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7473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管理学ppt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1.1.1 土地科学概念,2,第一章 绪论(续),土 地 资 源 学,1.1 土地科学进展与展望,1.1.2 土地科学的属性与研究内容,土地科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土地关系。,属性,研究内容,3,土 地 资 源 学,1.1 土地科学进展与展望(续),1.1.3 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大多数人把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分为二级,土地资源学为二级学科。,另外,朱德举认为土地科学为三级分类体

2、系。,4,1.1 土地科学进展与展望(续),土 地 资 源 学,1.1.4 土地科学的发展,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LAND,5,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1、早期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6,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2、建国以来,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1)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吸收前苏联的一些研究成果,发展了土地类型学,从土地类型的角度对我国各自然分区的内部特征进行剖析,并且在1959年完成全国自然区划。,土 地 资 源 学,7,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2、建国以来,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2)第二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

3、中期,吸收了欧、美、澳等国的思想,完成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和1:100万土地类型图等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城市土地、林地、天然草地等的评价分析,土地综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形成。,8,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2、建国以来,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3)第三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80年代中期至今,土地研究结合国土整治与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区建设、土地使用制度研究、城市规划等实际工作进行。,9,3、我国土地科学的近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土地分类与土地评价研究向前推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1)土地评价研究;(2)土地资源调查研究;(3)

4、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4)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研究;(5)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治理研究;(7)土地规划研究;(8)土地资产评估研究;(9)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10)土地管理研究(特别是在土地产权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土 地 资 源 学,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10,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一、前苏联,11,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二、德国,12,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三、英国,13,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四、澳大利亚,14,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五、加拿大,1

5、5,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综上所述,可将国内外土地科学的发展综合分为三个阶段:,16,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2)第二阶段,17,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3)第三阶段,18,概括与总结,土 地 资 源 学,土地科学是关于土地知识的学科体系,是以土地为研究客体的一系列相关学科的集合体,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交叉学科。依据研究内容划分为四个分支学科,即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学和土地管理学。,19,概括与总结,土 地 资 源 学,各分支学科间相互关系,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科学的理论基

6、础,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土地利用是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生产并持续获取需要的各类产品;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达到土地利用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管理措施的手段,20,1.1 土地科学进展与展望(续),土 地 资 源 学,1.1.5 土地科学展望,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土地利用规模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土地资源的研究手段,21,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土地利用规模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土地资源的研究手段,土 地 资 源 学,1.1 土地科学进展与

7、展望(续),1.1.5 土地科学展望,22,23,24,25,1.2.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1)土地(朱德举,2001)地球上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26,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土 地 资 源 学,1.2.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2)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土地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所有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以及人类过去、现在的活动结果。,27,一、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3)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

8、、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28,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29,30,土地与景观、环境,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重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31,土地与景观、环境(续),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是一个垂直

9、系统;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32,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2 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2)土地资源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按现实及可能的用途,可以把土地资源分为农用土地,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建设用地,如城乡居民点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等;特殊用地,如军事用地、公墓用地、自然风景区和保护区用地;未开发利用土地,如滩涂、荒漠、原始森林等。土地资源是国土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33,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

10、续),1.2.3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特性,34,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3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特性,35,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3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特性,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36,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4 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土地资源学的概念,(1)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朱德举,2001)。它是一门综合性质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是一门基础学科。,37,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4 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土地资源学的概念,38,1

1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4 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6个方面),(一)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二)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三)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39,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4 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续),(四)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五)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

12、开发。(六)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40,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5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四种),(土地)系统分析方法或称综合调查法、综合评价法。它是建立在遥感影像的判读的基础上,把图像上有重复出现的地形、土壤、植被类型的相似地段,划分为土地系统单元,交绘制成图。,现代技术应用方法包括遥感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等。(3S技术:GIS、RS、GPS),41,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5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四种),景观生态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研究方法。它将土地作为一个功能整体,综合分析土地各要素之间的相

13、互作用、相互联系,分析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和转换,由此来决定不同的土地生态单位。,社会经济分析方法利用社会学、经常学的原理,分析评价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42,20世纪30年代是土地、土地类型、土地评价等概念 体系逐渐形成和土地资源学产生和孕育时期 20世纪40-70年代,是土地资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20世纪70年代后,土地资源学发展的新时期,土地 资源研究进入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工程化研究阶段,(1)国外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6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43,44,45,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6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2

