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63389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要研究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问题。本章讨论两种极端情形的产品市场上厂商的行为及价格的决定问题,这两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就是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尽管现实中很少能见到这样的市场,但它们对于揭示竞争和垄断的内在本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局部均衡分析马歇尔(1920年)创立的局部均衡理论,把单一商品的市场看成是总体经济的一个很小部分。相对于总体经济来讲,单一商品市场的小规模特点给我们分析市场均衡问题带来了两个方便之处。首先,我们可以认为消费者在单一商品上的支出仅占他(她)全部支出的一个很小比例,一元钱的收入中仅拿出很少一点来购买这种商品,因此收入效应很

2、小,可以忽略。也就是说,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对单一商品的需求量影响甚微,近乎没有影响,因而可以视作无影响。其次,所研究的商品市场的小规模也使得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他商品几乎没有什么替代效应,因而可以认为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受所考虑的这种商品价格的影响。鉴于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在分析市场均衡问题时,就可以认为所考虑的商品的需求和供给都由该商品的价格决定,仅仅是该商品的价格的函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所有其他商品放在一起看成是统一的一种组合商品,而且这个组合商品的价格不变。正因为如此,这个组合商品可看作是价值标准,也即可看作是“货币”。这样一来,经济中就只有两种商品,一种是要研究的商品,另一种是货

3、币。两种商品的经济,其价格的决定问题研究起来就方便多了。本节的讨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假定市场上有大量的消费者和大量的生产者,任何个别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能对商品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依据价格行事。完全竞争的这种特点,说明任何个别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以及任何个别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都只是商品的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因而消费者不必担心个人需要的数量市场满足不了,生产者不必担心个人供应的数量在市场上卖不出去。然而,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和所有生产者的供给却影响和决定着商品的价格。本节就来从整个经济的局部来分析价格的决定机制以及局部均衡的变动。一. 市场需求假定

4、市场上有个消费者,有两种商品,一种是所考虑的商品,用Q表示,另一种是货币(或者组合商品),用M表示。用表示商品Q的数量,表示商品Q的价格;表示货币M的数量,而货币M的价格为1,因为货币是价值标准。在这样的市场上,消费者是如何选择的呢?或者说消费者是如何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呢?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用表示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由于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货币的价值不变,这等于假定了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即对任何成立。设,则是一个与无关的常数并且大于零,从而效用函数具有形式:。令,由于是于等价的效用函数,即表示了同一偏好关系,因此可直接假定具有如下形式:这种形式的效用函数,称为拟线性效用函数。以上分析表明,在局部

5、均衡分析中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具有拟线性形式。拟线性性对于研究消费者需求,进而对于研究市场总需求带来了极大方便。从拟线性效用函数出发,消费者个人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变成为求解效用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点问题。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法,当在点处实现效用最大化时,存在拉格朗日乘数使得且。由于且,所以,这就给出该消费者对商品Q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式实际上就是商品Q的反需求函数。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我们看到,商品Q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因而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7-1所示)。 图7-1 从个人需求得到总需求把以上分析用到具体的消费者身上,则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具有形式从而各个消费者的

6、反需求函数分别为设为的反函数,即为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则市场需求函数为可见,市场总需求是商品的价格的函数,而且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对各个消费者都适用,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7-1所示)。例1. 线性需求函数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其中,为常数,且。则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为,从而个人需求函数为。把个人需求加总在一起,变得到市场需求函数。令,则市场需求函数就是处、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需求函数形式:。实际应用中,这种形式的总需求函数很有用,而且形式简单。从第四章第五节的讨论知道,需求理论可以直接建立在对消费者选择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依据这种基于选择的需求理论,我们可以对各种价格下商品的市场销

