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全套讲义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1192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全套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教育学全套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教育学全套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教育学全套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教育学全套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全套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全套讲义ppt课件.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讲授提纲,什么是教育,第 一 讲,一、教育的概念(一) 从词源学看教育的涵义中庸:“修道之谓教”。荀子:“以善先者谓之教”。,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 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拉丁文: educare(n.) educere(v),e+ducere,引导,出,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现代英语:Education,教育”(education)的词源,(二)我国关于教育的一般定义1、 广义的教育: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2、狭义的

2、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三) 其他有代表性的定义:涂尔干 “教育是成人一代对那些还不能成熟地应付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是在孩童时期为青年一代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创造条件,并使之在上述方面达到政治社会的统一性和以特殊方式而产生的特殊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杜威:“教育是一种通过使未成熟者参与其所属团体的生活而引导并确保其发展的社会功能。”,(四)教育概念的七种理解:(1)表示一个过程。(2)表示该过程的结果。(3)表示一种教育者的工作(活动)。(4)表示一种受教育者的工作(活

3、动)(在 个人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改变)。,(5)表示各种关系的影响。(6)表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亦表示一种社会互动体系。(7)表示教育家工作(活动)的目的。,试问: 1、东西方教育有何不同? 2、东西方教育的不同与人们对教育的最初的理解有何联系?,二、教育的起源 1、生物学起源论:(法)利托尔诺 “生物本能” 2、心理学起源论:(美)孟禄 “摹仿”,3、劳动起源论:恩格斯 “劳动创造人” 4、道德起源论(孙彩平) “上一代为下一代所献的爱心”,三、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1)非独立性;(2)全民性;(3)内容贫乏 奴隶社会的教育:(1)学校的产生;(2)阶级性

4、;(3)与生产劳动分离;,封建社会的教育:(1)学校教育多样化;(2)等级性;(3)教育以科举考试为目标; 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1)双重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小结:教育的基本特征(1)永恒性;(2)历史性;(3)阶级性;(4)生产性;,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时间: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特征:虽然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和有关教育的思想和言论。但从总体上讲,教育学还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没有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作:中国 学记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2、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时间:1632-19世纪中后期;特征:独立学科,从现

5、象描述过渡到理论说明,代表作: 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这本书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西方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1693年,洛克教育漫话(英国-绅士教育); 1762年,卢梭爱弥尔(法国-自然教育);,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五段教学法);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3、科学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阶段: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今;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育体

6、系; 资产阶级教育学的继续发展,代表作:1930年,杨贤江(又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前苏联),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J、Dewey,18591952)。代表作是:明日的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出版)等,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中心,以在做中学的实践活动为中心”新的“三中心论”,以他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形成所谓“现代教育派”,即“以儿童为中心”。,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研究和思想,受到拉什利、詹姆斯、杜威、格式塔心理学派

7、、各种社会人类学家和当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等的思想影响,主要从事人的知觉、学习、思维、记忆等一系列研究。 1972年,布鲁纳教育过程,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代表人物、核心主张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现代教育:杜威 儿童中心、兴趣中心、经验中心(做中学),第 二 讲,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制约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2、制约教育培养目标;3、制约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 4、制约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手段的改进;,(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1、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能把了解的潜

8、在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主要手段之一;3、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性质决定教育性质、目的;2、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3、制约教育的结构、类型、管理体制。,(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的政治功能是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 论为社会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 的政治力量使用;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阶级或阶层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或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三)“人力资本理论”

9、舒尔茨:19291957美国经济增长2倍,教育的贡献率33%。 “知本家”,三、教育对文化意识形态的作用 (一)文化意识形态的教育的制约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是影响教育目标;2、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教学内容;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人的教育观念。,(二)教育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对社会文化的传承、选择、传播、创造。,第 三 讲,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生理发展,心理发展,人的发展内容关系图,一、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素质、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这个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就无法得到发展;,2

