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7795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9.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x(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7 古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第一课时,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的两座山。因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第,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断,楚,至,孤,帆,我会写,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dun,ch,zh,g,fn,断楚至孤帆我会写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dun ch zh,左右 结构,帆,断,孤,上下 结构,楚,生字归类,至,左右 结构帆断孤上下 结构楚生字归类至,识字方法,加一加:孑+瓜=孤 巾+凡=帆,字谜记忆:楚“走”掉“土”,横腰长了两棵树(木)。,识字方法加一加:孑+瓜=孤 巾+凡=帆字谜记忆:楚“走”,识字游戏,清楚,孤独,至于,帆船,识字游戏清楚孤独至于帆船,整体感知,望天门山中描写了什么江和什么山?,望天门山中描写了 和 山。,长江,天门,整体感知 望天门山中描写了

3、什么江和什么山?,自由朗读,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李白,互动课堂,自由朗读,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了一幅什么,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李白,朗读指导,这首诗气势磅礴,要读出雄浑开阔的意境,其中“中断”“至此”要重读;后两句要读出开阔的意境。,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天门中断/楚江开,望天门山朗读指导,读了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一起解诗题,读了诗题,我

4、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望天门山的情景。,望天门山,统领全诗,一起解诗题 读了诗题,我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望天门,从前两句你感受到长江的什么气势?,从前两句你感受到长江的什么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一起解诗意,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开掘,开通。,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断,楚,这几笔是点,断楚这几笔是点,从“断”和“开”,你感受到什么?,从“断”和“开”我感受到天门山的雄峙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和波澜壮阔。,从“断”和“开”,你感受到什么? 从“,碧水东流至此

5、回。,指天门山。,“回旋,回转”,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碧水东流至此回。指天门山。 “回旋,回转”,突出了山势险,全班齐读,读出长江滚滚的气势,小组交流感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学完前两句,我们感受到长江水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以至于连天门山都像被它隔断的一样。,全班齐读,读出长江滚滚的气势,小组交流感受。天门中断,后两句描绘了什么画面?我们来借助注释,总结一下诗意吧!,后两句描绘了什么画面?我们来借助注释,总结一下诗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zh)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

6、而来。,耸出来。,出,两岸青山相对出, 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zh,孤,帆,不要漏掉点,巾+凡,孤帆不要漏掉点巾+凡,品析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是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来描写两岸的青山,生动地写出了青山迎面而来的动态美。,想一想:“两岸青山”怎样相对“出”?,品析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句诗,全班齐读,感受天门山美景的壮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班齐读,感受天门山美景的壮丽两岸/青山/相对出, 小组,我觉得他会吟诗来赞美这壮丽的景色。,我觉得他会画一幅画来赞美这美丽的景色。,我觉得他会被这壮观的景色所震撼! 我觉得他会吟诗来,

7、古诗赏析: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古诗赏析: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结构梳理,山水相映,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天门中断楚江开青山相对出望天门山气势磅礴 结构梳理山,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 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现了诗人诗人 和对祖国山河的 ,之情。,主题概括,长江,广阔的胸怀,热爱,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 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一、填空。 望天门山是

8、 代诗人 ,所作,人称他“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课堂演练,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一、填空。课堂演练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二、背一背,写一写。,望天门山天门( )楚江开,碧水东流( )。两岸青山( ),( )一片日边来。,字词听写,中断,至此回,相对出,孤帆,二、背一背,写一写。 望天门山字词听写中断至此,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从李白笔下感受到了长江的雄浑壮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西湖和洞庭湖的绰约风姿吧!,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从李白笔下感受到了长江的雄浑壮观,,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

9、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淡妆浓抹总相宜,人云亦云,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我会认,y,y,m,淡妆浓抹总相宜人云亦云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我会认yym,抹,淡妆浓抹总相宜。,m,我拿起抹布帮妈妈擦玻璃。,m,抹多音字淡妆浓抹总相宜。m我拿起抹布帮妈妈擦玻璃。m,初,饮,我会写,ch,yn,左右结构,初饮我会写 chyn左右结构,整体感知,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西湖,整体感知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

10、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lin yn,互动课堂,老师范读,然后齐读。,这首诗在朗读的时候要用轻柔、赞美的语气,读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饮湖上初晴后雨lin yn互动课堂老师范,从这首古诗的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从这首古诗的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一起解诗题,地点:西湖上,饮湖上初晴后雨,事件:喝酒,天气:先晴天后下雨,一起解诗题地点:西湖上饮湖上初晴后雨事件:喝酒天气:先晴天后,前两句描写了西湖什么天气的美景?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什么天气的美景?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诗意:,

11、正。,一起解诗意,晴天:水光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水光潋滟晴方好,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诗意,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诗意:,也。,雨天:山色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同桌互读,感受晴天和雨天西湖不同的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同桌互读,感受晴天和雨天西湖不同的美。水光/潋滟/晴方好,,雨天,晴天,雨天晴天,小组交流:你觉得诗人看到晴天或雨天的西湖时,,我觉得他可能会说:晴天时的西湖像一个安静的小姑娘一样。,他可能会说:晴天雨天都这么美,我真舍不得离开呀!,他可能会说:下雨

12、天的西湖朦胧静谧,更美丽! 我觉得,诗人怎样表现西湖的美丽绰约的?,诗人怎样表现西湖的美丽绰约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适宜。,诗意:,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欲把西湖比西子,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美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施?,因为西施的家乡在浙江,离西湖不远;西施