7、售量进行调查,获得一张数据表,称为需求表。市场需求表商品价格市场销售量根据这张表,通过线性回归,便可给出近似的需求函数,它就是线性需求函数。二市场供给局部均衡分析是一种短期分析,因为分析中假定了除所考虑的商品之外,其他商品的价格都不变。虽然长期内完全竞争行业内厂商进出自由,生产要素的流动自由,但在短期内这些都是暂时相对固定的,因而行业内厂商的数目暂时固定。所以,局部均衡分析中可以假定市场上(或行业内)有个生产者,市场总供给是这个生产者的供给之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称为竞争性厂商。他们当中的任何个别人都无法对产品的市场价格施加任何影响,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但全体厂商的行动总和能够影响和决

8、定产品的价格。上一章关于厂商在既定价格下利润最大化行为的讨论,对于我们研究局部均衡分析中的市场供给是很有用的。我们将先讨论单个竞争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然后讨论整个市场的产品供给曲线。(一) 厂商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虽然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是对于任何个别厂商来说,它的产品供应量只是整个市场供给量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因而也只能满足整个市场需求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这样,单个厂商会感到它不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产品销路完全畅通,不必有任何担心,只管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与成本情况去生产决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好了。也就是说,单个厂商感到在既定的价格下,产品的销售量都是任意的

9、,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市场价格决定的水平直线(具有完全的需求弹性)。经济学家把单个厂商感受到的这条水平需求曲线,称为厂商需求曲线。显然,厂商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是不同的。厂商需求曲线带有厂商的主观色彩,因而也成为主观需求曲线;而客观存在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具有较小的需求弹性。 图7-2 厂商需求曲线厂商的总收益是厂商销售产品所得到的收入,即销售量乘以产品价格:;平均收益是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能得到的收益,即,可见竞争性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厂商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是再增加一单位产品所能增加的收益,即,但对于竞争厂商来说,产品价格与产品产量无关,因此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

10、这说明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也与厂商需求曲线也是重合。所以,竞争厂商的特点是:厂商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三者完全重合:(如图7-2所示)。只有当产品市场价格变化时,这三条曲线的位置才会发生移动。(二) 厂商供给曲线短期内,竞争性厂商只能改变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行业内厂商的进进出出也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厂商的产品供给是完全根据市场价格,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调整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的。设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产品价格为,则厂商的短期利润为。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说明产品价格与产品供应量之间具有关系: 图7-3 厂商供给曲线可见,就是短期内厂商的产品供给反函数,或者说,厂商的

11、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应当注意的是,当产品价格高于短期平均成本时,厂商的生产是盈利性的;当产品价格不低于厂商的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的总收入能够包住短期可变成本,因而生产不会停止。但是,当产品价格低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的总收入连可变成本都包不住,厂商要停产。因此,位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上方的边际成本曲线部分,才能真正成为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而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下方,产品供给曲线落在纵轴(价格轴)上(如图7-3所示)。图7-3中,点为停产点。当产品价格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为由边际成本曲线决定的。此时,可变成本为固定成本为,短期利润为。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是指产品的实际

12、价格与厂商愿意索要的最低价格之差。当产品价格时,厂商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总额为即厂商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总额等于厂商的短期利润与固定成本之和。实际经营活动中,企业选择短期产量目标,使边际收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同企业对边际成本的估计有关。为了更好地测定成本,经营者必须牢记以下三件事情。第一,不要用平均可变成本代替边际成本。当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近乎常数时,它们之间的差别就不太要紧。但当它们都表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时,以平均可变成本代替边际成本之做法,可能误导产量决策,导致制定过高的产量目标,造成利润下降。第二,会计帐面项目记载的成本可能由两块构成,而其中只有一块才涉及边际成本。比如某企业经理打算削减

13、生产,减少劳动投入,因而要解雇一些职工。但是,解雇职工的工资总额却不能算作是削减生产所节约的边际成本投入,因为根据工会合同规定,企业必须向解雇职工支付部分工资收入,这样解雇职工的工资总额由两块构成:一块是企业支付给解雇职工的部分工资收入,另一块是企业解雇部分职工所节约的成本,而只有这一块才与削减生产时的边际成本有关。因此,必须分析清楚帐面成本的构成,区别出属于边际成本的那一块,然后才能估计边际成本。第三,估计边际成本时必须把所有的机会成本都考虑进去。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有助于经营者对边际成本作出正确的估计,使产量目标制定得恰当,不会过高或过低,从而有益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三) 市场供给曲线短期

