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60950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20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的分析报告.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上篇:汽车行业分析提要1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1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3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3二、行业规模分析3三、行业集中度分析3四、行业效率分析4五、盈利能力分析4六、营运能力分析4七、偿债能力分析4八、发展能力分析4九、成本结构分析5十、贷款建议6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8一、风险揭示8二、政策分析10三、负面信息10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12一、行业运行情况12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12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13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14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14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14VI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16下篇:汽车行

2、业分析说明18I行业分析18一、2003年汽车行业运行分析18二、汽车行业政策分析24背景资料:2003年出台及2004年将要出台的政策31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36四、上下游行业影响41五、世界汽车市场分析43六、行业发展趋势46II企业分析53一、企业整体情况分析53二、主要企业分析53三、企业(按规模)区域分布57III市场产品分析69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69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70三、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73四、主要产品库存情况75IV区域热点分析77一、广州白云崛起汽车零部件研发高地77二、十堰成立我国首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78三、上海大众销量再次占据头把交椅79四、上海大众

3、可能引进帕萨特B679五、上海宝钢和武汉东风汽车达成战略同盟81六、上海汽车专卖店将超过150家82 上篇:汽车行业分析提要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2003年111月份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指标数量同比增减供给生产能力2001年233万辆13%2002年325万辆39%2002年比2001年新增生产能力92万辆2003年111月份实际生产量(万辆)400.53万辆35.04%本期市场库存结余8.78万辆2003年111月份汽车(含底盘)进口(辆)155639辆38.9%需求2003年111月份销售(万辆)3

4、91.75万辆31.25%2003年111月份汽车(含底盘)进口(辆)116499辆199.5%趋势预测本期市场供求特点分析1.汽车主要产品中轿车增长最为迅猛,载货车和客车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大集团在行业内龙头地位稳固;3.轿车及主要成用车降价趋势明显,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4.重点企业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5.汽车商品进出口同比均保持较高增长,进口汽车尚未对国内汽车产品形成有效冲击。下期市场供求趋势分析2004年是入世之后对汽车保护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总的来看,汽车市场发展形势还是比较好的,私人消费仍然积极踊跃,车型选择范围继续扩大。但是由于竞争的加

5、剧,汽车行业发展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简要结论目前,轿车市场形势演变来看,大量企业形成的产能将陆续进入市场兑现,这已经使得从去年开始全面供不应求的轿车市场向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转变,并已开始出现结构性过剩的局面。企业指标参考该项指标根据统计局2002年末全国18万家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计算整理而得,单位为千元,仅供参考。自然排序法三个值分别为序列中分别处1/4、2/4、3/4位置企业数值;算术平均法分别为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上所有企业平均水平、平均线下所有企业水平。净资产(千元)利润(千元)自然排序法较好值22608.002502.00中间值5993.00480.00较差值1806.0012.0

6、0算术平均法较好值541612.83135073.43中间值71516.8512391.75较差值8485.58218.65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平均利润率与全行业比较与top10比较与全部工业行业比较行业8.7210.691.98top1012.661.4512.88全部工业行业4.400.500.341二、行业规模分析(一)本行业与整个工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78725736.801648013687.604.78利润6860973.8072516479.809.46销售收入74219180.90124

7、5785800.805.96从业人数1698435.0056524091.003.00(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与整个行业之间的规模总量比较规模指标总资产利润销售收入从业人数全行业78725736.86860973.80742191811698435Top 1024185447.13062458.5026136946198078三、行业集中度分析Top 10(%)销售集中度35.22资产集中度30.72利润集中度44.64四、行业效率分析单位:元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每万元资产利润871.50440.02198.06每万元固定资产利润3657.801126.77324

8、.63人均利润40395.8612829.30314.87五、盈利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净资产收益率(%)13.107.24181.03总资产报酬率(%)9.405.55169.22销售利润率(%)0.187.052.48成本费用利润率(%)10.236.28162.96六、营运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总资产周转率(次)0.940.76124.71流动资产周转率(次)1.781.74101.86应收账款周转率(次)7.486.57113.73七、偿债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产负债率(

