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0376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40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用药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儿科用药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儿科用药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儿科用药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儿科用药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用药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用药课件.ppt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用药,儿童用药,小儿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分期分期年龄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年龄分期各期特点胎儿期母亲用药对胎儿影响较大,应注意引起胎儿,儿童药动学特点,吸收 不同时期存在差异新生儿及婴幼儿 胃酸过低或缺乏,直到3岁左右才稳定在成人水平。胃蠕动差,胃排空时间延长达68小时( 68个月才接近成人水平)。婴幼儿 胃内酸度仍低于成人,不过胃排空时间较新生儿短,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吸收时间快于新生儿。较大儿童 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已接近成人,但首关效应较强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低,个体差异大。,儿童药动学特点吸收 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分布,体液组分 儿童的体液量、细胞外液

2、、间质液均相对高于成人。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一是可以降低药物峰浓度而减低药物的最大效应,二是减慢药物消除,延长药物作用维持的时间。这说明,若欲达到与成人相似的血浆药物浓度,儿童需要较大的初始药物剂量,而且首剂量之后给药间隔需延长。 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体脂肪与体重的比例低于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肪含量有所增加。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容易出现中毒。 新生儿、婴幼儿的脑占身体比例较成人大得多,而脑组织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又不完全,通透性较成人大,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分布 体液组分,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新生儿、婴幼

3、儿血浆蛋白含量低,且与药物的亲和力低,结合能力弱。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高,药物易进入组织细胞,药效加强并引起不良反应。 新生儿血中有较多的胆红素或游离脂肪酸,它们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高,与药物竞争血浆蛋白,使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代谢,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 肝脏代谢药物的酶系统,有肝微粒体酶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新生儿、婴幼儿肝脏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各种酶活性低,使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且个体差异较大。幼儿、学龄儿童对某些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能力有所提高。,代谢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儿童年龄越小,肾功能

4、越不完善。婴幼儿、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特别是新生儿,可使药物排泄减慢,半衰期延长。因此新生儿与儿童时期,使用的药物剂量不能相同。一般新生儿用药剂量要酌情减少,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 年龄因素(举例)二 药物因素(具体)三 食物因素(省略)四 医疗因素(具体)五 个体因素(省略)六 心理因素(省略),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 年龄因素(举例),年龄因素,年龄越小,神经系统不稳定、血-脑屏障发育常不够完善,对药物的反应越敏感。 如对氨茶碱敏感性较高,容易引起兴奋性增高,而鸦片类(芬太尼、哌替啶、可待因等)对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幼小儿童的肾功能发

5、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排泄较低,易导致药物中毒。 如头孢菌素类以第一代头孢菌素肾毒性较大,尤其是头孢噻吩毒性最强,可直接作用于肾脏。三代头孢对肾脏毒性相对小些。临床上已出现由头孢哌酮及头孢噻吩引起的肾功能损害患儿。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肾毒性认识较早,且其同时存在耳毒性等副作用,目前儿童中已较少使用。另外,利福平、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等也会引起肾损害。非甾体抗炎药易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发病机理可能为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时,引起肾内小血管、肾间质的慢性损害所致。临床常见的是尼美舒利颗粒服用后13天出现肉眼血尿。,年龄因素年龄越小,神经系统不稳定、血-脑屏障发育常不够完善,幼小儿童的肝酶系统发

6、育不成熟,酶系统药物解毒作用较弱,容易引起药物中毒。 如对乙酰氨基酚属乙酰苯氨类药物,口服吸收在肝肾进行I相反应,氧化成对乙酰氨基苯二酚和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NABQI),NABQL具有剧烈的肝肾毒性。当长期或超过限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时,则因代谢产生的NABQI数量多,不能被体内有限的谷胱甘肽和胱氨酸完全结合而导致肝肾毒性,导致包括肝肾衰歇、肝性脑并酸中毒、脑浮肿、昏迷、低血糖、低血压,甚至死亡。 如大环内酯娄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多数属于间接肝损型变态反应性肝损害。机理为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半抗原可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抗原经巨噬细胞加工后被免疫细胞识别而导致过敏反应。其发病具有不可预测性发病率低

7、与用药剂量无关,仅发生于有特异体质的少数患者。,幼小儿童的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系统药物解毒作用较弱,容易,药物因素,药物因素包括药物质量、药物剂型、药物相互作用等。 相互作用: 退热药与含相同成份的感冒药同服,导致体温低于正常,白细胞降低等。大环内酯类与茶碱类同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抑制了肝微粒体酶系,抑制了茶碱的代谢和排泄,进而使体内的茶碱积蓄,引起茶碱中毒,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与布拉氏酵母菌合用,使真菌性活菌药物布拉氏酵母菌活性减弱甚至消失。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与钙剂合用时应至少间隔4小时,钙与强心甙有协同作用二者合用易引起强心甙中毒,可使心跳停搏于收缩期,

