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44054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说课稿课件.ppt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录,table of contents,教学内容,content of courses,01,教材分析,教材地位 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教材中作用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学生合作、思考的科学精神。,2、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3、通过探

2、究学习,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4、欣赏化学实验装置之美,体验化学实验之神奇。,教学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知识目标,重点知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难点知识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对象,teaching target,02,教学对象,大多数学生理论学习主动性不够,但偏好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过程。,学习特征:,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对事物的认识正由感性向理性转变,性格特征:,通过前期学习,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知识基础:,教学方法,teaching

3、method,03,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通过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而引起学生学习,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语言,使学生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教法学法,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ss,04,复习导入,课前准备,问题探究,分组实验,实验指导,归纳总结,环节1:复习导入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画出写出实验室制氧气所需装置的名称。,

4、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K2MnO4+MnO2+O2,环节2:检查订正两名同学黑板展示答案。,展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环节3:问题探究。设问:(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颜色及状态。(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顺势引导学生对于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同学自由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环节4:实验指导实验前指导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了解操作步骤,第二部分为探讨操作要领。,4-1 了解操作步骤。学生阅读教材P45步骤,并完成学案。(填空形式) 查:检查 。 装:将药品 在试管里,在试管口放 ,

5、装好带导管的橡皮胶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处,试管口应 。 点: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 加热,先 试管,使试管 ,然后将火焰集中在 处加热。 收:采用 收集气体,理由是 。 离:将 移开 。 熄:用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教师小结: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4-2 探讨操作要领。 视频展示。带着以下问题细听细看,突破难点。(播放视频: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设问:(1)制取气体的装置在使用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2)给试管加热时应注意什么?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什

6、么?(4)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刚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易立即收集?什么时候收集?(5)实验结束后,先把酒精灯移走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为什么?(6)木炭用坩埚钳夹住,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为什么?(7)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为什么要预留少量水?,操作要领,环节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环节6: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提出遇到的问题。,弹性设计:教师也可以引入以下问题给与探讨:(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2)如果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教学反思,teaching reflection,05,teaching reflection,自我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