9、%)55.4259.2593.53已获利息倍数13.764.81285.80八、发展能力分析本行业A全部工业行业B与全部工业行业相比a/b(%)资本积累率2.611.851.51销售增长率31.7527.291.37总资产增长率5.2611.82758.62九、成本结构分析(一)成本费用结构比例(二)去年同期成本费用结构比例(三)成本费用变动情况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费用2003年111月59880110.702316600.904301881.10537739.7067036332.40去年同期42924810.541691690.453783536.59548378.2448

10、948415.81同比增长(%)39.5036.9413.701.9436.95(四)本期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分析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成本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指标来保证的。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变动分析,可以发掘出该行业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明了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目标方案。1、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较2003年111月去年同期同比增减(%)成本费用67036332.4048948415.8136.95其中:销售成本59880110.7042924810.5439.50销售费用2316600.9016916

11、90.4536.94管理费用4301881.103783536.5913.70财务费用537739.70548378.24-1.94销售收入74219180.9052990990.2240.06利润6860973.804203951.6063.202、成本销售收入利润比例关系本行业A全部工业企业B与全部工业企业比较a/b(%)成本费用/利润9.7715.9261.37成本费用/销售收入0.900.9397.46利润/销售收入0.090.06158.81十、贷款建议行业资金流向流入利润水平可接受度较高建议开发热点区域上海、北京、广州等产品轿车企业1.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2.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3

12、.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4.一汽天津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5.广州本田汽车公司6.神龙汽车有限公司7.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上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9.风神汽车有限公司10.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主要风险政策风险国务院拟近期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加强汽车投资项目管理,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准入制度,规范竞争秩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市场风险目前,全国已具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调查,今后5年各地汽车整车方面的规划投资达到2000多亿元,新增生产能力6000多万辆,到2007年总生产能力将达11001200万辆。大大超过预期700万辆左右的市场

13、需求。经营风险昌河公司由于该企业所生产的车型正处于新老交替过程之中,老车型正逐步从市场退出,而新车型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因而企业的产量和销量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减少,110月该企业的产量和销量同比各下降了21.17%和17.52%。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一、风险揭示(一)未来五年各地对汽车生产能力的规划设想超过国内市场需求全国目前已具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据最近调查,今后五年各地在汽车整车方面的规划投资达2000多亿元,新增生产能力600多万辆,到2007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1200万辆,大大超过预期700万辆左右的市场需求。如果这些拟新增能力得以实现,届时市场上一些汽车

14、品种将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可能造成产品积压,能力放空,企业恶性竞争,经营效益下降甚至严重亏损,资源浪费,投资难以回收等不,良后果,甚至引发职工下岗、银行采坏帐等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在投资中“重整车、轻零部件,重引进、轻开发”的倾向明显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低,核心竞争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场畅销的高利润产品基本都是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品牌,进一步导致国内企业过度依赖国外技术和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目前各地的投资规划中,大都以整车为主,发展基础零部件的项目少;在技术来源上也都倾向于与国外企业合资或合作,直接利用国外企业现有

15、生产技术和车型,尽快推出产品。有些企业在并不具有完整生产工艺的情况下,通过与外商合作,大量进口汽车总成和散件进行组装,以求快速占领市场。这种做法不利于国内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培养和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更难于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三)汽车产业中部分企业经营不规范,竞争秩序混乱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具有汽车产品生产资格的企业转让、出卖产品合格证,违规建立联营企业,为非法拼装推波助澜;一些企业不按照国家批准的车型生产,载货车“大吨小标”久禁不止,“一车多证”问题也很突出。这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汽车生产企业难以实现优胜劣汰,加剧了产业散、乱的落后状况,阻碍了产业技术进

16、步和产业集约化的提高,也对道路设施造成破坏,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投资的分散性对尽快改善汽车行业散、乱、弱的状况不利全国主要省区都对投资和发展汽车十分积极,但是局部地区和部分企业并不具备发展条件,盲目进入汽车领域,所建生产能力水平低下,产品重复,使汽车生产厂点增加,布局分散,能力难以向优势企业集中,对改变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散、乱、弱的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五)部分投资项目未能按现行规定程序进行报批部分地区和企业建立了新的汽车整车生产线,或开发了新的不同类别的车型,投资额度很大,已经开工建设甚至已经建成,却没有履行报批程序,违反了国家项目管理规定。 (六)汽车拥有量的迅速扩大将对燃油供给

