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4074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320 大小:9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0页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0页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0页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0页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docx(3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DOU-B-I1-213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080703)广东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2年5月目录高等数学I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大学物理D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工程数学I,D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数学物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通信原理课程教

2、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单片机原理及接口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海洋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计算机网络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Matlab语言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错误

3、味定义书签。通信工程设计制图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通信前沿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通信工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物联网工程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云计算与大数据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卫星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卫星导航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水声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海洋遥感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神经网络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错误味定义书签。移动智能终端原理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S电子线路CAD专题实训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大学物理实验II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s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s单片机原理及接口实验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S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验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S研究方法、文献检索与读写专题实训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j(:语言课程综合实习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j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j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综合实习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j电子技术综合实习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j信号处理综合实习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j电子产品设计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5、错误味定义书签。j通信技术综合实习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j生产实习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J毕业实习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J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错误味定义书签。高等数学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高等数学I课程英文名称HigherMathematicsI课程编号课程模块口思想政治理论课口通识教育课E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E必修口限选口专业任选口任选总学时152讲授学时152实验(专题辅导)学时0总学分9.5开课单位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开课系(室)数据科学系授课对象本科生适用专业非数学专业的理工类专业先修课程高中数学执笔人陈奋光审核人邙雪松审批人肖来胜修订时间2022.04二

6、、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1 .课程简介高等数学I是一门学时多、涉及面广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该课程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实变量实值函数,尤其是连续的实变量实值函数。本课程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一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无穷级数及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微分法及其应用和多元函数积分学(含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空间解析几何以及微分方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2 .

7、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目标2:掌握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目标3:掌握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目标4: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目标5:掌握级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目标6: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3.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教学目标支撑毕业要求对应指标点教学目标123,4,5掌握从事各专业所需的数学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目标6毕业要求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三、理论教学表1理论教学安排序号章节(学时)学习内

8、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支撑教学目标其他1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函数极限和函数连续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函数概念,函数儿种特性,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数列极限的定义,收敛数列的性质.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极限的性质.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极限.极限存在的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函数的连续性,间断点.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和反函数的关系,函数的几种特性,函数的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数列极限的性质;(2)理解:函数的概念,初等函数的概念,极限的概

9、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介绍微积分理论建立在科学史的地位,介绍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些重大成就.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6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序号章节(学时)学习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支撑教学目标其他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概念,函数的连续性和间断点的概念,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3)掌握:两个重要极限以及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无穷小的性质以及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的方法,用零点定理推理一些命题。2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导数的概念,求导法则,高阶导数和函数的微分.【教学目标】(1)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泰勒

10、公式.(2)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儿何意义,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和微分的概念;(3)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初等函数的求导方法,隐函数及参数方程求导方法,高阶导数和函数的微分的计算。(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1适当布置课外作业3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教学内容】本章学习中值定理,学习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及其曲线的性质和形态,学习用洛必达法则计算极限.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曲线的凹凸

11、性和拐点.曲线的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1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序号章节(学时)学习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支撑教学目标其他绘.弧微分公式,曲率【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图形的描绘;(2)理解:微分中值定理;函数的渐近线;(3)掌握: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曲线的凸凹与拐点,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应用。4第四章函数的积分【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曲边梯形的面积,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的性质,原函数,不定积分的定义.变限积分及其性质,微积分学基本定理.不

12、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教学目标】(1)了解:积分表的使用;(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3)掌握:不定积分和原函数的求法,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定积分的计算,反常积分。(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1适当布置课外作业5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定积分的几何应用(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教学目标1适当布置课外序号章节(学时)学习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支撑教学目标其他微分元素法平面图形的面积

13、,几何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己知的立体体积,旋转体的体积,曲线的弧长。【教学目标】(1)了解:微元法的条件;(2)理解:微分元素法。(3)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几何体的体积,曲线的弧长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作业6第六章无穷级数【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常数项级数和函数项级数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任意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交错级数收敛性判别法,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函数项级数的概念,幕级数及其收敛性,幕级数的和函数的性质,事级数的运算。函数展开成事级数,泰勒级数,函数展开成事级数。【教学目标】(1)了解:级数

14、求和的方法;(2)理解: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3)掌握: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函数项级数的收敛性,函数展开箱级数的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5适当布置课外作业7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教学目标3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序号章节(学时)学习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支撑教学目标其他向量及其线性运算,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数

