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助理人力资源师核心考点.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77802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师核心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师核心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师核心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师核心考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师核心考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助理人力资源师核心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助理人力资源师核心考点.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级(助理)人力资源师核心考点X第一章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1 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规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2 工作岗位分析的主要来源1)书面资料;保存的各类岗位现职人员资料记录以及岗位责任的说明,如现有的岗位职责、招聘广告等2)任职者的报告;可通过访谈、工作日志等方法得到任职者的报告。3)同事

2、的报告;可以从任职者的上级、下属等处获得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弥补其他报告的不足。4)直接的观察;工作现场观察对于任职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它能提供一些其他方法所不能的信息3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1、 基本资料。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即岗位评价的结果)、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和分析日期等方面识别信息。2、 岗位职责。主要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3、 监督与岗位关系。说明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在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4、 工作内容和要求。它是岗位职责的具体化,即对本岗位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事项作出的说明。5、工作权限。为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须赋予每个岗位不同权限,但权限必须与工作责任相协调、相一致

3、。6、 劳动条件和环境。它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工作所涉及的各种物质条件。7、 工作时间。包含工作时间长度的规定和工作轮班制的设计等两方面内容。8、 资历。由工作经验和学历条件两方面构成。9、 身体条件。结合岗位的性质、任务对员工的身体条件做出规定,包括体格和体力两项具体的要求。10、心理品质要求。应紧密结合本岗位的性质和特点深进进行分析,并作出具体的规定。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从品质、行为等多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4 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1.需要在企业单位进行系统全面的岗位调查,并起草出工作说明书的初稿。2.企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组织岗位分析专荚冬包括

4、各部门经理、主管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分别召开有关工作说明书的专题研讨会,对说明书的订正、修改提出具体意见。为了保证说明书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工作说明书需由初稿、第一稿、第二稿到送审稿増删多次,才能形成工作说明书“审批稿”,最终交由企业单位的总经理和负责人审查批准,并颁布执行。5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

5、。 (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应包括:明确规定调查的期限,明确调查的日期、时点;决定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二)调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应灵活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广泛深进地搜集有关岗

6、位的各种数据资料。(三)总结分析阶段 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进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回纳和总结。工作岗位分析并不是简单地收集和积累某些信息,而是要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作出全面深进的考察,充分揭示岗位主要的任务结构和关键的影响因素,并在系统分析和回纳总结的基础上,撰写出工作说6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1.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包括:1、程序分析。2、动作研究。2.现代工效

7、学的方法,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3.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所阐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7 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企业定员又叫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是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的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企业定员是以企业劳动组织常年性生产、工作岗位为对象,即凡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都包括在定员的范围。一般占全体员工的40%50%。8 核定人员数量的基本方法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

8、工作任务总量 /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1)按劳动效率定员是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工人劳动生产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 班产量定额=工作时间/工时定额定员人数=生产任务量工时定额/工作班时间定额完成率出勤率定员人数=(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定员人数=(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作业率)/(1计划期废品率)2)按设备定员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开动

9、的班次 / 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3)按比例定员 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 4)按岗位定员是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 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 / 工作班时间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定员主要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9 定员标准的概念 定员标准是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者所作的统一规定。10 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按管理体制分级: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2.行业劳动定员标准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按综合程度分类:1.

10、单项定员标准(即详细定员标准,以某类岗位、设备、产品或工序为对象制定标准) 2.综合定员标准(即概略定员标准,以某类人员乃至企业全部人员为对象制定标准)按具体形式分类:1效率定员标准2.设备定员标准3.岗位定员标准4.比例定员标准5.职责分工定员标准11 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P38不同级别的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人员使用规定了素质要求和数量界线。而行业定员标准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应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机构设置、管理层次、轮休轮班组织形式、作业率、出勤率、以及设备开支率等提出原则性要求。劳动定员标准中,对人员数量标准的规定,可采用尽对(数)指标,具体明确;亦可采用相对(数)

