人类起源观、英雄观、善恶观、婚姻观、族源观等方面的信息。第一章 勒俄特依概述一、勒俄特依的内容和版本(一)勒俄特依的内容勒俄特依又名“勒俄阿布”即公史篇、“勒俄阿莫”即母史篇、“

28、勒俄石博”即历史典籍、“居茨勒俄”即古代谱系,勒俄特依又简称为“勒俄”。这部彝文经典主要流传范围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的小凉山地区这两个彝族聚集的地区。“勒俄特依”是彝语音译词,“勒”是“倾听”之意,“俄”是“诉说”之意,“勒俄”就是“口耳相传或历史的模样”。 “特依”是“书本”之意。“勒俄特依”合起来译作“历史书”。勒俄特依与查姆、梅葛、阿细的先基被共同称作彝族四大创世史诗,是彝族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勒俄特依在凉山彝族中流传甚广,影响十分深远。勒俄以韵文的形式,显示出其结构的宏大,内容的丰富。此书包括十四个章节,天地演变史和开天辟地两个章节主要讲述了天地由混沌到形成。阿俄暑布讲述的

29、是动植物的产生。雪子十二支主要讲述了人类,还有另外十一种生物的产生。呼日唤月支格阿龙和喊独日独月出三个章节讲述的是彝族英雄支格阿龙的诞生、成长过程以及支格阿龙射六日、七月,公鸡喊出独日独月并为百姓除害的英雄业绩。石尔俄特讲述的是石尔俄特之前的人类生子不见父,到了石尔俄特这一代,石尔俄特要去寻父买父,最终结束了生子不见父的母系氏族时代。洪水漫天地讲述了人类触犯了神灵,导致了洪水泛滥的大灾难,只剩居木武吾一个人幸存了下来,后来娶了天神的女儿,他们的后代成为了今天人类各民族的先祖。兹的住地与合侯赛变讲述了氏族迁徙,以及合与侯的纷争与和解。古侯主系曲涅主系这两章详细陈述了古侯和曲涅两大支系的谱牒。 勒

30、俄特依以严谨的结构,博大的内容将彝族古代社会的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是凉山彝族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二)勒俄特依的版本由于大小凉山所处的地理坏境,山脉阻隔,交通不便,交流不是很畅通,就会出现同一部史诗而内容不尽相同的情况。再加上勒俄特依在之前大多数时候是口耳相传的,只有很少的毕摩把它付诸文字记录下来,并且由于主观原因,不同毕摩记录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凉山地区流传着各种版本。 勒俄特依的文本版本可分为以下四种:(1)勒俄阿姆(被称作“彝史母本”),这本书是成书最早、内容最为丰富的五言叙事长诗,是毕摩和彝族百姓中最为流行的版本。流传于世的勒俄特依出版成书的大部分就是勒俄阿姆。(2)勒俄阿补

31、(被称作“彝史公本”),内容简单扼要,主要阐述彝族谱系和迁徙路线,并且对于树居,古代部落的消亡,古侯、曲涅部落进入凉山等内容都有细致的描述。(3)武哲史(又被称作“雪源子史编”),内容大多与古侯阿补相同,但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比如:对“三贤时代”的兹(部落首领)、莫(官员或军事首领)、毕(宗教祭司)、格(工匠)、卓(普通民众)的职责以及管理层次,对和“俄足人”(普米族与西番)等民族的关系有比较细致的描写。武哲史可以说是勒俄特依的读本,同时也是研究彝族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资料。(4)古侯略夫是彝族书籍中字数较多,内容较为全面的手写体,也是勒俄特依的重要读本,内容非常博大精深。目前很少人能

32、看到这一版本,且不容易读懂。金阳一带曾流传有这一古彝文版本,但文革时遭到毁灭,这一版本只有少量还保存于民间,但已经很难看到。以上四种勒俄特依的版本大多是五言或者七言,是神话,也是传说,同时还是史诗,因此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彝族尤其是凉山彝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方面第一手重要资料。岭光电是勒俄特依搜集、整理、翻译工作的先驱人物。岭光电老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整理、翻译了勒俄。八十年代初期,岭老先生先后翻译了史传、古侯、古侯公史传、武哲、雪族(雪族又被称作子史传)。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研究所彝族历史文献编印室编印而成。其中母史传的底本就是岭光电先生在四十年代末整理翻

