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活动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分级、监管检查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6355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活动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分级、监管检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重大活动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分级、监管检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重大活动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分级、监管检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重大活动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分级、监管检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重大活动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分级、监管检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大活动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分级、监管检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活动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分级、监管检查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录A(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重大活动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检查项目、要求见表A.1。表A.1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要求检查结果1电梯使用标志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是否有效并张贴在电梯显著位置。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档案是否齐全;(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证书作业项目与实际作业项目是否一致;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证书聘用栏目有无聘用信息并加盖公章:(3)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记录是否齐全。3安全管理制度、电梯三角钥匙使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电梯三角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2、4电梯事故风险防范、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1)是否按要求制定针对性的电梯应急预案;(2)是否在活动举办前开展电梯应急演练,并作出记录。5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电梯档案,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近两年电梯的大修和改造维修记录以及重大部件更换记录是否齐全。6定期检验和整改情况(1)电梯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报告是否齐全;(2)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重大活动电梯保障性检验意见通知书中反馈的问题,是否采取有效的措施完成整改。7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资质及人员资质、定期自行检查记录(1)电梯维护保养合同是否在有效期内:(2)维护保养单位是否有相应资质;(3)电梯维护保养人

3、员作业资格证是否有效。8维护保养记录情况电梯维护保养记录,是否有2人以上维护保养人员到场维护保养;是否按计划进行维护保养;是否有持证维护保养人员及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维护保养记录是否完整、及时、真实和有效。9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张贴情况电梯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紧急报警标志、应急救援标识等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按规定张贴。10电梯内报警装置紧急报警装置是否能正常接通,值班岗位紧急报警装置是否专梯专用且有详细操作指引,是否配备安全管理员24小时值班。11呼层、楼层等显示情况内外选按钮和楼层显示功能是否正常。12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是否有效。序号检查项目检查要求检

4、查结果13限速器维护保养单位出具的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记录,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年限不超过15年内的每2年一次,超过15年的限速器每1年一次)。14机房温度机房工作环境是否满足要求。15井道和底坑环境井道和底坑环境是否满足电梯正常工作条件。16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急停”开关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入口处红色中文“停止”开关是否有效,指示标识张贴是否符合要求。17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防护挡板当扶手带外缘与障碍物之间距离小于40OmnI时,是否按要求在扶梯在与楼板交叉处以及各交叉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之间应设置固定防护挡板。18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梯级、踏板或者胶带与围裙板间隙自动扶梯或者自

5、动人行道的围裙板设置在梯级、踏板或者胶带的两侧时,任何一侧的水平间隙是否不大于4mm,并且两侧对称位置处的间隙总和不大于7mm。19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梯级和梳齿板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梯级和梳齿板是否缺损。20核心区电梯实施实时视频监控查看使用单位是否对核心区电梯实施了实时视频监控,监控数据是否保存不少于一个月。附录B(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重大活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自查项目及要求见表B.lo表BJ重大活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自查表(续)序号检查项目检查要求检查结果1维护保养合同(1)是否取得符合要求的维护保养单位资质;(2)是否与使用单位签署合法有效的维护保养合同。2维

6、护保养人员持证上岗以及相关培训(1)是否按要求配备维护保养人员;(2)维护保养人员是否取得有效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3)维护保养作业人员是否通过安全教育培训考核。3维护保养方案(1)是否制定维护保养计划与方案,使电梯达到安全要求,保证电梯能够正常运行:(2)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维护保养项目(内容)予以解决时,维护保养计划与方案是否及时修订。4维护保养记录(1)维护保养设备基本情况和技术参数是否填写清晰完整,且与设备信息一致:(2)使用单位、使用地点等信息是否与现场一致,且填写清晰完整;(3)维护保养单位、维护保养日期是否填写清晰完整,维护保养人员、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是否签字确认;(4

7、)维护保养项目、进行的维保工作以及达到的要求等是否填写完整,对于调整、更换的零部件是否有详细记载。5维护保养自行检查记录及报告(1)是否开展自行检查,是否有自行检查和审核人员的签字、加盖维护保养单位公章或者其他专用章的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2)自行检查项目及其内容,在年度维护保养项目和电梯定期检验规定的项目基础上,重点检查以下内容:制动器制动能力,测量并记录制停距离;层门和轿门导向及保持装置与地坎槽啮合深度不小于制造单位要求,制造单位无要求时不小于Iomm。梯级、踏板与围裙板间隙,当围裙板设置在梯级、踏板或者胶带的两侧时,任何一侧的水平间隙应不大于4廊,并且两侧对称位置处的间隙总和不大于7m