14、)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46,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6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3)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 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土地资源(资产)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生态脆弱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山地资源开发;特殊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如滩涂、湿地、沙化土地等。,47,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续),1.2.6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3)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 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水平加强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开展我国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注意学科规

15、范化问题(特别是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和一些基本概念必须尽快达到统一认识和规范化)。,48,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 地 资 源 学,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气候要素: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10000-12000m高空以下的对流层的下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等)和物理过程(升温、蒸发、焚风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49,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1 太阳辐射,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它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物理的

16、、化学的和生物的)的能量基础。,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多在355-1003kJ/cm2以上,由于受纬度、海拔、云雾等影响,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低纬度地区略大于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我国西北高原区586-670kJ/cm2,东部平原区502-544kJ/cm2,西藏高原670-837kJ/cm2,四川盆地小于418 kJ/cm2。,50,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1 太阳辐射(续),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的年变化和日变化。日变化:白天:低高低 夜晚:为零。年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51,第二章 土

17、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1 太阳辐射,光照和热量是土地资源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两大气候要素。光照对土地而言,主要是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52,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1 太阳辐射(续),光照长度(日长)它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日长随季节、纬度不同变化着,这与作物引种关系密切。 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 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53,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1 太阳辐射,光照质量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部分的比例。光照质量好作

18、物质量高,颜色鲜,果实大。对工农业均有影响。,54,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2 热量资源,气候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气候带:寒带、温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北亚热 带 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 、热 带(边缘热带 中热带 赤道热带),55,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2 热量资源,衡量热量的指标,(1)温度:0温度:一般代表了耐寒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如冬小麦。 5、 10、 15(2)积温:农业常用10积温。一般代表了喜温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如玉米、棉花。二者的积温数分别代表现两种作物在当

19、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我国平均为1600-9000 。(3)无霜期(每年初霜期与终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56,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2 热量资源,衡量热量的指标,(1)温度:0温度:一般代表了耐寒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如冬小麦。 5、 10、 15(2)积温:农业常用10积温。一般代表了喜温作物的生理活性的起始温度。如玉米、棉花。二者的积温数分别代表现两种作物在当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我国平均为1600-9000 。,57,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58,(3)无霜期(每年初霜期

20、与终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100天: 作物生长受限制; 100-130天:可种植喜凉作物(东北三江、松嫩平原) 180-200天:黄淮海部分地区全年无霜,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59,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3 降水,水分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光、热、水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高低。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60,2.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2.1.3 降水,(1)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 空

21、间变化 400mm等降水线 以北、西我国主要牧区 以南、东我国主要农区 800mm等雨量线 以北旱作(雨养)农业 以南水田农业 时间变化 A、一年内变化:4-9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北方一般冬春无降水;南方年降水变化率较小(10-15%),北方20-30%。 B、由于降水时间变化,往往形成水旱等灾害 平均每年受灾耕地面积为0.3亿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在其它类型中,旱灾占62%,涝灾占24%。(2)降水可分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等。,61,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貌规律的剖析,以及它们对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

22、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地学要素为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62,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1)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类型:具有共同形态特征的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形态可分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五大类。不同地貌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类型、特性及其开发利用。,63,海拔高度,A、海拔高度是划分地貌类型的重要指标;,B、海拔高度对土地的影响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方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到极大值后,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3、。由于水热再分布,必然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上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等。,C、海拔对其他各业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方面,由于随着海拔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大,人类活动必然减少。3000m不宜人类居住;1000-3000m人类可以居住,但环境条件较差;绝大多数人均居住在海拔500m的地区。,64,地面坡度,A、地面坡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等,如坡度大需修梯田,超过17不宜机耕。,65,地面坡度,B、对建设用地:地面平坦,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省投资,反之,则投资增大。,66,地貌类型,A、山地与丘陵

24、: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水的问题、坡向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B、平原:山前平原(农业生产优越)、冲积平原(主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湖积平原(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滨海平原(南方:良好的农垦区,北方:农业开发利用受限)。,67,2.2 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我国五种地貌类型比较,68,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1、地质,岩性及矿物组成,不同母质的土地资源特点,岩性及矿物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而产生的,它是土壤形成的母质来源,对土壤的性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储存条件与水质,对土地类型

25、演化都有一定的作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石灰岩、紫色岩、黄土),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湖积物、 风积物、海积物,69,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1)地表水 地表水类型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 地表水的数量和质量 我国河川径流总量2.7104亿m3;冰川总储量3.0104亿m3; 天然湖泊8万km2;沼泽11万km2。水质从东南到西北,水矿化 度逐渐增大。冰川融雪水矿化度低,是西北重要各类用水水源。 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地表径流影响地貌类型的形成;地表水丰缺与农业灌溉用水 以及干旱、洪涝关系

