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57044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0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省化纤行业季度跟踪分析报告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提供说明本报告的研究角度:通过行业的报告期整体财务水平分析与行业成长性分析;某地区该行业报告期财务水平概况分析与各种平均水平之间的对比分析;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揭示该地区行业的市场发展潜力、竞争实力、盈亏状况、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水平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各种投资风险等。1、如无特别注明,报告里的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2、本报告的结论是针对广东省化纤行业,信贷分析人员在使用本报告时,只能将本报告提供的行业的平均水平、本地区的行业平均水平、先进地区的平均水平作为尺子,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切忌生硬将本报告的某些观点强加于目标企业

2、。 3、本报告分析人员力求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客观公正。文中任何观点与建议仅供参考,据此引致的后果概与银联信息咨询中心无关。本报告版权所有为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如无我中心书面许可,严禁以任何方式复制、发表,或提供给第三方。4、关于本体系的说明:本体系是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源,结合客户的需要设计的,随着数据资源的不断丰富,本体系将不断调整。5、数据截止日期:2005年9月份。导 读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1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0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2325亿元,增长

3、8.1%。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4%、9.5%和9.4%,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今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88034150千元,同比增长38.77%,行业的销售收入为182725271千元,同比增长39.8%,截至到9月份,行业利润总额为3709489千元,同比减少22.17%。行业利润的同比增幅远低于销售收入的同比增幅。今年19月份,行业的人均销售率为602721.01元,同比增长32.85%。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排名全国第8,而广东省的企业数比销售收入排名第一的浙江省少238家,其亏损企业数为29家。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的资产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3.09%;广东

4、省化纤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85%。我国已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和贸易大国,年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32%,年进口化纤原料价值达165亿美元。我国化纤使用量已占到纺织化纤加工量的67%,化纤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占全纺织的1/3。中国化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产能占全国的86%,其中江苏、浙江两大产业集群则占其中的72%。民营企业已成为化纤产业的主体,经济总量占全行业的58%。近年来我国化纤产业出现了向大企业、产业集群、民营企业集中的新动向,由于产能扩张速度太快,带来上游原料资源的严重短缺,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增加,加剧了全行业的经营困难。2010年前中国聚酯消费量还将保持高速增

5、长,GDP的稳定增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在长时间内保持不变、人口基数庞大及人口稳定增长,将使消费增长得以保持、石油化工的发展对聚酯行业的支撑作用及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这一切都将使未来几年我国聚酯消费保持强劲增长。 正 文 目 录第一部分 行业运行状况8一、宏观经济状况81、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82、第三季度全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02.1工业生产完成增加值增长16.3%102.2全国工业实现利润增长20.1%10二、广东省宏观经济动态111、前三季度广东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态势112、工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12三、行业发展动态131、世界PTA需求与增设状况132、中国化纤产业进入重

6、要转折期15第二部分 行业主要影响要素分析17一、相关政策影响分析171、欧盟公布化纤布反倾销终裁结果172、欧盟决定对中国化纤纺织品征收反倾销税173、纺织化学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8二、关联行业影响分析191、警惕纺织品贸易新壁垒19第三部分 行业市场形势与展望20一、化学纤维制造行业运营状况分析201、化纤制造业整体情况分析201、化纤制造业整体效益分析202、化纤制造业企业情况分析212、化学纤维制造行业经营状况分析232.1化纤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232.2化纤制造业营运能力分析242.3化纤制造业偿债能力分析25二、行业主要产品产量数据261、2005年化学纤维产量合计262、20

7、05年粘胶纤维产量合计263、2005年合成纤维产量合计27三、市场行情分析271、2006春夏的化纤织物发展趋势272、2005年9月份全国丙纶纤维产量为3026吨293、我国化纤产业发展分析预测334、PTA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仍将长期存在33第四部分 广东省行业经营状况分析35一、广东省行业经营状况对比分析351、广东省行业规模对比分析352、广东省行业人均创利对比分析363、广东省行业规模同比分析374、广东省行业规模环比分析38二、广东省行业财务状况分析391、广东省行业盈利能力分析392、广东省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分析403、广东省行业营运能力分析414、广东省行业营运能力对比分析425