14、内厂商进出行业处于静止状态,行业中的厂商数目是固定的,这样整个行业对产品的总供给就是各个厂商的供给之和,所以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通过各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加总而来的,行业供给曲线也就是市场供给曲线。 =+图7-4 市场供给曲线设行业内总共有个厂商,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边际成本函数为。用表示的反函数,即为厂商的产品供给函数。这里提醒一下,供给曲线只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上方的那部分边际成本曲线。把各个厂商的供给函数加总起来,便得到产品Q的市场供给函数:由于各个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也就向右上方倾斜(如图7-4所示)。图7-4中,市场供给曲线是由三段粗线构成的。例2线性供

15、给函数设各个生产者的短期成本函数为,其中,对每个生产者都一样。可以看出,平均可变成本在处达到最小,且最小值为,所以各个厂商具有相同的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厂商的边际成本为,由此可得厂商的供给函数为:把各个厂商的供给函数加总起来,便得到市场供给函数,其中,。这就是人们乐于适用的简单形式的供给函数。实际中,我们可通过对各个不同价格下的市场供给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一张供给表:市场供给表商品价格市场供应量然后通过线性回归,得到一个关于供应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一个近似表达式,该式可作为市场供给函数来看待。例3. 世界铜供给曲线短期内,世界铜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几个主要的铜生产国家的铜矿开采成本的变化情况。各个国

16、家的铜矿品位、劳务及运输情况不同,因而各国的铜开采、冶练及加工成本也就不同。下表给出了1990年几个主要铜生产国的成本与产量数据。世界铜短期供给(1990)国家扎伊尔赞比亚智利美国秘鲁加拿大年产量(千吨)39043015501550370760边际成本(美元/磅)0.610.670.720.840.981.10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可绘出国际市场铜供给曲线(当然这是一个近似曲线,完全的国际市场铜供给曲线必须有世界各个铜生产国的数据)。绘出的曲线是短期的(只说明了1990年的铜供给情况),它把当时的铜矿情况视为既定。另外,上表中的边际成本数据是各国的平均数据:一国内所有铜生产者的边际成本之平均值。

17、从此表可看出,扎伊尔是边际成本最低的铜生产国。图7-5绘出了1990年世界铜供给曲线,它是通过把各国的铜供给曲线相加而得到的。图中分别代表扎伊尔(Zaire)、赞比亚(Zambia)、智利(Chile)、美国(United States)、秘鲁(Peru)、加拿大(Canada)的铜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 美元/磅 1.10 0.98 0.84 0.72 0.67 0.61 390 820 2370 3920 4293 5053 千吨图7-5 世界铜供给曲线(1990)三市场价格的决定根据完全竞争对市场的假定,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听从价

18、格的召唤,依据价格行事,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对市场价格产生不了影响。那么这样的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传统经济学认为,一种产品的价格是由该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决定的。只有当供求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才会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局部均衡分析所提出的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第九章将讨论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机制。(一) 市场均衡根据以上讨论,单一产品市场上,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各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之总和,而且仅仅是产品价格的函数:;产品的市场供给也是各个生产者对该产品的供给之总和,也仅仅是产品价格的函数:。如果在当前价格下,即供过于求,就必然有一些生产者不

19、能全部售出他们的产品,导致这些生产者要降价出售产品并削减产量,从而引起市场供给量的下降和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使供给量和需求量相互靠近。相反,如果在当前价格下,即供不应求,那么产品属于紧俏,价格就会上升,需求量相应地将有所下降。从生产者方面看,厂商看到产品价格较高且产品紧俏,于是在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会增加产量,市场供应量相应上升。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供应量上升,结果供需之间的距离缩小。当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在某种价格下产品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价格变动将会停止下来,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买卖交易也就做成了。这种使得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状态,就称为市场均衡,相应的

