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9857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X 页数:235 大小:30.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5页
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2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江西农业大学 郭熙 副教授2015年6月,主要内容,多规合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城市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多规合一,4,内容,Content,“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3,当前“多规合一”的主要困难与问题,4,5,“多规合一”的缘起,1,“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多规合一”的缘起,1,5,1、“多规合一”的缘起,我国经法律授权编制的规划至少有83种,在名称上一般叫做“规划”。“十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审定了156个行业规划,省、地(市)、县级地方政府编制了7300多个各类地方性规划。,1)规划名目繁多,编制费时费力,实

2、施难到位,各类规划自成体系、缺乏衔接协调、相互冲突,诸多矛盾问题出现,7,1、“多规合一”的缘起,2)规划内容相互冲突,例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多中心”城镇空间结构,培育五个核心地区和三个门户城市,构建沿海城镇带和六条城镇发展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8,1、“多规合一”的缘起,2)规划内容相互冲突,例2:海南岛滨海地区规划定位(琼州海峡一带)发改委:国家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生产区);国土厅:港口区、旅游娱乐区、工业用水区、旅游娱乐区,可开发建设,9,1、“多规合一”

3、的缘起,3)部门规划各成体系,话语体系各异,多规之间难对接,存在技术标准阻碍,各类规划在很多方面都不融合(如规划期限、基础资料、统计口径、用地分类不统一等),各自把持话语体系。城乡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近年来更新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土地利用规划:2001年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年的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等。,10,“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10,1)理念探索期(2008年之前)

4、:理念先行,应者寥寥 2003年,广西钦州提出了“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理念,即考虑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融合起来,在理念上提出了一些创新。 2004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广西钦州市、江苏苏州市、福建安溪县、四川宜宾市、浙江宁波市和辽宁庄河市等六个地市县试点“三规合一”工作。 特点:学术界有较多探讨,但这一时期的地方政府普遍对“三规合一”没有实质兴趣,缺乏积极性,几乎没有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地方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发展阶段:理念探索、地方政府自发实践、国家推动,2)地方政府自发实践期(2008-2012):自下而上2008年,上海

5、、武汉相继对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进行机构合并,并开展了“两规合一”、“两规衔接”(浙江)等实践探索;2010年,重庆市在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中,开展了“四规叠合”工作;2012年,广州市率先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在不打破部门行政架构的背景下,开展了一年的“三规合一”的探索工作。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特大城市和地区,是一种“自下而上”向国家部委争取空间管理政策和权限的过程。由于在一些机制和配套政策改进方面,面临一些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碍,也无法得到相关部委的正面呼应,这种自发的规划融合探索取得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国家推动期(2013之后

6、):自上而下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的任务,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提出在县市层面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工作的要求。 201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共同确定了全国28个市县作为“多规合一”试点市县。 特点:“自上而下”的授权式改革,从在市县层面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经验,为国家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凝聚共识。,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多规合一”

7、的实践回顾,15,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6,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7,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8,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实践回顾: 两规合一(上海)、三规合一(广州)、多规合一(厦门),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008年10月,在上海市政府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组建完成了新的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两规合一”工作也提到了立局之本的首要工作之一 。 经过近3年的努力,完成了市、区县、镇乡三级“两规合一”规划,做到了土地利用规划总图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图的衔接,并开始探索在“同一张图”下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土地利用管理的新机制、新手段。,上海贯彻国家战略、落实“

8、四个率先”要求、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同时面临着“资源紧约束”的突出矛盾。,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0,契机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1,思路,对接国家战略要求和按照上海特大规模城市发展规律,构筑多中心、多层次的大都市区空间战略布局,在建设用地规模紧约束条件下推进上海城乡一体化与郊区城市化,形成结构合理、流量适宜、布局有序的全市规划建设用地分布格局,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生态林地等保护手段,控制城市增长边界,预置布局和永续维护高品质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格局,按照“盘活存量、用好