8、m;当围裙板设置在踏板或者胶带之上,则踏板表面与围裙板卜.端所测得的垂直间隙应不大于4;踏板或者胶带产生横向移动时,不允许踏板或者胶带的两侧与围裙板垂直投影间产生间隙;梳齿板梳齿或者踏面齿,应当完好,不得缺损。表B.1重大活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自查表(续)序号检查项目检查要求检查结果6维护保养现场作业维护保养现场作业人员数量、自身安全防护以及作业现场围蔽、警示等是否按要求:(1)在业务所在地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配备相应作业人员、仪器设备,并书面告知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2)维护保养现场作业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做好自身安全防护;(3)在维护保养期间采取围蔽、警示等安全防

9、护措施;(4)按规定和计划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等维护保养工作,并经使用单位签字确认;(5)在维护保养结束前对维护保养质量进行复核。7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是否配合使用单位,按时开展电梯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记录是否完整。8应急救援(1)是否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2)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救援人员是否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附录C(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重大活动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保障性检验项目见表C.1。表C1重大活动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保障性检验项目表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1机房及相关设备1.1通道与通道门目测或者测量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

10、下要求:(D应当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通道:(2)通道应当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1.2照明与插座目测,并现场操作验证开关功能,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机房(机器设备间)设有永久性电气照明;(2)在靠近入口(或者多个入口)处的适当高度设置一个开关,控制机房(机器设备间)照明。1.3主开关目测主开关设置情况,并现场操作验证,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U)主开关不得切断轿厢照明和通风、机房(机器设备间)照明和电源插座、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电梯井道照明、报警装置的供电电路:(2)如果不同电梯的部件共用一个机房,则每台电梯的主开关应当与驱动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等采用相同的标志。1.4驱动主机目测

11、或检查驱动主机工作情况、曳引轮槽、制动器状况,目测和模拟操作验证手动紧急操作装置的设置情况,审查维护保养单位提供的关于制动器空载制停距离试验的测试记录,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1)驱动主机工作时无异常噪声和振动;(2)曳引轮轮槽不得有缺损或者不正常磨损;如果轮槽的磨损可能影响曳引能力时,进行曳引能力验证试验;(3)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制动闸瓦(制动钳)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制动盘)上,电梯运行时制动闸瓦(制动钳)与制动轮(制动盘)不发生摩擦,制动闸瓦(制动钳)以及制动轮(制动盘)工作面上没有油污;(4)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包括以下几方面,对于可拆卸盘车手轮,设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最迟在盘车手

12、轮装上电梯驱动主机时动作;松闸扳手涂成红色,盘车手轮是无辐条的并且涂成黄色,可拆卸盘车手轮放置在机房内容易接近的明显部位;在电梯驱动主机上接近盘车手轮处,明显标出轿厢运行方向,如果手轮是不可拆卸的,可以在手轮上标出;能够通过操纵手动松闸装置松开制动器,并且需要以一个持续力保持其松开状态;进行手动紧急操作时,易于观察到轿厢是否在开锁区。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1机房及相关设备1.5控制柜、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目测,结合相关试验,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无机房电梯的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应符合要求;(2)断相、错相保护功能有效:(3)电梯正常运行时,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用两个独立的

13、电气装置来实现,当电梯停止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是,应当防止电梯再运行:(4)紧急电动运行装置应符合要求:(5)层门和旁路装置应符合要求:(6)门回路检测功能有效:(7)制动器故障保护功能有效:(8)自动救援操作装置应符合要求(如有):(9)加装的分体式能量回馈节能装置的铭牌要求(如有):(10)加装的IC卡系统铭牌要求(如有)。1.6电气绝缘由维护保养单位测量,检验人员现场观察、确认,动力电路、照明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应当符合下述要求:标称电压/V测试电压(直流)/V绝缘电阻/MQ安全电压500500250500100020.2520.50

14、21.001.7限速器目测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情况、调节部位封记和限速耀运转情况,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限速器或者其他装置上设有在轿堆i上行或者下行速度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之前动作的电气安全装置,以及验证限速器复位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2)限速器各调节部位封记完好,运转时不得出现碰擦、卡阻、转动不灵活等现象,动作正常。2井道及相关项目2.1井道安全门打开、关闭安全门,检查门的启闭和电梯启动情况,查验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门上应当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门开启后不用钥匙能够将其关闭和锁住,在门锁住后,不用钥匙能够从井道内将门打开;(2)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门的关闭状态。2.2极限开关检验要求

