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2369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滁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滁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滁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滁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滁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滁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对策措施研究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重大的战略任务。据此,分析了滁州市建设“两型”社会面临的问题和主要压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报告中把以建设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新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

2、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滁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皖江开发的桥头堡。但随着该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胁迫。为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滁州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实施“两型社会”的战略,这为滁州市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一、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含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者各有其侧重,相互补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

3、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型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其核心目标就是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系统进入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的通量强度,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源消耗的物质节约或减量化。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分层次的概念,其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一种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

4、技术体系,即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二、滁州市建设“两型”社会面临的问题和压力1、第三产业发展慢,比重偏小,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增速略高于第二产业,但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旅游、交通、物流、科技等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发展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主导型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分别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5、70%左右,远高于滁州市的当前水平。二战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起了第一推动力的作用。由此看来,滁州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用科学发展观分析皖东地区的环境容量和土地资源可以承载的人口密度、产业。在资源与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彻底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把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降下来。改革开放以来,滁州市依靠第二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形成了第二产业的总量大、比重大的现实情况,虽然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品档次、产业规模、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不断

6、发展和进步,但是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速度甚至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在滁州市十大主导行业中,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高消耗、高污染行业都排在前列;说明滁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高污染、高消耗的模式。三、滁州市建设“两型”社会的对策措施针对上述的种种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结构逐步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这是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滁州市必须改变现有的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使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支配地位。滁州

7、市已经具备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滁州市是国内重要的家电制造业基地,同时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这为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要素,融入家电制造业创造了条件。滁州市政府应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第三产业的引导作用,集中力量,在金融、旅游、商贸、文体等领域,形成规模效应。2、着力优化第二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滁州市已形成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机械、纺织、化工、家电,由此可见,滁州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对资源要素的粗放消耗。优化调整工业结构,是滁州市建设两型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抓手,必须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采取的对策措施: (1)制定

8、和实施严于国家和省政府要求的产业政策; (2)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从严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3)强化规划引导,建立产业布局引导机制,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运用高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1)大量有毒有害化学品(包括原料和产品)的使用和运输,易造成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进入环境,且成为滁州市的重点环境风险源。除了对现有的化工企业进行布局、污染治理方面的整治以外,应出台鼓励

9、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实施高风险化学物质的替代行动,鼓励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主动采用无毒、低毒性化学品,代替高毒性、难降解的化学品,从源头上控制有机有毒性污染物进入环境,降低环境风险。(2)鼓励最小化废物的产生废物产生量的大小,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资源的利用效率。废物最小化就意味着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工业项目的审批环节,经济、环保等主管部门,应把项目生产原料等的资源消耗水平和废物产生量,作为重要的控制条件,禁止资源消耗量和废物产生量大的项目投建;出台政策,鼓励现有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废物产生量,推动企业实施废物的最小化行动。(3)

10、突出废物处置的资源化从社会、园区和企业三个层面,发展循环型经济。一是构建有利于各类资源最大化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促进资源集中配置和循环利用,建设循环型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二是建立资源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机制,规范固体废弃物利用的市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和完善家庭、小区和转运、贮存等环节的垃圾分类收集基础设施,扶持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建立长效运行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产业链”。4、降低能源消费总量(1)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限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低能耗的先进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落后

11、产能的力度。(2)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滁州市仍然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城市,且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煤炭消费总量也呈快速增加趋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措施:一是逐步降低煤炭的使用量,控制石油用量,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城市气化率;二是提高集中供热率,取缔小型燃煤锅炉;三是建设清洁能源区。(3)提高全社会节能的水平广泛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大力发展节能产品,调整税收,对主要节能设备和设施给予补贴,如太阳能转换空调系统、空调给水蓄热装置、最佳规模集成电路设备等;银行应为发展热电联供系统、高性能照明系统,以及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设备和装置,增加低息贷款;对建筑物的保温节能和中小企业的节能给予补助;各级政府要增加节能宣传的财政预算和支出,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节能的观念。 参考文献1侯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 2007(7): 29-30.2潘岳.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0): 18-1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