8、、广东省行业偿债能力分析436、广东省行业偿债能力对比分析44三、广东省不同规模企业财务状况分析451、广东省不同规模企业人均指标分析452、广东省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463、广东省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分析474、广东省不同规模企业偿债能力分析48第五部分 企业竞争分析50一、人造纤维素纤维的市场变化分析501、Lenzing公司在非织造领域的成功502、自由纤维503、欧洲市场艰难的竞争514、锌盐自由纤维515、中国的新基地516、未来前景517、第三代加工工艺的出现52二、企业竞争分析521、新乡化纤获得竹纤维长丝发明专利522、海龙成功研制阻燃抗熔融纤维53第六部分 行业投资机会与

9、风险54一、盛泽成国内最大涤锦复合丝消费基地54二、陶氏化学公司首次推出弹性纤维54第七部分 行业发展与预测56一、解析化纤行业效益下滑之谜561、原料的成本比例超出562、市场对优质增量尚未消化573、来自天然纤维的竞争57二、资源问题严重制约中国化纤工业发展571、全球石化原料“紧缺”,“高价”影响长远582、总量需求矛盾进一步加剧583、提高中国资源利用效能迫在眉睫584、生物资源开发迅速58三、中国化纤产业未来发展趋势60第八部分 结论与建议62一、建议621、化纤厂节能降耗新方法621.1 通过产品细化和装备优化节能621.2 利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节能621.3 程用量的统筹设计和能

10、源的综合利用631.4 废料的再利用与节能管理63二、关注641、化纤业产能扩张过速加剧行业困难642、化纤协会:谨慎投资锦纶工业丝65三、防范651、当前我国化纤市场交易存在三个问题65表 格 目 录表格 1 亚洲PTA增设计划14表格 2 中国聚酯聚合的产能、产量变化及预测15表格 3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整体效益20表格 4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中的企业情况分析21表格 5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盈利能力数据统计表格23表格 6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营运能力数据统计表格24表格 7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偿债能力数据统计表格25表格

11、 8 2005年化学纤维产量合计26表格 9 2005年粘胶纤维产量合计26表格 10 2005年合成纤维产量合计27表格 11 丙纶纤维流量对比表32表格 12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规模与全行业、先进地区平均水平对比表35表格 13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人均创利指标与全行业、先进地区平均水平对比表36表格 14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经营规模与上年同期增长对比表37表格 15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经营规模不同报告期对比表38表格 16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盈利能力数据统计表格39表格 17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

12、盈利指标与全行业、先进地区平均水平对比表40表格 18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营运能力数据统计表格41表格 19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营运指标与全行业、先进地区平均水平对比表42表格 20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偿债能力数据统计表格43表格 21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偿债指标与全行业、先进地区平均水平对比表44表格 22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均指标对比表45表格 23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指标46表格 24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指标47表格 25

13、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偿债能力指标48图 表 目 录图表 1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示意图20图表 2 2005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前十名省市企业数量对比图22图表 3 2005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前十名省市亏损企业数量对比图22图表 4 2005年第三季度化纤制造业前十名省市亏损额对比图23图表 5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盈利能力示意图24图表 6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营运能力示意图24图表 7 2005年第三季度全国化纤制造业偿债能力示意图25图表 8 2005年1-9月全国丙纶纤维产量图29图表 9 2005年1-9月全国

14、丙纶纤维销量图30图表 10 2005年1-9月全国丙纶纤维库存量图30图表 11 2005年1-9月全国丙纶纤维产销率图31图表 12 2005年1-9月全国丙纶纤维库存水平图32图表 13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企业数量及亏损企业数与先进地区对比图35图表 14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销售收入和利润与先进地区对比图36图表 15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人均创利指标与全行业、先进地区平均水平对比图37图表 16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经营规模与上年同期增长对比图37图表 17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经营规模不同报告期对比图38图表 18 2005年第三

