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584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2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安全风险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安全风险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安全风险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安全风险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实施细则.doc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编制依据42、工程概况42.1工程范围42.2 榴桐寨隧道52.2.1概况52.2.2地形地貌52.2.3地层岩性62.2.4地质构造92.2.6水文地质特征102.2.7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132.2.8环境工程地质203.安全管理制度213.1安全生产教育制度213.2安全生产检查及整改制度223.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33.4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制度243.5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243.6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253.7安全技术交底制度253.8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263.9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263.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273.11防汛安全管理制度283.12施

2、工用电安全管理制度303.13意外伤害保险制度323.14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制度343.15专项方案报审、备案制度343.16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53.17机械作业管理制度373.18高风险工点跟班作业制度404、风险管理机构及职责414.1风险管理机构414.2风险管理人员职责414.3风险评估与管理专家组主要职责434.4风险管理人员435、风险等级评定445.1风险等级标准及接受准则445.2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445.3各工点风险等级评定及处理措施455.3.1榴桐寨隧道2#斜井及对应的正洞456.风险监控、量测736.1风险监控、量测织结构及人员安排736.2风险监测目的74

3、7.现阶段作业指导书清单758、应急预案及演练安排768.1应急预案组织结构及职责768.2常见事故应急预案798.3应急救援的培训818.4应急预案演练818.5响应程序818.6演练安排828.7互助协议838.8应急物资、设备救援器材储备838.9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858.10考核规定878.11附则871、编制依据新建铁路成都至兰州线成都至川主寺(黄胜关)段榴桐寨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1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7】200号);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实施办法(建设指挥部下发的管理制度标准化相关内容);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

4、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榴桐寨隧道设计图纸;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发布TZ214-2005 2005-09-22); 经监理、业主审批的地质超前预报及监控量测专项实施方案。2、工程概况2.1工程范围成都至川主寺(黄胜关)试验段位于四川省境内,起于成都青白江站,经茂县到川主寺(黄胜关站),正线全长275.8km,隧道18座,175.914km。CLZQ-8标起讫里程D8K131+360D8K149+550(YD8K131+508YD8K148+753)全长18.19km,CLZQ-8标主要包括两座隧道、一座桥,即茂县隧道3803m(茂县隧道全长9913m

5、,本标承担出口段3803m,其余由7标承担)、核桃沟大桥171.209m、榴桐寨隧道14214m(榴桐寨隧道全长16262m,本标承担进口段14214m,其余由9标承担)。2.2 榴桐寨隧道2.2.1概况本隧道位于茂县-龙塘区间,采用左右分修方案,左右线间距3040m;隧道进口位于半径为7000m的右偏曲线上,洞身分布一处半径8000m的左偏曲线及一处半径3500m的右偏曲线,线路坡度为单面上坡。左线隧道进口里程D8K135+336,右线隧道进口里程D8K135+316,内轨顶面高程为1699.4841913.696m。隧道进口紧邻核桃沟大桥,核桃沟左线大桥深入左线隧道0.581m,核桃沟右线

6、大桥深入右线隧道6.955m;左线隧道最大埋深1400m,右线隧道最大埋深约1410m。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本标段施工段隧道辅助坑道模式采用“一横洞+三斜井”方案,均采用无轨双车道运输模式组织施工。隧道设计时速200km ,为客货共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普通货物运输。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按时速200 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普通货物运输)通隧(2008)1202-09图办理,并考虑线间距加宽。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结构高度为51.5cm。2.2.2地形地貌测区属剥浊深切割高中山峡谷地貌,沟谷纵横,地形起伏大,地面高程16003255m,相对高差1655m。隧道进口位于核桃沟内

7、,洞身横穿多条NW-NE向山脉,属越岭隧道。测区自然横坡2560,局部为陡壁,植被较差。隧道进口端有乡村便道,交通条件一般;洞身段紧有少量零散居民,偶有便道,交通不便。2.2.3地层岩性隧道地表上覆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角砾土,滑坡堆积层(Q4del)碎石土,坡崩积(Q4dl+col)碎石土,泥石流堆积层(Q4sef)粗角砾土、软土、碎石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卵石土、漂石土,坡洪积层(Q4dl+pl)碎石土;下伏泥盆系危关群下组(Dwg1)炭质千枚岩、千枚岩夹石英岩、灰岩;志留系茂县群第五组(Smx5)千枚岩夹灰岩、砂岩,第四组(Smx4)千枚岩夹泥质灰岩,第三

