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社会保障水平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章社会保障水平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六章社会保障水平ppt课件,六章社会保障水平ppt课件,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概述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主 要 内 容,主 要 内 容,六章社会保障水平课件,六章社会保障水平课件,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所谓最终产品,是指
2、最终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包括供人们消费的生活资料,也包括供投入生产的劳动资料。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生产是指本国的国民在本国领土内的生产活动和在国外的生产活动,而不包括外国国民在本国领土内的生产活动。国内生产则是指所有在本国领土的生产活动,既包括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内的生产活动,又包括外国国民在本国领土内的生产活动,但不包括本国国民在国外的生产活动。,知 识 点,知 识 点,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这是国际上通用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的主要指标。其原因是: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更能准确地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实力的总体状况。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能够从总体上集
3、中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中社会保障支出的状况和水平。第二,在实际统计分析中,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数据比较容易获得,有利于广泛应用。第三,它是一种国际通用指标,运用这一指标获得的数据及其分析结果,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其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因此,国内学术界也普遍采用这一指标作为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测定指标,通常都是在这一指标值的意义上使用社会保障水平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保障水平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指标来完整描述的,不应把社会保障水平简单地等同于社会保障水平主指标。即使各国用于社会保障的国民经济资源的比重相同,由于各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人口结构与规模不同,社会保障体系千差万
4、别,每个居民平均获得的社会保障金额可能并不相同,实际的社会保障效果也可能大不一样。因此,在具体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时,除了考虑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外,还应考虑人均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与社会保障自身的制度结构等多项指标,这样才能对该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作出客观全面的判断与评价。,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这是国际上通用的社,3、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一是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一国或地区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其规模必然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经济与社会保障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经济因素决定社会保
5、障制度与水平;而社会保障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其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二是政治、社会结构。政治因素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社会保障水平会产生影响。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政治制度,使得各党派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而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保障水平攀升的“登台阶”效应。社会结构对社会保障也产生影响,例如,我国的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造成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和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较大差异。三是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社会保障水平越低。社会保障水平与一国的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全
6、球人口老龄化浪潮的来临,社会保障水平将不可避免地抬升。四是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到本国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国是一个充分宣扬个性自由的国家,它的经济最大可能地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人们认为,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过多介入,是对公民自由选择权利的侵犯,因而,美国至今没有建立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包罗万象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在表面上是与它强大的经济不相符的。,3、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4、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1)动态性特征。社会保障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动、制度成熟而变动。 (2)刚性特征。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刚性增长的特征,即缺乏弹性或者只具有单向度的弹性
7、,表现为社会保障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项目只能上不能下,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实践几乎都证明,缩减社会保障支出,降低社会保障水平,就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3)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过低或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确定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衡量、评价和调整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4、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5、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可以探索出社会保障制度与其外在环境要素之间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中加以运用。具
8、体地说,社会保障水平具有下列功能和意义:(1)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并进行国际、地区间的比较,探索、总结和运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运行的自身规律。(2)通过增加设置不同的控制变量,可分类计算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内部各行业、各地区甚至各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子指标,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促使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合理化与内部优化。(3)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与其经济、社会效应的分析,确定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评价社会保障运行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4)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与社会保障自身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可以建立起“社会保障警戒模型”,构成社会
9、保障预警系统的核心,用于预测社会保障的未来趋势,避免出现社会保障的财务危机,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良性互动。,5、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通过对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可以探,第二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1、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3、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第二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1、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社会保障水平从量上讲,有“高”“低”之分,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质上讲,有“适度”与“不适度”之分,测定标准是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力相适应,既保障公民基本经济生活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0、。 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及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但不能超越国民经济增长。社会保障应该保持适度水平,即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相适应。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包括:(1)既保证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2)既有利于社会公平,又有利于提高效率;(3)既保障公民生活,又激励公民积极劳动;(4)既提高公民素质,又促进社会进步。总之,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判断标准,概括起来,即是社会保障制度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判断,要坚持理论分析与实际效应相结合,
