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知识讲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知识讲座ppt课件.ppt(2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欢迎参加模具知识讲座,讲师:罗 辑,课程安排,模具术语常用塑料特性与模具要求常见问题修模对策模具加工常用设备模具设计标准,模具术语,一.进浇部分:竖浇道,流道,浇口,热流道,竖浇道,大水口形式,细水口进浇形式,热流道系统进浇,二.分型面 1.定义 成形产品的模具零件的分界面,它可以确定产品成形毛刺方向及排气 2.分型面设计要求 (1)分型面位置(即形状)的判断: a.能满足产品的外观及精度要求 b.便于产品的后续加工 c.便于产品脱模 d.便于排气 e.便于模具加工和装配 f.尽量减少侧抽芯,简化模具结构 g.产品有两个以上的开模方向时,需考虑行位机构 h.避免出现尖,行位分型面,(2)分型面
2、的定位:模具零件受力平衡,改善产品夹线,a.模座四周安装导柱辅助器(啤把锁),b.分型面自身做管位,分型面自身做管位,分型面自身做管位,全周管位,条形啤把锁,三.拔模角,1.定义:产品胶位与模具开模方向的夹角,也称拔模斜度或啤把,模具开模方向,模具型腔蚀纹表面,2.决定拔模角大小的因素,a.产品形状及外观要求:胶位高度;是否蚀纹(最小拔模角);塑件壁厚较大时,会使收缩量增大,应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b.装配关系:装配方向和间隙,c.塑件材质:产品胶位最厚处与最薄处的成形要求;塑料材料收缩率大,应选用,拔模角方向一致,较大的脱模斜度 ;增强塑料含耐磨成份,脱模斜度可取大一点 ;胶位缩水的预防(壁,
3、厚与筋位大端的比例),為防止成品的“十”字筋位縮水,應做防縮水結構-“火山口.,四.火山口,火山口,五.模具零件认识,常用塑料特性与模具要求,1.按模具设计要求我们大致可将常用塑料的流动性分为三类:(1)流动性好:尼龙PA、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醋酸纤维素、聚(4)甲基戍烯;(2)流动性中等:改性聚苯乙烯(例ABSAS)、有机玻璃PMMA、聚甲醛POM、聚氯醚;(3)流动性差:聚碳酸酯PC、硬聚氯乙烯PVC、聚苯醚PPO、聚砜PSU、聚芳砜、氟塑料。,2.常用塑料特性参考资料,常见问题修模对策,1.加胶:加胶一般采用做电极放电加胶,要注意检查电极的尺寸,以及碰数方式,要碰原位来
4、验证。(电脑图纸只能作为参考) 2.减胶:结构减胶必须谨慎对待。常用的方法有: a.烧焊 b.作镶件 c.盲堵 d.更改分型面 2.1烧焊减胶适用于 a.浅胶位小部位减胶 例如:一条胶位要减胶一个角, 首先把胶位弄开阔一点,以便烧 焊,烧焊后,再用电极加工成我 们要的形状。,b.浅表面减胶 例如:在一型腔面减胶,首先标出大致烧焊位置,用相同材质的焊条烧焊,烧焊后再回火,然后加胶完成。 2.2作镶件减胶适用于: a、较深骨位的侧边减胶 例如:一条深股位的厚度要由2.5减胶为2.0,一般就在旁边作 镶件占去0.5空间 。 b、复杂表面上的孔、坑减胶镶件加大后FIT模即可。,2.3 盲堵减胶适用于较
5、深胶位的端面减胶,重点在于数据要测量准确,封堵的镶件要与模仁封胶良好。大部分的“+”字筋端面减胶采用这种方式,当一较深的位于侧边的股位端面要减胶,而下面有水道通过时,一般从上方盲堵,这种方式需要准确的模具三维数据。 2.4更改分型面减胶,适用于整个型腔减胶,加工好分型面,FIT模完成。,对策:镶件上烧焊,产品筋位减胶,筋位内侧减胶烧焊困难,镶件,盲堵,分型面更改,3.批锋 模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磨损、变形等原因产生批锋,根据批锋产生的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 3.1.1 型腔周边塌角,大的模具可直接烧焊,回火后重做分型面、型腔。中、小型模具除烧焊以外还可考虑降分型面,重做型腔。 3.1.2 在
6、FIT模后发现分型面配合良好,而周边又没有塌角,此时很可能是模具强度不够,这就要求增加撑柱,还要分析分型面形状及产品形状,判断在注塑时是否会产生横向推力,假如是还必须在相应位置增加虎口,以定位分型面。3.2滑块批锋 3.2.1 滑块不到位,垫高铲机重新FIT模完成,当滑块上有大面积胶位时要考虑注塑时的塑胶压力,FIT时要留适当余量。 3.2.2 滑块圆角(同3.1.1) 3.3 斜顶批锋 3.3.1 斜顶回不到位,主要斜顶上的梢柱与梢孔间隙过大,重新加工完成。 3.3.2 斜顶与导向孔间隙大,当订单非常紧急时可烧焊斜顶,重配完成,大部分情况下要求重做斜顶、配模、氮化完成。,3.4 镶件跑批锋
7、3.4.1 深的胶位在制作时一般采用镶件的形式,生产一段时间后,镶件会因为腐蚀而圆角。对策是用防酸钢重做镶件,应急时烧焊也可。 3.4.2 在一些镶拼制作的模具上,会因为注塑的压力而将镶件挤开,对策有三种:改善进胶系统,降低注塑压力;增加斜契块,以压紧镶件;调整产品形状,胶厚,以便压力相互抵消。 3.5 司筒跑批锋,采用盲堵方式(同2.3),分型面批锋,4. 顶白 当模具表面粗糙,顶针排布不合理,注塑压力太大时产生顶白。 4.1 有顶白时首先分析样板,能够加顶针的尽量加顶针,有倒扣的要去除,加强省模。 4.2 将顶针磨短,适当增加胶厚,以遮盖顶白。 4.3 在顶针,直顶上加锯齿以增加顶出力。
