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唐诗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98556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262 大小:1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文学唐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2页
唐代文学唐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2页
唐代文学唐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2页
唐代文学唐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2页
唐代文学唐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代文学唐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文学唐诗ppt课件.ppt(2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编 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一章 唐诗概论第二章 王维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 杜甫,隋唐五代历史起讫,隋 唐 五代十国 宋581 618 907 960,隋唐五代文学概说,1、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2、五代文学以词成就为主,放在下编。 3、唐代文学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后期下启两宋文学,一般又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唐代文学概说,1、唐诗是有唐一代文学的代表样式,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2、唐与宋代散文一起构成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高峰,涌现出了以韩、柳为领袖的古文运动,并产生了“唐宋八大家”。 3、唐传奇由魏晋南北朝

2、志怪、志人小说发展而来,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成熟。 4、词在初唐出现,中唐得到发展,晚唐五代呈现出繁荣局面。,第一章 唐诗概论,一、唐诗繁荣的表现二、唐诗繁荣的原因三、唐诗发展分期、概况,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闻一多说唐诗),一、唐诗繁荣的表现,1、数量多。清编全唐诗共900 卷,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多人 。加上后人辑录全唐诗逸、全唐诗补编,共收诗近52000首,有名姓可考者2300多人。,2、质量高,唐代诗歌经过百余年的改革发展,到了开元、天宝年间,“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殷璠河岳英灵集序),

3、3、作者群空前广大,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备。 且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具有世界影响的诗人。,4、体裁完备,风格流派多样,中国古典诗歌各种体裁到唐代“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 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沈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唐代诗坛出过:风格华丽壮美的初唐四杰,精工纤巧的大历十才子,闲雅淡远的山水田园诗派,慷慨豪壮的边塞诗派,平易通俗的元白诗派,奇警崛峭的韩孟诗

4、派,精深婉丽的温李诗派,形成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5、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唐诗深入到唐人生活的每个领域,举凡朝政得失、国家兴衰、将相忠奸、战事胜负,与宫廷的歌舞宴乐、民间的渔樵耕织、官吏的诛求贪婪、民生的哀怨疾苦、中外的通商聘问、边塞的祭神牧猎,及祖国山河景观、田园风光、琴技棋艺、书法画境,各种素材无不入题。 从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致君尧舜、立功边陲的壮志,到隐逸山林的闲趣,思恋情人的哀怨;从饯别送行、羁旅思亲的离愁别恨,到类举不第、落魄淹蹇的牢骚怨恨,各种情感均得抒发。,二、唐诗繁荣的原因,唐诗之所以能够出现繁荣局面,一方面固然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结果,另一方面还取决于文学发展的社会基

5、础和历史条件,即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1、内因:从诗歌发展自身来说,唐诗繁荣是先秦汉魏六朝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艺术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并逐渐与学术分离,淡化了政教功利目的,从而自觉追求审美,发展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诗歌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也逐渐发展成熟,为诗歌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外因,外在原因,客观可能性:1)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人充满自豪感与自信心。2)思想开放,学术自由,儒释道三教都得到了发展。3)政策开明,中下层文人入主文坛,打破世族垄断。4)南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融合频繁,兼收并蓄。5)统治者提倡,爱好诗歌成为一种普遍

6、的社会风气。,三、唐诗发展分期、概况,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高棅唐诗品汇总序) 1、初唐(618712)新陈代谢期 2、盛唐(713765)繁荣鼎盛期 3、中唐(766835)再度中兴期 4、晚唐(836907)夕阳晚照期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云: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1、初唐(618712),初唐从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到玄宗李隆基先天元年,经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后(新朝)、中宗、睿宗

7、、玄宗诸帝,与隋代诗歌一起,属于唐诗的新陈代谢期,可分为前后五十年。 前五十年的诗坛盟主多为隋、陈旧臣,主流仍是齐梁诗风,真正超脱流俗的是王绩的隐逸诗风和王梵志的通俗俳谐。 后五十年有两大潮流,一是以沈宋、文章四友为代表的宫廷文人,内容无足道,但声调格律精工,对律诗的定型与繁荣做出了较大贡献;一是以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的诗风革新派,在拓展诗歌内容和风格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盛唐诗繁荣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初唐诗人中是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

8、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初唐四杰”,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1、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2、风格上与宫体诗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

