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反思doc-“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0909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反思doc-“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反思doc-“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反思doc-“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反思doc-“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反思doc-“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反思doc-“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反思doc-“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与环境”一课的听课反思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周雪忠学习地理有助于欣赏和认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地域文化”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尊重、包容和欣赏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开拓学生视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显现了这样的作用。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特征的江南水乡文化是学生所熟悉与喜爱的,教师在发掘与活用这一课程资源方面显然是本节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引用了地理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等不同社会角色对江南水乡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江南可以是丘陵、可以是梅雨、可以是方言也使学生体会到可以从多个视角审视与欣赏同一种文化。“面对四幅风格迥异的封面照片,你将如何选择?”教师以这样方

2、式又一次让学生欣赏了江南水乡的多种气质,显然这样的教学已不再是只满足于知识的灌输了。“乌篷船、油纸伞、龙井茶为何成为江南水乡文化的典型代表风物?”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教师意在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深刻理解这种影响,教师还引导学生将两种反差明显的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和内蒙古草原文化作了比较。这样的教学设计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在其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在跟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有了直接的联系。因此,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并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活动。略显遗憾的是,本节课在强调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的同时,教师没

3、有清晰地意识到要凸显“地域文化”的“地域性”,虽然这节课主要在学习江南水乡这一特定地域的文化特征。附:“文化与环境”教案上课地点:松江一中时间:2007年6月5日班级:高二(13)班执教者:松江一中 周慧瑛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文化的内涵,影响和制约文化形成、发展的因素。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地域文化”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处于下册教材的最后部分,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地球自然环境后,进一步认识人文环境的复杂性和规律性以及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文化的涵义及其分类;阐述影响和制约文化形成、发展的因素。方法与过程:对比不同形式文化,

4、归纳文化的定义。罗列校园的特色文化并对其进行归类,把握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比较分析我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与江南水乡文化,了解环境对于物质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针对江南水乡文化中典型代表,进一步分析文化与环境间的关系。比较水乡建筑与上海石库门建筑,了解海派文化,理解文化与社会、历史等条件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发现文化的复杂性和规律性,理解地理现象与地理事务间的联系,辩证地看待地理现象,认同祖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环境2. 教学难点:影响和制约文化形成的因素四、教学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事例引用:有关“中国端午

5、节申遗失败”事件 教师:同学们看过这个事例之后,一定有一些感想需要抒发吧?【设计思想】导入课题,知道传统节日属于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民俗活动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借由中国申遗失败的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引发学生对于如何更好保护本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二)新课教学1.图片展示: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图片。教师:能否对这些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类?【设计思想】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知道文化的两大分类,继而归纳文化的内涵。2.学生展示:地理三分钟之松江一中校园内的文化【设计思想】每节课都由学生自主准备三分钟的展示活动,本次切合教学内容,由学生寻找校

6、园内的文化,然后进行互动环节将其分类,一方面检验学生对于文化分类的把握,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认识到文化渗透在生活之中。3.展示三张学生制作有关江南水乡文化的小报教师:上海从属于江南水乡文化区,你印象中的江南水乡有何特点?如果你是评委,对于这三张小报如何取舍?总结:江南是多重的,它的文化更是多元的: 地理学家眼中的江南是丘陵, 历史学家眼中的江南是沿革, 气象学家眼中的江南是梅雨, 经济学家眼中的江南是财赋, 语言学家眼中的江南是方言 【设计思想】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借由总结话语,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文化,从多个角度理解文化的内涵。4.情境设置:曾经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出版江南专辑时,面

7、对四幅封面图片难以取舍,你会选择哪张,理由是什么?【设计思想】引导学生捕捉和分析身边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进一步归纳江南水乡文化区的文化特点,同时进一步促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地理,认识到文化的复杂性。这个问题颇具开放性,每一幅图都符合江南水乡的特点和气质,最后再告知学生最终选用的的第四幅,杂志考虑到本身的定位,目的在于突出地理性,选用写实的江南水乡图片作为封面。5.小组讨论:乌篷船、油纸伞、龙井为何成为江南水乡文化区的典型代表风物?【设计思想】讨论后,归纳环境是形成一种文化的重要因素。6.学生小组讨论:既然环境影响着文化的形成,试比较内蒙古草原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区。对于讨论学习的结果,按照一定的书面

8、表格在黑板上进行归纳小结。如下表:地域文化区文化现象和事物地域文化区的环境特点民居饮食性格节俗气候地形农业经济江南水乡文化坡顶建筑白墙黑檐米饭多鱼类和蔬菜柔婉端午赛龙舟温和湿润平原广阔水网密布水稻、桑、竹等水田农业内蒙古草原文化蒙古包肉类、面食豪迈那达慕盛会干旱半干旱草原广布畜牧业【设计思想】进一步深刻理解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和制约。7.介绍上海海派文化,比如在建筑上的体现:石库门文化教师:同属于江南水乡文化,以石库门建筑为例说明海派文化是上海独特的自然底蕴和历史积淀,分析这种海派文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除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外,文化的形成还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时间因素的影响。8.总结: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就有了生命,海派文化就是上海勃勃生气和活力的源泉,已提升为一种精神: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积极进取和永不止步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