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水霉病的发生及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水霉病的发生及处理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鱼类水霉病的发生及处理方案近期气温快速回升,养殖鱼类水霉烂身病依然不容忽视。18。C左右水温正是水霉病爆发严重的节点。了解其病原、发病原因、症状,流行情况、防治措施对从事水产养殖者很有必要,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风险。一、水霉病的病原水霉病又称为肤霉病,病原为真菌类水霉目水霉科的种类,包括水霉属和绵霉属。营腐生,大多寄生在动植物的尸体或残屑上,少数种类寄生于鱼体伤口或鱼卵上。生存的适宜条件:生存水温:5-26。C均可发生。20以下比较多见。多发生于淡水鱼品种,适宜发生的水体pH:6.58.0,为好氧真菌。水霉病的发生,必须是在具有保护作用的体表皮肤受破坏以后,霉菌才能从伤口入侵,长出外菌丝向外生
2、长,向内生长的菌丝必须是在内皮及肌肉组织坏死的情况下,才能侵入到组织深处。二、疾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诊断1、水霉病的症状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当肉眼可见白色的棉絮状物时,菌丝已经深入机体组织内部,深入组织内的菌丝导致组织发炎,坏死,外菌丝向外生长,在体表形成棉絮状物,加重了鱼的负担,导致鱼游动困难;由于水霉菌能够分泌分解鱼体组织的酶,导致鱼因受到刺激而大量分泌粘液,焦躁不安,出现在固体物上摩擦,食欲减退等症状,最后瘦弱而死。2、流行情况水霉病主要流行于冬季及早春,在水温13七-18。C内高发,水霉菌广泛分布淡水当中,主要的感染对象是鱼卵和体表有机械损伤,冻伤的鱼以及死卵,在感染的过程中对宿主没有
3、选择性,外菌丝在感染的部位不断生长,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内菌丝吸取鱼体营养,导致鱼体消瘦死亡。除侵袭鱼卵外,都不是原发性病原,继发感染,次发性病原。此外,水生动物受到机械损伤时,导致它产生机械损伤的物体上面带有的霉菌也是诱发水霉病的来源之一。3、诊断水生动物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即可初步确诊。三、水霉病的防治1、预防水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必须水生动物体表要有伤口才能寄生,因此,水霉病的防治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是避免在水温低的季节避免鱼体受到机械损伤,如果有必要进行捕捞和转塘操作的时候,必须使用抗应激产品进行抗应激处理,减少鱼类的机械损伤,就可以大大减少水霉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包括以
4、下几点:(1)鱼体转运及下塘前后的预防,在水温低的时候拉网和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在拉网前使用Vc,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生动物的应激反应,减少机械损伤。在运输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机械损伤,因此在下塘之后,建议可以先用Vc.国标碘制剂、水杨酸处理,抗应激和预防真菌的感染。(2)在越冬的准备过程中,避免鱼类的冻伤,减少水霉的滋生,寒潮过后,及时处理,促进鱼类冻伤的创口恢复,避免细菌和水霉的继发感染。2、治疗水霉是腐生的,寄生在死亡的组织上面的,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组织损伤的关系,一定会伴随着细菌的继发感染,造成伤口组织的病理坏死,从而给水霉菌菌丝向组织内部的深入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抑制真菌的滋生,还需要处理细菌的感染,增强体质,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1)在水霉病的治疗当中,经常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水杨酸,硫醒沙星,50%的过硫酸氢钾粉剂、等以及苯扎溟锭,戊二醛,聚维酮碘等相对温和的消毒剂。连续使用2-3天。(2)增强鱼体抵抗力。春季开口摄食后,采用高质量饲料,及时开食投喂,强化鱼体代谢增强体质。(3)注意水质调控。水霉抱子在水体繁殖也需要营养,及时培水平衡水体藻相,培藻能减少水体水霉营养,减少水霉抱子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