8、组(Smx4)千枚岩与炭质千枚岩、灰岩、砂岩、石英岩互层,第二组(Smx2)千枚岩、炭质千枚岩夹砂岩、灰岩,第一组(Smx1)炭质千枚岩夹砂岩、灰岩及断层角砾Fbr等。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人工填筑土(Q4ml):以角砾土为主,含部分角砾,浅黄色、青灰色、中密,碎石含量约65,填土成分较均匀,厚度04m。多为乡村道路填筑,属级硬土。2碎石土(Q4del):灰黄色、褐黄色,稍湿,中密。碎石含量60,粒径520cm,含30的块石与角砾,主要分布在测区内滑坡体上,厚度3060m。属级普通土。3碎石土(Q4dl+col):青灰色、灰黑色,中密。分布于山体斜坡上,厚03m,岩堆体中则较厚,可达530m,主

9、要为千枚岩质。属级硬土。4松软土(Q4dl+pl):灰褐色,软塑,土质较纯,手捻稍有细腻的粉砂感。主要分布在1号斜井2号渣场附近,厚07m。属级普通土。5粉质粘土(Q4dl+pl):黄灰色、褐灰色,硬塑,质不均匀,含1020的角砾,厚0-3m。分布于河谷地表农田,属级普通土。6细圆砾土(Q4dl+pl):灰褐色,饱和,中密,细圆砾约占50,粒径220mm,石质主要为砂岩,石英石,板岩,方解石等,局部夹少量卵石,约含15的粗圆砾,余为粉质粘土与砂填充。主要分布在1号斜井工区渣场附近,厚520m。属于级普通土。7粗圆砾土:灰褐色,稍密-中密,潮湿-饱和,主要分布于沟谷河流阶地中,粗圆砾成分以砂岩、

10、板岩等为主,磨圆一般,其余为粉质粘土填充,局部夹少量粗圆砾及卵石,厚度不一,属于级硬土。8卵石土(Q4dl+pl):深灰色,中密,饱和,卵石约占65,磨圆度较差,分选性差,含2030角砾及少量粗砂。分布于隧道进口横向沟槽中,厚525m。属于级硬土。9漂(块)石土(Q4dl+pl):深灰色,中密,饱和,卵石约占6585,成分以灰岩、千枚岩为主,其余为中砂、粉质黏土填充,厚520m不等。属级软石。10碎石土(Q4 sef):灰绿、灰色等,稍密,潮湿,成分以千枚岩为主,菱角状,占5060,局部地段磨圆度较好,为卵石土。分布于1号横洞工区渣场附近,厚530m。属于级硬土。11粉土(Q4dl+pl):褐

11、灰色,饱和,松散,颗粒含量较少。透镜状分布于沟谷内,属级松土。12粗角砾土(Q4dl+pl):灰褐色,潮湿-饱和,松散,粗角砾约占60,颗粒约2050mm,约含少量碎石,余为粉质粘土填充。主要分布在3号斜井工区渣场附件,厚25m。属级普通土。13碎石土(Q4dl+pl):青灰色、灰黑色,稍密,潮湿。主要分布于洞身沟槽中,厚03m,局部较厚,属硬土。14变质石英砂岩、岩质千枚岩夹灰岩(T1b):灰、灰黑色,本段岩性总厚16101m。砂岩、灰岩全风化带(W4)厚210m,属硬土。砂岩、灰岩强风化带(W3)层一般厚1020m,局部稍厚,强-弱风化属级软石。段内两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做一套地层处理。千

12、枚岩全风化带(W4),厚515m,属硬土。千枚岩强风化带(W3)层一般厚1020m。千枚岩弱风化带(W2)属级软石。15炭质千枚岩、千枚岩夹石英石、灰岩(Dwg1):灰黑色、银灰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W3)节理发育,厚520m,局部稍厚,属级软石。以下为弱风化带(W2),岩体较完整,属级软石。与下伏茂县群第五段(Smx5)整合接触。16千枚岩夹灰岩、砂岩(Smx5):岩性以绢云千枚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砂岩。总体呈灰色-灰绿色,千枚岩为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灰岩为隐晶质结构,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带(W3)一般厚1530m,局部稍厚,属级软石。以下为弱风化带(W2),岩体