15、季度广东省行业不同报告期销售情况对比图39图表 19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盈利能力示意图40图表 20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盈利指标与先进地区对比图41图表 21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营运能力示意图41图表 22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营运能力与先进地区对比图42图表 23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化纤制造业偿债能力示意图43图表 24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行业偿债能力与先进地区对比图44图表 25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不同规模企业人均指标对比图45图表 26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对比图46图表 27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

16、省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对比图47图表 28 2005年第三季度广东省不同规模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对比图48第一部分 行业运行状况一、宏观经济状况1、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1)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1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0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2325亿元

17、,增长8.1%。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4%、9.5%和9.4%,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2)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夏粮总产达到106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5.1%;早稻总产量318亿公斤,比上年减产1.3%;晚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产量有望继续增加。全年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畜牧业、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6.7%,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9%。(3)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450亿元,同比增长16.3%(9月份6275亿元,增长16.5%)

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3%,集体企业增长11.9%,股份制企业增长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9%,轻工业增长14.9%。分主要产品看,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2%,发电量增长13.4%,钢材增长25.8%,汽车产量增长10.0%,其中轿车增长17.7%。前三季度,产销衔接仍然保持较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6%,与上年同期持平。(4)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8741亿元,增长27.7%(9月份7

19、591亿元,增长29.4%),回落2.2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0378亿元,增长22.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9月份1458亿元,增长21.9%)。与此同时,煤炭、石油和铁路等行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76.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1.3%,铁路运输业增长41.1%。(5)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1亿元,同比增长13.0%(9月份5495亿元,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0309亿元,增长14.0%;县

20、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4772亿元,增长1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3.4%和9.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3和4.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8.3%,汽车类增长13.1%。(6)价格涨势趋缓。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9月份上涨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2.5%。从构成看,食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涨幅趋缓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前三季度,食品价格上涨3.3%,同比回落7.6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9%,回落

21、26.5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5.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6。其他类商品价格大多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0.8%(9月份与上年同月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4%(9月份上涨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2%(9月份上涨7.1%)。(7)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0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464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1亿美元,增长16.0%。进出口相抵,顺差6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有所下降。前三季

22、度,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实际使用金额432亿美元,下降2.1%。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7690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591亿美元。(8)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1.5%。上述情况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且结构不尽合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工

23、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较多。展望全年,只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四季度工作,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将得到较好实现。2、第三季度全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1工业生产完成增加值增长16.3%1-9月份,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0450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9月份完成增加值6275亿元,增长16.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86%,与去年同期持平。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3724亿元,同比增长28.6%。从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2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速度较高,分别增长18.7%-26.9%。从主要产品看,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2%;天然原油增长4.2%,发电量增长13.4%,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31%、27.4%和25.8%,水泥增长10.6%,汽车增长10%,其中轿车增长17.7%。2.2全国工业实现利润增长20.1% 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下同)实现利润98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1.96,比去年同期提高10.42点。在

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8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集体企业利润360亿元,增长28%;股份制企业利润5140亿元,增长2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2748亿元,增长2.7%;私营企业利润1169亿元,增长40.7%。在39个工业大类中,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采矿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7.8%、75.1%、44.9%、124.6%、78.5%。钢铁行业增长20.5%,化工行业增长17.9%,电力行业增长6.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31.7%,化纤行业下降25.2%,建材行业下降14.2%,电子通信行业下降6.1%,石油加工及

26、炼焦业亏损127亿元。新增利润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开采、煤炭、钢铁、化工、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532亿元,同比增长57.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804亿元,增长9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税金总额7672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594亿元,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2万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1984亿元,增长21.8%。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12079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667亿元,增长10.6%。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2576

27、0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619亿元,增长3.4%。二、广东省宏观经济动态1、前三季度广东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广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共完成生产总值1398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7%,第二产业增长15.3%,第三产业增长8.9%。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235.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增幅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低于上半年0.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17.1%,轻工业增长16.7%。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530