11、指标,便于按比例核定人数。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规定控制幅度。定员定额标准的内容包括:定员定额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说明;各类人员的划分范围;岗位设置及工作量的规定;生产方法与程序;使用设备的名称与规格;各岗位、设备的定员人数及各主要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内容和项目。12 定员标准的格式设计P41 劳动定员标准多采用表格的形式,对用人数量和质量提出要求。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明确而直接地向读者提供了某种信息,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1、表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一一编号2、表的接排。表的长度超过一页时,应在下面各页上重复写表的编号并叫括弧注明,如“表1(续)”3、表格的画法。表格采用封闭式,即应加边框

12、线;按GB/T1.1编写;应竖排而非横排4、表头的项目设计。(1)序号 (2)编码 (3)工种或岗位名称 (4)岗位主要工作要求(5)主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车速、日(年)生产能力、有效作业(台时)率等指标。(6)劳动定员定额的形式、计量单位的基本要求、同时可规定出勤率、作业率或作业时间标准。(7)人员素质要求,如职业标准的等级要求。13 制度化管理的基本理论1、 制度化管理的概念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2、 制度化管理的特征(1) 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并将其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 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岗位

13、权利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3) 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提出员工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等要求;(4) 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5) 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6) 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3、 制度化管理的优点(1) 个人与权力相分离(2) 制度化管理以

14、理性分析为基础(3) 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14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 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15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p50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是由一系列具体管理制度组成的。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性。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3、 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

15、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4、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访求,以及具体的指标等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5、 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6、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作出明确规定。8、 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9、 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16、。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审核的概念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对各项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进行审核,以保证其符合政府有关规定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并为企业人力资源下期费用规划提供依据。16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的基本程序在审核下一年度的人工成本预算时,首先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项目。在审核时,必须保证这些项目齐全完整,注意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是否涉及人员费用项目的增加或废止。特别是应当密切注意企业在调整人力资源某种政策时,可能会涉及人员费用的增减问题,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使其得到充分体现,以获得资金上的支持。总之,工资项目和基金项目必

17、须严格加以区别,不能混淆。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规定和发放标准的新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利益的资金管理、社会保险等重要项目,以保证在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中得以体现。17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的方法(操作部分)在审核费用时,首先要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然后确定在这些活动及其过程中,都需要哪些资源、多少资源给予支持(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这些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的比较情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大部分由人力资源部门掌握,项目之间根据余缺,在经济批准程序后可以调剂使用。对有些项目如费用,按使用部门进行控制,避免

18、部门之间相互挤占而完不成各自的任务。18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的基本要求1.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合理性2.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准确性3.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可比性。19 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方法(操作部分)1.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1)关注政府发布的年度工资指导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控制下线来衡量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2.)定期进行工资水平市场调查,了解同类企业工资变化3.)关注消费物价指数2.注重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3.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4.应与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结合起来。20 人力资源支出控制2、控制的原则 Z及时性原则、节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3、控

19、制的程序制定控制标准、实施控制、差异处理1 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内部招募:(一)推荐法;生产企业管理制度范本(最新精编)(82个doc4个ppt)(二)布告法;(三)档案法。优点:了解全面,准确性高激励性强,适应性快,使组织投资得到回报,费用较低缺点:来源局限、抑制创新,“企业管理繁殖”,可能造成内部矛盾2 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一)发布广告;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广告媒体如何选择,二是广告内容如何设计(二)借助中介;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高素质人才、高服务费)、劳务市场;人才交流中心(针对性强、费用低);招聘洽谈会(应聘者集中,选择余地大,有时难以招聘到高级人才)(三)校园招聘;适合招聘大批初级技

20、术人员(四)网络招聘;成本低、选择余地大、涉及范围广、方便快捷;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申请书等资料的储存、分类、处理和检索更便捷和规格化。(五)熟人推荐,比较了解候选人,招聘成本低,可能形成裙带关系 (六)行业协会优点:来源广,余地大,利于召到一流人才;带来新思想、新方法;树立企业形象;可平息或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矛盾;节省投资缺点:筛选难度大;进进角色慢;招募成本大;决策风险大;可能影响内部员工积极性不同招聘方法适用的招聘对象:发布广告:中下级人员; 借助一般中介机构:中下级人员猎头公司:热门、高级、尖端人员 校园招聘即上门招聘:初级专业人员熟人推荐:专业人员、一般人员3 选择招聘渠道的步骤1