20、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二者相等)称为均衡数量。产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因为在没有达到均衡的情况下,买者与卖者之间关于交易价格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因而交易还无法做成。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最重要的两个量,它们表示了市场上买卖交易最终做成时的产品价格和产品供求量。 图7-6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消费者和生产者千千万万,尽管没有人去统计过究竟需要多少数量的产品,但市场交易的结果总是使产品总供给等于产品总需求。那么,促使经济如此运转的机制是什么?乃就是价格机制,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进行调节,指挥市场走向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产品

21、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就要下降,由于各个经济活动者都依据价格行事,因而他们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结果使供给有所减少,需求有所增加,从而需求与供给的差距变小。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要上升,各个经济活动者又会根据价格的上升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供给有所增加,需求有所下降,供求差距缩小。只要供给不等于需求,那么这样的自动调节就不会停止,直到调整至供给等于需求的状态出现,使市场达到均衡,这时产品的市场价格就真正形成了。这种供求决定价格的局部均衡理论,可用图7-6加以直观地描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由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二) 均衡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仅仅是需求量和供

22、给量沿着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动,影响不了均衡。我们称这种变动为商品供求量的变动,但每一价格水平下的供求量不变。均衡点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只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动,市场均衡就不会变动。只有当供求曲线发生位置变动的时候,均衡才会发生变动。我们把供求曲线位置的变动,称为供求变动,它是每一价格水平下的供求量的变动。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影响供求曲线位置的因素被看作外部因素,它们包括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技术进步、利率、税率等。下面来看一下这些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市场供求,进而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1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正常商品来讲

23、,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会增加人们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当然,对于劣质品,情况相反。在人们很穷的时候,由于没有钱而只能吃土豆。一旦收入增加,土豆这种劣质消费品的需求就会减少,肉、蛋、鱼等正常消费品的需求将增加。我们暂且不考虑劣质品,假定这里讨论的商品Q属于正常品。于是,收入的增加将使需求曲线右移。尤其是当劳动者的工资率上升时,收入增加,从而需求增加。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影响商品Q的需求的重要因素。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商品Q的每一价格水平就都较前相对降低,从而Q的需求增加。这里,假定了Q不是吉芬商品。对于吉芬商品而言,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减少。实际中,吉芬品商品不多见,因而这里不考虑它。人们对商品Q的价格预

24、期会影响该商品的需求。如果预期价格上升,意味着下一时期商品将会涨价,因而人们要增加商品的当期购买量,这导致当期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也很重要。如果对经济前景看好,预期未来的收入将会有大幅度提高,那么人们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就会减少,从而对商品的当前需求就会增加。另外,当前的赊账消费也就会增加。这些都使需求曲线右移。经济的周期波动对需求更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各种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从而对商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在经济衰退时期,收入下降,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在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需求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利率下降,当前收入的未来价值下跌

25、,这将刺激当前消费,使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不确定性也将影响当前需求。未来不确定性程度增加,使得人们对未来难于把握,从而预期下降。为了应付不时之需,就要减少当前消费,导致需求需求曲线左移。比如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工人下岗,这一切使得未来的不确定性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看好,导致国内需求处于低潮,连续7次降息对拉动需求都未能取得明显成效。尽管银行储蓄逐渐提高,到1999年底已逾6万亿元人民币,但消费却不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预期通货膨胀率也是影响需求的因素之一。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这意味着持有实物商品比持有货币在未来更加值钱,因而

26、人们要增加当前对商品的购买,导致当前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税率、预算赤字、公债等政府活动,对需求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提高税率,导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当出现预算赤字时,政府为了弥补赤字而发行公债,使得人们手中当前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减少,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总而言之,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收入水平、经济预期、物价水平、经济周期波动等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只要这些因素的作用使得需求曲线右移,而供给曲线未动,那么均衡加格和均衡数量都要上升;反之,将会下降。2影响供给的因素技术条件是影响供给曲线位置的最重要的因素。当一项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出现时,企业生产同一数量的商品所需