28、.75亿元,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8.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增幅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高出1.2和0.5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3.3%,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5.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0%。 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市场物价继续回落。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5.69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与上半年持平。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4%,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低于一季度、上半年0.5和0.4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9%,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升5.9%。对外贸

29、易保持较快增速。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300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国总量的29.4%。其中,出口1655.6亿美元,增长24.0%;进口1352.7亿美元,增长12.6%;实现贸易顺差302.9亿美元。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前三季度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324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1.14亿元,增长19.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81.78亿元,增长20.1%。截止9月末,全省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390.54亿元,比年初增加3441.1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318.28亿元,增加2124.92亿元。中资金融机构人

30、民币贷款余额19820.78 亿元,比年初增加1029.52亿元。 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9元,同比增长8.2%,增幅分别高于一季度、上半年1.6和0.4个百分点。2、工业生产继续平稳增长9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66.19亿元,同比增长17.7%;1-9月累计完成增加值6235.14亿元,增长16.8%。(1)股份合作企业增速加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其他各经济类型企业有不同程度回落。1-9月全省规模以上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02亿元,增长23.5%,增幅高于全省6.7个百分点,同比加快13.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

31、完成增加值1220.49亿元,增长8.0%,同比回落14.8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呈现不同程度放缓。其中,股份制企业回落9.7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回落7.4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回落2.6个百分点。(2)山区市工业生产加快,珠三角地区增速放缓。1-9月,全省山区市工业增加值373.88亿元,增长25.5%,增速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其中,河源、清远两市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2.35亿元和49.35亿元,分别增长43.5%和49.8%;珠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5507.62亿元,增长16.9%,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回落幅度较大的市有:中山回落10.4个百分点,广州回落8.4个百分点,惠州回

32、落5.4个百分点,深圳回落5.2个百分点等。(3)重点、热点行业增长较快。在38个大类行业中,1-9月行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26个。其中,增加值增速达25%以上的行业有9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8.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6.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2.6%,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31.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5%,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长26.9%,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增长26.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5.1%。增速同比提高幅度较大的行业有: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提高32.7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提高31个百分点,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

33、加工业提高21.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提高20.8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提高17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提高16.8个百分点,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提高15个百分点等。(4)九大产业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1-9月,全省九大产业增加值4569.33亿元,增长20.0%,增速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基本持平。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加值3019.04亿元,增长18.3%,占全省九大产业增加值的66.1%。其中,一些小家电、仪器仪表及电子产品增势较好,如吸排烟机增长55.2%,电饭锅增长41.6%,家用洗碗机增长84.8%,显示器增长48.5

34、%,打印机增长34.5%,大规模集成电路增长33.9%,电工仪器仪表增长51.6%,环境检测仪器仪表增长136.6%,数码照相机增长37.7%等。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1060.70亿元,增长21.7%。其中,一些建筑材料类产品增势较好,如水泥压力管增长45.0%,平板玻璃增长124.2%,钢化玻璃增长42.9%,夹层玻璃增长34.1%,瓷质砖增长36.8%,细质砖增长39.9%,陶质砖增长47.6%,卫生陶瓷增长37.1%,玻璃纤维纱增长40.5%等。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制造三大潜力产业增加值489.59亿元,增长26.4%。其中,一些医药及轿车产品增势较

35、好,如化学药品原药增长48.0%,中成药增长40.3%,轿车增长52.0%等。(5)工业品出口快速增长。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530.75亿元,增长24.2%,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3%,拉动工业产值增长9个百分点。“三资”企业仍是广东省工业品出口的主力军,完成出口交货值9143.14亿元,增长23.5%,占全省工业品出口交货值的86.8%;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业品出口增长较快,完成出口交货值16.91亿元,增长45.2%,增速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广东省工业品出口的支柱产业,这两个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分别为

