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5623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2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潍坊工艺美术的历史丁少清潍坊历史上是全国闻名的手工业城市,在手工业产品中,工艺美术品占有重要位置,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蜚声国内外。工艺美术品也叫手工艺品,从它的发展时序看,由于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又与各种工艺和文化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这是使它不断完善和发展,能够长期生存的重要原因。它具有造型艺术的普遍特征,又有别于其它艺术形态,是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统一,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潍坊灿烂的文人文化,使工艺美术事业的发

2、展和成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早在一九一五年,潍坊的红木嵌银漆器西湖十景,就获得过巴拿马博览会最优等奖,建国以后多次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外宾。潍县的杨家埠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同称全国“三大画市”。戏装、戏具、刺绣、首饰也是全国的重点产区,“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集中反映了队伍之大,数量之多,市场之广,他们的产品在全国畅销。核雕、仿古铜器,技术精湛,久负盛名。拓片、装裱也是传统技艺,远近闻名。这里的民间工艺品,品类繁多,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它植根于城乡劳动人民之中,是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里愿望的一种最普及的艺术式样。风筝古来有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际风筝会的举

3、行,风筝城已成为潍坊的象征。同时,潍坊也因风筝名扬世界,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二)潍坊的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有嵌银、刺绣、铜首饰、布玩具、年画、风筝、色纸、印花等。建国以来,这些工艺品都以集体所有制形式,组成了专门生产体系,先后组建了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了工艺美术服务部,并举办了工艺美术学校和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发展生产加强科研,开拓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嵌银:就是在器物上镶嵌银饰,它的创始者是清代的姚学乾。姚在为金石家陈介祺修复文物,为古玩配制底座、撑架的过程中,尽见了历代精美的文物制品。他心灵手巧,见到的就能摹仿,当看到春秋时期在鼎彝上镶嵌金、银丝花纹时,受到

4、启发,于是便开始在红木上研究嵌丝,这一创举,引起了陈介祺的极大兴趣,并亲自与他们切磋技艺。在陈的参与、指导、帮助下获得了成功。他根据各种文物的色泽和造型,用红木制作的嵌银底座和撑架,其制做风格与古文物珠联璧合,十分喜人。他还能用红木仿制出嵌有金、银丝的“鼎彝形模”,其制品与青铜器鼎彝文饰一般无二,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艺人们创造的艺术品代代相传,逐步形成为商品,在社会上出售,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过去的画稿有的出自名画家刘嘉颖,贺念初、刘秩东之手,书法有陈伯岩、高芗岩等诸师的帮助。解放后有郭兰村、郭景仁老先生作画。全省著名工笔仕女名画家王凤年老先生,也曾来嵌银厂绘稿传艺。嵌丝老艺人有丁焕文、

5、陈开勋、魏聿功等。名家画稿,专家嵌丝,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生产出了很多好的作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景象。原来的嵌银漆器只能生产一些文具、手杖、棋盘、棋子、桌屏之类的小件。现在已发展了酒柜、沙发、博古橱、立屏等多种大件。在用料方面,又增加了石料综合镶嵌,贴锡片,雕刻与嵌丝配合,交相辉映,美观大方,受到国内外用户好评,现在已发展到750余个品种,畅销世界30多个国家。刺绣:山东绣花称为鲁绣,潍坊是重点产区。早在明朝民间就广为普及,年青妇女为了美化自己,打扮孩子,自绣自缝日常用品,如裙子、鞋片子、枕头顶子、虎头帽子、虎头鞋等。新媳妇三日回门时,往往习惯把自己精心制做的扇囊、斗蓬

6、、寿子、福子、荷花鞋分赠亲友。天长日久做的多了,便拿到集市出售,逐步成为商品。有的户成了绣货专业商贩,当地最早的一家绣货店,是一位沙姓回族人开设的。妇女们为了攒私房和补助家庭生活,大都学会了绣花,不论城里乡里多数家庭都有绣花挣子,所有用九千绣花女形容人数之多,是不足为奇的。按潍县志稿的记载:“民国二十九年当地绣货业发展到34家,最大的一户是同样绣货庄,创始人李翰臣。”绣花工艺主要是通过绣工的技巧、把各种景物图案反映在绣品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新中国成立以后,刺绣厂经常组织人员与苏绣、湘绣进行交流,学习人家的针法,提高了自己的技艺水平,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以国画图案绣制的“百花齐放”、“松鹤延年”、

7、“蓬莱日出”,栩栩如生,可称潍绣之佳品。刺绣厂除了生产日用绣品以外,还专门制作戏装、戏具。如蟒袍、大靠、女披、宫装等,许多名演员来潍献艺,大都到厂参观,该厂还受到尚小云、程砚秋、袁世海、李松年等名家好评。年画:年画是用木版套色,也叫木版年画,因为产地是杨家埠,所以也叫杨家埠年画。创作于明代、并在明代臻于成熟,到了清代更加兴旺发达,曾有“作坊百家,画工上千”之说。年画平时没有卖的,也没有买的,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买几张“变变春秋”。画工们都是农民,农忙务农、农闲印画,空里插着印花纸。花纸与年画是一种工艺,彩色的叫“浮花”,用于糊浮棚;素色的叫“白洋尖”,用于贴墙,这就是过去的壁纸。年画的表现体