26、密切;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致不同 程度的水土流失。,70,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2)地下水 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含水层性质、供水、排水、水质和影响区域土地质量的相关因素。,71,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3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3)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区域地球化学是研究由于地理或地质的原因,使某些地区的某些元素与一般地说的地球化学统计量相比,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的富集或欠缺,而影响该地区的生物以致人类的健康,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与开发的一门学科。,地理因素影响 主要地

27、带性气候和地形地貌方面。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风化壳类型、土壤盐渍化、地方性病害(如斑釉病)等。,地质因素影响 影响深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如缺硒引起的克山病);不同的岩性山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也与其岩石矿物质元素的的种类有关。,72,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1)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土壤剖面:A、B、C层。土壤层度与有效土层厚度(多指耕作层):对大多数作物:最佳土层100cm,临界土层50cm,农作物最佳的耕作层厚度20-25cm。土壤质地:(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 )。农业上以壤土较好。土壤有机质:肥力水平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可溶性

28、盐类:Na+、Mg2+、Ca2+、 CO2-、 HCO-、 SO42-、Cl-,73,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壤pH值: pH=7,作物生长良好; pH=5.0-7.0,多发生于南方淋溶较强的地方; pH=7.0-8.0,多数作物不受影响; pH=8.0-9.0,有些蔬菜和经济作物受一定影响;pH9.0,一般作物难以生长。酸性(碱性)指示植物。土壤石灰质:15%以上,成为障碍层次。,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74,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2)土壤的综合性状,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的含量和组 合。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的含量、

29、土壤水分的排 泄与补给土壤的适宜性,75,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3)我国土壤的分布,76,(3)我国土壤的分布,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77,78,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3)我国土壤的分布,79,80,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3)我国土壤的分布,81,82,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4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3)我国土壤的分布,83,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

30、)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 广义生物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84,1、“生物多样性。一词的英文为Biodiversity,对其理解因人而异。美国技术监督局给予的定义是“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之间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是多样化的生命实体群的特征。每一级实体基因、种群、物种、群落乃至生态系统都不止一类,亦即都存在着多样性,因此,多样性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以及所有的

31、生态系统以及其形成的生态过程,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化程度的内容广泛的概念,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生物多样性,85,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生物多样性,2、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基因变化,包括种内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问及单个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这种遗传变异通常可以从3个方面来度量: A、种群基因为多型的数目和百分数; B、每个多型基因的等佐基因数; C、每个个体中多型基因的数目和百分数。,86,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生物多样性,3

32、、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即为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包括受威胁状况)、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等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87,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生物多样性,4、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其中的生境主要是指构成生态系统要素之一的无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水文等。它不仅是生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且生境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88,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1)生

33、物多样性,89,5、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复了景观的复杂程度。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90,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特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和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或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91,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34、,2.5 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特性:A、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的最高层次;B、内部具有自调节、自组织、自更新的能力;C、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D、营养级的数目有限;E、是一个动态系统。,92,植被是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包括森林、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植被对土地利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植物类型、植物生产力和生态调节等方面。,93,植被类型,植被系统的生产力,植被对土地系统的生态调节功能,赤道雨林、热带雨林、季风林、温带雨林、针林、硬叶林、草地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苔原生物群落。,全球各种生态系统每年光合作用生产出的有机物总量

35、8.31010t;其中森林2.831010t。,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94,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特征分析,95,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1)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土地所有制: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96,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1)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

36、度,土地使用制度 它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效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97,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即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98,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2)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自然区位:即土地的自然

37、地理位置。土地经济区位:指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 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土地交通区位:指区域土地或某地段与交通线路和设施的 关系,具体由距离、耗时和费用三方面来 反映。,区位理论作为研究在一定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申请事物的地位、作用、空间分布规律和内在联系的理论,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城市的区位研究中。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是区份理论的最佳研究对象之一。,99,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3)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生产潜力

38、:在自然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影响因素:灌溉、排水、土壤改良、作物栽培技术、化肥、农药、有机肥等物质投入、作物品种改良及其优化组合;田间经营管理水平。,100,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3)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因素限制定律:土地生产力受最小影响因素所支配。土地报酬递减律: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就会递减的现象。 或对土地的利用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人们就会发现土地报酬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土地报酬递减。,101,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6 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3)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