33、译的勒俄特依,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彝文手抄本,原本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正是由于勒俄特依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很多学者纷纷翻译整理出版了不同的汉译本。加上中国民间文艺学界曾经两次展开的民间文学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工作,学者们纷纷翻译、整理、出版了不同的汉译文本。这些译本可以说是“公勒俄”和“母勒俄”的汇编版本,虽然经过了人为的选择与删减,但内容大同小异。(1)第一个汉译本:冯元蔚(巴胡母木),俄施觉哈、方赫、邹志诚等人整理和翻译了勒俄特依,收入四川民间文艺研究会整理编写的大凉山彝族民间长诗选当中,1960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出版了单行本,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版

34、本大致是整理者将各地八九种异文与八九位彝族德古的口头讲述有选择地汇集在一起,并通过制作“卡片”将记述的内容按照逻辑性进行排列组合,其间也有内容的增删,次序的调整。此译本包括十四章,分别是天地演变史开天辟地阿俄暑布雪子十二支呼日唤月支格阿龙射日射月喊独日独月出石尔俄特洪水漫天地兹的住地合侯赛变古侯主系曲涅主系。(2)第二个汉译本:冯元蔚、曲比石美、沈文光等人搜集、整理。这个版本收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编写组编写的凉山彝文资料选译(第一集)。于1978年西南民族学院印制。这个版本是为了提供凉山社会各方面的资料,满足当时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的需要。此译本共有十三章,分别是:天地变化史开天辟地阿

35、俄署布呼六日七月出雪子十二支居子猴系谱支格阿龙谱系射日射月呼喊独日独月出石尔俄特时代洪水漫天地“兹敏”的住地合与侯赛变(另附古猴系谱和曲涅系谱)(3)第三个汉译本:由果吉树华、肖建华收集整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制,1993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此版本是根据流传中甸的居次勒俄的手抄独本翻译整理而成的。共十三章,分别是天显地现开天辟地呼六日七月人类谱源(雪子十二支)支格阿龙射日射月居日猴谱系史南俄特时代洪水泛滥苏乃勒格寻父买父仆胡三子分支糯恒战争曲涅系谱牒古侯系谱牒。 至今为止,以上这些汉译本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大小凉山彝族文化的重要版本。由于笔者论文写作的需要,采用冯元蔚

36、翻译的1986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勒俄特依为蓝本,同时也借鉴了其他版本的内容。 二、勒俄特依的流传及影响(一)勒俄特依的流传情况勒俄特依是凉山彝族的创世史诗,是弥足珍贵的彝文经典之一。勒俄特依之所以在悠悠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经久不衰,这和它的广为深远的流传是密不可分的。勒俄特依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群众中人人皆知,它不仅是毕摩的必颂经典,而且是每位彝族民众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百姓之作。勒俄之所以在彝族社会中有这么广泛的流传和影响,主要依托婚礼、葬礼和送灵归祖这三大彝族重要仪式及其他节庆活动中,并以“克智”的形式在广大民众中广泛传播,被一代代凉山彝族人民熟记于心。 “克智”是彝族常见的一种民间

37、口头论辩方式,它的进行方式是参赛的双方选手即兴说唱诗辞歌赋,相互辩论、褒贬,忆古论今,引经据典。颂唱史诗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勒俄特依作为经典的创世史诗就成为凉山彝族“克智”必不可少的内容,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演述人,不同场景所演述的内容都不尽相同,整体上可大致按彝族传统的万物雌雄观分为“公勒俄”和“母勒俄”,“公勒俄”包括七枝,是围绕开天辟地展开的, “母勒俄”包括十二枝,是围绕人类起源演述的,由于“公勒俄”与“母勒俄”在内容上是不同的,各种仪式的要求和用途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演述的时候有很严格的区分和规范,“公勒俄”的七枝专门使用在丧葬礼仪上,“母勒俄”的十二枝大多在婚嫁仪式上使用。“公勒