9、增量、提高质量”的方针,推进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全市城乡建设用地“一张图”管理流程,在统一的土地数据底板上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三线”管理,按照“先试点推进,后面上推广”的原则,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工作方法。,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2,关键内容与主要成果1、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变革确定规模(划定“三线”);优化布局;保证流量。“三线”: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线、产业区块控制线2、总体规划实施方面的变革首度引入土地管理的年度计划手段3、总体规划方面的变革将城市规划的技术性、理想性与土地规划的政策性、市场性、严格性协调整合4、

10、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变革建立统一高效的审批平台,全面对接城市规划与土地的核心审批程序。,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3,上海嘉定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20) 土地使用规划图,上海嘉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土地利用规划图,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4,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014年5月,上海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通过“五量调控” 实现建设用地零增长,推进“多规合一”。,从2012年10月起,广州围绕“一个城乡空间,一个空间规划”,全面启动了“三规合

11、一”工作,形成”五个一“成果。,2012年11月2013年1月,2013年02月2013年7月,2013年8月2013年11月,2)广州的三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6,广州“三规合一”的探索,协调矛盾,提高规划管控能力节约集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精明增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民生为重,保障公共设施落地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多规融合,三规矛盾突出用地低效粗放生态用地蚕食项目落地困难审批效率低下多规各自为政,传统方式之弊,三规合一之利,2)广州的三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7,广州经验一:协调矛盾,提高规划管控能力,“三规”矛盾突出,实现“一张图”

12、管控,28,广州经验二:集约节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广州2013年常住人口1600万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仅余77平方公里按传统发展模式,仅够3年使用,特大城市土地紧缺,倒逼发展模式转型,29,通过“三规合一”,全市盘活了12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广州经验二:集约节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30,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2440平方公里 占市域33% 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 4426平方公里 占市域60%,广州经验三:精明增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31,通过“三规合一”优先保障1100余项重大民生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包括新增60余项中小学教育设施20余项医疗卫生设施13项儿童公园项目30余项文化设施300余项市政设

13、施,广州经验四:民生为重,保障公共设施落地,32,构建“1+3” 信息联动平台 实现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决策协同。,广州经验五: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33,通过信息联动平台,源头保障项目行政审批前符合规划 初步实现“选址一目了然”,广州经验五: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34,依托信息联动平台,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并联审批 初步实现 “审批一步到位”,广州经验五: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35,广州经验六: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多规融合”,36,重要支撑广州市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方案,创新二:实行城市生态用地差别化管理: 对城市内大面积连片的园地、山林、水面等具有生态功能的非建

14、设用地,可按原地类进行管理。采取拆危建绿、拆旧建绿等措施增加的大面积连片非建设用地,可纳入非建设用地管理,创新一:创新土地规划编制与审批机制: 依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和城乡土地功能分区;探索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评估调整机制,2)广州的三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7,广州市天河区三规合一案例,广州市由“重增量”向“提质量”转型,天河作为广州市重点发展的高端化国际新城区,重点实施产业高端、智慧创新、环境宜居三大方面的突破。但在经历30年增量式发展后,天河区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的瓶颈,至2

15、010年,已接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控制线,增量建设用地规模不到1平方公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性项目无法顺利落地,制约了天河在新型城市化阶段的提质发展。在此背景下,天河区作为广州市五个试点之一全面开展“三规合一”研究工作。,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8,广州市天河区案例,工作思路: 天河“三规合一”是以市区战略贯彻对接为工作基础,以区高标准发展为目标指向,以区政府为实施主体,以项目为整合平台,充分协调发改、规划、国土三大部门规划的目标、政策、空间和行动,实现市、区发展意图和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9,广州市天河区案例工作组织,2、“多规合一”的实践