2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2、分析招聘人员的特点;3、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4、选择适用的招聘方法;5、选择对应的媒体发布信息;6、收集应聘者资料4 笔试的适用范围P66笔试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选择方法,它是让应聘都在试卷上笔答事先拟好的试题,然后根据应聘者解答的正确程度予以评定成绩的一种选择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测试者的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差异,判断该应聘者对招聘岗位的适应性。也有单位通过笔试来测试应聘者的性格和兴趣。 一般知识和能力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智商、语言理解能力、数字才能、推理能力、理解速度和记忆能力等。专业知识和能力即应聘岗位相关的知识和能力。5 笔试方法的应用提高笔试的有效

22、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命题是否恰当。命题是笔试的首要问题,命题恰当与否,决定笔试的考核的效度如何。2、 确定评阅计分规则。各个考题的分值,应与其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及老师难度成比例。3、 阅卷及成绩复核。在阅卷和成绩复核时,关键要客观、公平、不徇私情。6 筛选简历的方法(一)分析简历结构;(二)审察简历的客观内容;(三)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或经验要求;(四)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五)对简历的整体印象。7 筛选申请表的方法(与筛选简历方法大体相同,其特殊地方如下:)(一)判断应聘者的态度;(二)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三)注明可疑之处。8 面试的内涵面试是用人单位最常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测试手

23、段。调查表明,99%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中都采用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实际能力与工作潜力,因此,面试在人员选择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9 面试的方法1.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看初步面试(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诊断面试(对初步面试合格者进行实际能力和潜力的测试)。2.从面试的结构化程度看结构化面试(减少主观性,提高效率,但过于程序化);非结构化面试(漫谈式,灵活自由,但缺乏统一标准,易带来偏差)10 面试的基本程序P71(一)面试前的准备阶段;包括确定面试目的,科学设计面试问题,选择合适类型,确定面试时间地点等。(二)面试开始阶段;从应聘者可预料到得问题发问,再过渡到其他问题,以

24、消除其紧张情绪。(三)正式面试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交流信息,应注意察颜观色。(四)结束面试阶段;应询问是否还有问题要问,或可安排第二次面试,整理记录表。(五)面试评价阶段。根据记录表采用评语式评估或评分式评估。11 面试环境的布置P72 应该舒适,适宜,利于营造宽松的气氛(注意安排好位置),而且应该是安静的。12 面试问题的设计P74 准备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招聘岗位工作说明书以及应聘者的个人资料。面试提问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尽量避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2)有意提问一些矛盾的问题,引应聘者做出可能矛盾的回答,来判断他是否在面试中隐瞒了真实情况。(3)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应聘者的求职

25、动机(4)所提问题要直截了当,语言简练,有疑问可马上提出(5)面试中,除了要倾听应聘者回答的问题,还要观察他的非语言行为13 面试提问的技巧P75(一)开放式提问;(二)封闭式提问;(三)清单式提问;(四)假设式提问;(五)重复式提问;(六)确认式提问;(七)举例式提问(即行为描述提问)。14 情境模拟测试分类 1、语言表达能力测试;2、组织能力测试;3、事务处理能力测试。15 情境模拟测试的概念情境模拟测试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员选拔方法,情境模拟测试是根据被测试者可能担任的岗位,编制一套与该岗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26、用多种方法来测试其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潜在能力等综合素质。16 情境模拟测试的方法 1.公文处理模拟法 2.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3.决策模拟竞争法4.访谈法 5.角色扮演 6.即席发言 7.案例分析法17 公文处理模拟法公文筐测试(in-baskettest),也叫公文处理。这是被多年实践充实完善并被证明是很有效的管理干部测评方法,测试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通过测试指导语的说明,让应试者以管理者的身份假想自己正处于某个情境常常是模拟出一定的危急情况下,完成各种公文的处理。主考官通过观察其处理过程对其个人自信心、企业领导能力、计划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敢担风险倾向能力、信息敏感性等实际能力做出判断

