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人才信息简报.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9650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事人才信息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事人才信息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事人才信息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事人才信息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事人才信息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事人才信息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事人才信息简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事人才信息简报总第20期上海海洋大学人事处编 2010年6月11日本期导读人事人才信息 我校东方学者张俊彬教授成功突破金钱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 我校东方学者讲座教授陈勇博士指导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 潜心耕耘 授人以渔-经济日报访李思发教授 人事处获市教育人才交流协会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专 论 国家人才战略视野下海洋人才培养探析 我校东方学者成功突破金钱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 海水养殖种苗和种质创新是发展海洋农业的最重要推动力,加快海洋经济物种新资源开发,推动海水经济养殖种苗产业化是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日前,上海海洋大学张俊彬教授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蔡泽平研究员通力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

2、金钱鱼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和人工诱导产卵生殖实验研究,经过一个生殖周期的探索性试验研究,掌握养殖条件下金钱鱼的生长特征、性腺发育过程、成熟规律和适宜的生态条件,生殖基本类型和亲鱼培育技术等,并成功突破了金钱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大量人工孵化的鱼苗。课题组目前深入开展金钱鱼生殖调控和生产性繁育技术研究,并与养殖公司合作进行金钱鱼苗种的大规模化生产。刚孵化出的金钱鱼幼苗饲养在水族馆里的金钱鱼苗种张俊彬教授正对金钱鱼进行性腺发育检查目前已有近千尾金钱鱼幼鱼在实验室进行培养 据了解,目前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的种类不够丰富,华东的养殖种类主要局限在海鲈、黑鲷、美国红鱼、大黄鱼等几个种类,过于单调的养殖品种结构已经

3、严重影响到海水养殖的经济收益。海水养殖新资源开发是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海水养殖业的物质保障。 金钱鱼(Satophoaus argus LinnaeLis)又名金鼓鱼,我国自东海南部至南海及北部湾均有分布。由于金钱鱼颜色鲜艳斑斓、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金钱鱼是以食植性为主、兼有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饵料食谱广,这种即有食性杂,又有广泛温盐适应性的优良鱼种在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物种中不多见。 近年来,金钱鱼成为我国海水最受欢迎的海水新品种之一,但由于苗种都来自于有限野生采捕的鱼苗,金钱鱼的养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海水养殖市场上,金钱鱼苗种甚至出现了一苗难求的局面。 张俊彬教授是

4、我校2008年引进的东方学者。(水产与生命学院)东方学者讲座教授陈勇博士指导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 缅因大学终身教授、我校特聘教授和上海市东方学者讲座教授陈勇博士在本次来校工作期间,在繁忙的工作中,特意抽出时间分4次与海洋科学学院30余名捕捞学和渔业资源学专业的研究生同学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每位同学汇报其正在进行的学习和研究工作,陈勇教授针对每位同学的汇报内容,首先介绍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然后对每个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方面提出评论和建议。此外,陈勇教授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帮助和支持所有同学,同学们如果在学习和研究中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与他进行邮件联系,他都乐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

5、助。陈勇教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感染了所有参加座谈的研究生同学,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感谢陈勇老师的指导。 陈勇教授自2006年被我校聘为特聘教授,每年回我校工作3个月,对我校的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视,为我校研究生开设“渔业资源种群动力学”的前沿课程,经常帮助研究生收集外文文献、修改论文,与研究生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多次参加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和答辩。此外,陈勇教授还多次开设了专题讲座,涉及渔业资源科学研究、国际渔业资源评估过程、国外留学生活、SCI论文撰写等各方面内容。陈勇教授为我校的研究生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济日报:潜心耕耘 授人以渔 (记者 沈则瑾)195

6、4年,长江流域洪水泛滥,江里的鱼都被冲到了大街上,从小在江边长大的16岁少年李思发被许多从没见过的鱼深深吸引了。两年后,他考入上海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开始了历经艰辛的“当代渔夫”生涯。从事水产养殖教学科研50年,李思发前19年注重“量”,着力解决百姓的“吃鱼难”,后31年注重“质”,着重解决“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和安全”问题。 1960年,李思发留校任教,跟随著名鱼类增养专家陆桂教授从事大水面鱼类增养殖工作。16载成功选育团头鲂李思发的手上布满斑点,连脸上都有,那是长年挑鱼留下的印记。他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不时到湖泊水库蹲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产技能。1979年,作为访问学者,李思发到加拿

