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5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222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5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 第5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宏观经济学 第5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宏观经济学 第5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宏观经济学 第5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宏观经济学 第5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 第5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 第5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第二节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第三节 国际收支第四节 汇率第五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二、绝对优势理论三、相对优势理论四、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五、规模经济理论六、产品周期理论,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共性: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了。”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第29页

2、。,差异:,“只要各个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国际经济学就必须是经济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分支。每一个国家都有一整套全国性政策。对每个国家来说,这些政策总是为国内某一部分选民服务的。各个民族国家对外国人的利益几乎永远不会比对本国人利益那么重视。虽然国际经济学不必把它的观点限制在一个国家的利益上,但它的确必须逐一地分析不同国家的利益,使之与各国的决策水平联系起来。” P林德特、C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8-9页。,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亚当 斯密【17231790年】提出绝对优势理论 ,用以说明国际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他认为,

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每一个国家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就可以使双方都得到好处。,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劳动)数量来衡量。 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劳动)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假设条件,不同产品量可以相加,等量可以交换设:两国A和B,两

4、种商品X和Y ax, bx分别表示A,B两国在X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ay, by分别表示A,B两国在Y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则:当ax bx时,A国在X商品上具绝对优势 当ay by时,B国在Y商品上具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分析,美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小麦W,5C4C,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贸易的模式: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 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设交换比价:6W=6C 则:,分工前,生产:6W+4C消费:6W+4C,分工后,生产:12W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美国多获得2C,英国,分工前分工后,生产:1W+5C消费:1W+5C,生产:10C消费:5W+5C,分工后比分工前英

5、国多获5WW=4W,结论: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美国,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各种产品的生产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均具有绝对劣势的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例如:如果比尔盖茨同时也是世界上打字速度最快的人,他应当自己打字还是雇秘书打字?按绝对优势理论,他就应当自己打字。这显然是不划算的。,三、相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绝对优势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非仅仅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

6、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每一个国家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相对优势的衡量办法:,(1)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2)相对成本一种产品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3)机会成本为了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比较优势的含义,设:两国A和B,两种商品X和Y ax, bx分别表示A,B两国在X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ay, by分别表示A,B两国在Y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则:当ax/ay bx/by时,A国在 X商品上

7、具比较优势 当ay/ax by/bx时,B国在 Y商品上具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分析,美 英,小麦W(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布匹C(码/劳动小时) 4 2, 6W4C1W2C,分析: 美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小麦W,2C1W4C6W,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英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布C,缺陷:不能解释为什么会产生生产效率的不 同?,四、生产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伊菲赫克歇尔(1879-1959 ) 瑞典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著名的经济学家。1907 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临时讲师;1909年1929年任经济学和统计学教授。此后,因他在科研方面的过人天赋,

8、学校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经济史研究所所长。他成功地使经济史成为瑞典各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戈特哈德贝蒂俄林(1899-1979)瑞典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1925年,俄林参加了获取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经济教授的竞争,以三比二的优势获胜。这样,年仅26年的俄林,成了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俄林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家,还是瑞典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一直雄心勃勃,希望有朝一日能爬上首相的宝座。 1944年,他出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由党的主席。同年,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部长。他连任自由党主席达23年之久。但是,使他失望的是,他想当首相的宿愿一直没有实现。,百年俄林,H-O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当生产其生产要素禀赋的

9、产品并出口,进口自己资源缺乏的要素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行业内贸易量大大增加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五、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厂商扩大生产规模扩大时使经济效益提高。内部经济Internal Economics当厂商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收益增加。反之为内部不经济Internal Diseconomics。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行业规模的扩大使个别厂商所得到的好处。反之为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具有外部经济的竞争行业参与国际贸易的

10、原因:,出口使产品的需求增加,行业规模扩大;外部经济使行业平均成本降随行业的规模扩大而降低,从而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产生了出口的动力。如中国的玩具制造业。,六、产品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说明一种新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比较优势会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转移,从而导致该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国的换位。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新产品阶段,在第一阶段,技术尚处于发明创新阶段,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而只有少数科学研究发达的国家才拥有这些资源,从而拥有新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因

11、此,新产品往往首先出现在少数发达工业国家。即技术创新的国家首先出口。,成熟阶段,当第二阶段技术成熟以後,大量生产成为主要目标。这时所需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产品从知识密集型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开始拥有该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并逐渐取代发明国而成为主要生产和出口国。,标准化阶段,到了第三阶段,产品的技术已完成了其生命周期,生产技术已经被设计到机器或生产装配线中了,生产过程已经标准化了,操作也变得简单了。同时,生产该产品的机器本身也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而变得比较便宜。因此,到了这一阶段,技术和资本也逐渐失去了重要性,而劳动力成本则成为决定产品是否有比较优势的主要