36、1216.34亿元和4754.61亿元,共占全省总量的56.7%。三、行业发展动态1、世界PTA需求与增设状况 日本2005年版世界化学工业白皮书报道了世界PTA需求与增设状况。 (1)聚酯持续增长 高纯度对苯二甲酸(PTA)的主要需求是聚酯。2004年,世界聚酯生产量由于下游产品纤维、聚酯瓶需求看好,比上年增加10.2%(320吨)达到3500万吨。从1999年以来5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7.8%,从数量上看,聚酯需求每年的增加量约200万吨。估计2005年恶毒聚酯需求仍将以7%-8%的速度扩大。 从各用途看,构成比率为纤维60%、聚酯瓶30%、薄膜等10%;从数量上看,涤纶短纤维1000万吨,

37、比上年增加10.1%、涤纶长丝1400万吨,比上年增加10.2%、聚酯瓶1100万吨,比上年增加10.3%,主要用途分别顺利增长。 从各地区看,聚酯的产量构成比例为亚洲70%、北美洲17%、欧洲10%、中东非洲3%。其中,中国所占的份额扩大惊人,5年前的1999年为19%,生产量不到500万吨,但2004年已达到1200万吨,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上升到35%。 (2)PTA需求与增设 2004年,世界PTA的需求反映了坚挺的聚酯需求达到近3000万吨,比上年增加10.4%。其中,亚洲的PTA需求量为2200万吨,占73.3%。特别是中国的PTA需求量猛增,从2003年增加近200万吨(增长23%

38、)达到1000万吨。在世界PTA市场中,中国的影响很大。 2004年,亚洲的PTA设备开工率为94%的高水平。另外,还从亚洲以外的地区进口了约50万吨。估计2005年的世界PTA需求和生产将增加200万吨左右,亚洲的PTA开工率以与2004年同样的高水平推移。 2004年,中国的PTA需求量达1000万吨,但国内PTA生产能力不足,从韩国、台湾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了570万吨。估计2005年中国PTA的需求量将增加100150万吨,增幅为10%15%。因为国内的PTA生产只能增加100万吨,估计PTA的进口量将与2004年持平或稍有增加。表格 1 亚洲PTA增设计划单位:千吨/年年份公司技

39、术产能备注2005年三鑫(中国)Eastman600新设逸盛(中国)Invista600新设萨伊阿姆三井(中国)三井化学500新设NPC(伊朗)Technimonte350新设FCFC(台湾省)FCFC100瓶用2006年三菱化学(中国)三菱化学600新设FET(中国)FCFC530新设FCFC(中国)东帝士800新设翔鹭(中国)东帝士300瓶用东帝士(泰国)Invista100瓶用Indorama(泰国)Invista600新设Reliance(印度)Invista600新设IOC(印度)Invista530新设(3)PX不足 PTA增产,原料对二甲苯(PX)的准备成为问题。亚洲的PX供求平

40、衡在2002年以后,由于旺盛的PTA需求一直处于不足状态,其价格也因为原油的价格高涨和PX的供求紧俏,以现货交易也超过1000美元/吨,以历史高价位推移。 亚洲PX的供求平衡,今后由于PTA的需求扩大仍将继续是极紧俏状态。PX的需求2003为1340万吨,2004年为1420万吨,估计2005年为1550万吨,每年增加约100万吨。另一方面,PX的生产能力2003年为1390万吨/年,2004年为1460万吨/年,预计2005年为1550万吨/年。特别是2005年亚洲的PX装置大多预定进行大修,将不得不从本区以外进口近100万吨的PX。 (4)未来预测 中国的聚酯聚合生产能力继续高速增长,20

41、04年末比上年增加了约300万吨/年达到1700万吨/年。仅仅三年时间生产能力增加了1倍。进而,2005年还计划新增设500万吨/年,但是,能进展到什么程度还不透明。 另一方面,预计由于2005年初配额取消,中国的纤维品份额扩大,放宽限制,预测涤纶的需求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从以上看,预计2005年的中国聚酯聚合开工率,将是间歇式装置以15%20%、连续法装置以70%的低水平推移。表格 2 中国聚酯聚合的产能、产量变化及预测单位:百万吨,%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产能5.78.110.113.416.722.9产量5.56.58.09.711.913.9开工率95