27、的成本较以前大为减少,这使得每一价格水平下的产品供应量都要增加,从而供给曲线右移。事实上,技术进步是供给增加、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利率变动对供给也有着重要影响。利率下降,意味着借款的成本下降,企业的债务负担减轻,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从而导致供给曲线右移。另外,利率变动还将影响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特别是上升到高于企业投资的回报率,那么由于机会成本的存在,企业就不会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甚至会减少投资以缩小生产规模,导致产品供给下降,供给曲线左移。反之,利率下降,特别是下降到低于企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那么生产将会扩大,产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同样,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借款

28、的实际成本下降,企业也就愿意以借款投资的方式来扩大生产,导致产品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经济周期影响着产品供给。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的盈利机会增加,盈利能力提高,资金融通容易,比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能够很容易地融通道投资所需的资金。这样,企业也就愿意增加投资,从而产品供应增加,供给曲线右移。相反,在经济衰退时期,投资的盈利能力下降,投资减少,产品供应减少,供给曲线左移。要素市场也影响着产品供应。如果企业想增加产品供应,但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价格随之提高了不少,使企业扩大生产无利可图,那么要素价格的提高就要导致产品供应的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尤其是当劳动价格上升,即工资率上升时,产品供给将减少。总

29、之,影响供给的因素也很多。当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供给曲线右移时,如果需求曲线不动,那么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数量将上升。反之,当供给曲线受影响而左移,需求曲线未受影响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将下降。3供求同时变动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当中只有一个发生位置变动,另一个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能够明确地确定下来。但是,当供求同时发生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二者当中就纵有一个不能明确地确定下来。比如,利率既影响需求,又影响供给。如果利率下降,那么对需求的影响情况是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对供给的影响也是供给曲线右移,结果均衡数量增加,而均衡价格是上升还是下降则不能给出定论。这也正是这

30、几年我国利率连续下调的事实,利率下调的确让企业债务负担减轻了不少,但没有引起产品的价格上升,反倒是商家为了促销而屡屡打起了价格战,消费者从价格战中获得了不少好处。又如,工资率的提高,一方面使得消费者收入增加,从而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使得企业生产的成本增加,供给曲线左移。这样一来,工资上升的结果是产品的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数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则不得而知,没有定论。这就是通过局部均衡分析得出的长工资的效果。 (a) 供求同向变动 (b) 供求反向变动图7-7 供求变动与均衡变动总之,在供求同向变动的情况下,均衡数量的变动情况是明确的,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不得肯定(如图7-7(a)所示

31、)。相反,在供求反向变动的情况下,均衡价格的变动情况是明确的,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情况不得肯定(如图7-7(b)所示)。(三) 价格调整现在讨论市场能否从一个非均衡的价格自动调节到均衡价格,或者说当旧的均衡被打破时,经济能否并且如何自动恢复均衡,或者说从长期看,市场价格如何根据短期供求情况而变动的问题。这就是涉及市场价格的自动调整过程。设产品Q的市场供给函数为,市场需求函数为。用表示市场需求函数的反函数,即反需求函数。在起始时刻,产品Q的市场价格为,在这个价格水平下市场并没有达到均衡,厂商们提供的个单位的商品供不应求,于是厂商根据时刻的价格水平,决定把时刻的市场供应量提高到。然而,在时刻,由于市场

32、供应量为,市场需求为,因此产品无法按照上一时刻的价格继续销售,市场价格只好确定在水平。在这个新的价格水平下,厂商们看到,他们应该把下一时刻的总供应量调整到的水平。同样,在时刻,产品的交易价格不能是,只能是。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下去,便出现从开始的价格调整过程:下面命题告诉我们,只要反需求曲线在商品的每一数量水平上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相应的反供给曲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上述价格调整过程就会使价格水平不断接近均衡价格。命题1. 设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都严格单调并且可微,为反需求函数(即),为反供给函数(即)。如果,则对任何一个初始价格水平,价格调整过程都是收敛的,并且其极限就是均衡价格。证明:令