11、坚持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1、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确定一个较为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与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对一定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的判断,不是一个单纯的客观概念,还多少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基本的方法包括实证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历史资料评价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或效应,是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重要标准,而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对各历史阶段经济运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相对分解出社会保障因
12、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进而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及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是多少。 社会保障水平是动态的,所以,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也将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动。较为准确地确定各国各个时期的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区域,需要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以社会、经济、人口理论为依据,提炼出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程度较高而又有统计可能的变量,如GDP的增长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人口结构变动、劳动就业数、工资规模等,借助经济学中的基本经济模型、函数,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的数理测定模型。然后,根据各国特定时期的数据,推算出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区域,并根据实际状况,验证模型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在实践中,社会保障适度水
13、平的测定是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现代数理统计技术、数量经济模型、计算机系统等多种现代化工具也在社会保障水平测定、研究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3、社会保障预警系统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建立社会保障预警系统。1)社会保障预警的内涵 社会保障预警是指社会保障预测、监督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灵敏的预警系统,基于对量化资料的分析,及时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潜在危机,以便国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社会保障财务危机的发生,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社会保障警预系统的建立是控制社会保障适庄冰平的重要
14、一环。西方工业化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发生的福利危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福利待遇的刚性膨胀和缺乏预警性监控机制及系统。因而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90年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两项重要内容:其一是削减社会保障支出,其二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预警系统。,3、社会保障预警系统,2)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内容: 1设置合理的社会保障预警指标 这是建立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最重要的环节,其中社会保障水平是其核心指标,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上限和下限是重要的警示指标。除此之外还包括与社会保障水平直接相关的一些指标,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之比重、社会保障生活保障系数、社会保障费负担系数、人口结构变动指标以
15、及国家宏观经济方面的指标等。同时,社会保障指标体系中所包括的指标都可作为预警指标。特别是评价性指标和监测性指标在预警功能上更加明确。 2建立快捷的信息资料收集与传输机制 全面、系统、准确、客观的信息资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为建立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社会保障管理、经办和执行机构都应及时收集有关社会保障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对信息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加工整理,将相关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决策部门,以便对社会保障政策进行适时的调整。 3开展人口老龄化、失业规模、社会保障支出的中长期趋势预测 在社会保障支出项目中,养老金(或退休金)是最大的支出项目。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通过对人口结构、人
16、口政策、人口基数的分析,预测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进而预测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变动情况。,2)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内容:,失业保险金和救济金是随失业规模及失业率的变动而有所波动,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失业保险的支出也是相当大的。通过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预;则不同时期失业规模及相应的失业保险金或救济金的支出状态,结合社会保障其他支出项目的变动情况,从总体上预测社会保障支出在未来的变动态势。 4定期发布社会保障运行情况的有关信息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或执行只有公开、透明,才有可能做到公正。同时,也只有实行有效的监督,才有可能使之步人良性循环。社会保障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只有定期发
17、布社会保障收支、基金运行、基金存储及管理方面的信息,并接受社会、舆论、行政审计的监督,才能减少基金被浪费、被挪用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社会保障预警系统的建立,既具有理论价值又有重大的实际指导意义,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越是长期趋势的预警其难度越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政府宏观经济部门、统计部门、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专家咨询机构及社会团体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才有可能取得实际成效。,失业保险金和救济金是随失业规模及失业率的变动而有所波动,在经,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一、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支出的统计口径二、改革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三、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四、对中
18、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五、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战略,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一、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要求统计出社会保障总支出,即统计社会保障各项目支出的总和。但若要汇总不同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或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比较,就必须统一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否则,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是错误的。而统一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在实践中十分复杂,因为不同地区社会保障结构诸方面的差别较大。 我国统一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难度更大,这是因为: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实行分散化管理,缺乏规范、权威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现有指标之间缺乏协调性,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有些
19、指标残缺不全。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处在旧体制逐渐解体或转变和新体制尚未最终形成的转轨时期,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我国社会保障的目标体系模式还缺乏统一认识,所以要确定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是十分困难的。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一些指标尚属空白,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指标体系已经相当庞大,而且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基础。因此,确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是可行的。,一、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在确定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1)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向相吻合,反映不断变化的社会保障状况;(2)与国际惯例接轨,尤其是与国外情况进行
20、比较时,一定要注意所用口径的可比性,否则可能得出非常不切实际的结论。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可以有多种界定的方法。 一是小口径统计分析。它是指不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采用这种统计口径,社会保障体系就只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大子项目。 二是中口径统计分析。它是指包含住宅投资的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采用这种统计口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包含前面提到的四大项目,还包含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的国家补贴等方面的住房投资。 三是大口径统计分析。它是包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社会保障指标统计口径。采用这种统计口径,除了中口径统计分所包含的项目之外,还包括国家价格补贴
