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76736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十二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十二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十二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十二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ppt课件.ppt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一、定义,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人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余光中关于华文文学“三个世界”的划分:“华文写作的第一世界自然是中国大陆,即华文文学的中原;第二世界是离心脏较近些的边缘地带台港澳地区;而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华人写作,那就都是中文的第三世界了,因为在那里,汉语并不是主流。“,一、定义,华裔文学:指在移居国出生、长大、国籍为移居国的作家,使用移居国语言进行写作。即华裔用所在国的语言创作、表现他们国外生活经历的文学作品。华人文学指海外华人用华文或其他文字(如英文、法文等)创作的作品。,海外/世界华文文学,新移民文学,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大陆移民海外

2、的留学生、学者、知识层的文学创作一种概括,有过“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坎坷经历或见闻,对迁徙海外有较多的自觉性和适应性,语言可能是移居国语言,也可能是汉语。严歌苓、虹影。,世界华人文学,是在“海外华文文学”这个概念上发展、演变而来。指的是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或华裔用汉语或其他语言创作、表现海外华人生活经历的文学作品。包括了常用的海外华文文学和世界各国的华裔文学,还包括用中文创作的港台地区文学。,流散文学,Diaspora“流散”(离散、流离失所),又译作“散居”(散居者、族裔散居)、“飞散”等,源出古代犹太人聚少离多的历史文化境遇,是指离开母体文化而在另一文化环境中生存, 由此而引起个体精神世界的

3、文化冲突与抉择, 文化身份认同与追寻等一系列问题的文化现象。与民族、族裔、身份、文化等相互关联的,其语义应是存在于跨民族关联(transnational networks)与跨文化语境的动态之中,是全球化和后殖民研究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流散文学(DiasporicLiterature)”就是流散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文学理论)。,海外华人是当今世界上人数最为众多的散居共同体之一,海外华人移民到异邦,开始了对自身归属和文化认同的焦虑。中国或者说文化中国,是流散于异邦的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财富。在所在国主流文化面前的“他者”身份的无奈与困惑,构成了华人在海外具有文化身份的尴尬处境。海

4、外华人中通过记忆、回望、想象、传说等方式致力于用母语的表达,以抗衡西方世界中存在的种族偏见和文化误解乃至歧视。,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 奈保尔,拉什迪,世界华人文学和离(流)散文学,来自全球任何族裔和民族国家背景、用任何语言创作的有关中国生活题材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流传、流变情况的文学作品。旅居海外的中国作家,背景不同的中文作家,客居外文作家,华裔外文作家。,二、代表作家作品,严歌苓 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度广泛的作家。 1959年生于上海。她出国前就著有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等。少女小渔、女房

5、东、人寰等中长篇小说获一系列台湾文学大奖。,小渔与马里奥的假结婚。大陆女孩小渔需要一张绿卡。潦倒的老作家马里奥需要还债。小渔的男友出一万美金典“妻”。马里奥在小渔的感化下由颓废而重新找回丢失以久的尊严。对小渔的肯定和赞赏。弱者的爱和宽容。东西方道德的冲突。人性的美好及力量。华人为了融入主流社会而付出的惨痛代价。,扶桑是上个世纪中国乡间女子,辗辗被拐卖到美国从事皮肉生涯。尽管身世悲苦,却能逆来顺受。扶桑的魅力吸引了美国少年克里斯,并由此展开数十年的爱怨纠缠。同时,她从小被许配的丈夫大勇也以神秘的面目出现,并产生纠葛。,虹影 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是一个既写诗又

6、写小说的作家。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获中国台湾1997“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旅居英国伦敦。,本书纪实性强,是虹影的自传。主人公“六六”(我)是双重饥饿(“食”与“性”的产物 。在没有粮食也没有爱的饥饿中,少女愿意为每一个捧着碗的人下跪。 刘再复在序言中说:“虹影把饥饿年代的苦难写得令人不寒而栗。而使我惊讶也是使小说艺术获得成功的则是: 第一,作者之描写苦难人生时非常冷静,和她以往的作品很不同。熬过大苦难的幸存的女儿,此时身在汪洋彼岸,时间与空间均已拉开距离,一切都变得那样明白明晰,无须浮躁,从容写下便令人惊心动魄。 第二,作者不仅抒写了苦难现象,而且写了苦难重压下人的心理变态。人在饥饿到