33、,则对任何,都有。注意,对于价格序列,根据微分中值定理,对于每个时刻,都存在介于和之间的价格使得下式成立:记,根据反函数求导法则,于是,。然后通过递推,便可得到:进而对任何及,都有。这说明是柯西(Cauchy)序列,从而必是收敛序列。设其极限为,则从反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连续性可知,从而,即是均衡价格。命题1得证。 (a) 正常商品的蛛网模型 (b) 吉芬商品的蛛网模型 图7-8 蛛网模型:接近市场均衡的价格调整过程命题1所述的价格调整过程如图7-8所示,其收敛路径好像一张蜘蛛网,故人们把它表述的局部均衡模型形象地称为蛛网模型(cobweb model)。第二节 长期竞争均衡局部均衡描述了短期

34、内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其关键在于市场总供给是各个生产者的供给之总和,市场总需求是各个消费者的需求之总和。这个事实在长期内也时成立的,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实际上,消费方面没有什么问题,有多少消费者,就有多少消费者始终参与市场消费活动,因此长期内的市场需求依然是各个消费者的需求之总和,而且消费者个数是既定的。但供给方面就不同了,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行业。当呆在行业内有利可图时,厂商会继续呆在行业从事生产供应活动,而且该行业还会不断吸引其他潜在厂商的加入,导致实际参与市场供给的厂商个数不断增加。相反,当呆在该行业无利可图时,厂商就会退出行业去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导致实际参与市场供给的厂商个数不断减

35、少。厂商的进进出出,使得参与市场供给活动的厂商数目成为动态不定,这样就不好确定市场总供给了。可见,市场实现长期均衡要比实现短期均衡难得多。一. 长期均衡条件从理论上讲,完全竞争行业内各个厂商该是完全相同的,即具有完全相同的成本函数和供给函数,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现在,我们不妨就作出这个假定,以方便我们的讨论应。长期内,厂商依然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理来决定产量目标。设厂商的成本函数为,厂商的供给函数为。则是边际成本函数的反函数:。再设市场需求函数为,并且假定,,即需求函数严格递减,供给函数严格递增,也即假定所考虑的商品属于正常商品。设在开始时,行业内只有一个厂商,叫做厂商1。于是,厂商1

36、的供给函数就是市场供给函数,市场供求确定了市场价格:。该厂商之所以要在该行业中经营,是因为这个行业能够赚到超额利润,即在价格下厂商的利润。其他厂商看到厂商1赚到了超额利润,也就要加入该行业。设这时第二个厂商(厂商2)进入到行业中来,于是市场供给函数变成为,结果引起了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根据供求决定的新的市场价格为:。厂商的利润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为价格水平下的利润。如果,那么这将还会吸引第三个厂商(厂商3)进入该行业,这使得市场价格再度发生变化,变成:。厂商的利润也随之变成为。如果这个利润依然大于零,那么还会吸引第四个厂商进入行业。如此下去,假如该行业已经吸引了个厂商进入,使市场价格变成为:,厂商

37、利润变为。如果这个利润大于零,则还会有第个厂商进入,使市场价格进一步变为:,厂商利润变为。如果,那么行业中就不会停止新厂商的进入。可见,新厂商进入行业会一直持续到厂商利润变为零为止。相反,如果行业中现有厂商太多,以致厂商利润为负,那么就会有厂商从该行业中推出,使市场价格回升,厂商利润上升。当利润上升为正时,又会有新厂商进入行业,使利润水平下降。所以,只有当行业内诸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时,厂商进入和推出行业的活动才会停止,参与市场供给的厂商数量才能得以确定,从而市场供给函数才能确定下来。让我们把长期内市场的上述变化给一个严格的描述。设行业内暂时有个厂商,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确定的市场价格为:。厂商