16、回顾,40,广州市天河区案例,2022/12/24,用地分类标准协调与衔接,两规冲突标准界定与差异判断,两规用地规模协调,两规用地用途协调,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1,广州市天河区案例,针对规模协调二区(城规无规模,土规有规模)的差异地块,根据其用地权属,可划分为有条件调整区与不可调整区。针对城规无规模,土规有规模的有条件调整区差异地块,建议调整土规,从而腾挪指标。,通过协调城规无规模,土规有规模的差异地块,可以腾挪指标64.8公顷。,用地分类标准协调与衔接,两规冲突标准界定与差异判断,两规用地规模协调,两规用地用途协调,可腾挪指标规模协调二区的差异地块分布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

17、,42,用地分类标准协调与衔接,两规冲突标准界定与差异判断,两规用地规模协调,两规用地用途协调,两规用地规模及布局协调,两规用途差异中:城规为城乡建设用地,土规为其它建设用地的差异地块总面积约881公顷;城规为其它建设用地,土规为城乡建设用地的差异地块约348.6公顷。,广州市天河区案例,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广州市天河区案例,天河区卫星影像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4,广州市天河区案例,天河区控规拼合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5,广州市天河区案例,两规协调图,两规差异分析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6,厦门多规合一案例:28个试点市县之一,20

18、14年3月, 厦门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多规合一”工作。目前已完成“一张蓝图”的编制,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平台”,推行审批“一张表格”,正在完善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工作组织工作目标工作基础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一套机制,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7,工作组织,1、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多规合一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组 长:市委书记副组长: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成 员:市委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产局等各局局长。2、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规划局,负责多规合一工作具体实施主 任:市委常委、市政府

19、常务副市长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规划局局长、副局长、市发改委主任、市国土房产局局长、市环保局局长、市信息化局局长3、专责小组负责“多规合一”过程中的具体协调工作和技术工作。成员由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各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组 长:规划局副局长副组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国土房产局副局长、市信息化局副局长成 员:各局相关人员,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48,工作目标,贯彻中央指示,实行统筹发展的方法和平台消除空间矛盾,建立统一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优化审批流程,建立统一的空间管理联动平台,工作基础,必须具备规划空间数据库城市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理念和理想空间形态。,2、“

20、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49,一张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50,在一张图的基础上,依托业务协同平台,一方面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开展项目生成和审批的业务协同作业,支持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以应用为导向,建立部门业务协同平台,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一个平台,平台依托市政务网络和服务总线,搭建市级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与规划、市区发改、国土、环保以及海洋、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入;,平台的搭建,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52,“一个平台”:全市

21、统一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平台平台的应用基于服务的SOA系统架构通过政务网络接入各区和各委办局,实现业务协同统一全市空间坐标体系和数据标准,保障空间信息共享 统一系统接口标准,支持各单位业务系统与平台的信息交换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队伍,负责平台的建设和实施。,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平台的展示与查询,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一张表”: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表第一步先理顺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然后逐步向工可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深入推进。,一张表,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厦门问题:审批效率低下,规划依据不一,审批互为前置,2、“多规合

22、一”的实践回顾,“一张表”: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表第一步先理顺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然后逐步向工可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深入推进。,一张表,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将项目审批全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在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已经形成了“一表式”审批模式,之后四个流程也将依托业务协同平台开展。,依托“一张图”和“一个平台”启动审批制度改革,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多规合一”之前流程),改造前,涉及7个部门9个审批环节,串联审批,审批约需53个工作日(实际完成一般要半年),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多规合一”之后流程),审批结果:项目建议书、用地预

23、审、用地规划许可,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政务中心收件,规划收件办理,发改收件办理,国土收件办理,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政务中心窗口发件,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0工作日完成用地审批,实现窗口统一收件,各审批部门网上并联协同审批,审批信息实时共享实现了审批时限的大幅压缩,即从项目立项申请到用地规划许可证阶段累计从53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成效1: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时间大幅缩短,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从“被动审批”转变为“主动推送”从“1对N”转变为“1对1”申请人只需将受理材料提交到市政务中心窗口,由窗口负责将材料提交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