13、较完整,属级软石,岩体较为完整。与下伏茂县群第四段(Smx4)整合接触。17千枚岩夹泥质灰岩(Smx4):深灰-灰黑色,为鳞片变晶结构,片状-薄层状构造,岩体节理较发育,岩质较软,易风化,浸水后易软化。强风化带(W3)一般厚1530m,局部稍厚,属级软石。与下伏茂县群第三段(Smx3)整合接触。18千枚岩与炭质千枚岩、灰岩、砂岩、石英岩互层(Smx3):灰黑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灰岩为泥质灰岩及生物灰岩,单层厚3150m,强风化带(W3)风化网状节理发育,厚1530m,局部稍厚,属级软石。以下为弱风化带(W2),岩体较完整,属级软石。与下伏茂县群第二段(Smx2)整合接触。19千枚岩、炭

14、质千枚岩夹砂岩、灰岩(Smx2):绿灰色、黑色,黑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灰岩为较薄夹层。强风化带(W3)分化网状节理发育,厚1530m,属级软石。以下为弱风化带(W2),岩质较硬,属级软石。与下伏茂县群第一段(Smx1)整合接触。20炭质千枚岩夹砂岩、灰岩(Smx1):灰黑色、黑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灰岩与其它岩性互层。强分化带(W3)节理发育,厚530m,局部稍厚。属级软石。21灰岩、大理岩(O):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粗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局部夹绢云千枚岩。强风化(W3)节理发育,厚520m,局部稍厚,以下为弱风化带(w2)。强风化属于级软石,弱风化属于级次

15、坚石。主要分布在一号横洞工区渣场附近。22断层角砾(Fbr):分布于断层破碎带内,主要以角砾土为主,中密至密实,部分具有弱胶结,石质成分以千枚岩板岩等为主。断层破碎带对工程影响较大。2.2.4地质构造测区位于薛城-卧龙“S“型构造带北东段与石大关弧形构造带东段复合部位,岷江断裂带南段。受区域构造影响,断层、褶皱发育。隧道总体穿越由永顶倒转向斜和火烧向斜、火烧坡倒转背斜组成的复合式褶皱构造,中间被大崎山断层所切断。2.2.5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区划图(GB 18306-2001),“5.12”四川汶川地震后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 一号修改

16、单)及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成都-兰州铁路重要桥梁工程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011年8月),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D8K135+340D8K138+500段未0.20g,D8K138+500D8K149+550段为0.3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关工程应按规范要求设防。2.2.6水文地质特征1地表水测段内地表水主要为岷江江水、沟水,属岷江水系,各沟水量终汇入岷江,测区斜坡陡峻,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排泄为主,小部分沿基岩节理裂隙下渗成为地下水。2地下水地下水以土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岩溶水为主,局部灰岩夹层岩溶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同时也向河流排泄。

17、基岩裂隙水:受构造影响,测区岩体节理发育,基岩裂隙水发育,主要赋存于志留系茂县群及泥盆系等地层千枚岩、砂岩、灰岩裂隙中,富水性相对较强,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向区内的低洼谷排泄或以季节性下降泉排泄,或形成局部径流小系统,最终排向岷江。该类型水为隧道主要涌水来源和涌水方式之一。构造裂隙水:主要发育于断层及褶皱的核部部位,主要由基岩裂隙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排泄。构造带附件岩体破碎,富水性好,是突水突泥的重点防范地段。岩溶水:隧道穿越志留系茂县群及泥盆纪含灰岩地层,可溶岩地层呈透镜状分布,厚度一般不大。据地质综合勘察,段内岩溶弱-中等发育,岩溶水由大气降水及裂隙水补给。据区域地质报告,仅Smx3地

18、层中含生物灰岩,其余地层均以泥质灰岩为主。按经验,岩溶在古老地层中发育程度一般不高,但较纯的生物灰岩中一般发生岩溶。岩溶水为岩溶可能发育段落内及岩性过度带附件的涌水主要方式和来源。3地表水及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侵浊性判定据2010-成兰水-5、6、7、45、46、47、152、185、186、309、310水质分析结果:段内地表水水质类型为HCO3-.SO42-Mg2+.Cs2+及HCO3.SO42Mg2+型,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及2005140号),测区内地表水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浊环境时,水中SO42对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为H1。据2010-成兰水-

