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8841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6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泡 泡 男 孩,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是偶然的 从进入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只能是一个过客,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2,泡 泡 男 孩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2,说说这个故事,1971年9月21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陷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3,说说这个故事1971年9月21日,

2、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对他来说,泡泡外面的世界充满着致命的威胁,甚至连母亲一个充满疼爱的吻或者拥抱,都可能会给他带来可怕的后果。大部分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都在出生后不久夭折了。医生们认为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但是医学测试发现,“泡泡男孩”父亲、母亲和姐姐的骨髓都与他的骨髓不匹配,而医生们向全球征求合适的骨髓干细胞供体的努力也毫无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泡泡男孩”在泡泡里等待着,但希望慢慢变成了失望,为他治疗的医生也一个个离他而去。与世隔绝的压抑和孤寂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那些曾经把“泡泡男孩”案例称为医学史上的奇迹的人们开始反思并决定,不能再把一个活生

3、生的孩子像实验用的小白鼠一样囚禁在牢笼里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4,对他来说,泡泡外面的世界充满着致命的,1983年底,新任主治医生为“泡泡男孩”移植了姐姐凯瑟琳的骨髓干细胞,虽然两人的骨髓并不完全匹配。手术后,凯瑟琳骨髓内潜伏的致命病毒就侵入了他脆弱的身体,并肆意地大量繁殖,医生竭尽全力为他抢救也无济于事。最终,医生放弃了治疗,把“泡泡男孩”从禁锢了他12年的泡泡里抱了出来。1984年2月22日,与病魔和孤独斗争了12年半的“泡泡男孩”享受着生命的尊严与自由,静静地离开了人世。这个男孩的名字叫“大卫威特”。,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5,1983年

4、底,新任主治医生为“泡泡男孩,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和分类,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分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IDD),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6,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和分类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免疫缺陷病的特点,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7,免疫缺

5、陷病的特点 对各种病原体易感性增高1 易发生恶性肿瘤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类: 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T细胞缺陷病 联合免疫缺陷病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补体缺陷病,定义:由于免疫系统遗传基因异常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而致免疫功能不全引起的疾病。,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8,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定义:由于免疫系统遗传基因异常或先天性免疫系,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定义:是由于B细胞先天性发育不全,或由于B细胞不能接受T细胞传递的信号,而导致抗体产生减少的一类疾病,以体内Ig水平降低或缺失为特征,T细胞数目正常。分类:1、X性联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aglobulinemia,

6、XLA) :最常见的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X连锁隐性遗传,多见于男性婴幼儿, Btk基因突变或缺失,B细胞发育停滞于前B细胞状态,导致成熟B细胞数目减少甚至缺失。 特点:血清中各类Ig水平明显降低或缺失,而T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临床上以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为特征。2、选择性IgA缺陷3、X-性联高IgM综合征,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9,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定义:是由于B细胞先天性发育不全,或由于,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培训课件,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骨骼干细胞的T、B细胞发育疾病,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性连锁隐性遗传两种类型。X-性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

7、中最为常见者,约46%为X性连锁遗传缺陷。为X性连锁遗传缺陷,其发病机制是IL-2Rr链基因突变,使T细胞发育停滞于pro-T阶段。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伴血小板减少和湿疹的免疫缺陷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11,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骨骼干,四、补体系统缺陷,特点: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显性遗传),少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分类:1、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常见的补体缺陷病,由C1INH基因缺陷病所致,这种补体调节蛋白缺乏可引起C2裂解失控,C2a产生过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皮肤黏膜水肿、水肿发生于喉头可导致窒息死亡。2

8、、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12,四、补体系统缺陷特点: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显性遗传,五、吞噬细胞缺陷,1、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由于遗传因素导致髓样干细胞分化发育障碍而导致。2、吞噬细胞功能缺陷:趋化作用、黏附能力和杀菌活性等发生障碍,可导致吞噬细胞功能缺陷,代表性疾病慢性肉芽肿病(CGD)。,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13,五、吞噬细胞缺陷1、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由于遗传因素导致髓,定义:是后天因素造成的、继发于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后产生的免疫缺陷性疾病。诱发因素:1、非感染性因素:(1)恶性肿瘤:免疫系统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常发生进行性损伤,导致免疫功能障碍。(2)

