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40680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228 大小:49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8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8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8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8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大纲.docx(2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 程 教 学 大 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沈阳化工学院教务处编2007年9月目 录无机与分析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1有机化学AI课程教学大纲15有机化学A课程教学大纲27物理化学AI课程教学大纲37物理化学AII课程教学大纲48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5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57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61化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5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71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77化工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83化工原理II课程教学大纲87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90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95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I课程教学大纲100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II课程教学大纲10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

2、III课程教学大纲105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08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13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教学大纲117化工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21化工数学课程教学大纲125无机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28有机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36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39催化剂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144催化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49催化剂制备与表征课程教学大纲153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157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64化工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173化工计算课程教学大纲178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181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84相图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90石油产品及其添加剂教学大纲193无机

3、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97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207化工新型分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13生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17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21无机与分析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编号:1213064001 课程计划学时:72 学分:4.5课程简介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化工、制药等工艺类专业的第一门化学方面的重要基础课。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组成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其任务是运用化学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来探讨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测定各成分的含量。本课

4、程的教学目的,一是承担在中学与大学的化学学习上起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和掌握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二是通过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1学时)第一节 化学发展史 本节要求了解化学发展史(考核概率0%)1 古代化学2 近代化学的萌芽3 化学的现状态第二节 化学学科的分支 本节要求了解化学学科的分支(考核概率0%)第三节 研究化学的方法 本节要求了解化学的方法(考核概率0%)1 离开实验就没有发现2 细致

5、观察是成功的基础3 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是化学发展的关键第三章 化学平衡(1学时)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特征。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写法。教学难点: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写法。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本节要求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考核概率50%)。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考核概率60%)。第二节 平衡常数1 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 本节要求了解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考核概率10%)。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本节要求理解浓度、压强及温度对平衡的影响(考核概率40%)。理解平衡常数表达式的写法(考核概率30%)。 本章用CAI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习题集做辅助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重点内

6、容。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1学时)教学重点: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质量作用定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教学难点:质量作用定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本节要求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考核概率40%)。第二节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本节要求了解碰撞理论(考核概率10%)。理解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考核概率20%)。掌握过渡状态理论(考核概率50%)。1 碰撞理论2 过渡状态理论 1 活化配合物 2 反映历程-势能图 第三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本节要求理解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

7、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考核概率50%)。掌握质量作用定律(考核概率50%)。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 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3 速率常数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 催化剂的选择 本章用CAI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习题集做辅助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重点内容。第五章 原子结构(7学时)教学重点: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和概率密度。四个量子数的意义以及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鲍林的轨道填充顺序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鲍林的轨道填充顺序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本节要求了解氢光谱,核外电子运动

8、的能量量子化特征,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特征(考核概率5%)。理解波函数和原子轨道、电子云和概率密度,s、p、d波函数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示意图(考核概率60%)。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描述(考核概率70%)。1 氢光谱和玻尔理论 1 氢光谱 2 玻尔理论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 光的波粒二象性 2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3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3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1 薛定谔方程微粒的波动方程 2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4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1 电子云的概念 2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3 概率密度分布的几种表示方法5 波函数的空间图像 1 径向分布 2 角度分布6 四个量子数

9、 1 主量子数 2 角量子数 3 磁量子数 4 自旋量子数第二节 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本节要求掌握鲍林的轨道填充顺序图(考核概率20%)。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并能写出一般常见元素的电子构型,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电子构型的关系,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及族的结构(考核概率80%)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1 鲍林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2 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原则 1 能量最低原理 2 泡利原理 3 洪特规则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1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2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 3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的关系 4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族的关系第三节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

10、性本节要求理解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元素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及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考核概率30%)。1 原子半径2 电离能3 电子亲和能4 元素的电负性 本章用CAI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习题集做辅助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重点内容。第六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7学时)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类型及特征。杂化轨道理论。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教学难点:共价键的形成、类型及特征。杂化轨道理论。第一节 离子键 本节要求了解离子键的形成、特点、特征(考核概率10%)。掌握晶格能的概念(考核概率50%)。1 离子键的形成2 离子键的特点3 离子的特征4 晶格能第二

11、节 共价键 本节要求掌握价键理论的基本观点,成键特点及成键类型(考核概率60%)。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考核概率60%)。1 价键理论2 杂化轨道理论第三节 晶体的基本类型本节要求了解晶体的基本类型(考核概率10%)。1 晶体的基本类型第四节 金属键理论(自阅) 本节要求了解金属键理论(考核概率0%)第五节 分子间作用力 本节要求了解分子偶极矩的概念并能用分子偶极矩的概念判断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考核概率60%)。了解键长、键角、键的极性(考核概率20%)。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氢键的特点(考核概率40%)。理解离子的极化作用(考核概率20%)。掌握分子间作用力(考核概率70%)。1 极性