19、32、115、116、2012-成兰水-2、3、水质分析结果:段内地表水水质类型为HCO3-.SO42-Mg2+.Cs2+及HCO3.SO42Mg2+型,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规范(TB1005-2010),测区内志留系茂县群第二段(Smx2)地下水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浊环境时,水中SO42对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为H2。段内千枚岩、炭质千枚岩地层段落(Dwg1、T1b、Smx3、Smx2、Smx1),建议地下水对砼化学侵浊环境作用等级按H1考虑。该段落的左线洞身里程为: D8K142+120D8K143+500;右线洞身里程为:YD8K142+100YD8K143+480。除上述段落外,

20、其余地段无侵浊性。施工中各段需加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侵浊性复查。辅助坑道地下水侵浊性段落(含炭质千枚岩、炭质页岩段)见下表:辅助坑道名称地下水侵浊性段落地层岩性侵浊等级2号斜井/18-2千枚岩夹透镜状泥质岩。无4隧道涌水量预测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5.6104m3/d,雨季最大涌水量6.72104m3/d,分段涌水量详见风险评估示意图。5隧道涌突水危险性分析测区发育多个褶皱和断层,岩性破碎,完整性差,富水性好。褶皱核部受挤压作用影响普遍较为破碎,富水性好,特别是向斜构造本身就是蓄水构造;断层破碎带及附近影响带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富水性好,容易形成导水通道。隧道穿越志留系茂县群第三段(Sm

21、x3)地层中含生物灰岩,推测岩溶中等发育,施工开挖可能遇较丰富岩溶水。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涌、突水地段见下表。可能发生岩溶水涌水的段落表段落长度(m)构造裂隙水类型危害发生可能性D8K142+214D8K142+360146断层带极高D8K142+360D8K143+260900Smx3地层及岩性过渡带极高其余段落亦含灰岩,局部不排除岩溶水富集的可能性,施工中加强超前地质预报。2.2.7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不良地质为高应力、顺层偏压、岩溶、高地温、有害气体、放射性、危岩落石、滑坡、泥石流、岩堆等;特殊岩土为季节性冻土。1高地应力隧道最大埋深约1400m,围岩以软岩为主,构造带可能应力集中,软岩存在

22、大变形问题,据附近DZ-HSL-08(D8K147+684右176m)、09(D8K149+202右441.2m)两孔地应力测试,水平应力较高。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榴桐寨隧道DZ-HSL-08孔地应力测试结果表序号段落深度(m)压裂参数(Mpa)主应力值(Mpa)破裂方向()PbPrPsPhPoTShShSv1207.00208.5012.538.036.032.031.834.58.036.035.482231.20232.7016.269.767.262.262.076.59.967.266.12N73W3289.00290.5014.839.838.832.832.64514.028.8

23、37.654324.20325.7015.1811.189.683.182.98414.889.688.585457.00458.5017.4812.4811.484.484.28417.6811.4812.09N55W6485.10486.6017.7514.2512.254.754.563.517.9412.2512.847513.40514.50/13.5312.535.034.84/19.2212.5313.588540.00541.5017.7914.2913.295.295.13.520.4813.2914.28N60W9570.10571.6016.0914.0913.595.5

24、95.39221.2913.5915.08注:Pb岩石原位破裂压力;Pr破裂重张压力;Ps瞬时闭合压力;Ph试段深度上的水柱压力;Po试段深度上的孔隙压力;T岩石抗压强度;Sh最大水平主应力;Sh最小水平主应力;Sv用上覆岩层(密度2700kg/m3)重量估算的垂直应力;孔深为590.2m;测试时静水位约为20m。序号段落深度(m)压裂参数(Mpa)主应力值(Mpa)破裂方向()PbPrPsPoTShShSv1410.69411.4914.1111.39.963.392.8115.209.9610.672484.65485.4519.6013.7511.654.115.8517.0911.65