8、材,多以吉种、喜庆、欢乐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为主,用红绿黄紫黑五种颜色套印,其特点就是大红大紫,鲜艳明快,有文有武、热热闹闹,价格也非常便宜,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七七”事变以后,为了躲避战乱,有的迁往城里生产,解放后成立了年画社,省里多次派人来潍研究创作,并搞了许多新题材。但是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印刷技术的进步,木版与胶版相比,尽管风格各异,画面色彩大有不同,市场终为胶版画所占领。一种商品,几十年不变的很少,而木版年画几百年不衰,却有一段辉煌的历史。风筝:潍坊风筝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现在也闻名世界。一九八二年轻工部工艺美术局在天津举办全国风筝比赛,参加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潍坊、西安、南

9、通、石家庄等。潍坊由工艺美术研究所组织扎制了20只风筝,由孙立荣同志带队参加了比赛。潍坊风筝扎、糊、画的特点,受到了同行和专家们的好评,获奖只数最多,总分比天津差零点二分,被评为全国第二名。一九八三年应邀赴上海与美国、日本进行放飞表演,同年八月美国风协主席钱大卫慕名而来,与工艺美术研究所商讨国际风筝表演,并定于一九八四年清明节在潍坊举行,这就是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由来。潍坊风筝是通过题材、造型、色彩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特点。题材是来自生活,反映生活,带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如人物、飞禽、昆虫、鱼虾、器物、自然物等。扎制结构可分为串式、简式、硬翅式、软翅式、板子式五大类。其特点是扎工精巧,画工考究,有些构图

10、和画面都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不仅放时好看,平时挂在客厅里就是一幅优美的立体国画。近几年来,通过举办国际风筝会,广泛接触国内外朋友,交流创作,经多见广,改良了传统的骨架组合方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特征,以达到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特大风筝“鲤鱼跳龙门”,有两层楼高,面积为74平方米,是风筝作者站在楼上扎制的,突出了造型和工艺效果,使潍坊风筝的制作又迈进了一步。铜首饰:这是潍坊历史上量大面广的传统手工艺品,三千铜匠集于一城,是全国的重点产区。产品销路很广,南至云贵,北至东三省,遍及全国各地,到解放前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产品种类很多,按工艺划分,有实态、片子、焊货三大类。其作用分为头饰、帽饰、小饰

11、品、殉葬用品等。作坊的字号,大都带有楼字。如云宝楼、益祥楼、洪盛楼、丰宝楼、吉祥楼、秘宝楼、升宝楼等,同时还有个体经营者不计其数。其经营方式,是自营与加工相结合,发原料收半成品,由作坊炸黄出色,然后包装销售。据笔者记忆,儿时左邻右舍,都为附近的云宝楼干小包装加工,有的十个一板,有的八个一包,今天拿来、明天送回,一次一结算,老婆孩子挣个零花钱。一九四八年潍坊解放后,解放军第一批“八一”帽徽,就是潍坊组织生产的。从业人员虽然由个体到集体组织了首饰生产合作社,但由于产品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逐步被社会淘汰,改为其它产品。仿古铜:仿古铜的直接创始人是胥伦,号芨堂,是城南胥家村人。胥自幼天性聪颖,喜欢绘画

12、,又善于制做各种奇巧的手工艺品。因为经常接触古董商人,逐渐增长了一些古玩器具的知识,凭着自己的聪颖智慧,开始学着用“拨腊翻砂法”仿制铜佛、铜器、铜印等。以物会友,结识了金石家陈介祺,被陈邀请到家中切磋古铜器技艺,并悟出了古人铸印法。胥伦在学习古代铸造方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硬砂模铸造工艺,用这种工艺铸造的铜印,印皆中空,体质不重,字划清晰,壁陡底平,经久耐用。陈介祺称赞他所制造的铜印,“少加润色,则胜汉印”。潍坊仿古铜经过历代艺人的创作研制,在制做技艺上不断完善提高,根据原件的特点,该鎏金的鎏金,该出锈的出锈,表层处理的基本方法样样都有,如出土锈、家藏锈、墨漆古、鎏金、鎏银、镶嵌金银丝、贴金等。

13、解放后,全国仿古铜制做厂家有两处,一处是苏州工艺美术厂,另一家是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苏州的老艺人姓骆,仍采用石腊铸造法,但范模是用木板刻花、黄香成型,把制做的物品先刻在木版上,然后用黄香翻出模型内外裹砂,以温火烤砂,黄香溶化漏出,浇以铜液而成。这种工艺一次只能铸一件。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已故老艺人玄祖基,则用现代翻砂法,把制做物品先做泥胎,翻出石膏模,再用石膏模翻出砂模,然后浇铜液,这种方法一劳永逸,一次成型多次使用。玄祖基仿制的器皿有鼎、簋、爵、觚、觯、卣、角等近五十种。在他晚年又精心仿制了鎏金“长信宫灯”,出土锈“毛公鼎”,“马踏飞燕”等仿古精品。一件“长信宫灯”重30公斤,其形象、装饰和色