9、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 3、形式上改造了宫体诗,其中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风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派凄迷,伤别微露。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表达了作者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颈联乃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

10、态,格调高朗。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进的时代气息。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诗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与此一脉相承。尾联由上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挚,结出不必伤别之意。此联也化用曹植“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一联,但更显旷达。,在狱咏蝉,骆宾王在狱咏蝉,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在狱咏蝉,在狱咏蝉,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

11、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文章四友”之杜审言,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杨炯,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他的合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的写出了早春的气息,这也是它最有名的五律。,“沈宋”,沈佺期和宋之问是唐高宗以及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其主

12、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他们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陈子昂与唐诗风骨,1)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

13、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这里,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2)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三十

14、八首)、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首句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次句表达岁月无穷,而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三句写天地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于是悲愤、孤独便弥漫在浩浩空间,诗人便发出了极为感伤的最后一句。此诗没有藻饰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激愤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其二咏兰若,

15、托物寓意,后四句写秋风之中芳草摇落,表现出一种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无处施展自己才智的悲哀和苦闷。,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刘希夷和张若虚的歌行体则为诗歌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张若虚今存诗两首,单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类似的诗境创造,也体现在刘希

16、夷的诗歌之中。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

17、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前人评价,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六) 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张若虚“春江潮水”篇,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 此诗如连环

18、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绝才也。(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一)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2、盛唐(713765),盛唐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李豫永泰元年,历经玄宗、肃宗、代宗三帝。盛唐诗坛璀璨晶莹,美不胜收,不仅是唐诗的顶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盛唐继初唐诗歌革新之后,把建安风骨融入六朝绮丽,开创出一代新风,各种诗歌体裁均有革新创造,不仅出现了两大著名的诗歌流派,即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

19、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也涌现出了李白、杜甫两颗诗坛巨星。,1)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代产生并影响到中晚唐的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以及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该诗派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大大向前推进了

20、一步。,葛晓音,孟浩然,孟浩然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景物见长,能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其风格特点,但也有写得气象壮阔的诗作,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过故人庄,过故人庄,过故人庄,春晓,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临洞庭赠张丞相 ,2)边塞诗派,盛唐时代产生的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崔颢等。以描写边塞风光、表现边

21、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怀亲的情思为主要内容,也展现良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和雄心。诗风慷慨悲壮,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韵一)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韵二)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韵三)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韵四)

22、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韵五)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黄何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韵六)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韵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

23、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七绝圣手” “诗家天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闺怨,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中唐(766835),一般指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太和九年元年(835)年,历代、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0年。766年左右,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岑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 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

24、涌现,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如以元、白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和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还有自成风格的柳宗元、刘禹锡等著名诗人。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819)、韩愈(824)、元稹(831)、刘禹锡(842)、白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中唐诗风的转变,1、时代精神的转变:由盛唐的自由浪漫转为冷静思考,由干时用世转为忧时拯世。 2、审美趣尚的转变:由盛唐的兴象玲珑、风骨端翔、意境浑融转为大历十才子的清新淡远、韩孟的险怪、元白的平易通俗,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中唐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

25、诗风。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大历到贞元年间,主要有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益、大历十才子等人。后期:自贞元到长庆年间 ,主要有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李贺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等。,1)韩孟诗派,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起初是孟郊和韩愈的交往,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韩愈和孟郊是诗派的领袖,此外还有张籍、李贺、李翱、皇浦湜等。 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和美学追求。“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韩孟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其次是“笔补造化”说,既要有创

26、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崇尚雄奇怪异之美。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既是韩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又在创作中努力实践它,形成韩孟诗派“奇崛险怪”的风格。,1)韩孟诗派,韩孟诗派理论主张的意义。韩孟诗派的一套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

27、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苏轼评价: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读孟郊诗二首之一) 元好问评价: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论诗绝句),韩愈,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曾任礼部侍郎,谥曰“文”,故有“韩昌黎”、“韩吏部”

28、、“韩文公”之称。 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是他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天生雄强豪放又倡导“养气说”,增添了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气势豪猛,声宏调急,气象阔大。,韩愈诗歌,韩愈仕途坎坷,其审美情趣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急调变的怪奇特征。他的许多诗喜欢用佶屈聱牙的僻字晦句,奇特险怪的意象,用平常人不用的险韵,有意把诗写得奇崛拗折,如永贞行。也有的诗以俗为美,以丑为美。 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一是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二是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即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写景、议论为一体。,