38、俄”与“母勒俄”同时可以交叉一起用在送灵归祖仪式上。 勒俄特依这部伟大的创始史诗正是通过这种克智形式在广大的民众中广为流传,成为凉山彝族人民心目中的经典,被人们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从而将璀璨的彝族文化发扬光大!(二)勒俄特依的影响与价值 勒俄特依是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社会重要的文化标志,被金沙江两岸彝族人民看作为民族的“根谱”和文化的瑰宝,在大小凉山两百多万的彝族群众中口耳相承,发扬光大。勒俄特依不仅超越了书写解读观念中所谓的“一部作品”,也超越了一般民间文学范围中的“一部口头文本”, 勒俄已经成为诺苏人当中的民族认同的标志性文化传统。就如“勒俄”这个彝语词的原始涵义所传达给我们的一样,这部经典是

39、口耳相承的族群叙事,它深深地根植于凉山彝族人民的观念之中,经过一代代人以“传承承传”的方式完成双向的历史嬗变,勒俄已经成为诺苏彝族文化的“根谱”,是凉山彝族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重要精神慰藉。第二章 神话及勒俄特依中神话概述一、神话的概述(一)神话的概念与范围中国的传统本土文献中并没有“神话”一词,它是一个外来词。“神话”源于古希腊语的“mythos”,意思为神灵或英雄的传说故事。“神话”这个词是从西欧引入到日本之后,又由日本间接引入到中国的。此后,神话学科也逐渐引入中国,并得到了中国学者的很大重视,从而诞生了鲁迅、茅盾、顾颉刚、闻一多等研究神话的学者,对中国神话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神话作为一个

40、学科术语,至今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定义,人们对神话的概念一直是众说纷纭,关于神话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神话的定义之所以这么难以界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神话本身的特性,神话具有混沌性与综合性。神话内容丰富,神话可以称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文化。由于神话产生于原始时代,各种人类文化都处在孕育萌芽状态,哲学、宗教、艺术、文学、科学、历史等都还浑然交织在一起,未达到独立,具有混沌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使人们对它的理解很容易产生歧义。二是研究神话的学者来自不同的学术领域,由于他们对神话的研究目的不同,研究方法也就不同,因此导致了他们对神话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很大的偏差,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从而造成神话

41、定义的不统一。马克思在前人对神话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前人对神话研究的合理因素,他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概括性地提出了神话的定义:“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13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神话是这样给神话下的定义:“神话就实质和总体而言是生活在原始公社时期的人们通过他们的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与原始信仰相关

42、联的一种特殊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现在人们公认的神话定义是:神话是反映原始先民对人类和万物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语言作品。在确定神话的概念之前必须确定神话的范围,因为神话的范围决定了神话的内涵和外延。目前神话学有两大理论学派,即经典神话论与广义神话论。经典神话论明确提出了神话产生的时间范围,经典神话论者认为神话是原始时代特有的产物,是原始社会文化的载体,是原始先民创造出的文化精髓。神话就仅指与原始社会有关的神灵故事。但文化具有延续性,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所以文明社会初期关于神灵或英雄故事也具有神话本质,因此,这个时期创造的神灵或英雄故事也属于经典神话的范围。广义神话论在神话的范围界定方面比经典神话论的内容范围要宽泛的多,二者差异十分明显。广义神话论认为,神话是没有时间界限的,每个时代,甚至现在,新的神话都在层出不穷。广义神话理论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和赞同,它扩大了神话的范围,但它却认为凡是带有一定色彩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和科幻作品都是神话,它忽略了神话的本质属性初始性与混沌性,神话具有原始文化特性。因此在本论文中所提到的神话仅仅指的是经典神话,即传统神话。(二)神话的分类与特征1神话的分类神话的分类多种多样,神话学学者在很早以前就试着给神话科学地分类,目前神话的分类由歧义逐渐走向了趋同。我们根据神话自身的特点,主要依据中国神话的具体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