12、分子与非极性分子2 分子间作用力3 离子的极化4 氢键 本章用CAI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习题集做辅助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重点内容。第七章 定量分析概论(6学时)本章重点:滴定反应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方法。基准物概念。滴定、终点、等当点、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误差、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滴定度等概念。误差的来源、分类及减免方法。准确度、误差、精密度、偏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过失误差、有效数字等基本概念。有效数字的演算规则,准确处理有效数字。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的计算。可疑数据的取舍。教学难点:滴定度概念。基准物质的概念。系统误

13、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有效数字位数的判断,有效数字的演算规则,准确处理有效数字。 滴定分析的计算。第一节 概述本节要求了解分析方法的分类,定量分析过程,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考核概率10%)1 分析方法的分类 1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2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3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4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5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2 定量分析过程 1 取样 2 试样的分解 3 测定 4 计算分析结果3 定量分析结果表示 1 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2 待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3 气体试样第二节 滴定分析本节要求了解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考核概率10%)。理解滴定反应的条件,理解标

14、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方法,理解基准物概念(考核概率50%)。掌握滴定、终点、等当点、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误差、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滴定度等概念(考核概率40%)。1 滴定分析概述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3 标准溶液4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 1 物质的量浓度 2 滴定度第三节 试样的采用和制备 本节要求了解取样的基本原则,试样的采用和制备以及试样的分解(考核概率5%)。1 取样的基本原则2 取样操作方法 3 湿存水的处理第四节 试样的分解 本节要求了解湿法分析中选择溶剂的原则(考核概率0%)。第五节 活度与活度系数(自阅)第六节 实验误差与有效数字 本节要求理解误差的来源、分类及

15、减免方法(考核概率40%),理解准确度、误差、精密度、偏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过失误差、有效数字等基本概念。(考核概率40%)。掌握有效数字的演算规则,准确处理有效数字(考核概率60%)。1 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1 系统误差 2 偶然误差2 误差的表征 1 误差与准确度 2 偏差与精密度 3 准确度与精密度3 误差的减免4 有效数字及其应用 1 有效数字 2 有效数字运算的规则第七节 实验数据的统计计算 本节要求掌握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的计算(考核概率40%)。掌握可疑数据的取舍(考核概率40%)。1 平均偏差2 标准偏差第八节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本节

16、要求熟练掌握滴定分析的计算(考核概率50%)。本章用CAI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习题集做辅助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重点内容。第八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8学时)教学重点: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质子条件。pH值的计算。一元酸碱滴定过程。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掌握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酸碱滴定法计算。混合碱的分析。教学难点:质子条件。pH值的计算。一元酸碱滴定过程。混合碱的分析。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本节要求了解阿仑尼乌斯的电离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考核概率10%)。理解共轭酸碱对离解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考核概率50%)。掌握酸碱质子理论(考核概率80%)。1 阿仑尼乌

17、斯的电离理论2 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3 酸碱质子理论4 酸碱离解平衡第二节 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 本节要求了解多元酸分布(考核概率40%)。理解一元酸分布(考核概率60%)。掌握分布系数、分布曲线等基本概念(考核概率40%)。1 一元酸2 多元酸第三节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本节要求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缓冲范围的概念(考核概率30%)。理解两性物质溶液、缓冲溶液、多元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考核概率40%)。掌握质子条件,强酸(碱)溶液、一元弱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考核概率80%)。1 质子条件2 各种溶液酸度的计算 1 强酸(碱)溶液 2 一元弱酸(碱)溶液 3 两性物质溶液 4 缓

18、冲溶液 5 多元酸(碱)溶液第四节 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 本节要求了解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第五节 一元酸碱的滴定 本节要求理解滴定突跃的概念(考核概率60%)。掌握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过程中溶液H+浓度的变化(考核概率90%)。掌握选择指示剂的原则(考核概率70%)。掌握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考核概率80%)。1 强碱滴定强酸2 强碱滴定弱酸3 强酸滴定弱碱第六节 多元酸、混合酸和多元碱的滴定 本节要求了解多元酸、碱、混合酸的分步滴定条件。了解混合酸的滴定。理解多元酸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1 多元酸的滴定2 多元碱的滴定第七节 终点误差(自阅)第八节