14、泽与出土原件一般无二,达到了惟妙惟肖,真假难辨的程度。布玩具:玩具的种类很多,有印铁机制玩具、塑料玩具、电动玩具、泥玩具等。潍坊专门制做布玩具,是以彩色的丝绸、绒布、绢缎、毛皮、彩线、金银纸、空心珠、锯末等为主要原料。经过设计、剪裁、缝制、粘贴、装饰、填充等许多工序制做而成。布玩具的题材,多选择孩子喜爱的小狗、小猫、老虎、狮子、大象等。近年来,潍坊市布玩具有了很大发展,产品由原来的10几种,现在发展到300多种。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除了搞好生产经营以外,在产品设计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工艺美术师郝桂君精心设计的一些小动物,造型夸张,色彩浓烈,既明快大方,又生动活泼,寄情

15、寓意、神似而非形似,充分体现了民间的审美习惯和童真意趣。她设计的产品多次获奖,受到专家们的好评和国内外客户欢迎。色纸:色纸用料主要是色与纸。纸有两种,一种是机制纸,另一种是南方生产的竹料纸,刷色用的叫“毛边”,拖色用的叫“毛太”。色纸各种颜色都有,有几种颜料是自己土法加工的,黄色用槐米,黑色用烟子,白色用粉土,凡红用樟丹。色纸的品种很多,如春联用的纸叫“丹红”,娶媳妇用的门联纸叫“朱尖”,过门钱用的叫“染连”,糊墙用的叫“粉表”。色纸的用途,除了两种对联纸以外,其它各种颜色,过去大量用于扎彩。扎彩也是一种专门手艺,用秫秸作骨架,色纸粘糊,如飞禽、走兽、车轿、器皿、侍女、马夫、金银财宝等等,都是

16、供奉祭祀之物,最后以火焚之。潍坊的传统工艺美术,除了以上几种以外,还有核雕、拓片、绒绣、印花、金银首饰等,对发展经济,繁荣市场,都发挥了应有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推陈出新,创作了许多优秀产品,取得了很大成绩。(三)潍坊的民间工艺美术,也是丰富多彩,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术品。民间的“民”字,从历史上看,它相对于宫廷与文人士大夫;现在,则相对于专业工作者。民间生产的手工艺品,概括地说,就是依照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审美观点、经济条件,创造的生活和生产用品,它关连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岁时风俗、生老病死,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浓厚

17、的地方色彩。1、民间工艺美术品,集中表达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民风、民俗。一年之中,有许多节日,所以也就相应地产生了许许多多种与之交相辉映的民间艺术品。特别是春节前后这段时间,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到年后正月十五,最为集中。如爆竹、年画、春联、香烛纸马、猪羊(纸扎)、灶王爷、门神、财神、家堂、福字灯、过门钱等。财神、家堂有印有画,印的是木版,画的是工笔装裱,相传武财神是三国时的关羽,文财神是殷商时的比干。春节对联,一般人家买现成的,商号和富裕人家大都买纸请人书写。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上新春联,简直象办了一个全城书法展览,人们既走亲访友拜年,又可沿街观看楹联书法,西门里,南门里,郭宅街,增福堂,这几条街

18、的春联真、草、隶、篆样样俱全,格外出色。到了正月十五“闹花灯”,品类更加繁多。大人玩的有龙灯、高跷、狮子、旱船、小毛驴等;孩子们耍的有蝴蝶、花篮、老猫灯。老猫灯是用铁丝做骨架,外面糊纱、上色、粘眼、贴胡子,似猫非猫,似虎非虎,特别好看,民间艺人丁起绪专门做各种纱灯。闹花灯同时要燃放烟火,最有趣的是泥垛子、花杆、泼铁花。放泥垛子带罗圈花,大花小花交相辉映,格外生色。泼铁花是把生铁溶化,舀着铁水往天上泼,现在的焰火放起去是一团,铁花泼出去是一片,可见其想象力极为丰富。2、民间工艺美术品还用于婚丧嫁娶,以表达情谊。在民间,凡是恋爱、订婚、结婚、生孩子、老人庆寿,都有一些不同的礼仪和与之适应的工艺美术

19、品。比如,青年男女有了恋爱关系,男青年能写会画的,送一把有字有画的团扇,或者送几件首饰;女青年会描会绣的亲手做一个荷宝或扇囊,以物定情,或托物寄情。结婚时,先送“头面”。迎亲时,要有一班执事,通常有两杆旗,八支灯,瓜棍行伞,两乘花轿,吹吹打打,走街串巷,名曰小登科。新娘要穿花袍、花鞋、头顶红罩头幅,新房窗户上贴窗纸,四角有花边,中间有双喜,顶棚上糊花纸,桌上摆斗升三戟,都是为了喜庆吉祥。再如新媳妇生小孩、孩子过百日和生日,项上带的“长命富贵”脖锁、两手带的升、斗、锁、印首饰。老人庆寿,送的“寿桃”、“八仙庆寿糖人”,屋里挂的“百寿图”、“松鹤延年”图。老人去世后,有专门制作的寿衣、寿靴、寿帽等

