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1882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体会五篇(一)近期,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科技首次独立出现在义务教育课程的国家课程中。一、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一字之差,却同时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理念的变化与知识体系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李峰教授指出,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已经成为了数字原住民,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要求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字公民,养成数字技术应用的好习惯、好行为、好方法。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中小学应该开设信息科技课程。熊

2、璋教授指出,信息技术不足以反映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全貌,难以反映信息科学的本质,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新课程要体现“科”与“技”并重,符合素质教育目标,反映信息科学本质,并实现信息科学技术的育人价值,因此更名为“信息科技”。李峰教授指出,更名为“信息科技”体现了以下变化:(1)目标转向:从“技术操作”到“学科核心素养”;(2)内容转向:从“关注工具特征”到“关注学科本体”;(3)方式转向:从“知识技能学习”到“解决问题能力发展”;(4)价值转向:从“应用行为”到“学科思维”。信息科技教师如何实现从“技术”向“科技”?王振强指出:(1)要从工具演变领悟科技发展趋势,树立科学观念;(2)把握国家课程性

3、质;(3)围绕学科概念、原理、思想、方法展开教学;(4)关注核心素养;(5)计算思维结构;(6)追求深度学习;(7)合理利用主题-单元-项目;(8)处理好目标层次间的关系。二、义教阶段信息科技与高中信息技术的衔接魏熊鹰指出,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制定过程如下:刻画各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段特征,在核心素养特征和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引领下制定课程学段目标,根据六条逻辑主线架构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的内容模块和跨学科模块。在各学段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确立各模块的学业要求,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立,从而产生学段学业质量标准。素养保持一致。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学

4、科核心素养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一致一一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并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进行了描述。学科逻辑主线贯穿各学段内容,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提出六条学科逻辑主线: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对每一逻辑主线的内容进行学段的具象化描述,特征为从要素理解到活动参与/原理辨别,再到问题解决,最后到思维提升。在内容的设计方面,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

5、和方法。进行学段目标界定和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为了保障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落实,标准在课程目标方面同时设置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学段目标又按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细分,使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更具操作性。为了更好地评价人才培养成效,标准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并对每一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描述。如何做好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程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在教学理念方面,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育人导向;在内容设计方面,平衡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内容,以学科大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学科逻辑主线为线索,提炼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探索大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在培养方式方面,探索项目式学习,组织实施跨学科学习

6、活动;在学科教研方面,组建学科教研共同体,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教研模式;在学业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三、义教信息科技课程落实中潜在的问题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存的问题,两者的共性与特性,如何解决?L义教信息科技据时霞总结,信息科技课程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1)课程开设和实施现状令人担忧:课时不能得到保障、与高中衔接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仅局限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教材与课标不匹配。(2)只见技术不见人:操作信息技术工具成为课程核心,缺乏从学生人生发展角度发挥信息技术课程价值。(3)编程热导致对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误读:不能局限在技术训练层面,要将目标上升到意识层面、思维层面、创新

7、层面与责任层面。(4)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中师资能力不足问题。2 .高中信息技术(1)课时不能得到保障;(2)“计算思维教育”与“程序设计学习”的关系问题;(3)与“义教阶段”衔接问题;(4)师资能力不足问题;(5)课程标准的创新要求与传统机房教学环境“不配套”问题;(6)学习内容对学生过难。3 .共性与特性(1)共性:课时不能保障、技术训练与思维培养的问题、环境不匹配、学生素养不足、教师专业素养不高。(2)特性:义教阶段一一素养培养效果与评价;高中阶段一一课时保证与学生未来发展。4 ,对策与行动为解决信息科技课程现存问题,高淑印给出建议:(1)稳固信息学科地位,包括做好小初高衔接,保证课时与