25、12.59N31W3521.63522.4319.1116.624.4726.2816.6213.554558.61559.4124.315.5212.914.848.7818.3812.9114.515595.59596.3925.7314.9212.995.210.8118.8412.9915.47N28W6669.55670.3517.7115.485.9222.8115.4817.397743.51744.3123.6418.0716.266.655.5724.0516.2619.31N34W计算垂直应力时,所用岩石容重为2.65g/cm3。由上表可以看出段内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在53

26、0630的深度即达到了20MPa,并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最大应力方向与线路方向夹角为117度,按已测最大水平应力值规律外插得,在隧道最大埋深为1400m附近,其垂直洞身的最大分量小于20Mpa,因此,水平应力对本隧道影响不大。测区位于板边缘构造带,区域性大断裂、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显示该地区构造地应力较高,隧道埋深较大,区域应力较高。埋深较大地段可能发生软岩大变形,硬质岩段可能发生岩爆。隧道软岩大变形主要因素包括:地应力条件、岩体强度、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地下水发育特征、围岩分级、岩石膨胀性。同时结合榴桐寨隧道具体情况综合预测。高地应力时一个相对的概念,他是相对围岩强度(Rb

27、)而言的。也就是说,当围岩内部的最大地应力与围岩强度的比值(Rb/max)达到某一水平时才可能发生软岩大变形。应该认识到埋深不一定就存在高地应力问题。埋深小,但是围岩强度低的时候可能出现软岩大变形。研究表明,当强度应力比小于0.30.5时,即能产生比正常隧道大一倍以上的变形。综合外国几座典型大变形隧道及我国乌鞘岭隧道大变形的强度应力比特征,确定榴桐寨隧道大变形分级标准。大变形等级评价因子无大变形轻微大变形中等大变形严重大变形强度应力比(Rb/max)0.50.50.250.150.250.15围岩分级级级级强度应力比(Rb/max)的主要受控因素为,岩体强度Rb以及最大地应力。其中岩体强度主要

28、与岩石强度以及构造影响程度等因素相关。首先对榴桐寨岩性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围岩根据岩石强度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如下表。地层岩性岩石强度(Mpa)千枚岩、炭质页岩、炭质千枚岩5炭质板岩、页岩、泥岩515板岩、泥质砂岩1530灰岩、火成岩、石英砂岩30然而岩石强度并不等于围岩强度,围岩强度主要是岩体的强度,岩体的强度又必然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地质构造对岩体强度影响程度见下表。地质构造影响程度无影响较重严重部位-断层影响带、褶皱核部、物探V级异常带断层破碎带岩体和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转化系数0.750.540.33首先根据岩体强度和地质构造关系得出隧道内岩体强度,在根据不同大变形等级的强度应力比反算得出各

29、个等级的最主应力要求值。在根据最大应力值和垂直应力关系计算不同变形程度的垂直应力,最后根据得出的垂向应力值计算隧道需要的埋深深度值,进行划分的大变形段落分。榴桐寨隧道的大变形段落总体上分为两种情况:a、软质岩大变形预测发生段落:大变形发生可能性较高,需要重点防护,需加强超前支护。根据发生大变形的危害情况,可分为三个等级:大变形轻微,大变形中等及大变形严重段落。榴桐寨隧道软岩大变形预测段落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里程长度(m)变形等级1榴桐寨隧道左线DBK142+214D8K143+4201206中等2榴桐寨隧道左线DBK144+270D8K144+420150中等3榴桐寨隧道左线DBK144+420

30、D8K144+570150严重4榴桐寨隧道左线DBK144+570D8K145+460890中等5榴桐寨隧道左线DBK145+700D8K145+889189中等4榴桐寨隧道右线YD8K142+170YD8K143+003833中等5榴桐寨隧道右线YD8K143+003YD8K143+440437中等6榴桐寨隧道右线YD8K144+290YD8K144+440150中等7榴桐寨隧道右线YD8K144+440YD8K144+590150严重8榴桐寨隧道右线YD8K144+590YD8K145+480890中等9榴桐寨隧道右线YD8K145+720YD8K145+940220中等10榴桐寨2号斜井