9、营养不良(3)医源性免疫缺陷:免疫抑制药物和放射性损伤2、感染:病毒感染,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感染HIV病毒后继发的疾病,也称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14,定义:是后天因素造成的、继发于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后产生的免疫,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全球2010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数量创新高,大约有3400万人。 艾滋病防治地区差异依然明显,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仍是“重灾区”。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这一地区人口数量

10、占全球总数12%,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去年占全球总数68%,全球大约70%新增感染者来自这一地区,艾滋病病毒相关病因死亡人数接近全球总数一半。津巴布韦是全球艾滋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携带艾滋病病毒。,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15,艾滋病对人类的威胁全球2010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数,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2011年我国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估计约4.8万人。截至2011年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将超过78万人,其中病人超过10万人。 发病率前6位的省和自治区分别是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广东和四川,占到报告总数的80%。青壮年群体受威胁最大。在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

11、染者中,20-29岁年龄组感染人数最多,占51.9%;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30.6%。两个年龄组合计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数的82.5%。,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16,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2011年我国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估计约4.,AIDS的细胞基础,当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另一种类型细胞数量的降低CD8+ 细胞毒性杀伤细胞,发病过程中一种类型的细胞数量减少CD4+ T辅助细胞疾病发生以前总是出现CD4+ 细胞的数量降低,认为AIDS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17,AIDS的细胞基础当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另一种类型细胞数量的降,CD4+T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没有感染,A

12、IDS的发病机制,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18,没有感染AIDS的发病机制感染gp120 CD4免疫缺陷病专,CD4+ 细胞,HIV gp120 结合CD4 / 辅助受体,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19,CD4 抗原辅助受体CD4+ 细胞HIV gp120 结合C,CD4+ 细胞,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20,CD4+ 细胞CD4 抗原辅助受体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20,HIV进入细胞后的损伤机制(1),1、CD4+T细胞的直接损伤机制:病毒囊膜糖蛋白插入细胞膜或病毒颗粒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引起细胞膜损伤;抑制细胞膜磷脂合成,影响细胞膜功能;gp120分子与周围未感染细胞的CD4分子结合,导致

13、细胞融合或形成多核巨细胞,加速细胞死亡;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及核心蛋白分子在胞质内大量积聚,干扰细胞正常代谢;HIV感染并损伤骨髓CD34+前体细胞。2、CD4+T细胞的间接损伤机制:HIV诱导感染细胞产生细胞毒性细胞因子,并抑制正常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HIV诱生特异性CTL或抗体,通过特异性细胞毒作用或ADCC效应杀伤表达病毒抗原CD4+T细胞;HIV编码产物有超抗原样作用,可引起表达TCRV链的CD4+T细胞死亡。3、HIV诱导CD4+T细胞凋亡,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21,HIV进入细胞后的损伤机制(1)1、CD4+T细胞的直接损伤,HIV进入细胞后的损伤机制(2),B

14、细胞:gp4+ 的羧基末端肽段能诱导多克隆B细胞激活,导致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并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由于B细胞功能紊乱,患者抗体应答能力下降。巨噬细胞:损伤其趋化、黏附和杀菌功能,使其抗原提呈能力下降。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HIV感染的重要靶细胞和病毒的庇护所,通过Fc受体结合病毒-抗体复合物,成为HIV的贮存库,数目大幅减少,功能下降。 NK细胞:分泌IFN-和TNF-等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其细胞毒活性下降。,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22,HIV进入细胞后的损伤机制(2)B细胞:gp4+ 的羧基末端,艾滋病的临床表现,HIV感染急性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流感症状,可检出抗病毒囊膜蛋白gp41、

15、gp120和抗核心蛋白p24抗体;潜伏期:6个月至5年,甚至长达10-12年, CD4+T细胞数量逐步减少, CD8+T数目相对不变,CD4/CD8比值降低;HIV感染外周淋巴组织CD4+T遭破坏;淋巴组织结构逐渐破坏、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症状期:发热、盗汗、消瘦、腹泻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典型AIDS发病期: 机体感染: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囊虫、弓形虫等;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神经系统异常:痴呆。,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23,艾滋病的临床表现HIV感染急性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流感症状,,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或异性恋;血源性传播:输入HIV阳性的血液或血制品,静脉吸毒者共用HIV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母婴垂直传播:HIV可经胎盘或产程中母血或阴道分泌物传播,产后可通过乳汁传播。,免疫缺陷病专题知识培训,2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恋、双性恋或异性恋;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