24、,各部门在平台上接收申请材料,实时联动审批,审批后由窗口将审批结果送达至申请人。,成效2:审批理念转变,受理部门“一站式”,梳理各部门审批必备材料,消减了重复和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大幅精简,以财政投融资项目为例,用地许可阶段申报材料由25项减少至6项,。实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 完成审批。,成效3:报审模式简化,审批材料大大减少,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一张表”: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表第一步先理顺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然后逐步向工可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深入推进。,c)多规合一实践:厦门等,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对此前相关实践的评价特点与成绩,

25、自下而上为主,应需求而生尝试通过技术手段完善现有规划体系不足,但不突破既有体系协调规划之间冲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效率,重协调,轻统领重土地,轻全面重近期,轻长远,局限与不足,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3,67,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相互衔接。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多规合一”,四部委: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

26、划20141971号),开展“多规合一”试点,是解决市县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保障市县规划有效实施的迫切要求;是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是改革政府规划体制,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空间开发模式,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的通知,国发201418号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生

27、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中央高度重视多规合一工作,高度关注地方试点实践探索,69,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黑龙江省同江市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句容市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浙江省开化县浙江省嘉兴市浙江省德清县安徽省寿县福建省厦门市江西省于都县山东省桓台县河南省获嘉县,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临湘市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广东省四会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重庆市江津区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四川省绵竹市云南省大理市陕西省富平县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敦煌市甘肃省玉门市,“多规合一”试点市县名单,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

28、0,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1,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2,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3,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4,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5,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是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是解决市县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保障市县规划有效实施的迫切要求;是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是改革政府规划体

29、制,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空间开发模式,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6,(2)试点主要任务,开展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的具体思路研究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试点方案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探索完善市县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机制。,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7,1)具体任务一:合理确定规划期限统筹考虑法律法规

30、要求和相关规划的特点,探索确定统一协调的规划中期年限和目标年限,作为各类规划衔接目标任务的时间节点。以2020年作为规划的中期年限,研究探索将2025年或2030年作为规划中长期目标年限的可行性和合理性。2)具体任务二:合理确定规划目标把握市县所处的大区域背景,按照县市的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以及上位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目标,研究“多规合一”的核心目标,合理确定指标体系。,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8,3)具体任务三:合理确定规划任务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

31、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布局重点。探索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探索完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和空间管控措施。4)具体任务四:构建市县空间规划衔接协调机制从支撑市县空间规划有效实施的需要出发,提出完善市县规划体系的建议,探索整合各类规划及衔接协调各类规划的工作机制。,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79,(3)试点方案的制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按照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督促指导各自选定的试点市县组织跨部门、跨领域的科研队伍,尽快研究制定“多规合一”试点方案,探索实现“多规

32、合一”的技术路径和具体内容。2014年11月底,形成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方案,上报经济体制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80,(4)试点工作的组织各试点市县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做好具体编制组织工作。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对试点方案的指导协调,按照要求做好试点方案的上报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好试点工作的统筹指导,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组织开展咨询论证,适时将试点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上报中央

33、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推广实施。,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81,当前开展“多规合一”的主要困难与问题,4,81,4、当前开展“多规合一”的主要困难与问题,1)与现行规划体系与法律法规存在矛盾2)部门利益阻碍客观存在3)各方认识差异大,往往过多关注“城、土”两规差异协调4)技术储备不足,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滞后,83,“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5,83,趋势一:自上而下加强顶层设计,自下而上积极响应渐成热潮,84,6、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趋势二:编制组织分头探索,分久必合,全面共识有待时日,85,发改部门:强化龙头地位宪法赋予五年规划最高法定地位和全面内容管控的权利“十一五”规划改革,201

34、1年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十三五”市县规划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二是要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强化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为城乡、土地、环保、交通等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同时要精减专项规划数量,增强专项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贯彻落实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供支撑。住建部门:以城乡规划为基础空间规划技术力量最雄厚,两证一书的用地管理提出“以城乡规划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的用地为边界”的“三规合一”思路国土部门: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认为握有最真实的土地利用数据较强的规划刚性,6、多规合