31、XJ2K0+800XJ2K1+050250中等11榴桐寨2号斜井XJ2K1+050XJ2K1+500450轻微2岩溶测区内志留系茂县群地层中含有灰岩夹层、透镜体,仅Smx3地层中含生物灰岩,其余地层均以泥质灰岩为主。按经验,岩溶在古老地层中发育程度一般不高,但较纯的生物灰岩中岩溶较发育。岩溶水为岩溶可能发育段落内及岩性过渡带附件的涌水主要方式和来源。综合地质调查结果,段内岩溶弱中等发育,富水性较强,对工程有一定影响。3高地温根据段内DZ-LTZ-01、PDZ-榴桐寨-02、PDZ-榴桐寨-05、DZ-HSL-08、DZ-HSL-09号孔的测井成果见下表。榴桐寨隧道深孔地温梯度一览表孔号地表梯度

32、最高地温DZ-LTZ-011.4/100m最高地温为18.9,位于井底(井深750m处)PDZ-榴桐寨-022.3/100m最高地温为12.2,位于井底(井深246m处)PDZ-榴桐寨-041.5/100m最高地温为23.1,位于井底(井深1050m处)PDZ-榴桐寨-051.5/100m最高地温为14.5,位于井底(井深380m处)DZ-HSL-082.46/100m最高地温为17.6,位于井底(井深587m处)DZ-HSL-091.3/100m最高地温为17.7,位于井底(井深769m处)测区内历年平均气温11,根据公司T=t+(H-h)g计算隧道最大埋深处的地温。式中:T-隧道最大埋深处

33、的温度() t-恒温层温度(),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取11 H-隧道最大埋深深度(m),为1359m h-恒温层距地表厚度,本区取80m g-隧道区地温梯度(钻孔平均地温梯度为1.5/100m)将以上参数代人计算式,隧道最大埋深处的温度为: T=11+(1359-80)m*1.5/100m30.2根据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204-86)第14.3.1条规定,隧道内气温不得超过28,计算本隧道最大埋深处的温度为30.2,高于28,因此该隧道部门段落可能存在高低温。按隧道施工不能超过28反算深度为1213m,故隧道埋深大于1213m会出现高地温的影响,相关段落为D8K145+080D8K146+

34、080,推测温度为2830.24有害气体段内泥盆系危关群下组(Dwg)、志留系茂县群第一组(Smx1)、第二组(Smx2)、第三组(Smx3)中含有炭质千枚岩、含炭砂岩,在部分地段,可能富集有害气体。辅助坑道可能伏击瓦斯等有害气体段落(含炭质千枚岩、炭质页岩、含炭砂岩段)见下表:辅助坑道名称可能富集瓦斯等有害气体段落地层岩性2号斜井/18-2千枚岩夹透镜状泥质灰岩5放射性测区内构造发育,变质作用强烈。据附近DZ-HSL-08(D8K147+684右176m)、DZ-HSL-09(D8K149+202右441.2m)两孔测井结果显示,段内最高放射强度达到190.9273,高自然放射性照射率地区。

35、根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查规程(TB10027-001)第12.5.6条,环境辐射照射对公众产生的有效剂量当量He,可用下式进行估算:He=Dr.K.t式中He-有效剂量当量(Sv)Dr-实测环境地表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Gy/h)K-有效剂量当量率与空气吸收剂量率比值(0.75Sv/Gy)t-公众在环境中停留的时间(h)取值与计算:1=(0.87-1)10-8Gy/h,取大值1=110-8Gy/hK=0.7Sv/Gyt1=2000h每年工作52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t2=8760h每年工作365天,每天24小时。计算成果见下表钻孔编号地层钻孔地层岩体自然发射性最高照射率值T1时间T2

36、时间年有效剂量当量He(mSv)划分区域年有效剂量当量He(mSv)划分区域DZ-YJP-03Smx451.7-149.40.72-2.09非限制区3.17-9.13监督区DZ-YJP-06Smx550-1600.7-2.24非限制区3.06-9.81监督区DZ-LTZ-01Smx234.5-2000.48-2.8非限制区2.12-12.26监督区PDZ-榴桐寨-02Smx356-154.10.78-2.16非限制区3.43-9.45监督区PDZ-榴桐寨-04Dwg1118.7-1601.66-2.24非限制区7.28-9.8监督区PDZ-榴桐寨-05Dwg151.4-155.70.72-2.