20、。3、民间工艺美术品还为儿童提供了多种多样多种材料制成的服饰和玩具。如穿戴的有虎头帽子、虎头鞋、绣花斗蓬、花兜兜。耍的玩具有竹子的、木头的、纸的、布的、绸的、泥塑和料器等等。竹玩具有哨、笛响货,木玩具有枪、刀、剑、戟各种兵器,纸玩具有风车、盘肠,布玩具有老虎、狮子、小狗、小猫,泥玩具有不倒翁、皮老虎、泥孩子、水咕嘟,料器玩具有料兽、料鸟、花果盆景等,数不胜数。以上所举不难看出,潍坊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它标志着人民群众的物质创作和精神创造水平,体现了人们的情感、理想和审美情趣,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时间在推移,事物在发展,人们的风俗习惯在不断的变化,艺术家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

21、智相结合,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一脉相承,推陈出新,潍坊的工艺美术事业,必然会欣欣向荣,更加美好。多姿多彩的潍坊民间传统工艺邓 华一、嵌银丝器潍坊嵌银丝器,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起初,是由当时的金石学家陈介祺(潍县人),雇佣一些民间艺人,汲取古时铜器嵌银的经验,制作木器嵌银。起先只制作一些小的器物,用于消遣赏玩,以后逐年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工艺,最早挂牌经营的店铺是扣雅斋。嵌银工艺品通称嵌银丝器,制作过程包括配料、安装、画刻、镶嵌、涂漆等工序。嵌银艺人靠一把特制的小锤,一把小剪,几柄用钢丝制成的小刀,在用贵重木料(红木等)制作的各种器具上,按照贴上的设计图案,划上细沟,嵌入又薄又

22、软细如发丝的白银丝或黄金丝,构成山水、鸟兽、昆虫、人物等图案,然后反复研磨,涂数遍生漆,即成为飞金走银,妙趣横生的珍贵器具。潍坊嵌银丝器,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它将木、金、银、漆凝作一体,绘、雕、嵌、贴熔为一炉,古朴清雅,瑰丽多姿。其中由半浮雕和嵌银结合而成的红楼梦仕女图挂屏,用金银丝镶嵌和精雕细刻相结合制成的泰山新貌大挂屏,银丝镶嵌一百种字体的“百寿手杖”和嵌银二龙戏珠图案的“双龙手杖”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双龙手杖”从手把到杖杆,嵌上双云层银丝,两条“银龙”在云中相互追逐,摇头摆尾,栩栩如生。本来就制作雅致的筷子、印盒、笔筒等小型用品,又镶嵌上银丝花卉、云彩、鸟兽等图案,装饰得更加玲珑

23、别致,美观大方。此外,潍坊嵌银丝器还耐酸、耐碱、耐烫、坚固而不易变形,因而在许多年前就驰名中外,享有声誉。近几年来,嵌银艺人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又设计出计多新品种。其中有沙发、书柜、餐台、圆桌、大橱、茶几、鼓形套杌、方形套杌、各种手饰盒、提把盒、各种花台、文具、烟具、手杖等一百余种,花色七百多样。产品已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瑞士等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在工艺方面,过去只是单纯的银丝镶嵌,现在又增加了石料综合镶嵌,贴锡片和银丝雕刻等。二、仿古铜潍坊仿古铜生产始于清朝中期,迄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产品主要是仿制古代青铜器中的各种爵、鼎、卣、盘、炉、佛像以及禽兽和人物等。

24、制品精致古朴,形象逼真,既使人赏心悦目,又发人博古通史。青铜器最早出现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它以铸造与绘画、雕刻、镶嵌相结合,形成我国古代青铜器艺术。随着自然与社会的变迁,这种古老的工艺器物已成凤毛麟角,为数甚少。为满足人们对青铜文物的珍爱和欣赏,仿古铜工艺生产便应运而生。潍坊最早制做仿古铜器的,是一个叫胥伦的农民,他家住潍坊近郊胥家庄,生性聪敏,巧于手工制做,并善书画。为了糊口,他铸造假汉印和古代造象,冒充真品售予当时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陈介祺知其为赝品后,并不责怪胥伦,反而尽出所藏三代青铜器、六朝佛造像、铜印等文物,与胥伦共同研讨,采用拔腊翻砂法,仿制青铜器。制品惟妙惟肖,几乎乱真。胥伦因技