27、与评价。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文件编写要逼真;文件的处理难度要有差异,素材要充分;向应聘者介绍背景情况;处理结果交给评价小组;18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P80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对同一组人同时进行测试的方法。在空房间中只发给讨论小组(不指定组长)一个简短案例,即介绍一种管理情境,以引导小组自发展开讨论,最后由观察者评分。补漏:员工录用决策1)多重淘汰式;将多种考核和测验项目依次实施,每次淘汰若干低分者,最后排出名次择优录用。2)补偿式;不同的测试成绩可以相互补充,最后根据其总成绩做出录用决策。3)综合式;包含上面两种,应聘者通过淘汰式测试后才能参加其他测试。在作出最终录用决策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尽量使

28、用全面衡量的方法、减少做出录用决策的人员、不能求全责备。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19 成本效用评估P83是对招聘成本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是坚定招聘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招聘成本:(P83)招聘成本分为招聘总成本与招聘单位成本招募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包括:招募的费用、选拔费用、录用员工费用的安置费用、其他费用(差旅等)。间接成本:内部提升的费用、工作流动费用。招聘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单位成本是招聘总成本和实际录用人数之比。二、成本效用评估(P83)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择期间的费人员录用成本效用=正式录用的

29、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三、招聘收益评估(P83)此比率越高,则说明招聘工作越有效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20 数量与质量的评估P841、数量评估:录用员工数目的评估是对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检验的一个重要方面。2、质量评估:录用人员的质量评估实质上是对录用人员在人员选拔过程中对其能力、潜在、素质等进行的各种测试与考核的延续。录用质量是对员工绩效行为,实际力,工作潜力的评估,是对招聘工作成果和方法的有效性检验的另外一个方面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越小说明录取的人员的平均素质越高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 / 计划招聘人数*100% 越大说明招聘的方式越适合应聘比=

30、应聘人数 / 计划招聘人数*100% 100%说明在数量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招聘任务21 信度与效度的评估P84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信度分为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系数(还有评分者信度)效度即有效性和精确性,指实际测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及符合程度;分为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侧效度22 人员配置的原理p861、要素有用原理。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宗旨即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任何人员找到和创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2、能位对应原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能力特点的不同,而且在能力水平上也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使用人力资源,提

31、高人力资源投进产出比率。一个组织的工作,可分为四个层级: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应该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等级的人来承担。3、互补增值原理。组员有着共同的理想、事业和追求而达到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取长补短实现要求112,4、动态适应原理。指的是人与事的不适应是尽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随着事业的发展,适应又会变为不适应,只有不断调整人与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这正是动态适应原理的体现。5、弹性冗余原理。要求在人与事的配置过程中,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符合人力资源的生理心理要求,不能超越身心的极限,保证对人对事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既要给人力资源一定的压力和不安

32、感,又要保持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23 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P931. 以人员为标准进行配置:以人员为标准进行配置即从人的角度,按每人的最高分的一项给前排岗位。这样做可能同时多人在该岗位上得分最高,结果只能选择一个员工,而是优秀的人拒之门外。2.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是从岗位角度出发,每个岗位都选择最好的人来做,但这样做可能导致一个人同时被好几个岗位选中(在允许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3.给予双向选择的配置: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由于单纯以人为标准或者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均有欠缺,因此,可采用双向选择的方法进行配置,即在岗位和应聘者两者之间进行必要调整,以满足各个岗位人员

33、配置的要求。24 员工任务的指派方法P95匈牙利法定使用(工作时间最小化、任务最小化等),具体详见书本25 加强现场管理“5S”活动1、整理。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使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将不用物品从现场清除!)2、整顿。对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即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将有用物品布置摆放!)3、 清扫。在进行清洁工作的同时进行自我检查(对现场清扫检查,保持清洁!)。4、 清洁

