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管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1968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管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器械上市前监管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医疗器械注册处2014年6月,2,主要内容,对新条例的总体认识和理解。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新条例注册管理具体制度设计。聚焦的几个主要问题。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思路和任务。,3,一、对新条例的总体认识和理解,共8章80条2000年发布,2008年开始修订,历时6年。总体框架上市前、上市后监管,覆盖全过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与备案第三章 医疗器械生产第四章 医疗器械经营与使用第五章 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医疗器械 的召回第六章 监督检查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4,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1996年,原国

2、家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一次规定医疗器械应申请注册。200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标志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进入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新阶段。条例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2000年,配合条例的实施,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对医疗器械注册制度进行了完善和细化。2004年,为贯彻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国家局组织修订了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期间先后出台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陆续出台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08年

3、到2013年,配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修订,国家局组织修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根据条例修订的原则和要求,设定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相关要求。,5,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四条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第二类:中度风险,严格控制管理。第三类: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评价医疗器械风险程度考虑因素:预期目的、结构特征、使用方法等。制定、调整分类目录:总局制定分类目录及时分析评价调整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参考国际实践经验及时予以社会公布,6,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五条医疗器械的研制应当遵循安全、有效

4、和节约的原则。国家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7,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六条 医疗器械产品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强制性国家标准;尚无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强制性行业标准。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重复使用可以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不列入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目录。 对因设计、生产工艺、消毒灭菌技术等改进后重复使用可以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应当调整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目录。,8,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条例

5、第二章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与备案涉及医疗器械注册条款共11条,分别为:第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条,;涉及医疗器械备案的条款4条,分别为:第八、九、十、十七条。修订的主要内容管理方式调整:将第一类医疗器械从注册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境内申请人)生产企业许可证不再是产品注册的前置条件。明确注册申报资料要求。规范注册审批过程。规范临床试验管理。注册证有效期从4年变为5年,延续注册不换证号,9,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八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管理医疗器械备案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6、对备案人提交的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资料存档备查。形式审查、当场备案、加强监督、不设有效期。强化企业责任、监管要求不降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医疗器械注册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的研究及其结果实施的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10,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申请人的涵义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是指提出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在该申请获得批准后持有注册证,并以自己名义把产品推向市场,对产品负法律责任的企业。医疗器械备案人是指办理医疗器械备案,并以自己名义把产品推向市场,对

7、产品负法律责任的企业。应当对医疗器械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应遵守不良事件的处理与医疗器械召回等规定。,11,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九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产品风险分析资料;(二)产品技术要求; (三)产品检验报告; (四)临床评价资料; (五)产品说明书及标签样稿; (六)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七)证明产品安全、有效所需的其他资料。 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备案人应当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负责。,12,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产品技术要求医疗器械成品的性能指标、检验

8、方法。申请人/备案人提出产品技术要求。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技术要求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批准注册时予以核准。不包括目前注册产品标准中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检验规则、说明书要求、临床试验、编制说明等内容。编号为产品注册号/备案号。注册后性能指标予以公布。注册后发生变化的,办理许可事项变更。,13,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产品检验报告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按照申请人的申请,依据产品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的全性能检验。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应当具有医疗器械检验资质、在检验范围内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的内容进行预评价。,14,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临床评价资料医疗器械临床

9、评价:申请人或者备案人通过临床文献资料、临床经验数据、临床试验等信息对拟申报产品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进行确认的过程。需进行临床试验的,提交的临床评价资料应当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临床试验报告。,15,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与产品研制、生产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申请人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环节,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设计和开发环节包括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转换、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评审、设计更改等活动。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主要集中于产品设计和开发环节,包括风险管理资料、临床评价资料、产品说明书等,都应当是在设计和开

10、发环节已形成的文件。注册申报资料中不包括管理、程序、记录方面的体系文件。,16,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要求向备案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产品检验报告可以是备案人的自检报告;临床评价资料不包括临床试验报告,可以是通过文献、同类产品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资料。向我国境内出口第一类医疗器械的境外生产企业,由其代理人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备案资料。还应提交备案人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准许该医疗器械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备案资料载明的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原备案部门变更备案。,17,二、新条例中医

11、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一条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要求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向所在地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注册申请资料。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注册申请资料。向我国境内出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境外生产企业,由其代理人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注册申请资料。还应提交注册申请人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准许该医疗器械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验报告应当是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应当包括临床试验报告,但依照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除外。,18,二、新条例中

12、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二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注册申请资料转交技术审评机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在完成技术审评后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审评意见。,19,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三条 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审评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安全、有效要求的,准予注册并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对进口医疗器械的技术审评时认为有必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核查的,应当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检查技术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核查。,20,二、新条例中医疗

13、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四条 已注册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其设计、原材料、生产工艺、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等发生实质性变化,有可能影响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注册人应当向原注册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发生非实质性交化,不影响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应当将变化情况向原注册部门备案。,21,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五条 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注册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原注册部门提出延续注册的申请。 除有本条第三款规定情形外,接到延续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14、,22,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注册: (一)注册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延续注册申请的; (二)医疗器械强制性标准已经修订,申请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不能达到新要求的; (三)对用于治疗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医疗器械,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医疗器械洼册证载明事项的。,23,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六条 对新研制的尚未列入分类目录的医疗器械,申请人可以: 直接申请第三类产品注册,或者依据分类规则判断产品类别并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类别确认后,申请注册或者进行产品备案。直接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5、应当按照风险程度确定类别,对准予注册的医疗器械及时纳入分类目录。申请类别确认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该医疗器械的类别进行判定并告知申请人。,24,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七条 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申请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 (一)工作机理明确、设计定型,生产工艺成熟,已上市的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多年且无严重不良事件记录,不改变常规用途的; (二)通过非临床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 (三)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