7、大曼尼托巴大学和海洋渔业部淡水研究所从事鱼类生态研究。思虑再三,李思发认定,要改变我国渔业落后面貌,种质最重要。1982年,李思发回国后立即着手“长江、珠江及黑龙江鲢、鳙、草鱼种质收集和考种”研究,揭示了不同水系鱼类群体间存在表型和遗传型差异、其中长江种群最优的自然规律,提出了保护我国重要鱼类种质资源的思想和技术路线,即建立原种场良种场苗种场三级体系。经过调查评估,李思发决定选择湖北淤泥湖团头鲂为基础群体来选育良种。团头鲂是我国特有地方鱼种,1960年以来,团头鲂由野生鱼变成了养殖对象,由于不注意保护种质,经济性状严重退化,养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鱼类大多性成熟时间长达2年3年,要选育出良种,至

8、少要经过6代8代才能见效。也就是说,产生一个新鱼种,研究周期将长达一二十年,谁也不能保证这期间会遭遇怎样的变数,更不能保证等来的一定是鲜花和掌声。李思发说,选育团头鲂历时16年,除了要应对各类意外因素,筹集必要的研究经费更不容易。一个科研项目立项不可能横跨10多年,只能四处申请项目筹钱,为此,他不得不放弃和团头鲂同时开始研究的一种“抗病”草鱼,白费了3年心血。至于吃苦,就更不用提了。李思发的手上布满斑点,连脸上都有,那是长年挑鱼留下的印记。团头鲂“浦江1号”的每一代鱼都要历经4次挑选,有两次是在年底接近0摄氏度时进行,不能戴手套,否则会没有感觉。1万条鱼中只能挑出3到4条,每一代至少要挑出雌雄

9、各200条。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完成育种,李思发在黄河、长江、珠江3个不同的生态系统里都设置了试验点,挑鱼的工作量成倍增长,他终年在各地穿梭,每一年每一代从他手上“游”过的鱼何止成千上万。李思发采用的是系统选育与生物技术集成的技术路线。他说,能坚持着走下来,靠的就是信念。他相信只要理念符合科学,技术路线对头,功夫下得深,铁杵一定磨成针。一年又一年,怀着希望干了16年,李思发终于选育成功团头鲂“浦江1号”,2000年被农业部审定公布为推广良种(GS010012000),这是世界上草食性鱼类首例选育良种。团头鲂选育还在进行时,李思发就开始致力于引进国外新品种罗非鱼的研究。这是一种原

10、产于非洲的暖水性鱼类,我国早在1958年就引进了一种罗非鱼,但因为过度繁殖、个体小达不到理想规格,养殖效益低,国内市场不欢迎,更进不了国际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重要“搞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打击,困难再大,也没有想过要放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海洋渔业资源减少,作为海鱼替代品,肉质厚、鱼刺少的罗非鱼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受到青睐,我国从1978年起多次引进了一种尼罗罗非鱼,但由于引进品种的种质混杂和“水土不服”,仍然严重制约了罗非鱼产业的发展。1994年,李思发引进了尼罗罗非鱼“GIFT”品系。经3年评估,1997年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确认为引进良种(GS030011997),命名为“

11、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但李思发还是不满意。为了培育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供规模化生产的罗非鱼优良品种,1997年起,李思发以“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为基础群体,开始了在珠江、长江及黄河3大农业生态区大群体同步选育工作。罗非鱼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繁殖周期是1年。每一代罗非鱼要历经4次挑选,在1000条罗非鱼中,会挑出6条生长快、出肉率高、内在遗传性状好的鱼。罗非鱼的鳍棘尖硬,李思发的手常被扎得鲜血直流,但他仍一刻不停地继续工作。意外也不断发生:看护不严,鱼儿就可能被人偷了、被鸟儿叼了,冬天越冬暖棚一断电,一池鱼都会被冻死。最让李思发心痛的一次,是合作了3年的一家浙江养殖企业,因为改制,竟把鱼私分了关门