13、是古代四大美人之首,西湖的风景非常美丽,像西施一样,无论是不施粉黛还是化妆后,都同样的光彩动人。这样比喻,突出了西湖的美丽。,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施? 因为西施的家乡,古诗赏析:这首诗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景色,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色,用西施来赞美西湖,写出了它的灵动美丽。,古诗赏析:这首诗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写景,比西子:总相宜,赞美,结构梳理,晴:水光潋滟,雨:山色空蒙,饮湖上初晴后雨 写景比西子:总相宜赞美 结构梳理晴:水光潋滟,这首诗描绘了不同天气的西湖呈现的风姿,晴天时,西湖 、 ;雨天时,西湖 、群山

14、 。,主题概括,云雾迷蒙,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若隐若现,这首诗描绘了不同天气的西湖呈现的风姿,晴天时,西湖,望洞庭,望洞庭,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的美景有洞庭秋月远浦归帆等洞庭湖十影。 君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距岳阳城15公里,风景佳丽,而且有许多名产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闻名,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我会认

15、,洞庭,tn,未来,wi,银盘,pn,磨合,m,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我会认洞庭tn未来wi银盘pn磨合,磨,潭面无风镜未磨。,m,他正要到村外的磨坊去磨面。,m,m,磨潭面无风镜未磨。m他正要到村外的磨坊去磨面。mm多音,未,磨,遥,镜,我会写,银,盘,jng,wi,m,yo,yn,pn,未磨遥镜我会写银盘jngwim yo ynpn,左右结构,上下 结构,生字归类,独体 结构,半包围 结构,遥,未,磨,盘,镜,银,左右结构上下 结构生字归类独体 结构半包围 结构遥未磨,整体感知,望洞庭这首诗画面颜色非常丰富,其中,描写颜色的字有: 、 、 。,翠,白,青,整体感知 望洞庭这首诗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16、,其,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自由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一幅什么画面?,互动课堂,望洞庭自由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一幅什么画面?互动课堂,一起解诗题,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望洞庭,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望洞庭,一起解诗题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望洞庭望洞庭湖看见的景,夜晚的洞庭湖是什么样的景色?,夜晚的洞庭湖是什么样的景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一起解诗意,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相,相互,夜晚的洞庭湖湖

17、光和秋月相互映照,优美、平静。,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朗读指导,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读出湖光秋色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湖光,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人遥望洞庭湖又看到了什么?,诗人遥望洞庭湖又看到了什么?,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

18、盘里一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诗意:,比喻,形容洞庭湖。,遥望洞庭山水翠,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品析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壮阔不凡的气度。,比喻,品析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将浮在,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感受洞庭湖的美。,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朗读指导,这两句话语气要舒缓,读出洞庭湖的宁静。,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感受洞庭湖,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19、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真想把这枚青螺握在手,古诗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遥望洞庭湖所作,从水光秋月交融不分写起,写出了湖面的开阔廖远,水平如镜;然后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中的青螺,新颖别致,趣味盎然。,古诗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遥望洞庭湖所作,从水光秋月交融,古诗书写的格式 第一行居中写古诗题目; 第二行居中写朝代和诗人的名字; 第三行开始每行写一句古诗,标点符号占一格,每行的左右两边空格要大体一致。,默写指导(课后第一题),古诗书写的格式默写指导(课后第一题),望洞庭,近望:两相和 镜未磨,喜爱赞美,远望:白银盘里一青螺,结构梳理,望洞庭近望:两相和 镜未磨喜爱远望:白银盘里一

20、青螺结构梳理,主题概括,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和 之情。,喜爱,赞美,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唐刘禹锡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拓展延伸,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拓展延伸,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补充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21、,淡妆浓抹总相宜,白银盘里一青螺,课堂演练,一、补充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白银盘里一青螺课堂演练,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 2.看到湖面的风光和月色相映衬,你会想到: _,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湖光秋月两相和,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三、用自己的语言把“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改成比喻句。,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字词听写,三、用自己的语言把“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

22、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读一读,望天门山 读一读,断 楚 至 孤 帆,dun ch zh fn,我会认,断 楚 至 孤 帆 dun,找一找 画一画,天门 楚江 碧水青山 孤帆 日,找一找 画一画天门 楚江 碧水,(1

23、)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 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 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 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理解字词,(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4)开:劈开,断开。(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 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 变,并更加汹涌。(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

24、西梁山。(7)出:突出,出现。(8)日边:天边。(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 来自日边。,(4)开:劈开,断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碧水,白帆,红日,青山碧水白帆红日,会写的字,断 楚 至 孤 帆,会写的字断 楚 至 孤 帆,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

25、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读一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一读饮湖上初晴后雨,饮 初 亦 抹 宜,我会读,yn ch y m y,我会读yn ch,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

26、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出节奏,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出节奏,会写的字,饮初,会写的字饮初,第六单元 古诗三首望洞庭,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 作者简介,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读出节奏,望洞庭读出节奏,镜 未 磨 遥 银 盘 庭,jn wi m yo,读

27、一读,yn pn tn,镜 未 磨 遥 jn,(1)望:从远处看。(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3)湖光:湖面的波光。(4)两:指湖光和秋月。(5)和:和谐,优美。(6)潭面:指湖面。,理解字词,(1)望:从远处看。理解字词,(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会说:,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会写的字,镜 未 磨 遥 银 盘,会写的字镜 未 磨 遥 银 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