21、,如国家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等。,在确定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1,二、改革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恢复、发展、改革时期,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保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认识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随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改革政策、措施和一系列试点方案纷纷出台并实施。在这一阶段,全面准确地统计社会保障支出更是困难。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1998)中,对于19911997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估算也是根据当年的全国保险福利费用,即社会保障支出是由全国的国有单位
22、(包括民政部门)、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保险福利费支出汇总得出。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下降,直到1997年才开始出现相反的变化。一方面,这种下降是对过去国有单位职工享有明显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程度的否定,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尽管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范围过窄,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不利于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但在其保障程度下降的同时,却没有及时扩大范围和打破社会保障的所有制限制,因此,表现出来的总体保障水平下降现象有其不合理之处。,二、改革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在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从1998年开始采用了新的统计口径,即以财政预算中的社会
23、保障支出加上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并剔除其中重叠部分,所得到的总额作为社会保障总支出。由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1998年前后相当部分单位还是被传统的单位保障方式所覆盖,相对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没有及时纳入新的统计口径之中。因此,表现在社会保障总支出上,表63中1998年的水平远不如表62中1997年的水平高。但是,1998年以来,我国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了劳动力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了养老、医疗、失业和“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社会保障覆盖面迅速扩大。在此基础上,国家财政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在2001年就达到了以全国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估算的1997年
24、的水平。在水平提高的同时,国家更加注重社会保障的社会属性,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统筹短期内难以实现,但与以前相比,很多单位参加了地方统筹,因此,社会保障水平在此基础之上的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反映了社会保障能力的增强。从2002开始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出现了小幅度波动,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国家社会保障重大政策尚未出台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主要遵循20世纪90年代末的政策框架。二是上述社会保障支出包括了财政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三是在目前黄金发展机遇和矛盾多发并存的历史时期,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2005年以来我国社会保
25、障水平又有了较为显著的上升。,在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从1998年开始采用了新的,三、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 社会保障政策既属于经济政策的范畴,也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对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研究,如果只侧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结论的片面性将难以避免,只有把两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经济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从不少国家社会保障政策产生的背景来看,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往往是其主要原因之所在。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保障水平确定的过程也就是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相统一的过程。从社会政策的角
26、度考虑,保障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生活水平,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来说意义重大。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明确强调指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显而易见,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遵循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稳定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原则。,三、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1我国社
27、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宏观认识 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问题主要应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稳定这两方面展开。首先,虽然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在国际比较中没有客观标准。但是,一方面,从国家或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发展看,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财政收支来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特殊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在20世纪4050年代的社会保障水平处于非常状态,进入60年代以后,逐步得到恢复。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却不足5,显得严重偏低。其次,从社会政治稳定和收入分配角度看,国民越来越期望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和适中的社会保障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改革以来,我
28、国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不但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而且已经很接近05的悬殊水平。近来,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近年来,随着利益主体分化、收入差距扩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矛盾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对抗程度增强、处置难度加大等。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作为各国实施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的社会保障政策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缩小贫富差距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整个经济、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也只有以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基准才具有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
29、水平适度与否的判断,除了从宏观上考察总量外,还应该注意到财政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城乡结构方面是否合理。,1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宏观认识,2财政与社会保障水平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通常以社会保险为核心,而社会保险缴费的强制性则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基础。当社会保险基金遭遇诸如入不敷出等风险时,国家财政通常发挥其作为风险的最后承担者的角色。在很多国家,社会保障收支本身就是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有些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需求是由财政支出予以满足的,比如社会救助。由此可见,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财政状况的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国家财政汲取能力较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当增加也就有
30、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只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诸如行政管理费、国防支出等众多的支出项目。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汲取能力来看,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只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上述分析表明,无论对于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来说,还是对于其他项目支出的资金需求而言,我国财政目前的支出水平都很难予以满足。特别是有些需要政府负担的社会救助项目,有限的财力使本来应由政府介入的领域政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来说,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国家财政的汲取能力,提高