25、艺精湛,晚年经陈介祺介绍,赴京为盛昱、王懿荣铸印,一时名闻京师。此后,仿古铜工艺便逐渐在潍坊流传 ,与苏州、西安并列为我国三处仿古铜主要产地。解放前,潍坊仿古铜工艺发展极为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提倡和支持下,成立了研制青铜器的专门机构,为老艺人配备徒弟,开办实验室。现在生产的品种已由过去屈指可数的少数几个增加到几十个,质量也有新的突破。尤其上锈工艺,有其独到之处。器物上的斑锈,色泽逼真,肖似天然,且长期储存,锈色不变。现已成为全国仿古铜重点产地之一。仿古铜小组根据“马踏飞燕”,按比例缩小复制成的中、小型铜奔马,深受人们的欢迎。西汉文物“长信宫灯”是工艺珍品,人们难得一见,现也被复制出

26、来。灯体共重六十斤,其彩制、装饰和色泽等与出土原件几乎难辨真假。造型庄重浑厚,花纹质朴古雅,内壁铸有铭文四百九十七字的“毛公鼎”,经过老艺人及其徒弟精心研究,于一九八二年一月复制成功。这只仿古铜“毛公鼎”,造型逼真,铭文清晰,保持了原貌和神采。另外,那些小巧玲珑、古朴精致的观音菩萨、笑面卧佛像,更是价廉物美,畅销日本和东南亚。近年来,潍坊又成功地试制出仿古铜工艺和木制漆器嵌银工艺相结合的产品“四扇博古挂屏”,曾在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这为仿古铜工艺和其他工艺相结合,开辟了新的途径。三、工精艺巧的核雕潍坊核雕是当地传统工艺品之一。它用核桃、橄榄核等为原料。雕刻艺人根据果核的自然形状,

27、上面的麻纹,因材施艺,雕成各种实物或图案,使其成为精致的装饰工艺品。我国的雕刻艺术历史悠久。明代初叶,一些文人、雅士和朝廷显贵,把它同珠宝玉器串挂在一起,作为身上的配饰和用作扇坠,在上层社会风行一时,登上了“大雅之堂”。据传,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核雕能手,在一个橄榄核上雕刻十六个象米粒大小,眉目传神的孩童,皇帝朱瞻基十分赞赏。后来,明帝朱由校也亲自操刀雕刻。潍坊核雕艺术是晚清时期从北京传来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据传,当时诸城县有一个叫“张大眼”的艺人,在京跟一雕刻朝珠的老师学核雕艺术,艺成回乡,以此养家糊口,并收潍县人都渭南为徒。后来,都渭南的儿子都兰桂,收考功卿为弟子,二人汲取前

28、辈艺人丰富的经验,加以改进提高,使这一古老工艺又开新面。早在本世纪初,都兰桂的核雕技艺即已名扬中外,其作品曾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一等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一九七九年,考功卿做成的核雕赤壁夜游,再现了明代核雕艺人王叔远所作“核舟”的生动形象,并且有新的发展。上面的人物除原作中的苏东坡、黄鲁直、佛印和尚、书童和艄公外,又增加了书童茶童各一人。器物方面,增加了酒桌一张,酒壶两把,左右蓬门上的门环两个,可以转动的门板两扇、风旗一面和一条细如发丝的锚链。锚链有三十七个链组成,环环相扣,转动自如。锚链上系有锚头,可抛可启,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技艺。他雕刻的另一作品百万雄师过大江生动地表现了渡江战役的雄伟气势。

29、在长不到三点五厘米、高不过二点五厘米的桃核上,塑造了十八名解放军指战员的英雄群像。这些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作品,立意清新,布局谨严,刀法简劲,精密入微。如今,潍坊核雕艺术已经后继有人。许多巧夺天工的作品不断出现。其中有以传统故事为题材的采莲船、天马图、西厢记、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十八罗汉斗悟空等;也有以现代故事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社员暮归、洪湖赤卫队、嘉兴南湖纪念船等,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四、风筝风筝是潍坊的一种传统工艺品。清代有名的书画家、诗人郑板桥的怀潍县诗中有句云:“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可见清代清明佳节竞放风筝,已成为当地的习俗。相

30、传清朝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制的风筝新颖别致,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清末,五福斋用国画作风筝的彩饰,造型优美逼真,独树一帜。潍坊扎制的风筝基本上有软翅、硬翅、轻、重四种形式。其形状可分为平面的、半立体的和立体的。艺人们善于从自然界中捕捉最富有美感的形象,如蝴蝶、金鱼、飞鸟、仙鹤、蜈蚣等来扎制风筝。使这些动物翱翔蓝天,美不胜收。潍坊风筝扎工、画工精美别致,造型合理。图案吸收了潍县木版年画的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粗犷,色彩鲜明。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艺人们扎制的立体型的蜈蚣风筝,复杂精细。它由龙头状的首部和数十节身部组成,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部和身部逐渐放起,然后由组成身部的几十节

