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00717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一)指导纲要研读L树立基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教学的意识,深入理解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课程设计思路,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含义,加强学科发展史的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2.掌握课程内容,理解概念体系,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理解学科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法,严格按照指导纲要实施教学。(-)研读教材L教材是具体体现指导纲要要求和内容的主要文本课程资源。在研读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厘清知识体系,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理解教材所反映的学科思想、核心素养、教学方法等,解

2、读并分析教材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元素。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利用好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2.根据指导纲要和教材内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系统编排教学进度,注重单元设计和模块教学,设计适量课外实践活动。(三)分析学情1 .分析学情是对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分析和判断,是教学预设和教学活动调节的基本依据。2 .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注意、情感、意志等发展状况。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包括学科知识、日常经验等)及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3 .可灵活采用观察、访谈、问卷等多种方法,基于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学情分析,依据结果预测学生的学习障碍,确定教学

3、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活动等。(四)教学设计L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的依据。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关注学生差异。目标表述体现教、学、评一致性,需明确、具体且可操作,指明掌握了哪些知识,培养了什么能力,获得了哪些提升。4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学科育人功能。遵循教材结构,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完整把握教学内容,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科学准确。5 .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

4、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探究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实践,发展学生高阶思维。6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教学流程完整,教学进程推进有序、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科学分配教学时间,根据学情合理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效突破重难点。7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目标明确、形式灵活、程序合理,体现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重视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关注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鼓励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之间,前后承接,内在逻辑清晰。8 .教学评

5、价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评价注重及时有效,关注过程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对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力求多样。鼓励选择使用高效的在线评价工具,科学设置评价内容,合理使用评价结果。(五)资源利用熟悉教学所必须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课前检查好各种设备。利用好教材及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学需求,认真筛选和使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其他优质资源,为教学提供更为真切的场景、生动的演示、丰富的知识等,更好地服务教学。二、教学实施(一)新课导入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是学校育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导入是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课堂

6、教学环节。导入应做到简明高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学科优势,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灵活使用复习、谈话、问题、影视、故事、任务等多种方式切入本课话题。(二)新课学习L在教学活动中,演示操作规范熟练,专业术语准确无误。教学重难点要有计划地呈现、突破。避免简单机械地灌输,设计启发式问题,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合理的预设和灵活的生成,反映出探索、创造知识的思维过程。2 .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协调和平衡好接受性和探究性两种学习方式。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适当帮助学生分析困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断引导学生

7、积极思考、反思质疑、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独特性和批判性。3 .发挥课堂中典型作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思想观和审美观。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和交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凝练、理性概括能力,学会理性思考和表达,发展思维品质。4,领悟生活与知识的关系,挖掘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资源,在探究任务设置、练习活动等教学环节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崇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尊重知识产权,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教育,为学生安全、自信、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信息社会中做好准备。(三)课堂小结每节课要预留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整体、系统的再认识。课堂小结可以围绕本课所获得的知识、

8、掌握的技能、情感的升华进行回顾总结,也可以围绕学生的课堂表现,对课堂秩序、学生参与度等进行评价,规范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未来学习提出希望。课堂小结形式多样,可以通过知识归纳,力求达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前后呼应,在课程结束前,对引入问题进行正确解答,还可以通过交流反馈、自主评价、借助流程图工具等方式方法进行课堂小结。(四)作业设计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设计和布置作业。精心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积极探索尝试跨学科作业,以任务式、项目式作业为主,作业主题积极向上、体现时代特征、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展示学生作业,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个

9、人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借助各种平台,邀请多方参与作业评价,努力实现评价多元化。对于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解决,对作业进行一定的量化分析,科学反观教学,同时也要加强作业中长期管理,建立学生作业档案,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五)教学反思利用教学反思对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从反思中不断总结教育规律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反思,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是否适切。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回顾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因果联系,不断优化教学决策。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同行评课开展反思活动,还可以借助调查问卷、录音录像等工具和手段协助反思活动

10、的开展。三、教学效果(一)教学目标达成1 .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效落实;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完成等情况,可以观察和推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已经掌握;操作技能已经比较熟练;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2 .课堂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主动、思考认真、思维活跃。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较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3 .学习过程有生成,关注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较好达成信息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4 .课堂评价信息化工具得到有效使用,课堂生成的数据和文件实现规范管理和存储,

1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优势,利用新技术手段形成具有数字化特点的学习情况分析结果,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二)教师素养评价L教学基本功(1)语言:语言准确、精炼,能规范、准确地运用信息技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等,语言表达逻辑性强、通俗易懂、简练明快,富有感染力。(2)板书:字迹工整、简洁明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3)教态:仪表端庄、自然大方、和蔼亲切、富有激情与活力。(4)技能:熟练使用信息化工具来开展学科教学,能够熟练掌握教材涉及的所有软件和应用,能及时关注科技前沿,能够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学科素养(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学科价值,深入理解课程的科学

12、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正确理解课程内容所反映的思维方式,正确把握小学信息技术的定位和不同学段间的区别和联系,客观辩证地看待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关系。(2)与时俱进地处理信息技术教材,正确解读与分析教学内容,加强用教材教的能力,避免单纯地教教材;善于整合教学素材,丰富课程资源。(3)课堂中不出现科学性错误(包括教学语言和呈现的学习材料、课件等);增强在计算机教室教学中遇到软硬件故障时的应对能力;计算机教室作为主要教学阵地,要注重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3 .教学素养(1)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习规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13、,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适当。(3)实施启发式教学,善于通过恰当的举例或提供比较性材料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善于通过恰时恰点的提问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4)具有良好的组织教学能力、较强的答疑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启发得当、信息反馈及时。(5)尊重关爱学生,注重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其获得发展。(三)学生素养发展L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性强、参与度高,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兴趣浓,能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勤奋思考、乐于动手、表达流畅、反思质疑,学习习惯好。2 .学生能够积极分析问题、思辨讨论,敢于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勇于和同学分享表达,学生思维活动充分,潜能得到充分释放。3 .学生有使用数字化设备的良好习惯,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并具备自觉维护自身信息安全的意识。4 .崇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到自身生活、学习的意识,具备初步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