17、、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带来新的矛盾我国原油资源不足,三分之一的消费量需要进口,随着汽车生产量和保有量的迅速扩大,燃油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部分大中城市交通及泊车设施不配套,造成交通堵塞,停车困难,并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等新问题。协调、持续发展应是汽车产业认真研究的课题。二、政策分析某些汽车产品将遭到限制和淘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以加强其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据了解,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在现行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工商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

18、(第一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 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等国家有关鼓励、限制、淘汰目录的基础上组织制订的。其目标是为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整个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口、资源、环境给与了极高的重视,力求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均有涉及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条目,这些内容充分显示了国家对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以及对汽车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视。三、负面信息汽车业在2004年会面临一些更多的新难题,一些过去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会在2004年得

19、到集中体现。原材料涨价势头短期内不会消除。钢材是汽车制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20022003年,各类品种钢材价格不断上扬,其中汽车使用较多的钢板价格平均涨幅为16.5%,一些种类的汽车用钢材价格暴涨了70%,令国内汽车厂家都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不过,据说,2003年一些轿车厂家对钢材涨价还满不在乎,因为毕竟轿车消耗的钢材量比较小,钢材在整车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较低。但不在乎的前提是因为有丰厚的利润在撑着,当不断的降价削薄了利润时,对用钢成本的上升应加以注意。据权威机构预计,2004年全球可能面临钢材短缺,第一季度发生钢材短缺的可能性为85。其中特别提到,钢材之所以短缺,是因为中国需求量巨大

20、。在这种形势下,用钢量巨大的中国卡车企业,受到的不利影响会更大些,考验也更大。石油是汽车的“血液”,但现在,“供血不足”趋势越来越明显,石油价格开始攀高。2003年12月6日,北京市93号汽油从原先的3.02元升调整为3.20元升,上调了0.18元。据有关专家预计,2004年我国对国际市场原油依存度将高达35%,国内石油供需缺口将会进一步扩大。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中国正和日本争夺俄远东石油和天然气,结果如何尚且不论,但肯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2004年我国汽车用油价格估计只会向上走,这可能会打击消费者购车的积极性。此外,2003年年末,全国已经有21个省市区采取拉闸限电,电力不足现象开始严重,

21、电力价格将上调,这对汽车业也将有间接影响。 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一、行业运行情况运行特点1.汽车产销整体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是月度波动较大;2.汽车主要产品中轿车增长最为迅猛,载货车和客车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3.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大集团在行业内龙头地位稳固;4.轿车及主要成用车降价趋势明显,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5.重点企业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6.汽车商品进出口同比均保持较高增长,进口汽车尚未对国内汽车产品形成有效冲击。主要产品变动载货车和客车行业由于受到非典及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速度逐渐放缓,特别是自身产品技术水平更新改造能力欠缺的制约,产销增长远不如轿车,

22、其中微型、中型载货汽车和中型客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外,大型客车和重型载货车产销增长也不高。存在问题载货车和客车行业由于受到非典及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速度逐渐放缓,特别是自身产品技术水平更新改造能力欠缺的制约,产销增长远不如轿车。上下游变动汽油、钢材价格上升。国际市场变动国外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中国汽车领域的步伐加快。行业前景预测目前,全国已具有整车生产能力550万辆,据最近调查,今后五年各地在汽车整车方面的规划投资达2000多亿元,新增生产能力600多万辆,到2007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1200万辆,大大超过预期700万辆左右的市场需求。业内对策建议高度关注国家出台的行业政策,注

23、意行业运行情况,随时掌握行业动态信息。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强势汽车工业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产销均大幅增长,此外,行业经济效益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弱势1.未来5年各地汽车生产能力的规划设想超过国内市场需求;2.在投资中“重整车、轻零部件,重引进、轻开发”的倾向名显;3.汽车产业中部分企业经营不规范,竞争秩序混乱。机会由于市场需求强劲增长,汽车行业投资回报较高。风险目前,轿车市场形势演变来看,大量企业形成的产能将陆续进入市场兑现,这已经使得从去年开始全面供不应求的轿车市场向供求基本平衡的状况转变,并已开始出现结构性过剩的局面。由于我国轿车生产企业抗打击能力仍十分脆弱,