31、圆片型风筝所产生的提升力将头部带向空中。这时,犹如一条巨龙逶迤翻腾于蓝天云霭间。在一九八二年全国风筝比赛中,潍坊的蜈蚣风筝得到了好评。苍鹰风筝也是别具一格,它的头部、身部、尾部及双翼都是立体的,活动自如;双目炯炯有神;勾爪锋利如刃。当它飞上天空时,犹如大鹏展翅,遨游苍穹,显得苍劲有力,蔚为壮观。现在,潍坊风筝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提高,已发展到五十多个品种,题材十分广泛,形态多样,受到国内外青少年的喜爱。五、铜印铜印是刀刻艺术与冶炼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珍品。它坚固耐用,不易仿制,信用价值和实用价值都比其它印章为高。早在汉代我国就发明了拔蜡法和翻砂法两种铸印技术。元代以后,石章盛行,

32、铸铜印技术在民间渐渐失传,到了清代,铸印技术又开始使用。潍坊铜印始于清代。那时,潍县民间艺人胥伦为了糊口,铸造假汉印,售给金石学家陈介祺。陈识破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与他共同研讨,使失传的铜印铸造方法重现于世。后来胥伦到北京献技,潍坊铸铜印工艺很快驰名全国,潍坊从事铸印的作坊和经销的商号也发展到若干家。潍坊铸铜印在全国是独家特产。北京等地虽有少数人制造铜印,但大都是用手工镌刻,字纹较浅,刻时字体也易走样,远不如潍坊所铸铜印的字迹清晰工整,阴阳分明。潍坊铸铜印的另一特点是,多以动物形态作印钮。橙黄方印,狮、龟、龙、虎、牛、马等蹲踞其上,古雅别致,惹人喜爱。潍坊铜印是以黄铜或紫铜为原料,经过七十多

33、道复杂工序铸造而成。它的规格因用途不同而异,大者不计,小者以分见方,但均明亮光滑,玲珑精致,真乃方寸之内,气象万千。六、拓片潍坊拓片艺术,技艺精湛,风格别致,淳朴古雅。拓片,是由碑碣石刻、金铜陶器刻字和木版雕刻捶刻而成,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清道光年间,金石学家陈介祺(潍县人),好收藏古物,又长于墨拓,对潍坊拓片艺术影响极大。他的专著传古别录对此论述精深。潍坊拓片由于拓法及用色不同,分为朱拓、墨拓和青绿拓三种。先把被拓制的原件洗净拭干,敷以绵性纸张,然后喷雾滋润,用沙锤微加拍压,使纸与物纹匀称相符,再用墨锤或彩锤反复轻拍,使色泽均匀如一,晾干后揭下即成。整个工艺过程要求精巧、细致、轻盈、洁净

34、。郑板桥的诗、书、画在潍坊拓片中占很大比重。建国以来,先后捶制数十种,其他名人字画拓片十多种。尤其拓制的西周晚期青铜器毛公鼎(考古价值很高)内的古代铭文,颇为人们所重视。其它如天柱山和玲珑山的魏碑拓片,也是艺术价值很高的珍品。七、刺绣潍坊刺绣是一种民间手工工艺品,是鲁绣的代表作品,绣工精细,物象逼真,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从民国时就畅销日本、加拿大和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潍坊刺绣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清朝时期,这里的刺绣业即相当兴盛,曾有“九千绣花女”之称。光绪年间,裙工出身的李翰臣,在潍县开设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同祥绣货庄”,在济南、青岛、天津等地设立分号,并在日本大阪安庄,收购原料,推销产品

35、。到清朝末年,经营潍绣的多达五十余家。绣制品也由简单的鞋面、枕套、门帘、桌围等,发展为精美华丽的裙衣、礼服、霞帔、帐幔、戏衣以及喜寿丧葬用的轿衣、寿服、旗幡、棺罩等大件制品。解放后,潍坊刺绣工艺推陈出新。除继承和改进一些象“麻姑献寿”、“南极星辉”、“八仙寿屏”等传统刺绣项目外,又制作出“大明湖”、“泰山”、“蓬莱日出”、“老虎”挂屏等手绣佳作。曾多次参加全国和全省工艺美术展览,赢得人们的一致称赞。同时,还大力发展机绣生产,绣制出台布、床单、沙发套、电视机套等多种多样日用装饰品。潍坊刺绣中的古装戏衣也久享盛名。它针对不同剧种和不同流派而精心设计绣制的戏装,特点鲜明,绣技精湛,舞台效果突出。因此

36、,颇受文艺工作者欢迎。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都曾订制或购买过潍绣戏装。近年来,艺人们利用五彩缤纷的花线和巧妙的手法,绣出一幅幅高雅别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产品,如:手绣郑板桥墨竹镜心、八大仙人、花卉镜心、机绣仿宋山水扇形镜心、花鸟镜心等,都酷肖原作,令人赞叹不已。目前,潍坊刺绣的花色品种已达二百多种,蜚声中外。本文原载于1983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潍坊风物让民间工艺之树常青韩立新潍坊,作为全国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民间工艺在历史上曾几度辉煌。可是,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民间工艺出现萧条,有些“绝活”被人几近忘却。近日,100多名民间艺人发起了“让民间工艺留下记忆”的活动,从