19、 酸碱滴定法应用 本节要求了解硼酸滴定法的应用、克氏定氮法、氟硅酸钾测定二氧化硅含量(考核概率30%)。理解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考核概率60%)。掌握铵盐的测定和混合碱的分析(考核概率90%)。1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 酸标准溶液 2 碱标准溶液2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1 铵盐的测定 2 混合碱的分析3 酸碱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第九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自阅) 本章用CAI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习题集做辅助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重点内容。第九章 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自阅)第十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10学时)教学重点:标准电极电势与条件电极电势的区别。能斯特

20、方程。掌握KMnO4法、K2Cr2O7法及碘量法的滴定原理和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标准电极电势与条件电极电势的区别。能斯特方程。第一节 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了解原子价(考核概率5%),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特征,氧化剂和还原剂。掌握氧化还原电对(考核概率10%)。1 原子价和氧化值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3 氧化剂和还原剂4 氧化还原电对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本节要求理解氧化值法配平方程式(考核概率20%),掌握离子-电子法配平方程式(考核概率50%)。1 氧化值法 2 离子-电子法第三节 电极电势本节要求了解原电池,标准氢电极以及电极的类型(考核概率30%)。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原电池的表示

21、法(考核概率40%)。掌握标准电动势(考核概率50%)。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 原电池 2 电极电势 3 标准氢电池和标准电极电势 4 电极的类型与原电池的表示法2 电池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自阅) 本节要求了解电池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考核概率为0%)。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本节要求理解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考核概率50%)。掌握能斯特方程(考核概率90%)。 1 定性的讨论 2 能斯特方程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本节要求理解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测定溶度积常数和配合物稳定常数(考核概率40%)。1 判断氧化还原反

22、应进行的方向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3 利用原电池测定溶度积常数和配合物稳定常数第五节 电势图及其应用(自阅) 本节要求了解电势图及其应用。(考核概率0%)第六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节了解氧化还原方法特点和分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自动催化和诱导反应)(考核概率40%)。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考核概率40%)。掌握条件电极电势(考核概率90%)。1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1 方法特点和分类 2 条件电极电位 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4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自阅) 本节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曲线(考核概率40%)。3 检测终点的方法 本节要求理解常

23、用的指示剂类型(考核概率40%)。1 氧化还原指示剂 2 自身指示剂 3 专属指示剂4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自阅) 本节要求了解预处理过程(考核概率0%)第七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 本节要求掌握KMnO4法、K2Cr2O7法及碘量法的滴定原理和操作方法(考核概率90%)。1 高锰酸钾法1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2 应用示例2 重铬酸钾法3 碘量法 1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2 碘标准溶液第八节 氧化还原计算示例本节要求掌握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方法。本章用CAI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习题集做辅助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重点内容。第十一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12学

24、时)教学重点 :配合物价键理论要点及应用。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包括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因素,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能否准确滴定的判断及滴定酸度控制,提高配位选择性。配位滴定的方法、应用和计算。教学难点: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包括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因素,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能否准确滴定的判断及滴定酸度控制,提高配位选择性。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定义(考核概率20%),理解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原则和类型(考核概率40%)。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4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第二节 配合物的价

25、键理论 本节要求理解价件键理论(考核概率60%)。1 价键理论 1 外轨型配合物 2 内轨型配合物 2 晶体场理论(自阅) 本节要求了解晶体场理论(考核概率0%)第三节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本节要求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或累积稳定常数 ,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考核概率20%)。1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2 逐级稳定常数或累积稳定常数 3 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概述 本节要求理解配位剂的分类(考核概率10%)。第五节 EDTA及配合物 本节要求理解EDTA的基本性质(考核概率30%)。1 EDTA的性质第六节 配位平衡的影响因素 本节要求了解共

26、存离子效应(考核概率10%),掌握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及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考核概率70%)。1 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2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及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第七节 滴定曲线 本节要求了解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变化(考核概率50%)。第八节 金属指示剂 本节要求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考核概率30%)。掌握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和指示剂的僵化现象。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 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3 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4 使用金属指示剂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1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2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3 指示剂

27、的氧化变质现象 4 常用金属指示剂简介第九节 混合离子的分别测定 本节理解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考核概率0%),理解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混合离子(考核概率10%)。1 用控制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2 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第十节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本节要求理解直接滴定,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过程(考核概率10%)。1 直接滴定2 间接滴定3 返滴定4 置换滴定 本章用CAI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习题集做辅助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重点内容。第十二章 仪器分析简述(19学时)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本节要求了解目视比色法(考核概率10%)。理解显色反应、显