10、、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人总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 决定作用,3、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4、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发展的不可替代性,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二、为什么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人的可教性:“人是可教的动物” 教育影响:性质;目的、内容、方法合理性;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三、学生发展的动力1、社会总体的知识总量与个体掌握的知识量的差异 历史积淀2、激烈的社会竞争:适者生存3、个体发展的内在心理需求:完善自

11、我、成就动机4、学生学习动力中教育因素,四、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内在规律性:顺序性与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个别差异性,教育对策:循序渐进、关键期教育、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之路。 模式化教育的隐忧,第 四 讲,教 师 与 学 生,一、 教师的社会作用和地位 (一) 教师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二) 教师的社会作用 1教师是真理的传播者 2教师是善道的引导者 3教师是美的体现者和创造者,二、教师的任务教师的任务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1.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12、即向学生系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2.教师的具体任务: 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科学地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要开展教育科研。,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的劳动与其它社会劳动相比,有其特殊之处。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1.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进行因材施教;2.教师要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不断创新;3.教师要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三、教师的基本素养 现代教师的素质起

13、码应包括“德”“识”“才”“情”四方面。这里面“德”指职业道德素质,“识”指文化知识素质,“才”指能力素质,“情”指心理素质。,(一)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 1.对教育事业忠诚热爱; 2.对工作精益求精; 3.对学生真心热爱; 4.对教师团结协作。,(二)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1、精通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2、具有比较渊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3、懂得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掌握教育规律。 教师完善的能力素质1、组织管理能力;2、表达能力,只要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自我调控能力;4、研究能力;5、人际交往能力;,(三)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教师工作成效与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14、,比较理想的教师应有下列的心理特征:细致而深刻的观察力;良好持久的记忆力;灵活敏锐的思维力;创造性的想象力(智力因素)坚强的意志力,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丰富而又能控制的情绪情感; 乐观,开朗的性格。,四、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二) 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具有独立人格,是未来的社会公民。 (三)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3、学生是一个能动的,具有思想感情的人;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五、师生关系,(一)师生之间的正式关系1、工作关系 2、组织关系 3、心理关系

15、(二)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三)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意义,(四)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平等尊重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五)师生关系的建立1、主导方面在教师;2、主渠道在课外。,第 五 讲,教 育 目 的,媒介策划给出的用人标准,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aims of education 培养人的总目标。它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 要来确定。在历史上,因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思想不同而各异。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教育大辞典卷1,P59,教育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教育目的。 教育方

16、针:人才的方向性; 培养目标:质量、规格,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现实社会的需要决定人才朋友的基本要求三、教育目的的身心发展制约性 1、关于人自身发展的理想 身心和谐发展 :古希腊“既善且美” 通才 :会做一切工作的人 完人,小原国芳: “完人教育思想” 知哲学真 心 情艺术美-宗教-圣-绝对价值人 意道德善 生存健 身 政治、经济、 -手段价值 交通、军事、生产 富 等一切活动,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 最根本的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最充分、最自由的发展; 也指人的情感、意志、道德、审美情趣等的高度发展。

17、,2、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方法 :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充足的闲暇时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会生存的目的表述: “教育是促使儿童进入一个道德、智慧和感情融洽一致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一整套的价值、对过去的解释和对未来的希望所组成,同时教育还提供了一个思想与知识的宝库,一份共同的遗产。”,3、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目的和途径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三育” 、“四育” 、“五育”、“六育”,4、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 应试教育的弊端: 雪化了是什么? 王蒙的尴尬! 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 全面贯彻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培

18、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双重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教育的“应为”与“难为”?!)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提出的基本价值观 1、社会价值标准:合作、正直、和蔼、孝敬长辈、社会正义、尊重他人、公民精神、社会责任感、尊重人类尊严、人权、劳动尊严等。 2、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忠厚、诚实、守纪律、宽容、有条理、襟怀坦荡、上进心强。,3、有关国家和社会的价值标准: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和平的公民责任、国际理解、人类友爱、民族间相互依存的意识等。 4、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等。,第 六 讲 教 学 工 作,一、教学

19、概述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2、教学的作用与地位(1) 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2) 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3、教学的任务(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手个性心理品质。,二、课程与教材1、课程的意义(1) 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