42、81807271612、中国化纤产业进入重要转折期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今年以来中国化纤产业出现了投资增幅过快、效益下降幅度大、开工率降至最低等一系列新问题,由于中国化纤业已与世界化纤产业融为一体,这一系列新动向也引起国际化纤业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已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和贸易大国,年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32%,年进口化纤原料价值达165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化纤工业呈现出向大企业、向产业集群、向民营企业集中的三个趋势。 目前中国800多家化纤企业中,73家大型企业的总产能达到了865万吨,超过了美国全国产能的90%;中国东部地区产能占全国的86%,其中江苏、浙江两大产业集群则占其中的72%;民营企业已成

43、为化纤产业的主体,经济总量占全行业的58%。 这三大变化是中国化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结果,但目前也出现了新问题,尤其是去年底以来矛盾日益突出。全行业开工率降至70%,为近年来最低;产值增长率降至6年来的最低,仅为8.4%;效益下跌43%,下降幅度过大。中国化纤产业出现的投资增幅快而效益下跌猛的情况,已引起业界及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国化纤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转折期。当前中国化纤产业面临严峻形势,一是原油等原料价格过快上涨,一些直接原料价格上涨达68%甚至100%,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因此增加成本支出124亿元人民币,由于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受到不公平待遇等原因,因此化纤原料涨价成本无法向下游产

44、业转移;二是受到产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影响,要通过调整来消化前期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三是化纤产业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开发不足,物流发展滞后,产品结构调整幅度大。今年前6个月中国化纤原料市场需求增长12%,而纯棉原料增长达25%,表明市场需求热点正在转向天然纤维。这些都对中国化纤产业带来一定影响。第二部分 行业主要影响要素分析一、相关政策影响分析1、欧盟公布化纤布反倾销终裁结果我国纺织企业遭遇的最大一起国外反倾销案终于尘埃落定。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商会”)获悉,欧盟委员会发布第1487/2005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化纤布征收14.1%-56.2%的最终反倾销税,此公告自2005年9月17日

45、起生效,所有进入欧盟的中国涉案产品即日开始征收关税。 终裁结果比3月15日初裁的结果理想很多,该会将于近期召集涉案企业召开总结会。在本案中,49家涉案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其中有25家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8家企业获得分别裁决,这是迄今为止在个案中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最多的案件,与企业积极应诉有很大关系。 应诉企业大都拿到了比初裁更为有利的税率,其中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税率由初裁时的20%降为14.1%;获得单独税率企业的终裁税率从26.7%到46.4%不等,而原先初裁时是26.7%到74.8%不等的单独税率;初裁时最高税率为85.3%,现在下调到56.2%。 从化纤布这个案件中可以看出,

46、企业参与应诉国外反倾销的意识增强,并逐步懂得通过努力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近年来欧美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大案增加,企业要根据自己利益决定应诉,千万不能因为不在起诉书所列企业名单中而不参与应诉,或抱免费搭车以及政府、协会代劳的心理,这些都是误区。2、欧盟决定对中国化纤纺织品征收反倾销税欧盟已经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化纤纺织品征收为期5年的最高达56.2%的反倾销关税。 另外,欧盟对45家指定的中国公司实行税收优惠,最低税率为141%。欧盟委员会今年6月决定对该类产品征收高达85.3%的临时反倾销税。 调查发现,2003年4月到2004年3月间,欧盟同类产品的产量、销量和市场份额均下降了两成。在此期间,欧盟化纤纺织品需求量基本稳定在7.32亿米,中国对欧出口却由2000年的135亿米飙升至调查期间的2.88亿米。 经过9个月的调查,欧盟认为中国的化纤纺织品对欧盟市场造成实质性冲击。近年来,欧盟曾对印度、韩国、白俄罗斯等国的化纤类制品征收反倾销税。3、纺织化学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期美欧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限引发的贸易摩擦牵动了相关行业的神经,中国染料及纺织化学品企业对纺织业-这个最大的下游产业所遭遇的麻烦更是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实除了眼下的欧美设限问题外,中国纺织品及与之配套的纺织化学品还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