8、学分;(2)出台教室配置规范;(3)提高学科专业程度,做好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修;(4)规范考试评价体系。时霞指出,应对信息科技课程潜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把握信息科技教育的教学本质和育人价值一一信息素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有同等地位;明确信息科技的学科地位;重视信息科技的科学本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2)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两个转变一一从“知识技能教育”转变到“科学素养教育”;从“知识的系统性”转变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体验性”。同时,顾小清教授指出可以通过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助力,做好职前信息科技教师的培养,如TPACK能力。实验室是连接技术和素养的重要桥梁,樊磊给出信息科技实验

9、室建设的建议:(1)尽量避免传统学科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割裂,探索随堂实验新模式/微实验,数字教材是可能的载体。(2)灵活处理好各种项目与我们学科的实验的关系。(3)实验部分应尽可能简单,使它和课堂融为一体。(4)实验教学和整体的课程生态建设同步进行规划和实施。(5)借鉴国际经验,如项目怎么处理、怎么基于项目做教训、怎么把软硬件平台资源融入到课程里面、怎么把实验融合到课程里面。(-)2022年4月27日聆听了由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腾讯教育协办的以未来有AI)为主题的202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讨会。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课标研制组组长熊彰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

10、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樊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老师、未来基因人工智能研究院龚超博士等信息科技教育领域资深专家从多维度多方面解读了2022年4月21日国家教育部首次发布的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入浅出,声情并茂。作为一线信息科技教师我获益匪浅,现谈以下四点收获:01信息科技成为国家课程是时代所需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首次印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信息科技”在此次课程设置中首次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落实为独立科目,覆盖全学段。曾经的“电脑老师”、“微机老师”、“计算机老师”、“信息技术老师”

11、等等名号终于统一由国家正名为“信息科技老师”,相信大部分的信息科技教师内心是复杂的、激动的、欣喜的。熊教授讲到,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站在未来谋划今天的维度,站在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落实的角度,信息科技必须是国家课程。众所周知,教育具有时代性。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我们的学科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完成了“从O到1”的华丽转身。正是这一转身,反映出我国教育的时代先进性,反映出我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原则,反映出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时代需求,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需求,是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磅礴自强的时代需求。02信息科技成为国

12、家课程是目标所需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信息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势日益突出。信息科技在信息时代成为国家课程正是义务教育课程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发展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看似高、精、尖的技术实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信息科技成为国家课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使其从根本上更好地适应、胜任信息时代的对个体发展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

13、能力的提升。03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是知识导向素养导向的转变从指导性课程到国家课程,信息科技课程的定位、内容、实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熊彰教授认为,这一步转变旨在使信息科技学科撑起素质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目标。樊磊教授认为,信息科技课程将成为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且独特的部分。信息科技学科从原来的知识导向转向了素养导向。素养导向下的信息科技课程聚焦“大概念”,使素养教育渗透在主题式教学中,跨学科、跨主题融合育人,更有利于培养五育皆优、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04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是知识为本到学生为本的转变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每一名教师开展教育教学

14、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熊教授讲到,新课标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生为本。袁中果老师认为,新课标更具开拓性和创造性、科学性和专业性、普适性与包容性。新课标的新特性反映出新课标指导下的信息科技课程由知识为本转向学生为本。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技术导向、知识为本的课堂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的新时代青少年,新课标坚持以生为本,素养导向,德育为先,智育为重,构建新课堂的多元评价方式,使义务教育学段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与时代相匹配的信息社会责任感。本次讲座从信息科技新课标的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全方面地解读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

15、程理念,课程变化等等,使我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将树立新课标思维,贯彻新课标理念,构建新课标课堂,创设新课标活动,聚焦发展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促使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三)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课标出台以来,众多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和研读,使我对新课标赋予的时代意义与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202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一一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这一部分,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课标中提出“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

16、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课“科”与“技”并重。“从解读中不难发现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主线设计了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目前信息科技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在实际教学实际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困境。我觉得一线教师应该在跨学科方面根据课标的要求进行深入的学习。首先、教师需要理清跨学科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跨学科。其中课标提出“信息科技学科要融入到语文、道法、数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目前形式而言,很多信息科技老师上课内容单一,形式单一,不理解跨学科概念,导致不能很好地进