7、极点时无所谓羞耻屈辱。,张翎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加拿大多伦多市。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交错的彼岸、望月,中短篇小说集尘世等。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文奖。,江苏高淳人。著名画家、美学家。先后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任职。1992年出国,现居美国拉斯维加斯。2004年5月,他的自传体散文集寻找家园(第一卷梦里家山、第二卷流沙坠简)被赞为“汉语散文界的一大收获” 。,高尔泰,寻找家园可谓“追求

8、自由的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虽为回忆性散文,可从材料的选择、细节的捕捉,到叙述的角度,都超越了囿于个人经历的自传。作者并不更多写自己,而写所历所思的人、事、物。,木心 本名孙璞,浙江桐乡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历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主编、上海交大教授等。1982年移居纽约。著有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即兴判断、温莎墓园日记、素履之往、巴珑、会吾中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目前在中国内地出版的,有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一种富有人类感情与文化表情的中国汉字,优雅、从容、洗练、蕴藉,极为讲究。 陈丹青说“他似乎是在没有中断的传

9、统底下出来的人”,我觉得很准确。有人看到他的东西就说他用字很“深”,我一个上海朋友就说过木心的文字太深奥,每一页都有字需要一般读者去查字典。可这又不表示他完全很古意,虽然他曾经用文言文翻译过一次诗经,功力很夸张,但问题是他不是纯粹古典,说他像五四吧,又不像五四,更不像我曾经说过的时下那种语言污染下的散文作品,不会动不动写出来一句什么“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种莫名其妙让人看了就起鸡皮疙瘩的句子。,叶维廉,当代诗人,文艺评论家,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渔村。1948年由中山县去香港读书,曾与人创办诗朵诗刊。1955年,考取台湾大学外文系,开始用中、英文写诗。1959年入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从事研究

10、,1961年获得该所英语硕士学位。在此期间,结识诗人纪弦、洛夫等,常有诗作发表,并翻译了艾略特荒原等诗,参加现代法国诗的英译。1963年去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重要诗集有赋格、愁渡、醒之边缘、野花的故事、叶维廉自选集、花开的声音、惊驰等。他不仅写诗,而且在汉语诗歌和中西比较诗学研究领域贡献突出。,说着,说着它就来了: 躲繁响 摧朝花 薄弱的欲望依稀似那年那年愁机横展 三桅船下水如玉 昏鸦澎湃,逐潮而去尽 妻说,我们就开动吧 向东也好 向西也好 房舍的余烬因风 如线轴的线默默的织入 记忆的衣衫里 我们不是有海的摇篮吗 任棠儿梦入舷边的水声里 说着,妻的头发就把砰砰的战火抛在后面,第一曲,愁渡

11、,快快睡,快快睡 我们有了明丽的冰雪 别怕那拾级而上的新娘 快快睡,别惊醒 虽然你已经伤残,睡着,水库坝上的瀑布滂沱 好远好远的声响,仿佛 高悬的针药,在横断的夕阳里 载着一队白衣的女子 指划着 向烟笼的弧岸 一个男子 摇着麝香的铃儿,把金波洒向焦急的人们 而琉璃的航程缓缓驶进血脉里 “风起了!快下帆!快把舵!” 轰然,流沙突变为清鉴的湖以后 亲爱的王啊,为什么你还在水边 哭你的侍从呢? 掮起你的城市,你侵入远天的足音里 不尽是你的城市吗? 亲爱的王啊,别忧伤 你在哪里,城市就在哪里,一般认为,汤婷婷1976年发表自传体小说女勇士标志着华裔作家创作进入美国文学主流的开始。,祖籍广东新会。一九四

12、零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士得顿市。一九五八年获自幼爱得奖学金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先念工程学系,后转念英国文学。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七年曾任夏威夷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后又担任东部密歇根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一九九零年起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文学系教授。她的第一部作品是回忆录式的小说The Woman Warrior : 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女勇士),一九七六年出版后,获当年美国及全国书评界的一项最佳奖。一九七七年又获美国现代周刊列为七十年代最优秀奖。,女勇士,日裔美国诗人加勒特洪果的评价 :70年代中期对于亚裔美国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事

13、件也许是汤婷婷女勇士的出版和随后的畅销。该作品的文学成就和热销在简短而轰轰烈烈的亚裔美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小说副标题“群鬼之中的一个少女的回忆”激起了大家对在美国的一个亚裔女子个人经历的关注,画出了神话意识,它似乎能给许多无名女子以力量,而且可能给我们的文化的任何消声了的“他者”以力量,不管其背景如何。,1、“无名女子” (No Name Woman)2、“白虎山学道”(White Tiger): Fa Mu Lan现代花木兰故事3、“乡村医生”(Shaman):母亲勇兰4、“西宫门外”(At the Western Palace):姨妈月兰5、“羌笛野曲”(A Song for a Barb

