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组 生态监测与评价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83045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组 生态监测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九组 生态监测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九组 生态监测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九组 生态监测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九组 生态监测与评价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组 生态监测与评价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组 生态监测与评价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生态监测与评价,魏宗辉 余江峰 吴钧剑 马晓赓 陈婷 陈星妤 林丽勤 吴伊晴 吴丽萍 李键男,下面请快速念出以下文字的颜色,黑 红 白 黄 紫 绿 蓝,红 白 黑 黄 绿 蓝 紫,白 黄 黑 红 紫 蓝 绿,紫 绿 蓝 黑 红 白 黄,蓝 黑 白 黄 紫 绿 红,目 录,01,生态监测,第一节 环境监测,一丶环境监测的概念生态监测(ecological monitoring): 无论是生物监测还是生态监测,都是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判定环境质量,都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凡是利用生命系统为主进行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手段都可称为生态监测。,环境监测

2、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环境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施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环境本底值,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保护人健康,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揭示新的环境问题,确定新的污染因素。,生态监测的特点,1.综合性 协同作用:一种污染物可以使另一种污染物的毒性增强。,综合性:环境合作用的中往往多种污染成分同时存在,理化监测只能测定出它们的种类和含量,但不能说明它们对生物的影响,而生物是接受综合影响,所以生物能反映环境中多种污染成分综结果。,什么是综合性呢

3、?,2.连续性(长期性) 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是变化的,理化监测只能反映采样前后环境的情况,而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下,它能把采样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情况都反映出来。,例如:树木的年轮,4.敏感性 有些生物对污染物的反映非常敏感,某些情况下,甚至用精密仪器都不能测出的某些微量污染物对生物确有严重危害,通过生物监测就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例1:0.29微克/升的马拉硫磷在48h内可以使隆腺蚤死亡。 例2:10-610-5mg/L的有机磷农药会使鱼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使鱼类中毒。,3.多功能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指示生物的不同反应症状,同步监测污染的浓度等。例:土壤的生态监测,5.复杂性

4、外界各种因子容易影响生态监测结果。 生态监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巨大变异性,以及自然界中许多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和火灾等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很大。 生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状况等都会干扰生态监测的结果。 生态监测网站设计、设置的工作复杂。,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1.专业的队伍2.稳定的监测点位或监测网络3.合理的监测频率4.完整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5.科学的监测方法,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协同进化是生态监测的基础生物适应的相对性决定生态监测的可能性生物富集是污染生态监测的依据生态结果的可比性,二丶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生态系统,生态监测的指标体系,三、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1.环境污染的生态监测

5、: 生物个体变化(形态、生理机能等) 环境变化 种群变化(数量、密度、年龄等) 群落变化(组成、结构、生活型等) 生态系统变化(分布、面积等),2.生态破坏的监测,植被破坏的生态监测:森林植被破坏地面样抽查、森林资源监测、航空调查草地退化通过调查建立全国性的草地动态监测网水生植被水生植被的种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壤退化的生态监测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水域破坏的生态监测:饮用水源区破坏生物、理化指标渔业养殖水体天然饵料生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灌溉用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生物多样性监测: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监

6、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的监测(2)不同生物系水平上的监测(3)自然保护区监测(4)保护区以外的监测,中国生态监测网络体系介绍,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988年筹建。CERN为我国的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以及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提供了野外科技平台,为开展跨区域跨学科的联网观测和联网试验提供了必要的野外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和生活设施。目前,CERN已是中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的骨干成员,也是与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LTER Network)和英国环境变化网络(ECN)齐名的世界三大国家级生态网络之一,在引领我国和亚

7、洲地区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国际公认科技贡献,在全球地球观测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点(CERN,2012),各类生态系统的监测内容农田生物、土壤、气候、其他等因子森林生物、土壤、气候、其他等因子草地、荒漠生物、土壤、气候、其他等因子水体、湿地水文、气候、沿海及海岸带生态状况、其他等因子,第二节 生态评价,生态评价的基本对象是生态系统,即评价生态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生态评价,第二节 生态评价,一丶生态评价的概念概念: 是根据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恰当的生态学方法,评价 某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优劣及其影响作用关系。

8、对象:生态系统目标:原则:自然资源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针对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原则,生态评价的任务,(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二、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一)生态评价的指标系统选择原则 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代表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可比性 特殊性 指标体系应反映生态系统各个层次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以结构和功能指标为主 宏观监测可依据监测项目,选定相应的数量指标和强度指标,微观监测指标应包括系统的各个组分,并能反映主要的生态过程。,(二)生态评价指标的建立,既要按照标准,又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存

9、在问题。 例:西北地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生物变化因子(如森林植被、草场等)环境及制约因子(如水资源、气候等)后果变量因子(如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等),三、生态评价的程序与内容,生态评价的基本流程,(一)生态评价的范围,生态评价的范围包括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范围和间接影响所涉及的范围。,地表水系特征,01,地形地貌特征,02,生态特征,03,人类活动特征,04,确定生态评价范围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二)生态评价的标准,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01,环境背景值或本底值,02,类比标准,03,科学研究已阐明的生态影响阈值,04,(三)生态影响识别,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是明确主

10、要影响因素,主要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从而筛选出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级别划分,(四)生态评价的等级划分 一般划分为三级,在评价范围内只要存在“敏感区域”或者引起“珍稀濒危物种消失”时,必须采用1级。,(五) 生态环境调查,1.调查内容,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2.调查方法,(六)生态分析主要是认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运行特点及其环境功能,认识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对生态环境功能的主要需求,生物资源优势以及系统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七)生态影响分析,(八)生态影响预测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分析和影响分析2.对主要因子的变化和生态功能变化作预测计算3.预测开发建设活动而导致的环境后果4.明确开发者为保护生态不被破坏应采取的措施和要求预测评价1.生态环境所受的主要影响2.生态环境变化对区域或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和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影响。3.对主要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及保护的可行性途径。4.主要生态问题和生态风险。5.生态环境宏观影响评述。,四、生态评价的方法,(一)类比分析法根据已有的来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二)列表清单法(三)生态图法将两个以上的生态信息叠合到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四)指数法(五)其他方法,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