15、: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果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检验方法:(D将上行(下行)限位开关(如果有)短接,以检修速度使位于顶层(底层)端站的轿厢向上(向下)运行,检查井道上端(下端)极限开关动作情况;(2)短接上下两端极限开关和限位开关(如果有),以检修速度提升(下降)轿厢,使对重(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检查极限开关动作状态。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2井道及相关项目2.3底坑设施与装置查看底坑底部是否平整,是否有渗水、漏水等现象。2.4限速器绳张紧装置检验要求:当限速器绳断裂或者过分伸长时,应当通过一个电气安全装

16、置的作用,使电梯停止运转。检验方法:目测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情况,并使电梯以检修速度运行,使电气安全装置动作,观察电梯运行状况。2.5缓冲器检验要求:(D缓冲器应当固定可靠、无明显倾斜,并且无断裂、塑性变形、剥落、破损等现象;(2)耗能型缓冲器液位应当正确,有验证柱塞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3)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检验方法:(D目测缓冲器的固定和完好情况:必要时,将限位开关(如果有)、极限开关短接,以检修速度运行空载轿厢,将缓冲器充分压缩后,观察缓冲器有无断裂、塑性

17、变形、剥落、破损等现象;(2)目测耗能型缓冲器的液位和电气安全装置;(3)目测时重越程距离标识;查验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垂直距离。3轿厢与对重(平衡重)3.1紧急照明和报警装置检验要求:(D正常照明电源中断时,能够自动接通紧急照明电源(2)紧急报警装置采用时讲系统以便与救援服务持续联系,当电梯行程大于30m时,在轿胎和机房(或者紧急操作地点)之间也设置对讲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的供电来自本条(1)所述的紧急照明电源或者等效电源:在启动对讲系统后,被困乘客不必再做其他操作。检验方法:接通和断开紧急报警装置的正常供电电源,分别验证紧急报警装置的功能;断开正常照明

18、供电电源,验证紧急照明的功能。3.2超载保护装置进行加载试验,验证超载保护装置的功能,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设置当轿厢内的载荷超过额定载重量时,能够发出警示信号,并且使轿厢不能运行的超载保护装置。该装置最迟在轿厢内的载荷达到110%额定载重量时动作,防止电梯正常启动及再平层,并且轿内有音响或者发光信号提示,动力驱动的自动门完全打开,手动门保持在未锁状态。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4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件防护4.1端部固定目测,或者按照制造单位的规定进行检验,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悬挂钢丝绳绳端固定应当可靠,弹簧、螺母、开口销等连接部件无缺损。采用其他类型悬挂装置的,其端部固定

19、应当符合制造单位的规定。4.2补偿装置目测,检查补偿绳(链)端固定是否可靠。5轿门与层门5.1门间隙测量尺寸,确保门关闭后,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6mm,由于磨损,间隙值可以达到IOnIn1;(2)在水平移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前条所述的间隙允许增大,但对于旁开门不大于30un,对于中分门其总和不大于45mm。5.2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模拟动作试验,枪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动力驱动的自动水平滑动门应设置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当人员通过层门入口被正在关闭的门扇撞击或者将被撞击时,该装置应自动使门重新

20、开启。5.3门的运行和导向目测门运行情况,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层门和轿门正常运行时不得出现脱轨、机械卡阻或者在行程终端时错位;如果磨损、锈蚀或者火灾可能造成层门导向装置失效,应当设置应急导向装置,使层门保持在原有位置。5.4自动关闭层门装置抽取基站、端站以及20%其他层站的层门,将轿厢运行至开锁区域外,打开层门,观察层门关闭情况及防止重块坠落措施的有效性,检查是否满足下列要求:在轿门驱动层门的情况下,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之外时,如果层门开启(无论何种原因),应当有种装置能够确保该层门自动关闭。自动关闭装置采用重块时,应当有防止重块坠落的措施。5.5紧急开锁装置抽取基站、端站以及20%其他层站的层

21、门,用钥匙操作紧急开锁装置,验证功能,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每个层门均应当能够被一把符合要求的钥匙从外而开启:紧急开锁后,在层门闭合时门锁装置不应当保持开锁位置。5.6门的锁紧检验要求:(D每个层门都应当设有符合下述要求的门锁装置:门锁装置上设有符合要求的铭牌,与型式试验证书相符;锁紧动作由重力、永久磁铁或者弹簧来产生和保持,即使永久磁铁或者弹簧失效,重力亦不能导致开锁;轿厢在锁紧元件啮合不小于7mm时才能启动;门的锁紧由一个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该装置由锁紧元件强制操作而没有任何中间机构,且能够防止误动作。(2)如果轿门采用了门锁装置,该装置应当符合本条(1)的要求。检验方法:(1)对照检查门