24、无法承受新车上市失败的风险,使得企业向外资快速引进成熟车型以实现自身资本积累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倾向愈演愈烈。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带数据为根据协会数据计算整理而得。本行业A同比增长%全部工业企业Ba/b%总产值(变价)75629965.238.3512532601786.03总产值(不变价)80536176.939.2111391181367.07产品销售收入74219180.940.0612457858015.96利润总额6860973.863.2072516479.89.46税金总额4167822.437.1364904114.56.42应收账款9926670.832.17189500531.

25、65.24产成品4543258.928.0184078455.65.40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业内按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单位:千元/人排名销售收入资产利润从业人数1489514566691892729177628255424798141236098627660946213200344144950223044605849060679843181785622948829742373640915207644433726908521000314200462049560197493313667695316871367432012044040785620153

26、378127825304609280318740149609104624101557841018943097101010294477143334827630496256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地区111月份累计企业数(个)111月份亏损企业数(个)111月份累计亏损额(千元)同比()全国504310832910610-27.33北京市18170251878-51.29天津市20356342176-68.99河北省18840105427-9.09山西省346658953.16内蒙188679413.40辽宁省18369284198-33.53吉林省2226111549617.09黑龙江省5621

27、98621-17.26上海市40544123021-27.32江苏省495692707482.27浙江省722433776369.50安徽省1323149386-31.52福建省157232916515.70江西省752515212-21.73山东省36144969762.64河南省1453818886-3.49湖北省37110521395679.67湖南省1624467879-9.59广东省2847639294926.94广西10733156781.73海南省171012389-6.72重庆市1442370486-17.60四川省1774443549-0.88贵州省452398184-30.

28、73云南省422969296-4.43陕西省431628316130.51甘肃省34162393863.14青海省1121210-76.76宁夏311132635.06新疆26131931211.08详细分规模企业分布情况参见下篇企业分析部分VI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一、上汽在上海临港新城投巨资发展汽车产业2003年11月30日,在上海临港新城一期工程开工仪式上,上海汽车集团与新城建设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根据协议,上海汽车集团将在这里重点发展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高新技术装备等现代制造业,最终将形成产值6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产业群落。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和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也

29、于同日挂牌成立。据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位于上海南汇区东海岸边的上海临港新城规划范围为:北至大治河,西至上海302高速公路和南汇、奉贤区界,东、南均至东海之滨。新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总面积29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达80万。此次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面积约356平方公里。二、年产26万辆轿车的“江南风光”项目启动江南汽车湘潭风光汽车工业园项目18日在湖南湘潭正式签约,标志着占地3000亩、总投资28亿元、年产26万辆轿车的“江南风光”项目开始启动。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去年通过资产重组后,以“军工企业,铃木技术”推出技术平台较为成熟的“江南奥拓”,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在今年7月份首次实现

30、出口。今年10月份,“江南奥拓”基本型又以298万元的惊人低价改写中国轿车的价格底线。江南汽车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始打造江南风光汽车工业园。据了解,该项目主要是开发生产排量为18升的“江南风光”等中高档轿车和商务车系列,总投资为28亿元,计划在2006年年底前形成13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到2008年最终建成年产26万辆的大型汽车制造基地。 三、三菱汽车发动机在浑南建生产线沈阳航天三菱公司新型换代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近日在21世纪大厦签约,日本三菱公司总经理只井喜信与浑南新区管委会领导在合作文本上签字。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是国内技术最先进的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为福建东南、

31、湖南长丰、沈阳金杯、北京吉普、上海奇瑞等近10个厂家十几种车型提供发动机等核心配件。这次该公司在浑南新区建厂,将建设新型换代发动机生产线,同时引进生产先进的可变气门发动机生产线,扩产10万台汽车发动机。该项目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2004年3月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约为18亿元,利税28亿元。 下篇:汽车行业分析说明I行业分析一、2003年汽车行业运行分析(一)2003年汽车行业产销情况2003年111月,汽车工业继续保持了旺盛的增长态势,产销量均已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期。此外,行业经济效益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国共生产汽车400.53万辆,同比增长35.04%,其中轿车共生产180.11万辆,同