14、arian Reed Pipe):蔡文姬,女勇士打破了关于女子属性和华裔美国女子属性的极度沉默,在就民间传说、家史和个人沉思所想像出来的历史和神话的“他者”之中重新排列了民族和性别的位置。,汤婷婷笔下的巾帼英雄形象折射出的是作者在美国现代社会求得性别、种族上的平等生存权力的欲望。是汤亭亭进行中西跨文化再创造的结果。 汤亭亭:“这不是中国的神话,而是改造过了的美国寓言”。,女性主义思想对男权中心的解构,东西方文化的相遇和碰撞,栩栩如生地向读者描绘了异质文化相遇、碰撞的画面,辨认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对两种文化都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中国鬼:男权、落后、愚昧、迷信。美国鬼:机器社会的压抑、种族歧

15、视对少数民族的消声。“美国也到处是各种各样的机器,各种各样的鬼的士鬼、公车鬼、警察鬼、开枪鬼曾几何时,世界上充满了鬼,我都透不过气来,我都无法迈步。”,文化身份的重构,书中的女儿对母亲说,“现在我们属于整个地球了,妈妈。如果我们和某一块土地切断了联系,我们就只属于整个地球。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不管我们站在什么地方,这块地方也就属于我们,和属于其他任何人一样。” 在文化多元的美国社会中,华裔只有借助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才能建构有别于其他族裔的特性,形成与主流文化不同且平等的族裔文化,在西方社会的土地上拓展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化家园。但是这种族裔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很不相同,而是处在两种文化之间的、或

16、融合了两种文化的、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族裔文化。,想象的中国形象,“双重想象的故国” 1男尊女卑的社会 无名姑妈的故事、“西宫门外”中月兰的故事。书中大量地列举了歧视女孩的民谚,例如“女娃好比饭里蛆”、“宁养呆鹅不养女仔” 、“养女等于白填”、“女大必为别人妻” 。导致月兰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勇兰的“一夫多妻制”思想。月兰是一个受儒家“三从四德”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女子,虽然丈夫去美国多年,她从来没提出要到美国,而是安于在香港的生活,“他给我寄了那么多钱,吃的,穿的,丫鬟,我应有尽有,他还供养了女儿,他送她上大学”。她对此非常满足。,在中国,父母会把我和妹妹卖掉。父亲也会娶两个乃至三个老婆,她们

17、会往我们脚上泼滚开的油,并谎称我们哭是因为淘气。他们把好吃的给自己的孩子,给我们石头。我不想到鬼都没有人形的地方。,2令人恐惧的“饮食文化” 3“恐怖、饥荒”的红色“中国形象 这些描写一方面隐约浮现了中国某些历史阶段的社会运动,但另一方面也可见出美国的白色政治对新中国“妖魔化”的宣传对华人心理造成的巨大影响 。汤婷婷在某大学接受采访中提到“我担心到中国后会发现以前写的一些东西会与事实不符”。她给西方社会展示的中国是一个她想象中的中国。,汤亭亭:从女性主义到文化共生互补,对于在美国文化中长大并生活于其间的汤亭亭来说,中国并不是她的祖国,而是一个文化上的“他者”。她笔下的中国神秘而闭塞,充满了神仙

18、鬼怪,给人一种烟雾缭绕,“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这不仅可以满足外国人对于异域文化的好奇心理,赢得作品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她还期望通过对中国神话、传说、戏剧,以及中国的风俗习惯的改写和对他们祖先漂流,移民历史的追忆,以及自身作为华裔生活在美国的个人经历的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个特定的环境,来实现她对男性中心论的反抗以鬼故事为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比比皆是各章节到处穿插着作者对中国文化自相矛盾的看法和评说。汤亭亭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无节制的使用,恰恰说明了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远和自身认识的困惑。实际上,这些中国故事正像鬼魂一样,影响了做作者一生。值得注意的是,汤亭亭对中国文化的描述

19、,是经过艺术加工和变形的,是华裔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是作者对中国文化有意的“误读”。,关公战木兰透视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和汤亭亭之间的文化论战,赵建秀认为, 自传并非中国形式, 它是基督教的, 源于该教的忏悔。汤亭亭和谭恩美等人都是基督教徒。主流文化的出版社只愿意出版美国华裔的自传( 当然, 还有烹调) 。最后, 这些华裔的作家完全遵循基督教关于亚洲/ 中国的刻板形象的规则。西方存在一个认识误区 中国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而中国男人没有阳刚之气, 厌恶女人。赵建秀认为, 华裔作家的任务是修正刻板形象, 重构华裔历史, 创建英雄传统, 而不是加深扩大刻板形象的传播。赵建秀指控汤婷婷为“数典忘祖”的