31、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基础性工作。,2财政与社会保障水平,3社会保障水平与企业的承受能力 我国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大子项目组成,从各个子项目的支出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重来看,社会保险所占比重最大,一般在6070,略低于西方国家75以上的水平。与其他子项目不同的是,社会保险强调的是在缴纳保险费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范围内的统筹,而社会保险缴费通常由企业(或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社会保险缴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反过来也会对社会保险缴费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企业缴费率都明显偏
32、高。从表面上看,企业缴费率的偏高会直接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不少学者认为,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负担能力的角度来看,应该适当降低当前的缴费水平。,3社会保障水平与企业的承受能力,经研究发现,欧盟各国社会保障税的平均税负相差悬殊,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障税的平均税负最低和最高的国家分别是丹麦和法国,平均税负分别为05和389。令人吃惊的是,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尽管有些国家的企业负担着较重的社会保障税,但并没有因此大幅度地增加劳动成本,也没有明显影响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原因在于雇工或其代表把社会保障税和净工资看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收入形式。也就是说,如果把社会保障税负、净工资以
33、及个人所得税负之和看成是劳动成本的话,当社会保障税负增加时,净工资就会相应降低,个人所得税也相应减少,劳动成本因而相对稳定。 然而,在我国所发生的情况却与欧盟国家的实践大相径庭。一方面,企业负担着较重的社会保险缴费。仅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企业就需要负担工资总额28左右的保险费。另一方面,近年来,职工工资水平上升很快,据中国劳动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2006年,全国在岗职工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较高的社会保险缴费率与职工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并存,势必导致企业的劳动成本迅速上扬,严重影响了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也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
34、经研究发现,欧盟各国社会保障税的平均税负相差悬殊,,4、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城乡结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国有单位职工实行“低工资、高福利”的政策,对该政策的弊端进行分析的文章和报告不少,但从社会保障水平的视角来分析这一政策的却非常有限。 当我们基于社会保障水平来分析低工资和高福利并存的政策时,如下的推断是合乎逻辑的:首先,低工资政策能够实施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有较高的福利保障,因此,起作用的是低工资和高福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其次,从表面上看,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津贴无须职工缴纳任何费用,其实不然。因为一方面,职工并没有在享受较高程度保障的同时得到较高的收入,另一方面,国家或企业为职
35、工提供的社会保障福利的价值终归是由职工创造的。因此,如果把我国职工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明确地表现出来,即把社会保障缴费从以前的隐性状态显性化,那么,职工的低工资就可以认为是由于缴纳相当高费率的社会保障费所造成的。最后,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的事实,实际上,城镇几乎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这种福利制度与我国偏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对经济效率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是由于在城镇居民中存在着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造成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非城镇或农村居民却几乎未
36、能享受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福利,因此,事实上在他们中间存在着水平偏低的社会保障。尽管这一矛盾一直存在,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加大了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力度,才逐渐变得尖锐起来,并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构成了威胁。,4、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城乡结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不断被提上党和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财政也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力度。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城乡差距依然悬殊。首先,从社会保险看,已经针对城镇职工建立了囊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在内的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而在广大农村,社会保险基本处于缺位状态,就连已经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未能得到较
37、好发展。其次,总体上看,现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体现在社会救助上,但其水平却远不如城镇。最后,从2007年开始试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尽管主要学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的相关经验,但其筹资水平却远在新农合之上。从全国试点城市的情况看,2007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年人的筹资水平大多都在200元以上,而多数农村地区的新农合筹资水平却仅有5060元。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悬殊是城乡差别的重要体现,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后,我国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时,必须遵循城乡有别的原则,将有限的财力集中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不断
38、被提上党和政府工作,四、对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 (1)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上是比较低的。不论是总体绝对水平还是总体相对水平都是如此。当然,这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中国目前不可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水平。而且,长期以来,中国实行“高就业、高福利、低工资”的就业政策,许多福利支出项目实际上是对低工资的一种补偿,因而也不能简单地以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来判断现有保障水平的高低以及适度与否。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职业福利的畸形膨胀,价格补贴和住房补贴规模过大,使其在社会保障水平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加上这些,那么,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并非如人
39、们想象的那样低,而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的话,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可能还是较为超前的。 (2)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城乡差别过大;职工收入结构不合理;国家财政价格补贴和住房补贴过多;地区、所有制、行业之间保障水平差别过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保障调节作用的发挥,同时产生了社会不公等问题。,四、对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五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战略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面临着两个大的难题:其一,社会保障面临新的形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而且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障需求日益迫切,因而需要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方式和水平
40、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其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实力不强,资金严重短缺,尤其是许多企业现有的社会保障待遇(特别是养老金、医疗费用),都难于支付,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确定及发展的战略思路,既要考虑社会承受力的大小,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合理性,更要从中国现实的国情国力出发。 (1)中国社会保障项目的增加和保障水平的提高,不能走得太快,应先重点解决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项目,至于其他项目则可暂缓,然后创造条件逐渐解决。目前,应侧重解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问题,进而带动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乃至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解决。 (2)中国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为核心,针对传统模式的特点,应实现由原来的“国家化”向“社会化”转变,把原来社会保障资金由国家、企业投入转变和过渡到社会化投入,并对积累起来的沉淀资金进行有效运营,使之保值增值,这样,可扩大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增强社会保障基金的供给能力,以达到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目的。(3)中国社会保障应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改变社会保障的方式,逐渐提高其水平,不断强化其功能。,五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