32、比增长83.74%,载货汽车共生产112.86万辆,同比增长8.43%,客车共生产107.57万辆,同比增长13.83%。分车型销售情况:本月载货汽车共销售10.47万辆,比上月增长6.57%,同比增长20.10%。在载货汽车各品种中,与上月相比销售增长率最高的为微型载货汽车,本月共销售1.34万辆,比上月增长17.45%,同比增长42.81%。重型载货汽车排在第二位,本月共销售1.88万辆,比上月增长13.72%,同比增长5.28%。排在第三位的是轻型载货汽车,本月销售6.09万辆,比上月增长4.81%,同比增长24.68%。中型载货汽车本月再次呈现下降趋势,本月销售1.17万辆,比上月下降

33、4.80%,同比增长4.74%。2003年111月,全国共销售汽车391.75万辆,同比增长31.25%,其中轿车共销售173.17万辆,同比增长69.95%,载货汽车共销售110.49万辆,同比增长8.44%,客车共销售108.09万辆,同比增长14.14%。重点企业(集团)情况:本月销售前五名的汽车企业(集团)依次为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销量分别为7.75万辆、7.62万辆、3.93万辆、3.56万辆和3.32万辆,分别比上月增长13.51%、13.03%、19.48%、1.77%和10.96%。同比分别增长41.89%、22.07%、59.76%、5.99%和

34、75.91%。上述五家企业本月共销售汽车26.18万辆,约占当月汽车销售总量的64.51%。其中一汽、东风与上汽这三大集团本月共销售汽车18.94万辆,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46.67%。2003年111月,销量超过30万辆的汽车企业五家,分别是: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分别为76.06万辆、69.72万辆、43.30万辆、36.86万辆和30.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41%、36.80%、13.68%、31.82%和87.71%。上述五家企业累计销售汽车256.37万辆,约占汽车销售总量的65.44%。其中一汽、东风与上汽这三大集团111月累计销售汽车189.08万

35、辆,占全国汽车总销售的48.26%。 (二)2003年汽车行业发展特征1.汽车产销整体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月度波动较大 2003年111月,累计生产汽车400.53万辆,同比增长35.04%,销售汽车391.75万辆,同比增长31.25%。111月,汽车产销与上年相比虽然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是,产销增长趋势在各月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在2002年汽车工业高速增长趋势的带动下,2003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销再次表现出旺盛的增长态势,13月汽车累计产销101.97万辆和9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71%和51.71%。然而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冲击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汽车产销在2003年

36、3月达到一个增长高点后,开始回落,5月产销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产销量分别比上月下降17.81%和16.85%,为上半年汽车产销月度增长率的最低值。进入6月以后,随着非典影响的逐渐减弱,产销开始加快回升,9月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分别为41.71万辆和39.50万辆。进入10月以后,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继续下调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银行开始加强对汽车贷款的清理整顿,不仅提高了首付的比例,而且对汽车消费信贷的审批更加严格,有些地区甚至还暂时停止办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受这些因素影响,10月份汽车产销增长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当月产销分别比上月下降13.25%和8.75%。11月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37、下,汽车产销快速回升,11月汽车销量已经超过9月,达到40.58万辆,产销比上月分别增长12.78%和11.44%。2.轿车增长最为迅猛,载货车和客车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03年111月,轿车产销180.11万辆和173.17万辆,同比增长83.74%和69.95%;载货车产销112.86万辆和110.49万辆,同比增长8.43%和8.44%;客车产销107.57万辆和108.09万辆,同比增长13.83%和14.14%。从111月各车型产销增长贡献度来看,轿车占据了榜首的位置,其产销增长贡献度分别为78.98%和76.42%,增长贡献度远远高于其他车型。载货车和客车行业由于受到非典及国民经