22、锁型式试验证书和铭牌(对于层门,抽取基站、端站以及至少20%其他层站的层门进行检查),目测门锁及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2)目测锁紧元件的啮合情况,认为啮合长度可能不足时测量电气触点刚闭合时锁紧元件的啮合长度;(3)使电梯以检修速度运行,打开门锁,观察电梯是否停止。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5轿门与层门5.7门的闭合检验要求:(D正常运行时应当不能打开层门,除非轿厢在该层门的开锁区域内停止或者停站;如果一个层门或者轿门(或者多扇门中的任何一扇门)开着,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应当不能启动电梯或者不能保持继续运行;(2)每个层门和轿门的闭合都应当由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如果滑动门是由数个间接机

23、械连接的门扇组成,则未被锁住的门扇上也应当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其闭合状态。检验方法:(D使电梯以检修速度运行,打开层门,检查电梯是否停止;(2)将电梯置于检修状态,层门关闭,打开轿门,观察电梯能否运行:(3)对于由数个间接机械连接的门扇组成的滑动门,抽取轿门和基站、端站以及20%其他层站的层门,短接被锁住门扇上的电气安全装置,使各门扇均打开,观察电梯能否运行。5.8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及轿门的开启模拟试验,操作检查,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1)应当设置符合要求的轿门开门限制装置;(2)在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允许的最大制停距离范围内,打开对应的层门后,能够不用工具(三角钥匙或者永久性设置在现场的工

24、具除外)从层站处打开轿门。5.9层门机械强度采用便携式层门综合测试仪,对强度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1)用300N的静力垂直作用于门扇或门框的任何一个面上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5cm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永久变形不大于1mm;弹性变形不大于15mm;试验后,门的安全功能不受影响。(2)用1000N的静力从层站方向垂直作用于门扇或门框上的任何位置,且均匀地分布在100Cnf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没有影响功能和安全的明显的永久变形。5.10门刀、门锁滚轮与地坎间隙测量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轿门门刀与层门地坎,层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隙应当不小于5mm:电梯运行时不得互相碰

25、擦。6功能试验6.1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和试验由维护保养单位按照制造单位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人员现场观察、确认,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当轿厢上行速度失控时,轿用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应当动作,使轿用制停或者至少使其速度降低至对重缓冲器的设计范围;该装置动作时,应当使个电气安全装置动作。(2)控制柜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测试装置上标注电梯整机制造单位规定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试验方法。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6功能试验6.2对重(平衡重)限速器-安全钳试验检验要求: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下行,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限速器、安全钳动作应当可靠。检验方法: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运

26、行,人为分别使限速器和安全钳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观察轿厢是否停止运行:然后短接限速器和安全钳的电气安全装置,轿用空载以检修速度向下运行,人为动作限速器,观察轿厢制停情况。6.3轿厢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检验要求:轿厢空载,以枪修速度下行,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限速器、安全钳动作应当可靠。检验方法: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运行,人为分别使限速器和安全钳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观察轿厢是否停止运行;然后短接限速器和安全钳的电气安全装置,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向下运行,人为动作限速器,观察轿厢制停情况。6.4接地故障防护含有电气安全装置的电路、控制制动器的电路或控制下行方向阀的电路的接地故障应:(D使驱动主

27、机立即停止运转;或(2)如果最初的单一接地故障不构成危险,在第一次正常停止运转后,防止驱动主机再启动。恢复电梯运行只能通过手动复位。6.5运行试验目测,模拟动作试验,查验是否满足以下要求:轿厢分别空载、满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下运行,呼梯、楼层显示等信号系统功能有效、指示正确、动作无误,轿厢平层良好,无异常现象发生。对于设有IC卡系统的电梯,轿用内的人员无需通过IC卡系统即可到达建筑物的出口层,并且在电梯退出正常服务时,自动退出IC卡功能。6.6应急救援试验检验要求:(1)在机房内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上设有明晰的应急救援程序;(2)建筑物内的救援通道保持通畅,以便相关人员无阻碍地抵达实施