20、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一门学科或应该从事的一种活动的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课程的意义(1)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2) 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3) 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3、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制定课程计划的原则: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互相衔接;突

21、出重点,注意联系;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2)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一般包括说明、正文两部分。,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教科书的编排形式。,4、国外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1)

22、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2) 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3) 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4) 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5) 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5、我国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三、基础教育新课改的目标,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

23、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总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六项具体目标,目标一,课程结构的改变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学科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二,六项具体目标,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2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六项具体目标,目标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六项具体目标,目标四,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和评价制度 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六项具体目标,目标五,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六项具体目标,目

25、标六,(2) 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一些新的要求。,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规律 1、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圾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

26、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 掌握知识和发展潜力相统一的规律(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 激发学习动机(2) 感知教材(3) 理解教材(4) 巩固知识(5) 运用知识,四、教学原则1、教学原则的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教学原则 第二性的,是人们制定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

27、反映;不同的教学体质有不同的教学原则。,3、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基本涵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基本涵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3) 直观性原则 基本涵义; 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旬直观、语言直观);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4) 启发性原则 基本涵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5) 秩序渐进原则 基本涵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6) 巩固性原则 基本涵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7) 因材施材原则 基本涵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的概述(1) 教学方法的概念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

28、套工作方式。(2) 教学方法的意义(3) 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启发式的注入式,2、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其中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学校讲演等方式;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3、教学方法的改革(1)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2) “导学式”教学法(3) 快乐教学法(4) 合作教学法(5) 掌握学习教学法(6) 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4

29、、学生的学习方式(1) 学习方式的概念(2) 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3) 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比较,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学生年龄特征。(2)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6、教学手段及其现代化(1) 教学手段的概念(2) 教学手段的演变阶段 口耳相传;文字教材;直观教具;多媒体;电教工具;电子计算机;网络教学。,(3)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 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化、综合化和网络化; 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多样化。,(4)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建设的突

30、破; 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 师生关系的突破;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扩大了教学规模。,六、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组授课制(1) 班组授课制的概念(2) 班组授课制的意义及存在问题,2、课的类型和结构(1) 课的类型 按课的任务将课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大致分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2) 课的结构:课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3、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的概念4、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的概念,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1) 备课的意义(2) 备课的要求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

31、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 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2、上课(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 课外作业的形式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 各种书面作业; 各种实际作业。(2)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 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形式多样; 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 及时批改作业。,4、课外辅导 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 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 给成绩特

32、别优异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辅导的要求: 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 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 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2) 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 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的方式有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和实践考核。(3) 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评分标准;编制测验蓝图。(4) 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 百分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5) 学业成绩

33、评定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八、教学评价1、概念: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给以价值上的判断。2、教学评价的意义3、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全面性、指导性、科学性4、常用的教学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5、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发展性评价,第七讲 德育理论与实践,一、德育的概述1、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2、德育的重要意义(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34、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 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二、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自觉纪律教育6、民主和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

35、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 教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的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四、德育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1) 基本涵义(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1) 基本涵义(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3、知行统一的原则(1) 基本涵义(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 基本涵义(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1) 基本涵义(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1) 基本涵义(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7、

3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 基本涵义(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8、教育影响和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 基本涵义(2)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五、德育的途径和方法1、德育的途径(1) 教学(2) 社会实践活动(3) 课外、校外活动(4)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

37、习(6) 班主任工作,2、德育的方法(1) 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理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2) 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须依时间、地点、条件而定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3、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 创办业余党校(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 建立德育基地,第 八 讲 班 主 任 工 作,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任务和职责,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