15、量积、向量积;曲面方程和曲线方程;空间直线的方程,平面及其方程,有关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曲面与曲线,柱面,旋转曲面,二次曲面举例;空间曲线,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的投影.【教学目标】(D了解:直线的一般方程,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2)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的概念,曲面方程和曲线方程;(3)掌握:向量的运算,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的表示,直线和平面相互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描述。(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8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平面点集m维空间;多元函数定义,多元复合函数及隐函数;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16、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法,高阶偏导数,全微分;复合函数的微分法,隐函数的导数。【教学目标】(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4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序号章节(学时)学习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支撑教学目标其他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概念;(2)理解: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3)掌握: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计算,多元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微分法。9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多元函数微分法的应用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空间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方向导数;无约束极值,条件

17、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教学目标】(1)了解:方向导数的概念;(2)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3)掌握: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方程的求法,空间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方程的求法。(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4适当布置课外作业10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多元函数积分学有关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对弧长的曲线积分和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二重积分的概念,二重积分的性质,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二重积分的换元法(利用极坐标计算);三重积分,三重积分的概念,三重积分的计算,三重积分的换元

18、法(利用柱面坐标、利(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4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序号章节(学时)学习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支撑教学目标其他用球面坐标计算);重积分的应用,平面薄片的重心;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概念,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性质,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的计算;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教学目标】(1)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概念;(2)理解:各种积分的性质;(3)掌握: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计算。11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教学内容】木章学习多元

19、函数积分学有关对坐标的曲线积分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定义,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性质,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平面上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有向曲面,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高斯公式,两类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联系。【教学目标】(1)了解:对坐标的曲线积分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定义;(I)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4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序号章节(学时)学习内容(含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支撑教学目标其他(2)理解:格林公式,高斯公式;(3)掌握:曲线积分和

20、曲面积分的计算。12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教学内容】本章学习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解,微分方程的通解;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及其求解方法齐次方程,可化为齐次微分方程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全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降阶法,/)=()型的微分方程,不显含未知函数的微分方程,不显含自变量的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教学目标】(1)了解:微分方程的概念,齐次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2)理解:微分方程的解、通解和特解;(3)掌握: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可降阶的微分

21、方程及二阶常系数齐次和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和启发式教学手段,兼有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板书或多媒体教学。介绍微分方程理论在航天上的应用,介绍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重要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6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四、实验教学(无)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表2课程考核及评价细则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分值考核/评价细则支撑教学目标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所构成40平时成绩基准分为80,一次课堂表现优秀加5分,缺勤一次或作业不完成减5分。1.2.3.4.5.6期末考试成绩考试的卷面成绩60闭卷考试、标准阅卷。1.2.3.4.5六、建

22、议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上下册,黄立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 .参考资料:高等数学(第五版)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数学解题方法与同步训练同济大学出版社;高等数学习题全解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通的有关示范课程.大学物理川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物理IIIUniversityPhysicsIII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通识教育核心课通识教育拓展课专业教育核心课学科专业拓展课课程性质必修考核性质考试是否专业核心课是总学分3.5总学时56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0开课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系物理与光电科学系授课对象航海、船电、轮机

23、、陆上、食品、食工、动科、动医、计科、自动、通信、制药等农林类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续课程农林类专业课程课程简介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农林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物理学展现的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经典物理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基础和物理学应用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4、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物理学基础,在培养当代高素质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1大学基础物理教程(第二版),陈春雷主编,中国农业版社,20192大学基础物理教程学习辅导,陈春雷王慧主编,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03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尉周雨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熊正悻,石友彬,张海康主编.大学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5吴百诗主编.大学物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执笔人黄存友审核人熊正馋审批人张炎生

25、修订时间2022-05-11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及其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见下表。目标课程目标内容毕业要求涉及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内容目标1掌握矢量和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能运用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能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表述。1.lM1.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目标2能用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中的物理概念和模型完成工程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计算。能够根据单位(量纲)的分析、数量级的估算、极限情形和特例的讨论等,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思考或半定量估算,判断结果的合理性。2.IM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

26、学原理和方法,准确表达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复杂问题;目标3初步树立工程意识,并能自觉地思索将所学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行之有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如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理想化方法、模型化方法、统计方法等运用于工程技术问题的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不断地扩展知识面。4.1H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注:用1.、M、H分别表示课程分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为弱、中、强。本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情况为:1.1M,2.1M,4.1H三、课程教学

27、内容、学时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单元知识点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单元教学目标课程目标O绪论(2学时)0.1物理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与时空观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和任务;思政点:我国古代及近现代的物理学发展成就2讲授、启发式课件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家国情怀。2. 了解物质的概念和物质间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能量和物质的关系。3. 了解传统的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掌握描述时空的基本单位的定义方法。1物质的概念和物质间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能量和物质的关系。传统的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以及描述时空的单位。作业1单元1部分(课外1学时)交文档,评改1.质点运动学(4学时)1.1质点、参考

