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寄生虫病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1226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寄生虫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预防寄生虫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预防寄生虫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预防寄生虫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预防寄生虫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寄生虫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寄生虫病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防寄生虫病,共建健康校园,培训内容,1,2,?,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疟疾防治知识,血吸虫病概述,?,血吸虫病的定义: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而引起的的寄,生虫病和传染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血吸虫病流行历史:血吸虫病在我国历史久,远,长沙马王堆和湖北江陵出土的西汉古尸,,概述,血吸虫病的生活史,切断,其中,某一,环节,即可,消灭,血吸,虫病,概述,血吸虫病的生活史,概述,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传染源:血吸虫病病人,血吸虫带虫者,传播媒介,:钉螺,?,传播途径:带虫卵的粪便钉螺接触有阳性钉,螺孳生的疫水,?,传播季节:一年四季

2、,人体接触疫水都可以感染,,相对雨水多,气候温和的季节,钉螺活,跃,极易被感染。,概述,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形成血吸虫性肝,硬化而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出现腹水、巨脾、,呕血等症状,甚至出现肝昏迷、肝性脑病而危及,生命;,血吸虫病的预防,?,发现接触疫水后有相关症状的病患,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查灭钉螺,发现有钉螺,立即联系,报告社区预防科,由专业人员鉴定;,注意个人防护,水中作业穿长筒胶,靴、尼龙防护裤、戴胶皮手套,外,出旅游不要随意下水。,饮用安全水,不随意在野外

3、喝生水,?,?,?,上海消除疟疾行动目标,?,?,总目标,到,2012,年,全市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5,年,全市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到,2020,年,保持消除疟疾的状态,阶段目标,到,2012,年,全市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3,年,所有三类县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到,2015,年,全市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到,2020,年,保持全市消除疟疾的状态,健康教育工作指标,?,到,2012,年实现以下指标,健康教育,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7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75%,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100%,边境口岸和卫生检疫相

4、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100%,疟疾概述,?,疟疾(,Malaria,)经按蚊(中华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疾分类:,间日疟(常见)、恶性疟(危,害性,大)、,三日疟、卵形疟,我国疟疾的高发区:云南、安徽、海南、江苏、,河南、湖北、贵州等省,以间日疟为主。,?,?,了解疟疾,?,传染源:现症病人和带虫者,传播媒介: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中华按蚊,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保护性免疫力,传播方式:蚊虫传播、输血传播,?,?,?,了解疟疾,中华按蚊,形,态特征:翅,前缘有两个,大白斑,下,颚须上有四,个白环。,了解疟疾,临床表现,特点:周期性发热,脾大

5、、贫血,?,?,?,?,?,?,潜伏期:间日疟,13,15,天,前驱期:轻度畏寒,低热疲乏、头痛、全身不适,发作期:发冷、发热、出汗,(间歇期:间日疟,1,天),(再燃:血液中残余的疟原虫引起),(复燃: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疟疾防治,?,加强媒介防护:防蚊、灭蚊,加强人群防护,加强健康教育,?,?,?,一、疟疾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二、疟疾俗称“打摆子”,主要症状为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出汗,?,?,三、全球疟疾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南亚,我国疟疾,主要流行于云南、海南、贵州等南部地区和安徽、,河南、江苏、湖北等中部地区,?,四、曾在疟疾流行区居住过的公民,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当尽快去医院进行疟原虫检查,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知晓率,?,配合社区寄防条线人员以多种形式开展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关于寄生虫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知晓率。(特别是,4.25,5.25,疟疾宣传月,),?,1,、健康教育课,?,2,、校园广播,3,、校园宣传栏或黑板报,4,、学生自创小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