38、和社会的桥梁。,二、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职责,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教育和激励学生(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1.观察法; 2.谈话法 3.书面材料分析法; 4.调查访问法,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学生时,要尽可能避免四种人际知觉中的偏见。(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刻板印象:(4)近因效应:,(二)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优等生的工作 对优等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1)高标准,严要求;(2)要掌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分寸;(3)分配适当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2、差等生的教育,对差等生的教育应注意:(1)辨证、公平地对待他们;(2)挖掘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39、;(3)合理的表扬与批评;(4)耐心细致,反复教育。,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手段(助手和途径)。(一)班集体形成的阶段:1.松散群体阶段;2.散聚群体阶段;3.内聚集体阶段;4.发展成熟阶段。(二)班集体的主要特点,(三)班集体的培养,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3.组织班级教育活动:班级活动与班会活动,特别是主题班会活动,三、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一)利用好学校教育的各种因素 1.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2.与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的协调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班主任要多与家庭联系,联系的方 式有哪些?,案例

40、分析,一学生在学校出色地完成了一项社会工作,受到赞扬,学校想把这个好消息当面告诉家长,于是通知家长来学校,谁知该生的父亲却打来电话,“很抱歉,我工作忙走不开,不过,请老师放心,我已经揍了他一顿,我知道他肯定在学校又干了什么坏事”此例说明什么问题,给我们做班主任的什么警示?,第 九 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教育科研述,(一)教育科研的概念:,(二)教育科研的特点:,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加以解释、预测和控制,以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1、富有创造性,2、应用性,3、综合性,4、整体性,(三)教育科研的类型,基于目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41、,基于方法分类,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寻求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的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科学的一般原理有关。基础研究的指向具有普遍性,它可以为现有的科学体系增添新的东西。,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研究是指向特定问题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定性研究基于描述分析,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一般的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定性研究从最纯粹的意义上讲从属于自然主义者的范式,即研究应在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研究所

42、获得的意义也只适应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定量研究与演绎法更近,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去。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定量研究者更多的是相信“背景自由”的一般性。它们宁愿更多注意个别的变量和因素,而不是关心整体的作用,定量研究者的最大特色是将事实和价值分离。,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二、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研究问题的选定,相关文献的检索,教育科研计划的制定,教育科研计划的实施,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继续,1、选题要求,真问题的标准,问题要有意义(学术上、社会上、对研究对象而言是有意义的。,要有根据(问题要有内在的联系性,要有针对性(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问题的可解决性,2、教

43、育科研 选题的特点,问题必须有价值,选定的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问题要有可行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研究计划的内容,返回,(9)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适用范围,(1)课题的名称,(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4)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预计突破的难点、重点,(5)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6)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7)课题研究的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8)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等),(10)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及所需仪器设备,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返回,调查报告,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实验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

44、论、参考文献及附录六部分,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绪论、本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六部分组成,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返回,目的,“诊断”和“改进”,过程,确定总目标判定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或制做评价工具实施评价收集评价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资料并得出结论,类型,(1)研究者自我评价;(2)同行专家评价;(3)教育行政部门评审,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二) 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三) 观察法与测验法(四) 教育实验法(五) 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所谓文献研究法,就是从所要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

45、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采用文献研究法,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古今中外的资料,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可以不受调查对象的情绪影响,得到相对全面客观的信息,搜集到的文献也可以持久保存,必要时容易核对,因而受到教育研究者的欢迎。但这种方法可能缺乏现实感,不够具体。,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教育科研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所谓调查,就是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事物的情况;所谓研究,就是分析搜集到的资料,揭示事物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做好调查的准备工作; 第二步,具体实施调查;第三步,对材料进行研究分析; 第四步,总结阶段。根据资料分析研究

46、所得出的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进行工作总结。,访谈(行动研究) 访谈是指研究者与被调查的对象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从而了解事实的真相或者被访问者的各种心理、行为倾向。 访谈可分为预先设定统一问题和过程的标准化的结构性访谈以及自由、开放式的无固定问题和程序的非结构性访谈。 访谈法的优点是可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获得大量真实、详尽的感性材料,并且可以根据调查对象的状况灵活调整,但这种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搜集材料慢,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也很高,所以不适合于大规模的调查。,实验研究法:实验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人为地控制或者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讨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教育实验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一种要求比较严格、较难掌握和操作的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存在着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其中一个常见的分类是,按实验对象的分配方法把教育实验分为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等。实验通常都有对比班,以检验其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