12、大吉。李思发只得将试验点搬到安徽蚌埠,又因为改制而夭折,最后只好折回上海,在南汇重起炉灶。记者跟着李思发来到南汇,走进挂着“鱼类种质研究试验站”牌子、占地25亩的院子,只见大大小小土池、水泥池排列有序;院子的一角是两座蓝色的暖棚,罗非鱼在里面度过5到6个月的越冬期,要4月下旬才能出棚。还有一幢农村常见的小楼,内有实验室、会议室及卧室等。李思发和夫人、鱼类病理专家蔡完其每周必来这里,来了就住在简陋的阁楼里。围墙隔开了尘世喧嚣。李思发说:“搞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打击,开始选育种研究时就有这个思想准备,困难再大,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历经一代又一代选育,到第9代时,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快了30以上,

13、出肉率提高约5,优良品种“新吉富”罗非鱼终于选育成功,这是我国近百种引进鱼类中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育新品种。2005年,“新吉富”罗非鱼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确认为新品种(GS010012005),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列入农业部2006年全国重点推广养殖品种,2009年3月,李思发获发明专利授权。“新吉富”罗非鱼成为罗非鱼产业升级换代的新一代品种,为我国罗非鱼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种源物质基础。我国罗非鱼总产量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20万吨,发展到目前的12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一半。“没有永久的良种”。李思发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他选育的团头鲂“浦江1号”已进入第9代,“新吉富”罗非鱼

14、已推陈出新至第14代。他用10年时间以不同技术路线选育的“吉丽”罗非鱼,今年2月也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确认为新品种(GS010022009)。这个兼具生长快和耐盐性强的新品种,实现了“淡鱼海养”的夙愿。海水环境里养殖的这种罗非鱼口味更鲜美,可与海水鱼鲷、石斑鱼等相媲美,售价比普通罗非鱼高2倍3倍。半个世纪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一日有鱼;授人以渔,终身有鱼。”李思发跟鱼打了半个世纪交道,最开心的是农民养鱼能致富,百姓能吃上更多更好的鱼。他常常不远千里不分寒暑,深入渔村渔场指导农民养鱼,在海南、广东讲课时,农民开着养鱼赚钱买的私家车听他上课,让他非常高兴。令李思发自豪的是,通过产学研结合,他领

15、衔的团队研发的新品种能欢畅地“游”向全国。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成功后,上市时间由改良前的年底提前到国庆节前,平均个体从1斤左右增重到近2斤,连续列入农业部主推品种。目前我国团头鲂养殖年产量稳定在近60万吨,其中“浦江1号”约占一半,在上海等地形成了“一条鱼两个产业”,即“种源渔业”和“休闲渔业”。“新吉富”罗非鱼则解决了生长期内达不到理想规格的难题,鱼片出肉率也比一般罗非鱼提高5,加工厂每加工1吨原料鱼可增加净收入200元300元。目前,“新吉富”及其衍生品系在全国罗非鱼产业的覆盖率达70左右。李思发开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研究先河,1982年开始的“长江、珠江及黑龙江鲢、鳙、草鱼种质收集和考种”

16、研究持续了8年。1990年以后,他进一步开展长江“四大家鱼”以及长江口九段沙自然保护区代表性鱼类等的种质资源研究,为我国水产种苗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他提议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原种场良种场苗种场”体系逐步形成,其中经他亲自指导建立的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达20多个。他还致力于我国水产种质标准化建设,发展并完善了鱼类形态、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及分子遗传的集成检测和鉴定技术,把我国水产生物种质检测技术和能力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他的专著中国淡水主要养殖鱼类种质研究对10种代表性淡水养殖鱼类的种质特征做了首次系统深入阐述;他主持制定了鲢鱼、鳙鱼、草鱼、青鱼、罗非鱼、河蟹国家标准6项、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17、国家标准15项,目前均已公布实施,成为我国制定水产种质标准及检测工作必须参照的依据。“授人以鱼,一日有鱼;授人以渔,终身有鱼。”李思发,这位从长江边走来,站在世界水产原良种事业前沿的中国科学家,用其毕生心血培育的良种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并以其富有创建性的学术著作赢得了国内外业者、学者的尊崇。(来源:经济日报 2010年5月23日)国家人才战略视野下海洋人才培养探析郑卫东 李杲 程彦楠 张建敏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政策与文化研究所,上海201306)摘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标志着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大发展的新一轮高潮的到来,本文在国家人才战略