28、系、坐标系、位置矢里及运动方程运动描述的分类方法1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1 .了解相对运动、功能原理、矢量与微积分基础知识。2 .理解质点、圆周运动、路程、角量与线量的关系3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质点运动方程、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1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基本概念*位置矢量的表述和运算*1.2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和物理表述*1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速率和速度的概念和物理表述*思政点1:中国速度中国高铁!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表述*21.3圆周运动与相对运动几种特殊运动形式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等表述。作业2习题部分(课外4学时)交文档,评改2.质点动力学(4

29、学时)2.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和独立作用原理及其应用计算*2讲授、启发式课件+板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12.2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理动量、冲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计算*书+实例2 .理解冲量、动量等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计算。3 .理解动能、势能、功等概念,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及其应用。4 .能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大国工匠精神。22.3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功和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及其应用计算*思政点:工程师的职业操守2作业3习题部分(课外4学时)交文档,评改3.流体力学基础(6学时)3.1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内部的压强3讲授、启发

30、式课件+板书+实例1 .了解静止流体内部的压强分布,牛顿黏滞定律、虹吸现象、泊肃叶公式、斯托克斯公式。2 .理解理想流体、稳定流动、流线、流管,液体表面性质、润湿与不润湿、毛细现象。3 .掌握液体的表面张力、球形液面的附加压强、连续性原理、伯努利方程。1液体的表面现象*3.2理想流体的流动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连续性原理3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2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3.3黏滞流体的运动黏滞流体、泊靠叶公式、斯托克斯公式3作业4部分习题(课外6学时)交文档,评改4.气体动理论(6学时)4.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质说与热动说,气体动理论的建立,思政点:工程师的社会责任3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

31、例1.了解平衡态、宏观量与微观量、统计规律、分子的自由程和输运过程。2 .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三种统计速率。3 .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1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和温标*4.2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理想气体及其统计假设*,理想气体的压强*,理想气体的温度4.3能量按自由6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粒子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平均分配*,热力学系统的内能*2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方程,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的内能。24.4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规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34.5玻尔兹曼分布律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律#1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

32、+实例4.6气体内的输运过程内摩擦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作业5部分习题(课外6学时)交文档,评改5.热力学基础(6学时)5.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准静态过程及其过程的功*,热量、系统的内能3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1.掌握热力学系统做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热量和热容的概念。2 .掌握热力第一定律及其在四种等值过程中的热量、功和能量转换计算。3 .理解卡诺循环、热力学可逆和不可逆过程4、了解熠的概念、燧增加原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多种表述。5 .分享环保意识和工程师的责任。15.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在等值过程中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的应用*等容过程*,等压过

33、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25.3循环过程与卡诺循环循环过程,卡诺循环*3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25.4热力学第二定律、隔增加原理热力学可逆与不可逆过程*,病的概念*,炳增加原理”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多种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思政点: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作业5部分习题(课外6学时)交文档,评改6.静电场(6学时)6.1电荷电荷的概念和单位*2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1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等概念,并可用电场叠加原理计算一些特殊带电体产生的电场。2 .掌握高斯定理并能应16.2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均匀带电直线的电

34、场3均匀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场*6.3高斯定理电通量及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2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26.4静电场的电势无线大带电平面的电势分布,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壳的电势分布*,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势分布*,电势梯度#2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用高斯定理计算一些对称性的带电体的电场。3.掌握电势及电势叠加原理,能正确理解电势梯度和电场之间的关系。2作业6部分习题(课外6学时)交文档,评改77恒定磁场(6学时)7.1电流与电流密度思政1.从学习磁和磁性材料的发展史,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1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1.思政:从学习磁和磁性材料的发展史,增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5、。2 .理解磁场的的描述方法。3 .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并能用之计算磁场*。4 .掌握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5 .掌握洛仑兹力、安培力、磁力矩的计算。1运动电荷和电流,磁场的本质*,运动电荷和磁场的相互作用*,磁感强度、磁感线。7.2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通电直导线的磁场分布*,通电线圈轴线上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截流直螺线管轴线上的磁场。2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27.3安培定律及其应用安培定律*,稳态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3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17.4载流线圈在磁场中所受的磁力矩安培力的本版,载流线圈在磁场中所受到的磁力矩#。3作业7部分习题(课外6学

36、时)交文档,评改8.机械振动与机械波(8学时)8.1简谐振动弹簧振子*4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1.理解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的相关概念。2 .掌握简谐振动的描述方法和相关计算。3 .理解简谐振动的能量及其转换。4 .理解简谐振动的合成及其规律。5 .了解阻尼振动、受迫1简谐振动的参数*,解析法确定振幅和初相*,旋转矢量法确定初相*简谐振动的能量*28.2谐振动的合成和分解同方向的简谐振动的合成*;振动方向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振动的分解8.3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38.4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机械波的分类和描述*,简谐波的波动方程#波的能量*,波的干涉和衍射4讲授、

