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解剖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2614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5.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系统解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循环系统解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循环系统解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循环系统解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循环系统解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系统解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解剖ppt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循环系统,组成:1、心血管系统 (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2、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回流中多经过淋巴结), 最后注入静脉,故淋巴管道常被看作是静脉的辅助管道。 功能:1、物质运输; 2、参与造血和机体的免疫。,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一、概述(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1.心 2.动脉 管壁厚 管径小 弹性大3.毛细血管4.静脉 管壁薄 管径大 弹性小,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2、,(二)心液循环,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侧支循环,(三),二 、 心,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一) 心的位置,前方:胸骨体和2-6肋软骨后方:5-8胸椎体心包裸区: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所遮盖,只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类软骨相邻,二、心的外形,一底一尖二面三缘三沟,:心底,:下缘、右缘、左缘,:冠状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胸肋面、膈面,:心尖,心尖,胸肋面,膈面,心底,右冠状动脉/冠状沟,前室间支/沟,后室间支/沟,心尖切迹,房室交点,心尖:左心室心底:左、右心房胸肋面:右心房、右心室膈面:左、右心室左缘:左心室右缘:右心房下缘:右心室

3、、心尖冠状沟:心房、心室分界线前室间沟、后室间沟,三、心的各腔(一)右心房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卵圆窝界沟、界嵴、梳状肌、右心耳,(二)右心室室上嵴、流入道、流出道流入道:右房室口瓣膜腱索乳头肌肉柱隔缘肉柱流出道:动脉圆锥、肺动脉口、肺动脉瓣,(三)左心房入口:左上肺静脉口左下肺静脉口右上肺静脉口右下肺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右心耳梳妆肌,(四)左心室前瓣、流入道、流出道流入道:左房室口、瓣膜、腱索、乳头肌、肉柱流出道:主动脉口、主动脉瓣、主动脉前庭、主动脉窦,四、心的构造(一)心壁 心外膜、心内膜、心肌(二)心的结缔组织支架:二尖瓣环、三尖瓣环、肺动脉环、肺静脉环

4、、左纤维三角:主动脉左瓣环与二尖瓣环右纤维三角:主动脉后瓣环与二尖瓣环、三尖瓣环,(三)房间隔和室间隔,房间隔:双层心内膜夹以结缔组织和少量心肌所构成,室间隔:双层心内膜夹以心肌所构成膜部、肌部,五、心的传导系统(一)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口附近右心房壁心外膜下,是心节律性活动起搏点(二)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心内膜下冠状窦口前上方,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至心室,(三)房室束 穿过右纤维三角、室间隔膜部下缘、肌部 1、左束支 2、右束支 3、Pukinje纤维网,六、心的血管(一)动脉1、左冠状动脉(1)前室间支(2)旋支2、右冠状动脉(1)后室间支(2)左室后支(3)窦房结支(4)动脉圆锥支(5)右

5、缘支,(二)静脉1、冠状窦(1)心大静脉(2)心中静脉(3)心小静脉2、心前静脉3、心最小静脉,七、心的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感觉神经八、心包包裹心及出入大血管的锥形囊,包括纤维性心包、浆膜性心包(一)纤维性心包(二)浆膜性心包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间隙,九、心的体表投影左上点:2肋软骨下,距胸骨左缘 1.2cm右上点:3肋软骨上,距胸骨右缘1cm 左下点:5肋间,距正中线7-9cm 右下点:6胸肋关节,二、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侧支循环,二、心,(一)心的位置和外形,1、心的位置,位于中纵隔内,2/3居于正中线左侧,1/3居于右侧。,2、心的外形,一底一尖二面三缘三沟,:心底,

6、:心尖,:胸肋面、膈面,:下缘、右缘、左缘,: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心尖,胸肋面,膈面,心底,右冠状动脉/冠状沟,前室间支/沟,后室间支/沟,心尖切迹,房室交点,(二)心腔,1、右心房 三个入口, 一个出口,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右房室口,右心耳,界嵴,梳状肌,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右房室口,2、右心室,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 (动脉圆锥),肉柱,乳头肌,隔缘肉柱(节制索),肺动脉口,右房室口,三尖瓣,三尖瓣复合体,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上密切相连,因此,将四者合称三间瓣复合体。,肺动脉瓣,腱索,室上嵴,3、左心房,前部:,后部:,左心耳,五个开口,

7、左肺上、下静脉开口,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左房室口,右肺上、下静脉开口,左心耳,左房室口,4、左心室,左房室口,主动脉口,入口:左房室口 二尖瓣,出口: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二尖瓣前尖,二尖瓣后尖,腱索,肉柱,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连,故合称二尖瓣复合体。,主动脉瓣,主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乳头肌,(三)心的构造,1、心纤维骨骼,心肌和瓣膜附着处的纤维性支架称心纤维骨骼。,2、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心外膜构成。心室肌厚于心房肌,左心室肌厚于右心室肌。,3、房间隔和室间隔,室间隔可分为膜部和肌部,室间隔膜部,室间隔肌部,(四)心传导系,1、窦房结,位置:,上腔静脉