8、4.4 将胶件的筋位连通,增加胶件强度.,顶白,顶白,5.缩印 胶位太厚或变化太突然时容易产生缩印 5.1 司筒柱缩印,垫高中心针,减薄胶位完成,柱壁太厚时,在柱子周围做一个火山口减胶。 5.2 胶位处缩印,可将胶位周边适当加胶以平顺胶厚,也可将胶位减薄。 5.3 因为注塑压力造成中心针、镶件弯曲时也会有缩印,治标的方法是增加周边胶位,治本的方法是改变塑胶流动方式或者将镶件加强。,缩印,缩印,6.喷痕 当进胶处没有阻挡物而塑胶直接射入型腔时会产生喷痕。 6.1 更改进胶位置,更改进胶方式 6.2 增加阻挡物,喷痕,进胶处,7.回龙线 当两股胶料在流经较长路径后汇合时会产生较明显的回龙线,既影响
9、外观也降低塑件强度。 7.1 大部分回龙线可通过调整注塑参数消除。 7.2 在回龙线处增开排气甚至加冷料包来消除。 7.3 更改进胶口位置。,回龙线 烧焦,进浇位置,回龙线,8.烧焦 在回龙线处及深胶位的角落容易产生烧焦。 8.1 去除回龙线的方式也可去除回龙线处的烧焦。 8.2 深胶位尽量用镶件的方式排气,当胶位形状复杂时,可增设小顶针改善排气。,9.咬死 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顶针、直顶、直板、斜顶咬死的情形,咬死后能打出来的就打出来,打不出来的一般是割掉重做。咬死的原因有: 9.1 配合太紧,运动件在摩擦件中发热、胀大,最终卡死; 9.2 活动件材质太软,运动中产生的细小渣屑会撒伤
10、运动件,伤口迅速扩大,导致卡死; 9.3 太多的尖角,一般来说尖角处比较脆弱,尖角越多,卡死的可能性越大; 9.4 滑动面上不干净,有渣屑; 9.5 斜顶的角度太大; 9.6 没打润滑油; 9.7 相互摩擦的材质相同,在处理时,要注意把咬死的面弄的顺滑,能开油槽的要开油槽,运动件要全部热处理以增加硬度,能倒角的位置,全部倒角,配合的松紧度以手能推动为宜;,CORE,活动件,有油槽,10.拉花 补纹 模具在生产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塑件的腐蚀、挤压使得型腔的表面质量下降 ,一般重新省模即可。 10.1 当一型腔频繁的被拉伤时,很可能是钢材材质有问题,对策是氮化后省模; 10.2 氮化层不均匀时,抛光过
11、程中可能会将薄的地方抛掉,此时只能调整氮化工艺,重新氮化; 10.3 补纹时要注意烧焊的地方要回火后才能补纹; 10.4 绝大部分的纹路,在省模到400#砂纸后就能蚀纹。,光面,纹面,11. 裂纹 1)材料本身的应力集中或内裂纹 a.烧焊 b.锻打 c.EDM后,不容毁时,省掉硬化层 2)结构应力:直角、尖器、退刀槽 3)受力不均 a.结构 b.注塑11.1 后盖前模的一侧开裂,原因可能是: a. 与后模滑块的间隙太大; b.结构应力; c.强度太小。解决方案是将裂纹挖掉,烧焊,并回火处理。重新配模。,裂纹,11.2 镶件一侧有插穿时,易断裂: a. 与前模碰穿处间隙大。在注塑时,胶位面上产生
12、的推力使得薄片轻微变形,注塑停止后,薄片回弹,反复多次后造成开裂; b. 与前模碰穿处太死,合模时,将薄片轻微压下,开模后回弹,反复多次后造成开裂。 11.3 镶件两侧边的胶位不一样厚时,易断裂。如:H4801前盖。 在注塑时,胶位厚的一边先充满,充满后的胶位对镶件产生推力,使得镶件变形,停止注塑时变形消失,反复多次,镶件断裂。镶件断裂的例子还有很多,差不多都是上述情形,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不对称的力量,这一力量使得模具产生轻微变形,反复多次后产生裂纹。 最佳对策是: a.让镶件周边的受力对称,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当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时,就只能让镶件足够强,足够大; c.作成镶拼的形式,在
13、受力时以轻微移位代替轻微变形。,裂纹,12. 夹口 模具尺寸不够准确,前、后模定位不准时,产品上会出现夹口。要改善夹口,首先就要在前、后模上加定位装置,在定位准确之后,可在注塑机上边试模边修夹口,最后省模完成。对于一些要求很严格的产品是不能用打磨机修夹口的,只能提高模具尺寸的精度。对于出现夹口的部位,用火花机、百分表、反复测量,保证尺寸偏差在0.05以内,这种情况更需耐心、细心。,13. 漏水 13.1 首先要检查密封圈,挑出破损的并保证密封圈高出工件表面0.5-1; 13.2 在氮化后,要将所有的水道重新堵过; 13.3 当水道与其他孔干涉时,堵掉原有的水道,在其它位置重开水道。,密封圈,用铜堵,用堵头堵,模具加工常用设备,模具设计标准,好的产品品质取决于产品开发的合理性,模具质量的高低,成型条件的好坏.,Thank you for coming!,愿我们共勉:,让我们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