28、紧急操作的位置和层站等处;(3)在各种载荷工况下,按照本条(1)所述的应急救援程序实施操作,能够安全、及时地解救被困人员。检验方法:目测;(2)在空载、半载、满载等工况(含轿厢与对重平衡的工况),模拟停电和停梯故障,按照相应的应急救援程序进行操作。由维护保养单位进行操作,检验人员现场观察、确认。6.7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轿厢空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行至行程上部,采用断开主开关的方式,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查验轿厢是否完全停止。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6功能试验6.8空载曳引检查检验要求: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而曳引机按电梯上行方向旋转时,应不能提升空载轿厢。检验方法:将上限位开关(如有

29、)、极限开关和缓冲器柱塞复位开关(如由)短接,以检修速度将空载轿厢提升,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后,继续使曳引机按上行方向旋转,观察是否出现曳引轮与曳引绳产生相对滑动,或者曳引机停止旋转。6.9平衡系数试验采用电流法或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的其他检验方法,测试曳引电梯的平衡系数,值应当在0.40-0.50之间,或者符合制造(改造)单位的设计值。6.10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及试验由维护保养单位按照制造单位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人员现场观察、确认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轿厢在井道上部空载,以型式试验证书所给出的试验速度上行并触发制停部件,仅使用制停部件能够时电梯停止,轿厢的移动距离在型式试验证书给出的范

30、围内;(2)如果电梯采用存在冗余的制动器作为制停部件,则当制动器提起(或者释放)失效,或者制动力不足时,应关闭轿门和层门,并且防止电梯正常启动。(3)控制柜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测试装置上标注电梯整机制造单位规定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动作试验方法,与型式试验证书所标注的方法一致。7综合性能7.1电梯速度用速度检测仪器进行检测,确保当电源为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时,载有50%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度和减速度段)时的速度,不应大于额定速度的105%,宜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7.2起动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和A95加速度、A95减速度用电梯加减速度测试等仪器测量,确保乘客电梯起动加速

31、度和制动减速度最大值均不应大于1.5ms2o当乘客电梯额定速度为1.0msv2.0ms时,95加、减速度不应小于0.5ms2;当乘客电梯额定速度为2.0msVvW6.0ms时,A95加、减速度不应小于0.7ms207.3振动用电梯综合性能测试仪等对轿厢振动情况进行测量:(D乘客电梯轿厢运行在恒加速度区域内的垂直(Z轴)振动的最大峰峰值不应大于0.30ms2,A95峰峰值不应大于0.20ms2。(2)乘客电梯轿厢运行期间水平(X轴和Y轴)振动的最大峰峰值不应大于0.2ms2,A95峰峰值不应大于0.15ms2.7.4平层准确度和平层保持精度用直尺,测量相关数据:(D轿厢平层准确度应在IOmm范围

32、内;(2)平层保持精度应在20Inm范围内。7.5噪声电梯的各机构和电气设备在工作时不应有异常振动或撞击声响,采用声级计、电梯综合性能测试仪等,测量噪声值,应满足以下要求:额定速度V(ms)v2.52.5500250500100020.25NLOo1.00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1驱动站与转向站1.8中断驱动主机电源的控制检查电气原理图,人为使一个接触器不释放、停车,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驱动主机的电源应当由两个独立的接触器来切断,接触器的触点应当串接于供电电路中:(2)如果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停止时,任一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断开,应当不能重新启动。1.9释放制动器能够手动释放

33、的制动器,应当由手的持续力使制动器保持松开的状态。1.10手动盘车装置(1)如果提供手动盘车装置,该装置应当容易接近,操作安全可靠。盘车装置不得采用曲柄或者多孔手轮;(2)如果手动盘车装置是拆卸式的,那么该装置安装上驱动主机之前或者装上时,电气安全装置应当动作。2相邻区域2.1周边照明目测,必要时采用照度计测量,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周边,特别是在梳齿板的附近应有足够的照明。在地面测出的梳齿相交线处的光照度至少为501xo2.2出入口目测,测量相关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出入口,应当有充分畅通的区域。该畅通区的宽度至少等于扶手带外缘距离加上每

34、边各80mm,该畅通区纵深尺寸从扶手装置端部算起至少为2.50m:如果该区域的宽度不小于扶手带外缘之间距离的两倍加上每边各80mm,则其纵深尺寸允许减少至2m:(2)如果人员在出入口可能接触到扶手带的外缘并且引起危险,则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设置固定的阻挡装置以阻止乘客进入该空间;在危险区域内,由建筑物结构形成的固定护栏至少增加到高出扶手带100mm,并且位于扶手带外缘的80un至120mm之间。2.3防护挡板目测,测量相关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如果建筑物的障碍物会引起人员伤害,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在与楼板交叉处以及各交叉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之间,应当设置一个高