8、与右心房交界处,功能:,心的正常起搏点,2、房室结,位置:,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功能:,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3、房室束(His束),4、束支,1、右束支,2、左束支,5、Purkinje 纤维网,房室束、束支和Purkinje 纤维网的功能是将心房传来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心室。,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五)心的血管,1、动脉,(1)右冠状动脉,(2)左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部、部分左心室膈壁,左室后支,前室间支,旋支,前室间支,旋支,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前2/3,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膈面,2、 静脉

9、,(1)心最小静脉,(2)心前静脉,心前静脉,(3)冠状窦,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心大静脉,(六)心包,外层:纤维心包,内层:浆膜心包,脏层,壁层,心包腔,1、组成,2、心包窦,横窦,斜窦,心尖:左心室心底:左、右心房胸肋面:右心房、右 心室膈面:左、右心室左缘:左心室右缘:右心房下缘:右心室、心尖冠状沟: 心房、心室分界线前室间沟后室间沟,第四节 静脉,一、概述,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起端连于毛细血管,末端止于心房。,静脉的特点:,1、管径越来越大,3、体循环静脉分浅、深静脉 (皮下静脉和伴行静脉),2、管壁薄并有静脉瓣,4、静脉之间有丰富吻合,5、特殊结

10、构如硬脑膜窦等和板障静脉。,二、肺循环的静脉,( 一)上腔静脉系,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为静脉角,三、体循环的静脉,分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起自肺门,注入左心房,含动脉血。,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1、上腔静脉:,2、头臂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右头臂静脉,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静脉角,主要属支,甲状腺下静脉,1、 特点:管径大、壁薄、与周围软组织密切相连使管腔经常保持开放状态,有利血液回流。该静脉破裂时,管腔不易闭锁,易导致空气栓塞。,颅内属支:收集硬脑膜窦 的静脉血,颅外属支,2、属支,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

11、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1)颈内静脉:,内眦静脉,颞浅静脉,上颌静脉,翼静脉丛,下颌后静脉,面总静脉,甲状腺下静脉,面静脉,特点:口角以上段缺少静脉瓣,交通:,面静脉,内眦静脉,眼上、下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海绵窦,眼下静脉,(2)锁骨下静脉:,由腋静脉延续而成,主要属支为颈外静脉,(3)上肢的静脉,1)深静脉:与同名动脉相伴行,2)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起于头静脉,注入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注入腋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注入肱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3 、胸部的静脉,(1)奇静脉,(2)半奇静脉,(3)副半奇静脉,(5)胸前壁及脐以

12、上腹前壁的浅层静脉:,(4)脊柱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腹壁静脉、胸廓内静脉,(二)下腔静脉系,1、下腔静脉,2、髂总静脉,(1)髂内静脉,(2)髂外静脉,(3)下肢的静脉,深静脉,浅静脉,与同名动脉相伴行,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壁支,脏支,直肠下静脉 (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髂外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3、腹部的静脉,壁支,膈下静脉(1对),腰静脉(4对),腰升静脉,成对的脏支,右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左肾静脉,和右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右肾上腺静脉,肝静脉(左、中、右),肝血窦,肝门静脉,不成对的脏支,12,隔

13、下静脉,腰静脉,腰升静脉,睾丸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4、肝门静脉,收集食管下段、胃、小肠、大肠、胆囊、胰、和胰等腹腔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特点:,两端均与毛细血管相连,且缺少功能性的静脉瓣,肝门静脉压力过高时,血液易发生倒流。,(1)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2)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1)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2),直肠静脉丛,肠系膜下静脉,髂内静脉,3),脐周围静脉网,附脐静脉,腹壁上静脉,胸腹壁静脉,腹壁下静脉,腹壁浅静脉,4),位于

14、腹后壁的肝门静脉的小属支,5),贴近腹后壁的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的小属支,下位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肾静脉的小属支,脊柱静脉丛,肋间后静脉、椎静脉、腰静脉的小属支,第二节 淋巴系统,一、 概述,组成,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结,脾,胸腺,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粘膜内,功能,协助体液回流,免疫功能,二、淋巴管道,(一)毛细淋巴管,(二)淋巴管,可分为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两种,管壁内有瓣膜,防止淋巴逆流。,(三)淋巴干,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肠干,左、右腰干,共9条,头颈部,上肢、部分胸壁,胸腔脏器、部分胸腹壁,腹腔不成对脏

15、器,下肢、盆部、腹腔成对器官、部分腹壁,(四)淋巴导管,右淋巴导管,胸导管,由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汇合而成,注入右静脉角 。,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起始部膨大,称乳糜池。经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注入左静脉角。,三、淋巴器官,(一)淋巴结,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二)脾,位置:,位于左季肋区,第911肋的深面,第9肋,形态,前端,后端,上缘,下缘,脏面,膈面,脾切迹,脾门,功能:,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参与免役反应,(三)胸腺,位置:,胸骨柄后方,心包上方,大血管的前面。,形态:,分成左右两叶,每叶呈扁条状,新生儿和幼儿的胸腺较大,性成熟时最大,成人胸腺被结缔组织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