18、规划视野下,分析了目前国家对海洋高等教育的需求、海洋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加强海洋人才培养的建议。关键词:人才纲要 海洋高等教育 海洋人才培养 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最近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近期,中央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以下简称人才纲要),人才纲要标志着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大发展的新一轮高潮的到来。目前海洋高等教育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海洋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作为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海洋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一、前景:人才纲要标志着海洋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一轮高潮的到来从国际视野来看,世界近代任何一个

19、大国崛起,都必须依靠海洋。目前国际上正处于海洋学研究的第三次浪潮,开发资源、保护资源、保护国家权益正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1997年,世界海洋委员会把当前海洋科技归结为四类:一是:科学文化进步,揭示生命起源、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海洋人类学)的研究;二是:探索和开发海洋财富,包括生物资源开发(主要是渔业)、油气资源开发、海洋运输、能源利用、空间利用和旅游、海洋环境容量等;三是:生命支持系统研究和保护,包括海洋与气候、生物多样性、健康和废物清除、防灾减灾等;四是:海洋管理、海洋经济学、伦理学、海岸科学、培训和教育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全球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出现了全球性的“海洋大科学”(Ocean

20、 Megasciences)研究,包括全球海洋观测(GOOS)、海洋科学钻探(Scientific Ocean Drilling)、热液海洋过程及其生态系统(Hydrothermal Ocean Processes and Ecosystems)、海洋生物多样性(Marine Biodiversty)、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等五个领域。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从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看,海洋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

21、产业,为新阶段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2009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视察山东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段时期以来,沿海11个省市纷纷制订了海洋强省规划,如辽宁提出“海上辽宁”战略,河北提出“海洋强省”战略,江苏提出“海上苏东”战略,注重强化海洋科技发展与海洋经济发展的互动,由此蓝色经济区呼之欲出,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航标”。2005年我国各地隆重举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海洋发展自郑和下西洋 600年第一次受到如此重视。(二) 当前,全国海洋科学已处于的“潮起”阶段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来看,教育部正在制

22、订部属高校海洋学科发展规划,拟成立教育部部属高校深海科技联盟,拟召开教育部学校海洋学科教学工作会议,拟筹划与国家海洋局共建12所教育部部属高校,发展海洋学科。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人才纲要中“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明确提出:“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人才2015年为27000人,2020年45000人;海洋基础学科领军人才和海洋环境保护人才2015年为2000人,2020年为7000人;极地科研人才和大洋勘探人才2015年为400人,2020年为1000人。另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列出了海洋科技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包括:海水淡化、海洋资源

23、高效开发利用、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深海作业技术。综上情况,从国家战略、国家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培养符合海洋发展需要的合格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二、问题:海洋人才培养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海洋战略、经济发展的需要海洋热潮的出现,对高等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认为,目前海洋高等教育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2:海洋多头管理,造成海洋人才培养缺乏战略布局;全民海洋意识教育缺乏担当者;海洋科技日趋受到重视,但海洋政治、文化等研究相对滞后;海洋经济研究

24、理论体系尚待完善;海洋教育机构分工不清,学科布局结构有待调整;鼓励海洋人才培养的政策还不完善;海洋战略研究单薄;海洋教育与产业结合度不结紧密。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海洋高等教育机构与人才培养数量不足 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有6所海洋大学(学院),涉海大学、学院机构40多所(见表1)。表1 部分涉海高校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不完全统计)学校部分涉海教学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院学院、环境学院教育部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工程中心、海岸带与海岛开发实验室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

25、工程学院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规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生命科学院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海洋水下工程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生命学院、水产学院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远洋渔业学院(筹)海洋研究院、数字海洋研究所、中国海遥感监测网和中美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海洋政策与文化研究

26、所,中国文化博物馆,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测绘研究所(筹)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与物流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海洋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海商法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港口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运经济科学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生命科学院与技术学院、海洋工程学院、海洋环境工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航海学院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海洋经济研究所、南海海洋环境研究所、海洋资源与环境检测中心、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食品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渔业学院 海运学院、船舶