17、行知识的迁移。第二、一线教师要学会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每个学科的知识都要涉猎,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植根于真实问题情境,打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对立,选择合适的生活场景,既具有科学性贴近生活又便于学生实施。也可以采取模拟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好奇心,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教学案例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在问题解决、融合创新的过程中渗透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第三、实施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新课标的第13页明确指出每个学段的跨学科主题,几乎每个

18、主题都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信息科技、语文、数学、道法等知识去创造性的完成跨学科主题活动。跨学科已经成为义务教阶段信息科技的基本学习方式。第四、要灵活掌握信息科技融合下的跨学科学习实施途径。多年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一旦学习的领域越多与深入,我们看待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就不要一样了。信息科技成为独立的国家课程,其走过的路困难重重,而信息科技课标正式落地,也意味着信息科技课程发展的接力棒传到了一线教师手中,我们必须更多的学习,更快的转变,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科”与“技”并重,科学原理和应用实践相结合,改变技能教学为主的现状,关注学生,注重兴趣体验,强调跨学科学习,培养主动探索和创新的习惯,为信息社会培养合

19、格的数字公民,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四)从信息科技课程发布,到专家到专家解读信息科技新课标,给了我一颗“定心丸”。当我看到新课标,给我的初步印象是几个词“信息科技”、“人工智能”、“跨学科”,感觉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对未来的教学感到害怕,我甚至到网上搜索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是不是一定要展示无人机、机器人?硬件设备很难达到要求?我认为这么高大上的东西感觉离我们很远,不知该如何进行教学,陷入了对人工智能的恐慌,心里一系列的问号。听完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我有了前进的方向。从熊璋教授那里知道了什么是信息科技,为什么要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了解到信息科技是素养导向,是关注学生认识、理解、态度

20、,训练叙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从樊磊教授那里知道了教师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方案,如何在现有方案下做课程建设。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启迪智慧”,使学生能主动地、自信地认识并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变革、安全、法律和伦理等方面的挑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去挖掘人工智能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带领并鼓励学生积极体验、尝试,并思考较成熟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但避免陷入玩“技术概念”的游戏中。了解到人工智能内容要求不应片面追求AI新进展、新算法,或者使用Al新硬件或平台。最后袁中果教师以具体案例展示了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主题、任务、评价、学习环境

21、、反思性教学改进几个方面给我们展示如何设计课程,如何实施跨学科教学。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我认为信息科技学科的素养导向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捕鱼技术”,而是要培养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去寻找生存的方法的意识。(五)前不久,听闻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课程标准,我心中欣喜莫名。终于我们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了。工作室说4月29日晚上有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解读,我积极参与了线上活动,听了熊璋教授的网络授课。熊璋教授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为主题谈了两个问题:L信息科技课程的志存高远。2.信息科技课程的脚踏实地。关于第一点:我理解的就是我

22、们作为信息科技教育的教师,要从国家的角度去考虑我们的课程。熊教授说,信息科技的志存高远表现在“三架楼梯、课程担当、信息科技教育生态”。这里的三架楼梯指的是1-12年级信息素养表现(指南)、1T2年级信息科技课程标准、1-9年级信息科技课程独立开课。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作为我们教育者要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就是由素养表现来刻画。所以第一架楼梯指南的建立是个关键,我们可以根据信息素养表现来制定信息科技课程标准,1-9年级信息科技课程独立开课是保证。关于第二点,熊教授特别强调,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就是要我们老师教素养,而不是教知识、教技术。我反思我自己的教学,最近一段时间我甚至自得其乐,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心应手,稍稍一想我是在教学生技术、在教知识,心中忐忑不已。从而进一步想到我们如何立足当下,立足学科教育去进行学科素养的教学呢?将知识精心包装,依托现实环境的实际问题,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技术的学习,我想应该算是一种素养教学吧。还有项目化学习,通过一个个项目来进行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立足当下,摆正我们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努力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