38、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速度逐渐放缓,特别是自身产品技术水平更新改造能力欠缺的制约,产销增长贡献度远不如轿车,其中微型、中型载货汽车和中型客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外,大型客车和重型载货车产销增长贡献度也不高,分别为0.21%、0.20%和0.74%、0.86%。轻型客车和轻型载货汽车产销增长贡献度虽然相对于其它车型来说较高,但和轿车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中,销售增长贡献度分别比轿车低66.10和64.06个百分点。3.汽车主要生产企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大集团在行业内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2003年111月,随着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品生产规模,使得汽车行业内生产集中度进一步

39、提高,截止11月底,中型载货汽车前三家生产企业集中度为85.88%,其次为微型载货汽车,前三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为78.46%,排在第三位的是重型载货汽车,前三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为78.39%,大型和轻型客车前三家企业生产集中度相对低一些,但也达到了41.16%和37.60%。轿车市场由于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生产集中度还不太高,111月轿车前三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为44.29%,排名相对靠后。2003年111月,第一汽车集团共生产汽车79.16万辆,同比增长31.45%,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共生产汽车71.37万辆,同比增长46.92%,东风汽车集团共生产汽车44.09万辆,同比增长14.54%。截止

40、11月底,三大集团累计生产汽车194.63万辆,约占汽车生产总量的48.59%。 2003年111月,第一汽车集团共销售汽车76.06万辆,同比增长23.41%,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共销售汽车69.72万辆,同比增长36.80%,东风汽车集团共销售汽车43.30万辆,同比增长13.68%。截止11月底,三大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89.08万辆,约占汽车销售总量的48.26%。 2003年111月,三大集团累计产销载货汽车45.50万辆和44.71万辆,约占载货车产销总量的40.32%和40.47%,累计产销客车26.46万辆和26.62万辆,约占客车产销总量的24.60%和24.63%,累计产

41、销轿车122.67万辆和117.74万辆,约占轿车产销总量的68.11%和67.99%。4.轿车及主要乘用车降价趋势明显,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从2003年初开始,轿车降价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截止11月底,全国轿车市场上大约有70余个轿车产品相继宣布下调价格,最高降幅将近两万余元,和2002年相比,轿车价格平均降幅达到12%左右。其中,2003年许多新上市的轿车品种也放弃了高价策略,其售价开始逐渐接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奇瑞QQ、本田飞度等经济型轿车的上市更是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激情。111月前十家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共产销轿车142.72万辆和139.52万辆,约占轿车产销总量的79.24%和80.57%

42、。其中大众旗下的品牌桑塔纳、捷达和帕萨特销售量仍然位居前三位,111月分别销售19.67万辆、12.49万辆和10.93万辆。此外,2003年新上市的轿车新品种销售增长速度也很快,在2003年新上市的大约30 余个轿车新品种中,表现最为活跃的凯越、马自达6、奇瑞QQ和本田飞度等产品111月累计销量分别为2.80万辆、2.12万辆、1.78万辆和0.96万辆。 受轿车品种产销增长的刺激,其他主要乘用车如MPV、SUV系列频频推出新产品,如,别克GL8、江淮瑞风、海南普力马、本田奥德赛、东风风行以及长丰猎豹、华泰特拉卡、郑州日产帕拉丁、江铃陆风、金杯雪佛兰开拓者、长城赛弗等产品在性价比上开始和轿车

43、接近,其销量及市场占有率也逐渐上升。据中汽协会和轿车市场联谊会统计的数据,2003年111月MPV系列主要品种共销售7.67万辆,同比增长74.18%。SUV系列主要品种共销售12.18万辆,同比增长211.51%。5.全行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良性运行,重点企业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据对汽车行业内五千余家企业统计,110月,汽车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8258.23亿元,同比增长37.84%;产品销售收入7435.49亿元,同比增长38.31%;利润总额645.35亿元,同比增长70.47%。 2003年110月,汽车行业15家重点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461.58亿元,同比增长47.55%,约占全行业的54.03%;产品销售收入3838亿元,同比增长41.26%,约占全行业的51.62%;利润总额361.73亿元,同比增长76.93%,约占全行业的55.97%。6.汽车商品进出口同比均保持较高增长,进口车目前还尚未对国内汽车产品形成有效的冲击据海关数据统计,2003年110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253.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