27、与建筑工程学院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水产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航海技术研究所、水产生物研究所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烟台大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系,生物技术系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海洋化学)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洋生物)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

28、学院(海洋生物)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海运学院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海洋工程学院、水圈学院、管理学院台湾海洋大学海运管理学院、生命科学院、海洋科学院与资源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院(海洋法律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略海军潜艇学院略解放军理工大学略(数据来源:各高等院校网站)(二)学科专业设置、人才质量还不能满足需要近年来,海洋类人才培养的数量增加快(见表2、表3),但质量提升慢;高层次、宏观、战略上的海洋科学规划人员少。目前,培养的更多的是低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较少;硕博学科布置有待优化(见表4)。表2 部分涉海高校2010年部分本科专业招

29、生计划比较专业名称2010年本科招生计划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淮海工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大海洋科学类 8030-603060-73海洋技术 80303530-31-68水产养殖学 606014014040-海洋生物资源环境 4025-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4060355540-船舶与海洋工程50-1059040286050120-环境科学 5030653040-9768环境工程 5060-604046602170海洋经济学 30-海洋科学(海洋生物)-307030-海洋科学(物理海洋)-35-海洋管理-30+35-30-30-港口航道与海

30、岸工程-4037-6460-航海技术-63040-航运管理-12061-海洋测绘 -30-(数据来源:各高等院校招生网站)表3 部分涉海高校2010年部分研究生招生计划比较专业名称2010年硕博招生计划学校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专业硕士博士硕士博士硕士博士硕士博士硕士博士海洋生物学45 2132 - 30-37 -22 22水产养殖4024971842-52-55捕捞学42144-6-渔业资源20641138-7-环境科学381426-13-410渔业经济与管理-162-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6-物理海洋学4031-1213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1011-海

31、洋化学类5238-33海洋地球物理学210-海洋地质2313-1211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2613-(数据来源:各高等院校招生网站)另外,厦门大学海洋学院2010年招生博士生44名,清华大学海洋生物学也招收少量博士生。同济大学每年招收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的博士生约20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010年招生博士生40名,河海大学2010年物理海洋学5名,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15名,海岸带资源与环境3名。从以上数据来看,总体情况与人才纲要的目标差距还很大。(三)学科综合与交叉不够海洋科学发展的特点及趋势是大科学、高技术和学科交叉,但目前从硕博点来看,学科支撑还远远不够。从表4可以看

32、出,设立海洋学科的学校比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物理海洋学、海洋物理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几个专业。由于海洋事业发展的限制,人才需求增长也比较缓慢。 表4 海洋科学研究生学位点设置情况培养单位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硕士点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点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一级博士点厦门大学海洋科学一级博士点同济大学海洋科学一级博士点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科学一级博士点海洋一所海洋科学一级硕士点海洋二所海洋科学一级硕士点海洋三所有-有-中国地质大学-有有有-浙江大学有-有-南京大学-有有-中国石油大学-有-吉林大学-有-天津科技大学有-有-大连海事大学-有-华东师范

33、大学-有-青岛科技大学-有-清华大学有有-中山大学有有-有-汕头大学有有-辽宁师范大学有-上海海洋大学有-大连海洋大学有-广东海洋大学有-浙江海洋学院有-哈尔滨商业大学有-华东理工大学有-南京农业大学有-海南大学有-宁波大学有-烟台大学有-河海大学-有有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有-海军潜艇学院-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有-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有-解放军理工大学-有-(数据来源: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硕博专业数据库,共37个培养单位)(四)鼓励海洋人才培养的政策还不完善由于管理体制限制,教育和社会的脱节,社会需求和毕业生期望的背离,使部分学校的海洋类学生就业发生了困难。而目前海洋科技与管理的人员中,

34、绝大部分来自高等学校海洋科学专业,但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由于海洋科学是艰苦行业,经济效益也不好,海洋科学专业受到社会的冷落。例如,优秀学生不报考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类就业也不“吃香”。而我们目前还没有鼓励、支持海洋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五)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海洋类学生实践和实习时间减少,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实践能力有所下降,海洋类学生的数理基础教育的质量比较差,另一现象,目前许多海洋大学是由水产院校改名而来,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基本沿袭原来的课程体系,难以达到海洋科学类人才培养的目标。三、国家人才战略视野下海洋人才培养几点建议(一)必须重视海洋高等学校