12、因素。此时,原来的发明国既丧失了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又缺乏生产要素配置上的比较优势,不得不开始进口,而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出口,进口,第二节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一、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二、古典经济学与贸易自由主义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四、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五、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一、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重商主义Mercantilism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存在形式,一国出口商品财富就会增加,进口商品则财富会减少,因而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只出不进”或“多出少进”。这就是最早的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

13、ism。,二、古典经济学与贸易自由主义,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自由放任” Laissez-faire思想的挑战。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说明了进行国际贸易对双方的好处。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进一步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好处和贸易自由的必要性,为贸易自由主义Trade Liberalism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当自由贸易理论在具有相对优势的英国发展起来的同时,新的保护贸易理论在具有相对劣势的美国和德国也开始兴起。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年)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李斯特认为发展一国的生产力比通过相对优势获得贸易利益更为重要

14、:“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这一理论成为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冲突的实质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四、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提出质疑,认为国家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这种干预不仅包括对国内经济的干预,也包括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凯恩斯本人对重商主义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其国家应保持贸易出超或贸易顺差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五、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关税壁垒Tariff Wall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Wall 进口配额制 许可证制度 外汇管制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技术、卫生、安全等方面

15、的歧视性标准等鼓励出口与其他政策 出口补贴 商品倾销 外汇倾销等,第三节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概念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活动。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居民与非居民 :,凡是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居住期满一年和一年以上的个人,不论其国籍如何,都是这个国家的居民。但外国的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除外;凡是在一个国家领土上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不管是公有还是私有,也不管是本国的还是外国,或者是本国与外国合资、合作的,都是这个国家的居民;一个企业的国外子公司是其所在国的居民,而是其母公司所

16、在国的非居民;一个国家坐落在别国领土上的使领馆、军事机构和其他的政府驻外机构,都是这个国家的居民;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不是某一个国家的居民,而是所有国家的非居民。,经济交易 :,根据转移的内容和方向不同,经济交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商品和劳务的买卖;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或国际收支表,又称国际收支平衡帐户或国际收支帐户,是记录特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常住单位)与他国居民之间所有价值移动的一组帐

17、户。,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或帐户,经常帐户Current Account 商品 劳务 转移支付资本帐户Capital Account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短期资本官方结算帐户Official Settlements Account 黄金外汇对外国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 差错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亿美元,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帐户,第四节 汇率,一、外汇基本概念二、汇率及其表示方式三、汇率制度四、汇率的决定五、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外汇基本概念,外汇Foreign Exchange“使一国居民对另一国拥有资金要求权的所有货币

18、凭证。外汇是一国与别国清算交易的主要手段。”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外汇的特点:,可支付性(必须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可获得性(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可换性(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各国外汇英文简称,美元(USD) 欧元(EUR)日元(JPY) 英镑(GBP)瑞士法郎(CHF) 马来西亚林吉特(MYR)港元(HKD) 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亚元(AUD) 新西兰元(NZD)新加坡元(SIN) 澳门元(MOP),二、汇率及其表示方式,汇率Exchange

19、Rate“一国货币单位用另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价格。”两种标价方式: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额外币为标准,折为相应数额本币表示汇率。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采用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用一定数额本币作为标准,折为相应数额外币表示汇率。世界上只有美元和英镑采用间接标价法。,货币名称 买入价 卖出价 美元 646.27 648.87英镑 1059.86 1063.28港币 83.07 83.38瑞士法郎 768.02 774.18新加坡元 523.65 527.86 瑞典克朗 104.1 104.94 丹麦克朗 126.35 127.37挪威克朗 119.55 120.51日元 8.0607 8.1255加拿

20、大元 658.75 664.04澳大利亚元 682.36 687.84 欧元 942.35 949.92 澳门元 80.71 81.02,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本币升值Home Currency Appreciation表示用比较少量本币就能换得一定数量外币,或者一定数量外币只能换得较少数额本币。升值使本国货币兑换价值提高,又称本国货币变强了。本币贬值Home Currency Depreciation表示需要用较多数额本币才能换得一定数量外币,或者一定数量外币能换得较多数额本币。贬值使本国货币兑换价值下降,因而本国货币变弱了。,汇率变动的方式:,法定升值(法定贬值)政府当局规定和宣布提高(降低

21、)本国货币对外币兑换价值。市场升值(市场贬值)由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动造成的某国货币对外币兑换价值上升(下降)。,三、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汇率水平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中央银行为任何国际收支赤字和盈余提供融资。当代固定汇率制都是采取固定本币与某一种或某几种外币的汇率的办法,又称钉住汇率制。即与钉住对象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对其它货币则与对象货币一齐浮动。,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面临的三个具体问题:,将本币固定于何种货币?国家将于何时,又以何种频率调整本币的汇率值?面对促使汇率变化的市场压力,政府将如何维护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制官方不规定汇率,汇率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决定。浮动汇率制又分自由浮动