35、一的趋势展望,趋势三:将促进空间规划体系的变革,从市县层面到国家层面的变革路径,86,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首先从市县层面突围多规合一工作的复杂性与现实阻力,分层级有序推进国家层面:多规协同省级层面:多规融合市县层面:多规合一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试点县市经验县(市、区)22个,地级市仅6个覆盖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6、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趋势四:将促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实施、规划审批的全面变革;,87,趋势五:将促进规划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全面融合,促进技术力量的流动与融合。,6、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江西省最新文件,做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 省住建厅、省

36、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联合出台关于“多规合一”工作的指导意见,四部门联手齐抓“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破解工作难题。我省明确统一规划期限,规划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试点市县以市、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为抓手,以城乡规划为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土地利用规划为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为底线,消除规划空间差异,形成多规统一衔接、集约高效、功能互补、覆盖全域的空间规划体系。试点市县要深化规划体制机制改革,真正做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切实提高规划权威性、严肃性,为引导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序保障。,统一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试点市县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确

37、定的功能定位,强化空间管控。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协调,提出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镇建设用地的总量规模。“多规合一”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近期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缝衔接。要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定位、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确定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各试点市县禁建区内以生态保育为主,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相关部门规划需严格禁止建设行为的区域应划入禁止建设区范围。城镇建设用地应在适建区内布局,建设用地规模受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约束,并满足各部门规划相关要求。要大力消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限建区内以

38、农业、林业生产为主,区内原则上禁止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同时应引导乡村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等用地的合理布局和节约集约利用。试点市县要先行划定本地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重要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洪水调蓄区、生态公益林等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加快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各试点市县要加快建设“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起城乡规划、发改、国土、环保等主管部门规划子系统,平台共建、信息共享,做到基础数据同平台、监督管理同平台。信息平台要逐步吸收整合交通、水利、林业、市政、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规划内容,实现城市各类规划一个窗口查询。省住建厅、省发改委

39、、省国土厅、省环保厅将建立“多规合一”联席会议机制,研究试点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审查市县城乡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及各地“多规合一”工作成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94,内容,Content,工作任务与原则,2,方法与步骤,3,工作重点与进度,4,5,背景与总体思路,1,永久性基本农田与调整完善,(一)土地管理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格土地管理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许多改革举措,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关系到土地规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甚至关系到土地规划的未来 。,95,背景,背景,96,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

40、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迫切需要通过调整完善土地规划得以落实。新型城镇化,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优化“三生”空间划定“三线”,96,(二)落实中央政治局审议二次调查成果的意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情况的汇报建议:“在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期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二次调查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划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97,背景,“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

41、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98,背景,摘录,背景,99,耕地增加较多,但是不稳定耕地面积大;建设用地增速较快、布局失衡。,建设用地实施情况,二次调查成果反映的新情况迫切需要通过调整完善土地规划加强管控。,100,背景,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仍有相当数量“质量较差”的耕地。,101,背景,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仍有相当数量“质量较差”的耕地。,(三)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稳增

42、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地。中央提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启动了一批新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二次调查成果和规划中期评估结果,重点调整现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结合发展态势调整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总体思路,总体思路 两个依据、三个转变、四个坚持,1,两个依据,规划评估二调成果,2,三个转变,保障 向 保护增量 向 存量指

43、标 向 空间,3,四个坚持,耕地保护生态优先边界管控节约集约,工作目标:,保护型、存量型、空间型规划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多规融合、一张蓝图,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三个转变”(即:通过突出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规划重心由保障向保护转变;通过严格划定“三条红线”,实现规划方法由指标控制为主向空间管制为主转变;通过强化规划用地效益指标严控增量规模,实现规划由增量向存量转变),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势性和严肃性,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主要工作任务 (一)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 在之前已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基础上,运用2013年最新变更调查