20、叛徒。:认为其作品中对于中国神话的移植和改写是对亚裔族性的背叛和对白人主流的迎合。,谭恩美,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取得语言学硕士学位。作品有喜福会、灶神之妻美、接骨师之女、沉没之鱼等,喜福会,喜福会是1989年美国四大畅销书之一。小说描写解放前夕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四位女性的生活波折,以及她们与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撞。,通过四对母女两代人的冲突显示了两种文化的冲突、理解、融合过程。两代人代表了两个时代的文化。两种文化的矛盾性与融合性。,四对母女,吴素云(Suyuan Woo) 吴精美(Jing-mei (June) Woo );许安

21、梅(An-mei Hsu, )许露丝(Rose Jordan );龚琳达(Lindo Jong )薇弗莱龚(Waverly );映映圣莱克尔(Ying-ying St. Clair. )丽娜(Lena );小说的第一、四部分为母亲们的故事 ,二、三部分为女儿们的故事。,华裔母女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千里鹅毛 这位老太太至今记得,多年前,她在上海,曾傻乎乎地出了个大价钱,在菜市上买下一只“天鹅”。这只给小贩吹得天花乱坠的家禽,曾是像丑小鸭般拼命伸着脖子,企图能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而后来,它果真变得那么优雅、动人,简直舍不得宰了吃。 后来,这个女人带着天鹅离乡背井,过江越海,直奔美国。在滔滔的海面上,

22、她和它,都伸直着脖子往美国的所在观望着。“到了美国,我就要生个女儿,她会很像我。但在美国,她却无须仰仗丈夫鼻息度日。在美国,不会有人歧视她,因为,我会让她讲上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她将应有尽有,不会烦恼不会忧愁。她会领略我的一番苦心,我要她成为一只比期望中还要好上一百倍的漂亮的天鹅!”在驶往美国的旅途中,她轻声对那只天鹅隅隐私语着。,然而她的脚一踩上这块新的土地,移民局便强令她与天鹅分手了。她无奈地向着它挥扬着双臂,然而天鹅留给她的,只是一根羽毛。随后,她又对着必须填写的一大堆表格。她已经完全忘记了,为什么她要千里迢迢来到美国,还有,她在自己背后,舍弃的又是什么。 现在这个女人已垂垂老矣。她

23、有了三个女儿。女儿已长大成人了,只会说英语,咽下的可口可乐要多于悲伤。好久以来,这个老妇一直想把这根天鹅羽毛留给女儿,并跟她说:“这根羽毛似很普通,然而所谓千里鹅毛一片心呀!”如是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她一直期待著有一天,她能以流畅的美式英语,把这个故事告诉她的女儿。,两代人之间冲突的产生跟东西方文化各自的传统有很大关系。跟双方对生存的不同观点有关。 母亲:逆境中求生存女儿:寻求法律保护华裔在美国社会的处境也是造成喜福会中母女两代人冲突的主要原因。,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吴精美:“我该说什么呢?有关我的妈妈我又能说什么呢?我什么都不知道。她只是我的妈妈。” “我能感到我额头的皮肤刺痛,血液沿着新的

24、血管直涌,骨头因为熟悉的旧伤而疼痛。我想,我妈妈是正确的。我正在成为中国人。”,“我没找到母亲常有的那种表情,但她们对我,总有一种无法描绘的亲切和骨肉之情。我终于看到属于我的那一部分中国血液了。呵,这就是我的家,那融化在我血液中的基因,中国的基因,经过这么多年,终于开始沸腾。”“我们都很像妈妈:一样的眉目,一样的嘴唇,我们看见妈妈了,正惊喜地注视着她的梦幻成真”,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情景,表明她与已经不在人世的母亲的和解以及女儿们对母亲所代表的东方文化的接受。在中国的文化和血液中,移民的女儿们找到了如家的感觉,分裂的自我得以整合。,如果母亲通过回忆与讲故事宣扬自我,重构主体,那么女儿最终在对中国文化的接纳中,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中找回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即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的混杂性文化身份。,三、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的特征,1、故国想象与历史重写,2、边缘、含混与杂糅书写,被夹在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