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演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氏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演示PPT课件.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布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布氏杆菌病(bruce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 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 fever),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一种家畜及人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此病遍及全世界各地,在我国则多见牧区,主要在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地有流行区,南方则少见。羊为主要的传染源,分布最广,与人接触最多,菌种毒力强,临床上症状重,易流行。,一、病因学,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3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
2、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膜等途径,皆可造成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黏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环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热期,每间隔约3天周,发热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
3、。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三、临床表现,牛、羊、猪是本菌的主要自然宿主,细菌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等途径传染于人。,二、传播途径,人感染布氏杆菌较家畜严重,病情复杂,表现乏力,全身软弱,食欲不振,失眠,咳嗽,有白色痰,可听到肺部哮鸣音,多呈波浪热,也有稽留热、不规则热或不发热。盗汗或大汗,睾丸肿大,一个或多个关节发生无红肿热的疼痛,肌肉酸痛,应用一般镇痛药不能缓解,由于关节和肌肉疼痛难忍,即使不发热也不能劳动,成为能吃不能干活的“懒汉”,故该病又被称作“懒汉病”。病灶发生
4、在生殖器官,影响生育,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人患病,病情复杂,与多种疾病相类似,临床难于鉴别,易发生误诊。一般医院初诊误诊率在25以上。凡有与易感动物或其产品接触史者,在发生类似布氏杆菌病表现时,应及时向临床医生提醒,做布氏杆菌检查,以免误诊,贻误治疗,力争早确诊、早治疗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热为其特点,发热约23周,继之12周无热期,以后再发热。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有时全身症状消退后,才出现局部症状。腰椎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少数病人于髂窝处可扪及脓肿包块;也可产生硬膜
5、外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病人可伴有其他多处的关节病变。但大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段、骶椎或骶髂关节者。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本病有“自愈”趋势,但历时较长。未接受治疗者复发率约占6%10%。,四、诊断,(1)有在流行区居住及来往史或接触牛、羊史。(2)有过间歇性发热、多汗、头痛、肝脾大、乏力等全身症状或目前仍有这些症状。(3)骨关节的疼痛,尤以腰痛剧烈与X线所见不太相符。(4)病变的组织学检查及脓液的细菌培养对诊断有帮助。(5)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在180以上,并在治疗后下降,具有临床
6、诊断意义。,五、病理改变,本病急性期的病理变化为多脏器的炎性变化及弥漫性的增生现象。慢性期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的增生。该肉芽肿可位于椎体内或邻近椎间盘的软骨下椎体骨质内。病变可继续扩大,侵及周围骨质、软骨板及椎间盘,最常见受累的是腰椎。感染性肉芽肿显微镜下可见上皮样细胞和类似langhan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肉芽肿直径约1毫米。有少数发生干酪样病变,偶见死骨。广泛的新骨形成是一特殊的表现。因椎间盘破坏,椎体间常呈骨性的融合。据统计约30%40%病人有骨关节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关节炎、骨膜炎、骨髓炎、脊柱炎。脊柱、肩关节、肩锁关节及骶髂关节最容易受侵犯。,六、辅助检查,X
7、线所见与化脓性感染相似。发病12个月后才逐渐出现X线上的骨改变,以骨质修复为主而破坏少为其特征。在脊柱常可见23个椎体受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破坏,但骨质增生显著。逐渐出现骨质破坏被不规则的致密新生骨所替代,椎体边缘形成明显骨赘,前纵韧带钙化,椎体可融合,小关节也有炎症改变,由间隙增宽变为狭窄及融合。椎旁脓肿常多见,在骶髂关节常为双侧骨质疏松,间隙变宽及不规则破坏,周围硬化,死骨少见,最终也可融合。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很高,患者多呈阳性。流行病学普查时,多用皮内试验,但在发病6个月内阳性率很低,而慢性患者100%呈阳性。,七、治疗措施,布氏杆菌病多选用四环素与链霉素联合应用,
8、也可用复方磺胺加链霉素。最近认为利福平与强力霉素联合治疗,治疗好后很少复发。因布氏杆菌在网状内皮细胞内繁殖,药物难于达到,故用药后显效慢,却宜复发,要长时间、多疗程联合用药。有的因发现晚或误诊,留有后遗症,如关节变形,肌腱萎缩,肝硬化,残废或不育。急性期最有效药物为四环素,0.250.5g/次,每天4次。连服4周为1个疗程。停1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必要时可以加用链霉素。,八、消毒措施,细菌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月,在乳制品、皮毛或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细菌对光、热及化学药剂如3的漂白粉及来苏水都很敏感,数分钟至20min即可杀死。可采用物理消毒法或采用常用消毒剂均能杀菌,如3%漂白粉液
9、等。,九、预防措施,根本措施在于控制和消灭畜间布氏菌病的流行,切断传播途径和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9.1 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9.2 切断传播途径 疫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保护水源。9.3 保护易感人畜 经常与家畜接触者,应具备一定的防病知识,既要防止布氏杆菌在畜间传播;又要防止病畜传染给人,特别是在接产或处理流产时要谨慎,为防止细菌感染,在接产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擦凡士林,戴眼镜、口罩、胶皮手套和穿胶靴等。处理完毕,应立即严格消毒,胎衣等物要深埋。现场要用2氢氧化钠消毒,用具、工作服等可用3来苏儿水浸泡消毒。为更安全,最好预先接种布氏杆菌疫苗,增强免疫力。,凡有可能感染本病的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多采用M-104冻活菌苗,划痕接种,免疫期1年。另外凡从事牲畜业的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牧区牲畜也应预防接种。家畜患病没有治疗价值,应全部淘汰,消灭传染源。,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