29、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山石赏析,此诗颇能显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他用散文化的语汇、句法、章法写诗,采用“赋”的表现方法,不用或少用比兴、象征、想像、夸张等修辞手段,平实地记叙一次游山的过程。由此诗也可体会韩诗宏伟奇崛的风格。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将此诗与秦观诗比较曰:“有情芍药含春泪,

30、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说明秦、韩之诗的阴柔与阳刚之别。,评价,由于韩诗刻意求新致使语意晦涩,对诗材的不加简择导致意象过于丑陋怪诞,大量使用散文化句式和哲理性议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如此种种,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造成不良影响,也引起后人的议论和指责。 赞之者说他高出老杜,如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韩吏部诗歌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揭电,奔腾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 “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入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

31、,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评价,贬之者说:“韩退之于诗本无所解。”(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这两种意见针对的是韩愈的“以文为诗”的特点。从诗歌发展的角度来看,尽管韩愈的诗有缺陷、弊病,但韩愈及其韩孟诗派开一代诗风,标志着唐诗之一大变,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对后世尤其是宋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叶燮原诗内篇:“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2)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形成于中唐的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元稹、白居易、王建、张籍等人。这派诗人取法于杜甫等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重写实

32、、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1) 贞元中期到元和年间的中唐诗坛,有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他们率领一批新的诗人写新乐府,作诗务实、尚俗和务尽。 (2)元白等人的新乐府诗创作,是承杜甫的新题乐府而来。他们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里谈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3)元、白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小碎篇章”,加上他们的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元、白的这些诗,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诗歌的传统规范和模式,打破了诗歌创作的神秘性和典雅的贵族气,使其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元稹,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

33、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嫩回顾, 半缘修道伴缘君 。,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卒谥“文”,后人又称为“白文公”。 一生经历代、德、顺、宪、穆宗五朝,以四十四岁(815)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兼济天下”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不少讽谕诗。后期“独善其身”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了感伤诗、大量闲适诗、杂律诗。,白居易,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

34、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 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白居易,其诗歌主张主要见于与元九书、秦中吟序、新乐府序中。他主张诗歌反映现实,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讽谕美刺的审美作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强调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这正是对传统的儒家诗论的继承。由于过分强调诗歌的功利性,使其部分诗作充满了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成为政治的工具。,白居易像,白居易的讽喻诗,在讽喻类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的秦中吟及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从总体上说,都是作者关怀现实,关怀

35、社会问题,企图对不良的社会现象加以纠正的产物。 如轻肥是秦中吟十首之一,揭露宦官生活的腐朽糜烂。买花揭示了严重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上阳白发人写宫中宫女的悲惨遭遇,她们在深宫中葬送了青春和幸福,揭露了宫廷选取嫔妃制度的罪恶。杜陵叟写朝廷虽颁布免税命令,但人民没有受到实惠,毫不留情的斥责了那些下层具体执行行政命令的贪官污吏。卖炭瓮写”宫市”对市区商民以及近郊农民所造成的痛苦。,白居易,白居易卖炭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艺术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等。,琵琶行,4、晚唐

36、(836907),晚唐从唐文宗开成元年到唐昭宣(哀)帝天祐四年,历经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昭宣帝七帝。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已经流露深厚的感伤气氛,他们那些沉迷声色的诗,更显示了精神的没落和空虚。这种倾向到唐末表现更为严重,与这种内容相适应,晚唐诗的风格形式也日益向着华艳织巧的形式主义发展,这是晚唐诗中占比较主要地位的潮流。 在黄巢起义前后,皮日休、杜荀鹤、陆龟蒙等作家继承了中唐白居易新乐府及韩柳古文运动的传统,以锋芒锐利的诗歌和小品文反映了唐末的阶段矛盾。,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37、花。,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第二章王维,1、王维生平: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家于蒲(今山西永济),15岁起,游学长安数年,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他也向宰相张九龄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

38、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辋川图(部分),辋川图(部分),1、王维生平,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起,至德元年(756),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761)卒于辋川别业,年六十一。,1、王维生平,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能诗,号称“诗佛”,与“诗圣”“诗仙”鼎足而三,而且精通书法(草隶)、绘画和音乐(霓裳曲)。,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偶然作其六,王维雪溪图,王维在绘画上以“破墨”山水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的