22、与管理浮动两种情况。 自由浮动中央银行不仅不规定官方汇率,而且不对汇市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管理浮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通过参与购入和出售外汇影响汇率,试图使一定时期内汇价在有限程度内波动。,四、汇率的决定,汇率决定的供求分析:如同商品价格取决于供求并且影响供求一样,汇率取决于外汇供求并影响外汇供求,因而可以从供求关系角度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对本币的需求意味着对外币的供给,对本币的供给则意味着对外币的需求。,外汇市场的均衡,200,150,100,汇率,美元的供求,美元的需求,美元的供给,日本外汇市场,均衡汇率的波动,200,150,100,汇率,美元的供求,美元的需求,美元

23、的供给,日本外汇市场,套利、价格与利率,套利在一个市场买进外汇、证券、商品或其他货物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以更高的价格把它们卖掉的行为。外汇市场上的套利活动又称套汇。套汇活动使各种汇率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国际外汇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套利活动,使各国利率趋于相等,形成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国货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而,本国与外国货币之间兑换关系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又由于货币购买力大小受到物价水平影响,所以货币

24、兑换率取决于两国价格水平比较。,一个与人民币升值密切相关的问题中国收入水平之谜,“国际比较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所谓汇率法。即在进行国际比较时,以年平均汇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将各国按照本国货币计算的GDP统一换算成以美元表示的GDP。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利用汇率法计算,1994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425美元。GDP总额也只有5082亿美元,不到美国当年GDP(67384亿美元)的十分之一,与日本的GDP(45909亿美元)也相差很远。另外,从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看,1960年中国和日本的比重均为4.7,1994年日本上升到18.2,而中国却下降到2。因此,如果以汇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将

25、不得不得出目前中国的GDP规模仍相当小,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逐渐缩小的结论。 ”曾五一:关于中国GDP的国际比较,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几个国际组织曾经利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推算过中国的经济规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3 年5月发表的报告,1992年按照PPP计算的中国的GDP 大约是按照汇率计算的GDP的4倍,达170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世界银行推算的结果,中国的经济规模更大。按照PPP计算,1992年中国的GNP为26000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的2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表的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的资料,按照PPP计

26、算,1995 年,中国的GNP约为35000亿美元,日本的GNP只有27680亿美元,中国约为日本的1.26倍。” 曾五一:关于中国GDP的国际比较,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五、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国际收支状况 本国国际收支顺差(逆差)外国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减少)和本国的外国货币供给增加(减少)本国货币的汇率上升(下降)通货膨胀 本国相对于外国物价水平上升(下降) 外国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减少(增加)和本国的外国货币供给减少(增加) 本国货币的汇率下降(上升) 一国货币对内贬值,最终必然导致对外贬值,即本国货币的汇率下降。利率水平 本国利率高于 (低于)外国利率短期资本流入

27、(流出)本国的外国货币供给增加(减少)本国货币的汇率上升(下降),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本币升值的影响: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本币升值,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将上升,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外国产品的价格将下降,从而导致本国出口数量减少和进口数量增加;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留学等的费用上涨而本国居民到外国旅游、留学等费用下跌,从而使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留学等减少而本国居民到外国旅游、留学等增加;外国企业或居民到本国投资的成本上升而本国企业或居民到外国投资的成本下降,从而使资本输入减少而资本输出增加。,本币贬值的影响:,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本币贬值,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将下降,以本币表示的

28、进口外国产品的价格将上升,从而导致本国出口数量增加和进口数量减少;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留学等的费用下跌而本国居民到外国旅游、留学等费用上涨,从而使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留学等增加而本国居民到外国旅游、留学等减少;外国企业或居民到本国投资的成本下降而本国企业或居民到外国投资的成本上升,从而使资本输入增加而资本输出减少。,李嘉图于1772年4月18日出生在伦敦城。他是犹太人,有学者说,他之所以在后来的著作中喜欢抽象的演绎推理,就跟他的犹太血统有关。 李嘉图的父亲是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所以,尽管李嘉图并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什么学,但他的父亲却有钱给他请任何他喜欢的家庭老师来给自己讲课。他12岁的时候,就

29、曾被父亲派到荷兰留学,那时候的荷兰,可是全球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两年后,李嘉图回到英国,开始下海,跟父亲经商。 如果是这样一路下去,英国不过又多了个天才的证券经纪人而已。然而,李嘉图却爱上了一个跟自己家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姑娘。父亲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年轻气盛的李嘉图跟老父亲闹翻,21岁那年,父亲将李嘉图赶出家门。,李嘉图只好独立经营。他已经在证券交易界摸爬滚打了七年,所以,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在这些朋友们的帮忙下,他的事业很快就上了正轨。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已经发财致富。据说,在他去世时,他的资产大约价值70万镑(如果折合成现在的货币,可能价值数千万美元),每年还有2.8万镑的收入。他的一个得意之作是在滑铁卢战役前4天,成功地买进大量政府债券,结果英军打败拿破仑,他大赚了一笔。 至此,仅仅发财致富已经不能让李嘉图看到人生的意义了,于是,他开始寻找在知识领域搞点什么。27岁那年,他偶而读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