37、我做起,继承、发掘、保护、发展民间工艺,让其再现辉煌,成为旅游产业中的一支劲旅。“早在五六十年代,潍坊核雕和嵌银就被选定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嵌银家具进入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首都机场贵宾厅;仿古铜技术全国第一,北京故宫博物馆还派人来潍学习;首家举办国际风筝会;仿古字画,在全国第一个出口创汇”11月26日,市工艺美术协会孙立荣副会长如数家珍地说着民间工艺的辉煌史,在座的老艺人,也回顾着当年工艺品“会战北京”、“天津大赛”、“广交会出口大捷”等情景,大家群情激昂,斗志不减当年。民间工艺是人类长期实践的产物,是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统一。探寻潍坊民间工艺辉煌的奥秘,一个重要因素是历代名人的影响。如范

38、仲淹、苏东坡、刘墉、郑板桥等,他们把潍坊与南北经济文化进行了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潍坊民间工艺的发展。再者,潍坊“书画美术”和“民间工艺”,结成了姊妹关系,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潍坊的民间工艺,是让当地人为之乐道的,近代以来,潍坊风筝、木版年画、嵌银、仿古铜、核雕、拓片、刺绣、布玩具、地毯等曾多次获轻工部和国家民间工艺的金牌、银牌;很多艺人,多次随国家代表团出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并多次获奖,让世人了解了潍坊的民间绝活。潍坊尤以风筝最著名,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就诞生在鲁山,今青州市的附近。五十年代,潍坊风筝就开始走向国内外,1982年在天津举行首次全国风筝评比,潍坊代表队以0.08分之差获得全国亚军

39、。此后,成功举办了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0届。 “潍坊刺绣的一个花边,或是一件工艺品的造型和纹饰,都有讲究和出处,都包含一段故事。”10月26日,在全市首届“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记者了解到:这些作品从民间来,被民间认可,又销往民间,颇具传统气息和特色文化,固定了特有的体式。如木版年画,一直保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造型夸张等特点;风筝则以独有的传统手工绘制,造型逼真,品种齐全而在全国领先。同时潍坊的民间工艺也与时俱进。在品种和技艺方面,相互借鉴、模仿、嫁接、延伸,拥有了极强的开发能力,如借鉴仿古铜的嵌金嵌银技术,把嵌银嫁接延伸到硬木家具上;刺绣珍品借鉴了板桥拓片、仿古铜图

40、案;风筝的动物画面,借鉴木版年画的色彩效果,因此说“挂在墙上是年画,飘在天上是风筝”;仿古铜的设计,采用电脑“3D-MAX”技术,代替了传统的胎膜小样设计工艺,达到设计“随心所欲”,产品愈加逼真。潍坊的民间工艺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无污染,投资少,原材料可就地选取,因此,不少企业对单一产品进行规模生产,从而扩大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回顾历史,业绩辉煌;正视现实,焦急万分;展望未来,充满信心”。这是11月18日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目前,山工是全国民间工艺大省,潍坊的民间工艺又占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潍坊的风筝、嵌银、仿古铜、核雕等艺术是国内“绝活”;木版年画为全国三大木版年

41、画产地之一。为把潍坊民间工艺绝技继承下去,应把创新、科研、市场、生产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全国各地民间工艺品市场繁荣,生产、加工十分活跃。潍坊的民间工艺品拥有34个品种,大都被列为“旅游购买商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这类产品的内销、外贸渠道已经打开。但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无序竞争,造成了质量下降,影响了品牌的声誉,这就需要有一个行业规范约束各自的行为。为此,我市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举办了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展”,让老艺人不忘辉煌史,增强振兴民间工艺的信心;让年轻人看到民间工艺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接过传统技艺。核雕老艺人都传功承诺:“为发展潍坊民间工艺,只要能干动,我就不会放

42、下刻刀,谁要学,我保证义务教。”同时,协会积极与旅游、工商、外贸等部门携手,搞好工艺品的开发和认证,保护好知识产权。目前,我市民间工艺品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等地,成为各地抢手的“旅游纪念品”、“走访礼品”等。相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我市民间工艺定会后继有人,越做越大。潍 坊 风 筝孙立荣潍坊,曾名潍县,位于我国山东省中部。这里工业和手工业均很发达,工艺品很有特色,特别是风筝,名扬中外。从1984年开始,每年4月1日至5日的国际风筝会就在这里举行。一风筝,我国北方称“纸鸢”,南方称“鸢子”。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郎瑛询刍录记载,后唐庄宗时,亳州刺史李鄴在宫中

43、以放纸鸢为戏,在纸鸢头上系上竹哨,每当风吹鸢起,就发出象“筝”一样的声音,“风筝”之名由此而得。据记载,我国的风筝约起源于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第一只风筝是从山东大地起飞的。相传鲁国人公输般(般与班同意,故变称鲁班)看到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而受到启迪,就“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与鲁班同时期的墨翟在鲁山(今山东省中部青州、莱芜之间)也曾斫木为鹞,据韩非子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早期的风筝还用于侦察和传递消息。据独异志记载,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被侯景困在南京台城。简女献计作纸鸢藏诏于中,飞空传书,谋求援军。后因风筝被射下而失败。明王逵著的蠡海集还记载了人们