39、开山祖师。,王维江干雪霁图,王维向佛,酬贺四赠葛巾之作野巾传惠好,兹贶重兼金。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早朝方暂挂,晚沐复来簪。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维摩诘,2、王维的诗歌创作,王维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一心向佛,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 王维诗歌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

40、东兄弟、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故能够在他的诗歌尤其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3、王维诗歌的艺术个性,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一,绘画是空间艺术,讲究经营位置,布局构图,以及虚实相生等技巧。王维以画入诗,其笔下山水景物的布局显得错落有致,虚实相生,富于图画美。,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41、山居秋暝诗意图,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奉命到边疆去查看驾车经过居延属国,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远飞的蓬草,风一吹即过了汉地的边塞;北归的大雁,从头顶飞入了胡地的上空。,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茫茫沙漠中狼烟聚集直上,滔滔黄河边落日依水而下。,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萧关遇见了送信的骑兵,告诉我都护府就在燕然山那儿。,使至塞上,辋川闲居赠裴迪,辋川闲居赠裴迪,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

42、,隔水问樵夫。,终南山,终南之秋,边塞诗观猎,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其他诗句,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田园乐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二,绘画以色彩、光线、线条为其语言艺术,表情达意。王维诗歌也能够充分调动绘画的这些手段,塑造意境,传达情怀。,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渭城曲,渭城曲,渭城曲诗意,送元二使安西首句抓住“朝雨”“客舍”“柳色”,为送别勾画了一个明

43、朗清新的环境,这样一来,送别的气氛就不是伤悲,而是轻快明朗的。尾联用最能表达感情的事和语言入诗。他不说送别时的其它种种活动,而只提取把酒相送的一句话,真挚的友情和豪壮的胸怀皆有,既充满人情味。所以,这首诗被人们谱成曲,成为千古传唱的别离歌。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渭城曲,其他诗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送邢桂州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北垞瀑布杉松常带

44、雨,夕阳彩翠忽成岚。送方尊师归嵩山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新晴野望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三,王维还善于利用心理学上的“同时反衬现象”,来描摹自然界的音响,以之刻画景物,创造意境,传达心情。,竹里馆,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鸟鸣涧,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其他诗句,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

45、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小结,总之,王维是以诗人的灵感、画家的眼光、乐师的听觉来创作诗歌的,所以他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和音乐的美感,是绘声绘色的有声画。,第三章 李白,一、李白生平二、诗歌内容分类三、诗歌艺术成就,一、李白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城纪(今甘肃天水),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1、生平分期,李白行吟图,蜀中游学期(525岁)干謁漫游期(2642岁)长安三年(4244岁)再次漫游期(4555岁)身经战乱期(5662岁),蜀中游学期(525岁) (705725),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

46、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李白纪念馆(四川 江油),干謁漫游期(2642岁) (726742),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於此,至移三霜焉。(上安州裴长史书)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新唐书文艺传),长安三年(4244岁)(742744),天宝中,皇祖下诏,徵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

47、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畜道义,何以及此!”置於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李阳冰草堂集序),唐才子传,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乐。,文苑图,太白手迹,李白手迹,再次漫游期(4555岁) (745-755),李白离长安后,沿商州大道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

48、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翌年,在山东兖州,李白又与杜甫相遇,同游泗水、东蒙等地。后飘泊梁园、鲁郡和金陵一带,还到过幽蓟等地。,三贤(李白杜甫高适),三贤(李白、杜甫、高适),李杜,成都杜甫草堂博物,李、杜相逢情景的蜡像,身经战乱期(5662岁) (756-762),天宝十四载 (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后隐居于庐山。时永王璘率师由江陵东下,“辟书三至”(与贾少公书),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李璘军败,李白因此获罪下狱,长流夜郎(贵州铜梓一带)。至巫山遇赦放还。这时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上元二年(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

49、折回。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当涂青山李白墓,李白,2、李白的思想,儒、道、侠、纵横家几种思想的融合在一起,以道家思想为主。 龚自珍:“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清)龚自珍,龚自珍全集最录李白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第254255页。,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

50、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二、李白诗歌的内容分类,李白是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李白更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升华。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内容分类,1.表现理想2.蔑视权贵3.描写河山,*申管晏之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