16、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 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25,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七条 第三款“通过对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情形,取决于一个具体申报项目的技术背景。应对目录外的产品给予一定的途径。未列入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的产品,通过对同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者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能够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申请人可在申报注册时予以说明,并同时提交相关证明资料。,26,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

17、第十八条 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有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并向临床试验提出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临床试验备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备案情况通报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的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认定并公布。,27,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十九条 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

18、高风险的,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临床试验,应当对拟承担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机构的设备、专业人员等条件,该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临床试验实施方案,临床受益与风险对比分析报告等进行综合分析。准予开展临床试验的,应当通报临床试验提出者以及临床试验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28,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小提示:条例涉及有关目录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目录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目录临床试验对人

19、体具有较高风险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具有高风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目录(禁止委托生产),29,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三章医疗器械生产)第二十六条 医疗器械应当使用通用名称。通用名称应当符合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器械命名规则。医疗器械命名,是指用特定的文字或符号,对产品的预期用途、设计、材料或其他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特征进行描述,以帮助生产、流通、使用、监管各方对产品进行识别和分辨,是正确使用和高效管理的前提。规范命名是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条规定“医疗器械应当使用通用名称”,主要是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器械应采用同一名称。同类器械是指在工作原理、设计结构及

20、特征、主要成分、主要组成部件、主要性能、预期用途等特征没有显著差异的,采取类似的管控措施即可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同类器械采用同一名称,即为通用名称。通用名称是我国医疗器械的法定名称,主要体现产品共性。医疗器械使用通用名称,有利于国家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有利于医生选用医疗器械,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生产企业之间展开公平竞争。,30,二、新条例中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解读,第二十七条医疗器械应当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标签的内容应当与经注册或者备案的相关内容一致。医疗器械的说明书、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一)通用名称、型号、规格;(二)生产企业的名称和住所、生产地址及联系方式;(三

21、)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号;(四)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五)产品性能、主要结构、适用范围;(六)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的内容;(七)安装和使用说明或者图示;(八)维护和保养方法,特殊储存条件、方法;(九)产品技术要求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内容。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还应当标明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和医疗器械注册人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31,三、新条例注册管理具体制度设计,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修订情况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备案)管理办法、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

22、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征求意见稿)已于2013年3月31日上网公开征求意见,进行了WTO/TBT通报并于4月30日在中国法制网公示。,32,三、新条例注册管理具体制度设计,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境内第三类和境外医疗器械注册审批与登记事项变更操作规范、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与登记事项变更操作规范、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操作规范(征求意见稿)于2014年5月4日征求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中检院的意见。,33,三、新条例注册管理具体制度设计,医疗器械分类和命名修订医疗器械分类

23、规则:已网上公开并征求全国各省局意见。制定医疗器械命名规则:已经起草并征求部分省局意见,即将按程序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制定第一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对网上公开征求的意见、各省局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整体统筹和整合的专项工作。,34,三、新条例注册管理具体制度设计,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已经起草并征求部分省局意见,即将按程序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制定关于加强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程序管理的指导意见,对标准立项、起草、验证、征求意见、审查、审核、批准发布,以及制定、修订、复审、修改、实施、废止、经费管理等过程进一步明确要求,监督执行。,35,三、

24、新条例注册管理具体制度设计,医疗器械编码规则将结合对国际唯一医疗器械标识(UDI)的研究和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实际,制定医疗器械编码规则,明确医疗器械编码组成结构、载体形式、静态数据库核心元素及相关技术标准,为推进医疗器械编码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启动高风险医疗器械国家统一编码工作”,“采用信息化手段,从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入手,建立从医疗器械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统一的编码追溯系统”。,36,三、新条例注册管理具体制度设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已于2013年11月15日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形成送审稿。

25、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已形成草案,目前正在征求国务院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的意见。,37,四、聚焦几个主要问题,(一)关于二、三类注册衔接问题(二)关于一类备案问题(三)关于一类产品目录问题(四)关于注册检测问题(五)关于豁免临床试验目录及相关问题(六)关于产品技术要求(七)关于注册、延期注册、许可事项变更(八)关于分类界定问题,38,五、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思路和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改善,产业持续增长,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和生产供应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影响审评审批质量和效率的体制机制障碍日益凸显。为此,必须着力推

26、进审评审批制度综合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39,五、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思路和任务,(一)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要求,结合新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从国情出发,遵循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规律,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升审评审批能力,以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为目标,以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为目的,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体系。,40,五、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思路和任务,(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1.贯彻新条例,建立新秩序。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风险高低为依据,管放结合、宽严有别,加快完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法规制度。2.夯实基础,发挥“棋筋”作用。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标准、分类、命名和编码规则,创新监管模式,发挥好在医疗器械监管中基础性作用。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能。主要介绍1.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改革。2.推进医疗器械编码工作。 编码作为监管具体技术手段势在必行,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监管效能的有效措施。考虑在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或在相应规章中体现,为推行和实施提供依据。,41,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