44、利用风筝测量风力、风向,进行气象科学研究的许多事例。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参加1984年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澳大利亚悉尼市风筝协会主席特拉维斯,特地把一张印有澳大利亚科学家亚山大头像和带有风筝图案的纸币赠送给潍坊风筝协会,并说:“中国人民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风筝,这是举世公认的。风筝引起人类飞向天空的遐想,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飞机的发明。我国的亚历山大在十八世纪时,在风筝的启迪下,也曾做过类似美国莱特兄弟的试验,所以我把这张带有风筝的纸币赠给风筝的故乡中国。”风筝如同印刷术、指南针一样,把中国人民的智慧传到世界各国,受到各国人民的

45、钦佩和赞扬。风筝作为一种娱乐工具,大约从唐代开始。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曾在山东蓬莱宫的宜春院观看“八仙过海”风筝的放飞,宋代的宣和风筝谱也多处记载了帝王贵族玩赏风筝的情况。宫廷、民间放风筝逐渐盛行起来。于是,一些著名诗人、画家、作家以风筝为题材写诗、作画、做文章来描述放风筝的场面。唐代诗人高骈的风筝诗是这样写的:“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北宋山东诸城张择端的传世作品清明上河图中也画有放风筝的场面。明代徐渭的诗是:“风吹鸢线搅成团,挂在梨花带燕还。此日儿郎浑已尽,记来嘉靖八年间。”清朝文学巨匠曹雪芹,对玩赏风筝颇有研究,并亲自制做风筝,写了南鹞北鸢

46、考工志等书。二山东是风筝的发源地,潍坊是山东风筝的主要产地。潍坊的艺人们在历史上曾制作过很多优秀的风筝,可惜未能保存下来。到了清代,潍坊风筝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潍县城里专业风筝铺就有三十余家,风筝制作人材辈出。清同治年间,最著名的风筝艺人是陈哑巴和王福斋。陈哑巴制作的风筝,骨架轻盈,外形美观,放到天空高而且稳。王福斋是位颇有造诣的民间画家,专门扎绘人物风筝。他制作的名为“仙鹤童子”的风筝,是一古装儿童手捧“如意”乘着仙鹤从空中降下,非常生动。继陈、王之后,有十二大家。清代光绪年间五家,即唐洪飞、唐洪亮兄弟、裴沁泉、张国干、牟丹和韩连溪。清末民初七家,即胡景珠、张延禄、孙永亮、郭兰村郭椒林兄弟、

47、杨同科、康万香和杨万善。唐洪飞、唐洪亮制作的风筝,特点是起飞高。他们以扎为主,画为辅,糊面纸大的用茧纸,小的用纱纸。种类齐全,人物、游船、鸟兽、虫蝶,应有尽有。裴沁泉、张国干、牟丹、韩连溪、孙永亮都是著名的职业画家。他们画的风筝以人物为主。保存下来的有张国干的二件,即“仕女”和“童子”。这两只风筝画工精细,技法熟练,色彩协调。裴沁泉等人还将花屏风筝改造成帆篷船的风筝,如“许仙游湖”“范蠡与西施”“八仙过海”等。张延禄、杨万善则开设风筝铺,以经营为主,自己制作为辅。当时经营的风筝有六十多种,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自制的风筝也很精美,如张延禄制作的“魁星点状元”被商人高价购去。杨万善制作的“蜻蜓”“

48、蝴蝶”一直保存到现在,是风筝中的精品。昌乐、寿光、青州等地风筝铺、摊都到这里来采购。郭兰村是潍坊有名的画家,他擅长画古装人物和马。他画的梁山英雄一百单八将,动态各异,形神兼备。其后代保存的早期作品“双葫芦”“花篮”,构图别致,迄今色彩仍很鲜艳。胡景珠是精于风筝放法的行家。他对风筝与风速的关系很有研究。他制作的风筝能适应不同季节和气候,随心所欲的把风筝放上天空。他制作的“龙头蜈蚣”风筝,工艺精巧,彩绘鲜明,放上天空,威武而有气势,是潍坊风筝的名作。杨同科是杨家埠的风筝传人,他的代表作有“白蛇传”“刘海戏金蟾”“水漫金山寺”“和合二仙”“寿星骑鹤”等。潍坊风筝原来大多自制自放或馈赠亲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商品。全盛时期,除潍县城里有专业风筝铺三十余家外,杨家埠村的风筝制作户,在清明节前后,聚集在潍县东城墙根设摊。一时,彩蝶花鸟,蜈蚣鱼虫,人物动物等风筝,挂满了东城的城墙根,其热闹场面正如近代诗人裴星川写的竹枝词称:“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三经过长期的发展创新,潍坊风筝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造型美观,绘画精细,而且扎工讲究,容易放飞。潍坊风筝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禽兽、昆虫、鱼虾、文玩器物、戏剧脸谱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此外,风筝艺人还把以上题材绘成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