44、数据,摸清规划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规划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将中期评估有关数据和评估结果进行调整更新,并根据新的要求,进一步摸清状况、分析趋势,提出完善规划实施管理的建议,为规划调整完善打下坚实基础。,做好规划评估,是保质保量完成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二次调查连续变更至2013年的数据为基数, 核实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质量与布局情况。对耕地减少过多、建设用地增加过快的地方,要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针对国家出台的促进区域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据实分析对土地规划实施影响,提出对策建议。,1 评估背景2 规划执行情况3 规划实施评估分析 - 总体评估分析 - 定量分析 - 定

45、性分析4 规划合理性与适应性分析 -合理性分析 - 适应性分析5 规划实施成效与问题6 评估结论与建议,规划实施评估,109,主要工作任务,(二)调整论证规划主要指标论证耕地保有量、保护基本农田、衔接建设用地规模,本次规划调整完善,重点是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原则上保持不变。 以现行规划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建设用地总规模等主要目标和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结果为基础,应用二次调查连续变更数据进行校核,合理确定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调整规划建设用地布局。按照自上而下原则,逐级调整规划主要指标。,主要工作任务,(三)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以现行规划和二次调查

46、现状图为基础,按照调整后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保护数量、质量,合理调整布局,特别是要将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集中连片、质量等级高、土壤环境安全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工作任务,规划调整完善,建设用地增量原则上不再增加,是综合考虑实际需求与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为了倒逼存量挖潜,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通过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发展的必要用地。 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规划剩余指标情况,结合“十三五”需求,统筹调整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主要工作任务,主要工作任务,(四)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坚持耕地保护优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

47、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逐步提高; 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布局总体稳定,提高基本农田质量; 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114,主要工作任务,(五)推进“三线”划定,115,主要工作内容,(六)更新规划数据库,结合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同步更新规划数据库。重点做好用途分区、管制分区等重要规划图层,做好质量核查,做到图、数和实地一致。,统筹考虑近年来地方规划因项目和局部调整造成的数据库更新。 国土资源部门将组织技术力量,对备案的规划数据库进行审核。,116,工作原则,(一)坚持保护优先、统筹兼顾,117,工作原则,(二)坚持上下结合、充

48、分衔接,协调衔接,118,工作原则,(三)坚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500万以上,100-500万,50-100万,50万以下,119,工作原则,(四)坚持多方协同、共同推进,工作要求,“一个”统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二调最新成果,遵循统一的标准、时点、底图、用地分类和成果规范有序推进。“两个”防止:防止地方借机大规模调规,防止规划调整完善演变成规划修编或重编。“三项”任务:一科学论证耕地保有量等规划指标,二有序推进“三线”划定,三及时更新规划数据库。,120,遵循规制,121,工作要求,有序推进,工作步骤(一)以二次调查成果为基础,更新规划基期土地利用数据和图件 调整完善

49、以二次调查成果及其连续变更到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数据,遵循统一的标准、时点、底图、用地分类和成果要求,保持规划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现势性。 注意规划基数转换的衔接。,工作步骤(二)按下达任务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坚持应保尽保 二次调查增加的耕地,除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确定的生态退耕面积(4240、418万亩)外,其他耕地均应予以保护。 二次调查增加耕地中质量良好的,以及城市周边、道路沿线应当划入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都应划入基本农田。,基本农田调整原则与思路 基本农田数量和布局基本稳定、优质耕地优先保护,做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与耕地保有量目标调整做好协调。 以现状基本农田为基础,对于调整

50、后2020年耕地保有量高于原安排的,将新增耕地中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相应增加基本农田面积;对于调整后2020年耕地保有量低于原安排的,除纳入国家安排生态退耕范围和实施国家相关规划难以避让的以外,其余基本农田均应予以保护。,125,工作步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步骤(三)坚持建设总量不变,优化用地布局 在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规划剩余空间情况,调整安排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优化比例结构,保障新型城镇化发展必要用地,促进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报国务院审批城市的中心城区原则上不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可对城镇用地空间布局作必要的调整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