34、。对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的巩固和维持,使之制度化(保持美观整洁!)。5、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员工的素养,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而不需要别人督促,不需要领导检查,这是“5S”活动的核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各种规章制度!)。26 工作轮班制的组织形式工作轮班的组织形式很多,企业采用过的有两班制、三班制:间断性/连续性和四班制:四八交叉或四六工作(井下作业)五班四运转:主要应用四班三运转制由每周48小时减少6小时。1两班制是每天分早、中两班组织生产,工人不上夜班。2三班制是每天分早、中、夜三班组织生产。根据公休日是否进行生产,又分间断性和连续性三班制。3四班制是指每天组织四

35、个班进行生产。又分为三种形式,即“四把交叉”、四六工作制和五班轮休制。4四班三运转:也叫四三制,其轮休制是以八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四个轮班,实行早、中、夜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工人每八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工作制度。也可安排工作三天休息一天,或工作九天休息三天,从循环期上看,可分为四天、八天、十二天等形式。在实行每周40小时的工时制度下,企业采用本轮班方法时,每个月需要安排一个公休日。5五班四运转:即五班轮休制,它是员工每工作十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制度。以十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五个轮班,实行早、中、夜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并每天安排一个副班,按照白天的正常时间上班,负责完成清

36、洗设备、打扫卫生、维护环境等辅助性、服务性工作任务。27 外派劳务的管理1、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具有劳务外派权的劳务代理机构,并提供:填写完整、准确的外派劳务项目审查表;与外方、劳务人员签订的合同,外方与劳务人员签订的雇佣合同;项目所在国政府批准的工作许可证证明;外方的当地合法经营及居住身份证明;劳务人员的有效护照及合格证)。2、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政治思想好、技术业务好、身体素质好)。3、外派劳务人员的(内容:国情、法律法规政策、职业道德、语言、风俗民情等;方式:技术和外语/公共;给合格者颁发外派劳务合格证)28 劳务引进的管理(一)聘用外国人的审批;1、拟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2、聘用意向书

37、;3、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4、拟聘用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5、拟聘用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二)聘用外国人就业的基本条件;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2、具有从事该项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3、无犯罪记录;4、有确定的聘用单位;5、持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三) 进境后的工作。1、申请就业证;2、申请居留证。第三章 与开发1 需求分析的程序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 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4、准备需求调查。制定需求调查计划;1、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2、确定需求调查工作的

38、目标;3、选择合适的需求调查方法;4、确定需求调查的内容。实施需求调查工作;1、提出需求动议和愿看;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3、分析需求; 4、汇总需求意见,确认需求。分析与输出需求结果;1、对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回类、整理;2、对需求进行分析、总结;3、撰写需求分析报告。2 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一)面谈法(二)重点团队分析法(三)工作任务分析法(四)观察法(五)调查问卷。3 面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者与对象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分为个人面谈和集体面谈。优:充分了解相关信息缺: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需要较高的面谈技巧4 观察法 指者亲自到员工身边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通

39、过与员工在一起工作,观察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搜集需求信息的方法。(适合生产作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对技术和销售人员不适合) 优缺点:对对象的工作有直接的了解;需较长时间、受主观偏见影响。 5 调查问卷法部门首先将一系列问题编制成问卷,发给对象之后再回收分析。设计应该注意:1.问题清楚明了,不会产生歧义2.语言简洁3.问卷尽量采用匿名的形式4.多采用客观问题的方式,易于填写5.主观问题要有足够空间填写意见。优缺点:相对成本低,资料来源广泛;准确度不足,问卷设计分析难度较大6 重点团队分析法指在对象中选出一批熟悉问题的员工作为代表参加讨论,以调查需求信息。优:花费时间

40、较面谈发少,得到的信息更有价值 缺:对于协调员和讨论组织者要求高。步骤 1.对象分类2.安排会议时间及会议讨论内容3.需求结果的整理。7 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是非常正规的调查法,结论可信度高;但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较多。一般在非常重要的项目才使用,包括: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的设计和工作盘点法,8 规划的主要内容(一)项目的确定;按的优先顺序,目标群体及其规模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来考虑设计目标及。(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求的优先排序;明确的目标