38、的利润为。只要,尽管市场上供求暂时相等,但行业内厂商的进出没有停止,市场供给不得以固定。要达到长期均衡,就必须不但短期均衡得到实现,而且从长期看厂商进出行业的情况也得以平静,市场总供给函数能够固定下来。所以,市场长期均衡应该是由价格、单个厂商的产量和行业内厂商人数组成的这样一种状态:,且,即这就是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或者叫做长期均衡方程。该方程确定的行业内厂商数目,叫做长期均衡厂商数目;所确定的价格就是,叫做长期均衡价格;所确定的产量,记作,叫做长期均衡厂商产量。下面看一看确定的短期均衡价格随行业内厂商数目的变化规律。在恒等式两边对求导数可得,即这说明随着行业内厂商数目的不断增加,产品的市场价

39、格将不断下降。利润的变化情况如何?求利润对的导数,可得:这说明随着行业内厂商数目的增多,各个厂商的利润水平在不断下降。例1. 线性供求市场的长期均衡 图7-9 线性供求函数下的长期均衡 设市场需求函数为,厂商的成本函数为,其中,并且这些常数之间满足条件,从图7-9中可看得出该条件的意义:当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时,该厂商肯定盈利。另外,是单个厂商的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并且。这样,我们便得到单个厂商的供给函数:当时,;当时,。在行业内有个厂商的情况下,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方程确定:。相应地,厂商的利润为:令,可求出长期均衡厂商数目和长期均衡价格,进而求得长期均衡厂商产量: ,。当时,从条件可知。所以,最终

40、停留在行业中经营的厂商不止一个。当时,从而长期均衡价格,此时单个厂商的产量为零。这就是说,在行业内厂商数目有限的情况下,不论行业内有多少个厂商,各个厂商都能获得超额利润,从而该行业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行业。结果是新厂商不断进入该行业,导致行业内厂商数目越来越多,产品市场价格越来越低,单个厂商的利润越来越少,从而单个厂商的产量越来越,直至产品价格趋向于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利润趋向于零,厂商产量也趋向于零。也就是说,当行业内有无限多个厂商时,谁也别想生产,谁也别想获得超额利润。长期均衡方程中的厂商成本函数及厂商供给函数都是短期的。为什么在长期分析中使用短期函数呢?事实上,长期是由各个短期组成的

41、,厂商的长期产量目标要靠短期生产来实现。初级微观经济学也告诉我们,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函数是短期平均成本函数的包络线。这样,当市场实现长期均衡,即当厂商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原则决定把生产安排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时,长期平均成本也最低,从而此时长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也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又等于市场价格。可见,长期均衡方程所述的长期均衡条件等同于说:,这里“”表示长期,“”表示短期。我们再对长期利润为零这一点作些说明。超额利润为零,不意味着厂商经营情况差,应该转向他业。它说明的是资源配置达到最优,而且厂商得到了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由于厂商的收入恰好包住付出的成本

42、,厂商能够继续停留在行业内进行正常经营。所以,长期经济利润为零,这是行业完全竞争的象征,是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象征。当然,厂商希望能够获得正超额利润。也正是这样的追求,才激励着企业家不断开创新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二. 长期供给曲线长期内,市场供给曲线不能象短期那样把各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来得到,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导致市场价格变动,我们无法知道要把哪些厂商的供给曲线加起来。另外,如果不断有新厂商进行行业,那么该行业就要扩张,导致对要素的需求上升。如果要素需求上升又导致要素价格上升,那么行业(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要上升(即成本增加),从而长期均衡点向上移动,导致产品价格上升。可见,要分析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但总体上来说,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是通过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移动而形成的。为了分析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我们假定不涉及技术进步因素,产量的增加只是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来实现的。我们根据要素市场的三种不同情况来讨论。(一)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当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行业对要素的需求只占要素市场需求的一个极小部分时,行业对要素的需求的变化就影响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