37、18非限制区3.15-9.55监督区DZ-HSL-08Dwg18-190.90.11-2.67非限制区0.49-11.71监督区DZ-HSL-09Smx569-2730.97-3.82非限制区4.23-16.74监督区根据规范,环境辐射照射对公众产生年有效剂量He小于5mSv,属放射性场所非限制区;当有效剂量当量He大于5mSv,属放射性场所监督区。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本隧道放射性场所非限制区。根据探孔钻孔测井资料,榴桐寨隧道及其辅助坑道穿越的志留系地层(Smx5、Smx4、Smx3、Smx2)及泥盆系地层(Dwg1)在正常公众停留时间(每年2000小时),地层环境辐射照射对公众产生的年有效剂量

38、当量He将大于5mSv,属放射性场所非限制区;若按长久公众停留时间(每年8760小时),地层环境辐射照射对公众产生的年有效剂量当量将大于5mSv,属放射性场所监督区。6危岩落石斜井口坡体千枚岩层面发育,成薄层状-板状结构,陡倾坡内,在风化、卸荷带内的层面状差,尤其在水体经常浸润部位的岩体性状急剧恶化,强度极低。另外两组结构面较发育,坡体下部露多,随坡体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多。岩体结构面的切割组合加之适合的监空条件,不利于破体稳定,易发生弯曲拉裂破坏、小规模掉块或局部失稳破坏。通过现场调查,坡体发生有此种模式的失稳破坏,岩体滑塌形成变形体;同时岩层在监空部分发生弯曲拉裂变形破坏,也形成变形。结合现场

39、调查及宏观地质判断,上述的失稳模式发生较大规模的破坏可能性极大,小规模的失稳在斜坡表部也广泛存在。2.2.8环境工程地质该区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施工可能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险。洞口段有水若村,村民以沟内地表水为主要的饮用水源。隧道施工可能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弃渣合理堆放,并设置档护措施,严禁弃于坡面上或冲沟内,避免产生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同时避免造成人为泥石流。3.安全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

40、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及整改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防汛安全管理制度、防火、防爆管理制度、施工现场防火、生活卫生规章制度、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源告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报告、登记、整改制度、安全隐患跟踪整改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劳保用品发放管理制度、作业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施工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油库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班组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安全生产责任

41、制考核制度、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火工品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文明工地建设管理制度、高风险工点责任包保及带班作业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洞口翻牌制度、进洞登记制度。3.1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是我们建筑业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安全生产与广大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让广大职工提高和加强在作业中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少出安全事故,尽可能不出事故,特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如下规定:一级安全教育由项目部安质部负责,时间累计不少于8学时。二级安全教育由项目部经理负责,对现场所有的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结合施工性质进行安全规

42、章制度、高空作业、现场安全用电、事故报告、劳动纪律教育,时间累计不少于8学时。三级安全教育由施工班组、作业队负责,教育内容为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本工种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管理使用的知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时间累计不少于8学时。作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新进场员工必须经安全、职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录用。接受教育者人人均需亲笔签名报到,不得遗漏。如有遗漏要进行补课。未接受教育及考试不及格者,不得安排上班。考试由各项目部安全部门组织实施,考试试卷由安全部门编册存档。3.2安全生产检查及整改制度项目部定期检查按安全检查程序进行检查、总结、整

43、改。1、检查时间:项目部每周下发检查通知,开展定期检查。2、检查方式(1)开工前的安全检查: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方案是否进行交底,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2)定期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开展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安全检查;专职安全员每日进行安全巡视检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3)日常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要根据现场

44、的实际情况,根据危险源分析和辨识,对施工中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和容易产生重大问题的环节加以关注和检查。日常安全检查由安保、工程、设物、办公室等部门管理人员,按照安全生产职责和管理范围进行或组织进行,并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4)专项检查:针对施工安全的专项内容,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联动参加,或相关专业管理部门组织的检查。如施工用电检查、施工机械设备检查、临时设施检查、消防安全检查、文明施工检查、危险源控制检查等。(5)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夏季检查防洪、防暑、防雷电措施落实情况;冬季检查防冻、防煤气中毒、防火、防滑措施落实情况;春秋季检查防风、防火措施落实情况;节假日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6)紧急检查:项目部根据上级单位需要进行的安全检查;对上级单位的检查,要充分了解检查的意图和内容,根据要求事先要组织自查,安质部门自查安全相关内容,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自查。3.3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为加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生命财产安全,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