35、的建设与发展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大力加强海洋管理,必须加大对海洋高等学校的投入。建议设立国家海洋教育基金,使海洋大学真正成为海洋经济战略研究基地,成为海洋现代管理、信息化管理基地,成为海洋经济与科技研发基地,成为海洋人才培养基地。(二)大力加强海洋学科专业建设建议教育部调整海洋学科、学位点设置目录,如将渔业海洋学等列入海洋科学的二级学科。适当下放海洋学科名称的命名权,支持有潜力学校增设海洋类学位点,设立培养海洋综合人才的新专业,如新设海洋政治专业、海洋文化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要通过“借鸡下蛋”、平台带动、全新培育、继承发展、远近结合的原则来加强学科建设。有关学校要从应用为主走向重视海洋基础研

36、究,在关键技术上,要从国家需求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促进海洋科学与海洋技术、工程相结合。 尤其是,由于国内许多海洋大学从水产大学更名而来,必须重视渔业海洋学学科的建设渔业海洋学(Fisheries oceanography) 。(三)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及高校要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有效发挥领军人物作用。要设立海洋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专项基金解决海洋高端师资紧缺的问题。要通过与海外大学合作培养、国内外985高校联合培养等办法,解决部分刚改为海洋大学的学校的海洋类师资问题。(四)实施海洋类人才培养特殊政策 国家及地方,要与海洋高等学校一起,从招生、培养、就业、成长等各环节,给海洋人才提供特

37、殊政策。如海洋艰苦专业的优先招生权,设立专项资助政策,为到海洋艰苦行业工作的学生奖励返还学费、设立海洋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政策等。(五)鼓励涉入海洋高等教育机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海洋高校要促进理工结合、文理交叉,加强教材建设,发展新的交叉学科方向,积极探索海洋类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国家重大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发活动,鼓励试办综合型的海洋类专业,扩大海洋科学专业教育的领域面,培养复合型大海洋人才。(六)建立海洋产学研平台我们认为,海洋人才培养应从两头走:海洋高层次人才+海洋技能人员。要鼓励支持相关高校与海洋企业签订培养技能人才协议。建立健政府、学校、企业合作委员会,充分发

38、挥海洋企业的行业优势及学校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联合制订、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科技项目开发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实行“定单式”人才培养,培养适应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单位,根据学科、区域特点,选择一二所涉海高校,进行全面合作。(七)海洋高校应担当海洋意识教育的责任成功的海洋工作和保护有赖于知识渊博的决策者和一个见多识广的公众群体,海洋高等学校必须先承担海洋意识教育的社会责任。例如,美国的海洋教育不仅仅是海洋学科的学历教育,更是海洋保护、海洋意识的素质教育。有关高校要加强海洋科普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海洋文化活动和海洋警

39、示教育。目前,我国应重点加强海洋国土观教育、国家海洋主权教育、海洋强国的教育、海缘政治教育、加快发展海洋科技的教育3。(八)建立海洋高校与海洋系统的联动机制联动机制包括:建立海洋系统与教育系统联合协作的新机制,着力共建一批海洋院校;着力推动高等海洋院校与海洋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研,联合培养博士生;充分发挥海洋院校优势,着力推动校地合作,建设现代海洋技术培训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海洋教育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海洋部门与海洋院校联手,着力办好一批涉海学科专业,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海洋特色专业建设,逐步建成海科教合作基地;是以基层海洋技术与推广体系、海洋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类海洋服务组织等为主要依托,引

40、导大学生到海洋领域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探索大学生参加海洋技术服务、海洋科普的机制和模式;各级各类海洋部门要加大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学海、爱海、兴海,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综上,我国海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在国家人才战略视野下,积极挖掘内涵、创新形式,抓住难得的机遇,以海洋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从而为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参考文献:1中国网.2010-06-09.2李杲,郑卫东.高校海洋学科发展要素探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0(2):29.3宋键,金秉福,张云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我国海洋地理教育的新要求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16.本文表格数据来源于各相关高等院校及国务院学位管理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