35、度不小于0.30m、无锐利边缘的垂直固定封闭防护挡板,位于扶手带上方,并且延伸至扶手带外缘下至少25mm(扶手带外缘与任何障碍物之间距离大于等于400mm的除外)。2.4扶手带外缘距离目测,测量相关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与扶手带外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小于80nun,与扶手带下缘的垂直距离均不得小于25mm。3扶手装置和围裙板3.1扶手带目测,测量相关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扶手带开口处与导轨或扶手支架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超过8mmO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3扶手装置和围裙板3.2梯级、踏板或胶带与围裙板间隙目测,测量相关数据,检查

36、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围裙板应当设置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两侧,任何一侧的水平间隙应当不大于4mm,并且两侧对称位置处的间隙总和不大于7mm:(2)如果自动人行道的围裙板设置在踏板或胶带之上,则踏板表面与围裙板下端所测得的垂直间隙应当不大于4mm:踏板或胶带产生横向移动时,不允许踏板或者胶带的侧边与围裙板垂直投影间产生间隙。3.3扶手防爬/阻挡/防滑行装置目测,测量相关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1)为防止人员跌落而在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外前板上装设的防爬装置应当位于地平面上方(IOOO50)nun,下部与外盖板相交,平行于外盖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不应小于1000mm,并

37、确保在此长度范围内无踩脚处。该装置的高度至少与扶手带表面齐平;(2)当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与墙相邻,并且外前板的宽度大于125mm时,在上、下端部应当安装阻挡装置防止人员进入外盖板区域。当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为相邻平行布置,并且共用外盖板的宽度大于125mm时,也应当安装这种阻挡装置。该装置应延伸到高度距离扶手带下缘25-150mm;(3)当自动扶梯或倾斜式自动人行道和相邻的墙之间装有接近扶手带高度的扶手盖板,并且建筑物(墙)和扶手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30Omm时,或者相邻自动扶梯或者倾斜式自动人行道的扶手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400mm时,应当在扶手盖板上装设防滑行装置。该装置应当包含固定

38、在扶手盖板上的部件,与扶手带的距离不小于IOOmin,并且防滑行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大于1800mm,高度不小于20mm0该装置应当无锐角或锐边。3.4扶手装置要求目测,测量相关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朝向梯级、踏板或胶带一侧扶手装置部分应当光滑、平齐。其压条或镶条的装设方向与运行方向不一致时,其凸出高度应当不大于3mm,坚固并且具有圆角或倒角的边缘。围裙板与护壁板之间的连接处的结构应当没有产生勾绊的危险。检验大项项目编号检验项目检验要求与方法3扶手装置和围裙板3.5防夹装置在自动扶梯的围裙板上应当装设围裙板防夹装置,目测,测量相关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D由刚性和柔性部件(例如:毛

39、刷、橡胶型材)组成:(2)从围裙板垂直表面起的突出量应最小为33mm,最大为50mm:(3)刚性部件应有18mm到25mm的水平突出,柔性部件的水平突出量最小为15mm,最大为30mm:(4)在倾斜区段,刚性部件最下缘与梯级前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应在25mm和30mm之间:(5)在过渡区段和水平区段,刚性部件最下缘与梯级表面最高位置的距离应在25mm和55mm之间:(6)刚性部件的下表面应与围裙板形成向上不小于25的倾斜角,其上表面应与围裙板形成向下不小于25的倾斜角;(7)末端部分应当逐渐缩减并与围裙板平滑相连,其端点应位于梳齿与踏面相交线前(梯级侧)不小于50mm,最大15Omm的位置。4梳齿与梳齿板4.1梳齿与梳齿板目测,测量相关数据,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梳齿板梳齿或者踏面齿应当完好,不得缺损。梳齿板梳齿与踏板面齿槽的啮合深度应至少为4mm,间隙不超过4mm。5监控和安全装置5.1扶手带入口保护模拟动作试验,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在扶手转向端的扶手带入口处应当设置手指和手的保护装置,该装置动作时,驱动主机应当不能启动或者立即停止。5.2梳齿板保护拆下中间部位的梳齿板,模拟动作试验,检查是否满足以下要求:当有异物卡入,并且梳齿与梯级或者踏板不能正常啮合,导致梳齿板与梯级或者踏板发生碰撞时,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