28、色条件、入射光波长、参比液、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原则(考核概率40%)。掌握吸光度、透光度、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显色反应、显色剂、吸收曲线、工作曲线等基本概念,吸光光度法中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原理、朗伯-比耳定律及其物理意义、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掌握计算酸碱离解常数(考核概率90%)。教学重点:吸光光度法中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原理。朗伯-比耳定律及其物理意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掌握计算酸碱离解常数。教学难点:朗伯-比耳定律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掌握计算酸碱离解常数。1 吸光光

29、度法概述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3 光吸收定律1 朗伯-比耳定律2 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4 目视比色法及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1 目视比色法 2 光度分析法5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显色反应的选择 2 显色条件的选择6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1 偏离朗伯-比耳定律所引起的误差 2 仪器测量误差 3 测量条件的选择7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第二节 电位分析 本节要求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及电位滴定法的仪器装置,了解影响离子浓度测量的因素。(考核概率10%)理解玻璃膜电极的膜电位及其估量,电位滴定、饱和甘汞电极、玻璃电极的作用原理(考核概率40%)。掌握电位分析法、

30、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电位选择系数等基本概念,直接电位法的应用,准确计算pH值、离子活(浓)度,电位滴定法终点的三种确定方法,利用二级微商法进行计算(考核概率90%)。教学重点:直接电位法及其应用。电位滴定法及其应用。掌握电位滴定法终点的三种确定方法,利用二级微商法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用直接电位法准确计算pH值、离子活(浓)度。用电位滴定法终点的三种确定方法,利用二级微商法进行计算。1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参比电极 1 甘汞电极 2 银-氯化银电极3 离子选择性电极 1 玻璃电极 2 离子选择电极的主要性能 3 测定下限 4 电极响应速度4 直接电位法 pH的电位测定

31、5 电位滴定法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节要求了解玻茲曼分布定律,激发态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间的关系(考核概率5%)。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共振发射线和吸收线、特征谱线、吸收线轮廓、中心频率和谱线的半宽度、积分吸收、特征浓度、检出极限等基本概念(考核概率50%)。掌握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定量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定量分析法,原子吸收的干扰以及干扰的抑制方法(考核概率80%)。教学重点:原子吸收光谱法、共振发射线和吸收线、特征谱线、吸收线轮廓、中心频率和谱线的半宽度、积分吸收、特征浓度、检出极限等基本概念。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定量公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定量分析法。原子吸收的干扰以及干

32、扰的抑制方法。教学难点:原子吸收光谱法、共振发射线和吸收线、特征谱线、吸收线轮廓、中心频率和谱线的半宽度、积分吸收、特征浓度、检出极限等基本概念。原子吸收的干扰以及干扰的抑制方法。1 基本原理 1 原子吸收曲线 2 原子吸收值与原子组成量度的关系2 定量分析方法和灵敏度 1 分析方法 2 灵敏度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的应用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本节要求了解气相色谱流程,气相色谱定性鉴定方法,气相色谱的分类及固定相、担体、固定液的选择原则、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考核概率10%)。理解气固和气液色谱的分离原理(考核概率30%)。掌握色谱法、固定相、流动相、分配系数、分配比、担体、固定液、分离度、校正因

33、子等基本概念,掌握基线、保留值、相对保留值、区域宽度等常用术语,准确进行峰面积、校正因子的计算,并掌握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三种定量分析方法(考核概率80%)。教学重点:色谱法、固定相、流动相、分配系数、分配比、担体、固定液、分离度、校正因子等基本概念。基线、保留值、相对保留值、区域宽度等常用术语。准确进行峰面积、校正因子的计算,并掌握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三种定量分析方法。教学难点:定量分析方法。相关概念以及相关术语。1 色谱法概述2 气相色谱基本原理 1 气相色谱流程 2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3 色谱图及有关术语3 气相色谱定性分析 1 直接利用保留值定性 2 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 3 利

34、用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定性4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1 理论依据 2 峰面积的测量 3 定量校正因子 4 定量方法 本章用CAI课件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习题集做辅助资料,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章重点内容。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览表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建议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第一章 绪论1课堂讲授,CAI课件第三章 化学平衡1课堂讲授,CAI课件,习题集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1课堂讲授,CAI课件,习题集第五章 原子结构7课堂讲授,CAI课件,习题集第六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7课堂讲授,CAI课件,习题集第七章 定量分析概论6课堂讲授,CAI课件,习题集第八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8课堂讲授