37、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振动和共振现象。6 .掌握机械波的描述和相关计算,理解波的能量、干涉和衍射的概念。7 .了解声波的基础知识,理解多普勒效应及应用。18.5声J&现象简介声波的基本概念,多普勒效应*思政点:工程师的职业操守3作业8部分习题(课外6学时)交文档,评改9.波动光学(8学时)9.1光的干涉光的本质和相干性*,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干涉实验和半波损失*,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薄膜干涉*,劈尖干涉*,牛顿环*,迈克耳孙干涉实验*4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1 .理解光的木质和光的干涉的基本原理。2 .掌握劳埃德镜、薄膜、劈尖、牛顿环、迈克耳孙干涉等干涉原理和相关计算及应用。3

38、 .理解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撑握单缝夫琅禾费衍射。4 .了解圆孔衍射和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5 .理解偏振光的特性,掌握起偏和检偏的方法及相关计算。29.2光的衍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衍射的分类,单缝夫琅天费衍射*,圆孔衍射和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29.3光的偏振自然光和偏振光,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旋光效应2讲授、启发式课件+板书+实例作业9部分习题(课外8学时)交文档,评改注:表中*为重点,#为难点。上表中教学内容分两学期,绪论和前8章为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后9章为第二学期内容。四、课程实验教学本课程不含实验学时,与本课程理论教学相关的实验教学在独立设课的大学物理实验I或大学物理实验I

39、I课程中安排,建议开设大学物理实验I。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性质为考试课,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考核依据为本大纲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 .考核方法考核采用课程终结考试和平时考核两大方面,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实践专题报告,上述各考核项按课程教学目标点分别考核。课程终结考试建议采用闭卷笔试,百分制,试卷中试题分数按归属课程目标分配见下表。各种考核方法、考核分数按课程目标I3分配、计算课程目标13各项考核得分的权重系数见下表。考核项目终结考试平时作业对课程目标权重Ki目标i分配分数权重Kil分配分数权重Ki2目标1320.6320.40.32目标2420.6420.40

40、.42目标3260.6260.40.26总计1000.61000.41考核方法闭卷、笔试课后独立完成,学生互评或老师评阅注:终结考试和专业分配分数,在试题命题和布置作业时各课程目标的分值可上卜.浮动10%,但需保证总分100分,并按调整后新的各课程目标分配总分计算。第i课程目标考核得分Si计算式:Si=100(KijX(考核项j在第i目标点实际得分/该考核项j在第i目标点分配)式中Kij为权重系数,表示第j考核项对课程目标i的权重系数,j的值表达的考核项为I一终结考试、2一作业。课程得分S计算式:S=(KiSi)式中Ki为权重系数,表示课程目标i考核成绩对课程考核成绩的权重系数。2 .成绩评定

41、D作业成绩评价标准大学物理课程作业是指章节测试题、课后习题,提醒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每次作业内容不同,每次作业按参考答案进行评分,作业成绩取多次成绩的平均值。2)终结考试成绩评价标准终结考试为闭卷笔试,出题后要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六、课程目标达成度和课程达成度计算课程各教学目标达成度计算与各教学目标考核得分计算原理基本一样,只是一般按班级计算班级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和课程达成度,因此使用成绩为班级平均成绩。班级第i教学目标达成度Di计算式:Di=(Kijx(考核项j在第i目标点班级实际得分平均值/该考核项j在第i目标点分配分数)课程教学达成度D计算式:D=(KixDi)如果使

42、用同学个人成绩代替班级平均成绩,所得计算就为同学个人达成度。个人第i课程目标达成度GDi计算式:GDi=(Kijx(考核项j在第i目标点个人实际得分值/该考核项j在第i目标点分配分数)个人课程目标达成度GD计算式:GD=(KixGDi)对班级全部同学的课程目标或课程达成度平均值也可以得到班级课程目标或课程达成度。七、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建议教材:陈春雷主编.大学基础物理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相关教学资源:1大学基础物理教程学习辅导,陈春雷王慧主编,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202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尉周雨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熊正炜,石友彬,张海康主编.大学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4吴百诗主编.大学物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工程数学I,O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工程数学I,I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MathematicsI,II,III课程编号课程模块口思想政治理论课口通识教育课0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回必修口限选专业任选任选总学时24+48+40讲授学时112实验(专题辅导)学时0总学分7(1.5+3+2.5)开课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系(室)通信工程系授课对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执笔人韩凌波审核人肖秀春审批人张炎生修订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