41、群体及规模;确定目标群体的目标)(二)内容的开发;坚持“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三)实施过程的设计;合理安排进度与各个学习单元之间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顺序、时间,形成进度表;环境尽量与工作环境相一致。(四)评估手段的选择;考核的成败和对效果进行评估 (五)资源的筹备;包括对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的筹备与使用 (六)成本的预算。9 制定规划的步骤(一)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可以运用从纯粹的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之间的各种方法。(二)工作说明;方法:工作说明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练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三)任务分析;方

42、法: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进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技术构成。另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类和分析其技术构成。(四)排序;方法:排序依赖于对任务说明的结果的检查与分析。任务说明的结果能显示出任务之间在层次、程序上的联系,这些是排序的基本依据。基于这些联系,再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如费用、后勤等),排序就能完成。(五)陈述目标;方法:设计者依靠工作说明的结果进行转换,就成了目标。(六)设计测验;方法:测试学(七)制定策略;方法:设计者回顾前几个步骤的结果,分析必须适应的问题环境。策略就要适应这些条件,最好的策略能在这些条件和对应措施间进行最适宜的

43、搭配。(八)设计内容;方法:通常的方法是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内容的性质和类型,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细节,并根据受训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内容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个细节的先后顺序,再选择适宜的工具和方式来展现这些细节。(九)实验。方法:实验的对象要从将要参加的学员集体中选取。实验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内容形式、设备工具要尽可能和真正的一样。10 年度计划的构成(1)目的。即从企业整体的宏观管理过程中,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达到的目的。(2)原则。即制定和实施计划时的原则或规则。(3)需求。即在企业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什么地方与现实需要存在差距,需要弥补。(4)的目的或目标。即计划中的项目

44、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目标或结果。(5)对象。即回答计划中的项目是对什么人或者什么岗位的任职人员进行的,他们的学历 、经验、技能状况如何。(6)内容。即回答计划中每个项目的内容是什么。(7)时间。时间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计划的执行或者有效期;其次,计划中每一个项目的实施时间或者时间;第三,计划中每一个项目的周期或者课时。(8)地点。地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每个项目的实施地点;二是实施每个项目时的 集合地点或者召集地点。(9)形式和方式。即计划中的每个项目所采用的形式和方式。如:是外派还是内部组织;是外聘教师还是内部人员担任;是半脱产、脱产还是业余等。(10)教师。计划中每个项目的教师由谁

45、来担任,是内聘还是外聘。(11)组织人。组织人包括两个方面的人员:计划的执行人或者实施人;计划中每一个项目的执行人或者责任人。(12)考评方式。每个项目实施后,对受训人员的考评方式,分为笔试、面试、操作三种方式。笔试又分为开卷和闭卷,笔试和面试的试题类型又分为开放式或者封闭式试题。(13)计划变更或者调整方式。计划变更或者调整的程序及权限范围。(14)费预算。它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整体计划的执行费用;一部分是每一个项目的执行或 者实施费用。(15)签发人。本计划的审批人或者签发人。11 年度计划的制订1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汇总意见,制定初步计划;2管理者对需求、方式(内部或外部)、预算等进行审批

46、;3部门组织安排企业内部过程,确定师和教材,或联系外派工作;4后勤部门对与内部有关的场地、设备、工具、食宿、交通等予以落实;5部门根据确认的时间编制次序表,并告知相关部门和单位。12 年度计划的经费预算进行计划的经费预算,需分析以下因素和指标:1确定经费的来源:是由企业承担,还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分担;2确定经费的分配与使用;3进行成本-收益计算;4制定预算计划; 5费用的控制及成本降低成本预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算成本的方法有两种:利用资源需求模型计算;利用会计方法计算13 师的与开发1授课技巧;2教学工具的使用;3教学内容的;4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估的意义;5教师与教学效果评估的意义。14 的实施与管理(一) 前期准备工作 1、确认并通知参加的学员。2、后勤准备。3、确认时间。4、相关资料的准备。5、确认理想的师。(二) 实施阶段1、课前工作。(茶水、报到、教师的介绍、心态的引导、课堂纪律的宣布)2、开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