35、,CAI课件,习题集第十章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10课堂讲授,CAI课件,习题集第十一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12课堂讲授,CAI课件,习题集第十二章 仪器分析简述19课堂讲授,CAI课件,习题集合计72三、大纲附录1、建议教材:2、参考书目: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陈虹锦主编。无机化学(第三版) 北师大等校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分析化学(第四版) 华东理工大学等校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3、有关说明:实验课另行安排。有机化学AI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1212012101 课程计划学时:40 学分:2.5课程简介:有机化学

36、课程是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学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科学。掌握和研究有机化学,对于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有机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一般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使学生能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专业知识,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培养和造就高级化工技术人才打下一

37、定的基础。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 绪论(2学时)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本节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考核概率0 %),要求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考核概率0 %)。 1 有机化合物2 有机化学3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二节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本节要求了解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考核概率10 %)。1 分子结构2 结构式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三节 共价键本节要求了解共价键的形成、属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 (考核概率10 %)。1 共价键的形成2 共价键的属性3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四节 分子间

38、相互作用力本节要求了解偶极-偶极相互作用、van der Waals 力和氢键 (考核概率10 %)。1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2 van der Waals 力3 氢键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五节 酸碱的概念本节要求了解Brnsted、 Lewis 、硬软酸碱理论 (考核概率10 %)。1 Brnsted酸碱理论2 Lewis酸碱理论3 硬软酸碱原理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自学第六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本节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 (考核概率10 %)。1 按碳架分类2 按官能团分类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七节 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本节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程序 (考核概率0 %)

39、。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自学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6学时)第一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本节要求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构造异构 (考核概率10 %)。1 烷烃和环烷烃的通式2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造异构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二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本节重点是烷烃、环烷烃的命名。本节要求了解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 (考核概率10 %),理解烷基和环烷基 (考核概率10 %),掌握烷烃的命名和环烷烃的命名 (考核概率100 %)。1 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2 烷基和环烷基3 烷烃的命名4 环烷烃的命名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三节 烷烃和环

40、烷烃的结构本节重点是烷烃的结构、环烷烃的结构和稳定性,难点是键的形成及其特性。本节要求了解键的形成及其特性 (考核概率10 %),掌握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 (考核概率50 %)。1 键的形成及其特性2 环烷烃的结构与环的稳定性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四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本节重点是各类构象的稳定性,难点是对构象的理解。本节要求掌握乙烷、丁烷、环己烷、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考核概率70 %)。1 乙烷的构象2 丁烷的构象3 环己烷的构象4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五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本节要求掌握沸点、熔点、相对密度、溶解度、折射率 (考核概率50 %)。1

41、 沸点2 熔点3 相对密度4 溶解度5 折射率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六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本节重点是自由基取代反应、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难点是自由基取代反应的反应历程。本节要求了解烷烃的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裂化反应 (考核概率10 %),重点掌握自由基取代反应、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考核概率80 %)。1 自由基取代反应2 氧化反应3 异构化反应4 裂化反应5 小环环烷烃的加成反应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七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本节要求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来源,及其制法 (考核概率10 %)。1 烷烃和环烷烃的来源石油和天然气2 烷烃和环烷烃的制法建议采用的主

42、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8学时)第一节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本节重点是烯烃和炔烃的结构,难点是键的形成及其特性。本节要求了解碳碳双键的组成、碳碳三键的组成、键的形成及其特性 (考核概率50 %)。1 碳碳双键的组成2 碳碳三键的组成3 键的特性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二节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本节要求掌握烯烃和炔烃的构造异构、烯烃的顺反异构 (考核概率10 %)。1 构造异构2 顺反异构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三节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本节重点是烯烃、炔烃、烯烃顺反异构体、烯炔的命名,难点是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命名。本节要求了解烯基和炔基 (考核概率10 %),掌握烯烃、炔烃、烯烃顺反异构体、烯炔的命名 (考核概率100 %)。1 烯基和炔基2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3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命名4 烯炔的命名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讲授第四节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本节要求了解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考核概率10 %)。1 沸点2 熔点3 相对密度建议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自学第五节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本节重点是烯烃和炔烃的加氢、亲电加成反应及机理、自由基加成反应及机理、烯烃-氢原子的反应、炔氢的活泼氢反应,难点是亲电加成反应机理、自由基加成反应及机理。本节要求了解烯烃、炔烃的聚合反应 (考核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