8、引起严重的心率失常、甚至死亡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的溶液中极不稳定,并且葡萄糖含量越高,其含量下降越快,尤以克拉维酸钾明显,10%GS中3h时含量只相当于原来的12.31%,阿莫西林也只有71.75%,在NS中相对稳定,但也存在配液浓度越高,含量变化越快的问题,建议配制好的注射液应在3h以内、30min左右完成滴注。,药物因素药物因素包括药物质量、药物剂型、药物相互作用等。,注意:当对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了解时,就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数量,既要避免联合使用同样成分的药物,也要避免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相同的药物。,注意:当对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了解时,就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数量,,1、诊断不明

9、儿科有些疾病,如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幼年类风湿等疾病,这些疾病的早期表现类似感冒,表现发热,检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增高,很难与一般细菌感染鉴别,只有试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特异性症状逐渐出现,才能诊断。支原体肺炎和其他细菌感染肺炎在早期也难以鉴别,因为支原体抗体在疾病的710天才能测定到,早期诊断不明,采用头孢类药物无效,而采用阿奇霉素才有效。没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可能会在治疗上走弯路。2、用药不合理 病毒性感冒、非感染性腹泻的患儿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流行性感冒,尽管也是病毒感染,但多数抗病毒药物都是无效的。丙种球蛋白对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部分传染病有预防

10、作用,只在年幼多病的儿童接触这些传染病时才使用,丙球对乙型肝炎、流感、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是无效的。3、药物治疗外的作用 呼吸系统药物(如氨茶碱)可影响心脏,用于感冒的药物(组胺拮抗剂及对乙酰氨基酚等)可影响眼睛等。,医疗因素,1、诊断不明医疗因素,儿童临床用药原则, 明确诊断 给药时间(具体) 药物选择 停药时间(具体) 联合用药 药物疗效观察 药物剂量(具体)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具体) 给药途径,儿童临床用药原则 明确诊断 给药时间(具,儿童用药剂量,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儿童剂量按儿童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如药品说明书无儿童剂量,可根据儿童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及成人剂量换算。

11、,儿童用药剂量 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儿童剂量按儿童体重,儿童体重及体表面积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6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 6月龄0.5kg 1岁以上儿童体重(kg) 年龄28kg,体重低于30kg儿童的BSA( m2 )=(年龄+5)0.07 或=0.035 (m2 /kg) 体重(kg)+0.1 m2体重30kg的儿童,在30kg体重的BSA=1.15 m2的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kg,BSA增加0.1 m2,儿童体重及体表面积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体重低于3,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按儿童体重计算 每次(日)剂量=儿童体重每次(日)药量/kg根据成

12、人剂量换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70kg注: 此公式对幼儿剂量偏小,而对年长儿,特别是体重过重儿,剂量偏大。年龄越小所需剂量应相对大些,常以高限数值计算。 药物代谢与体表面积有关,年龄越小,体表面积相对越大,则用药量相对越多。较大儿童按体重计算,所得剂量超过成人剂量时,则以成人剂量为限。,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按儿童体重计算,按儿童年龄计算 不太实用,很少被儿科医师采用按体表面积计算 儿童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每次(日)剂量/ m2 。(有推荐剂量)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 m2 。(无推荐剂量),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按儿童年龄计算用药剂量计算方法,给药时间,多次

13、给药:给药次数是由药物代谢的半衰期长短决定的,半衰期短的药物在体内消除快,为了保证药物在血液的浓度,需要每日多次给药。饭后服用:退热药及镇痛药一般在症状发作时给药,酵母片、胃蛋白酶等助消化药物在饭后15分钟左右服用,胃肠痉挛药,肠道抗感染药,缓泻药及硫酸亚铁等对胃肠道有较强刺激的药。饭前服用: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如蒙脱石散、多潘立酮、硫糖铝等。婴幼儿空腹服药反应较重,容易呕吐,服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两餐饭之间。睡前服用:指在睡前15-30分钟内服用。如哮喘多发作于凌成2时左右,预防性使用平喘药,宜睡前服用。抗过敏药(含氯苯那敏)具有嗜睡作用,睡前服用可以帮助睡眠。胃酸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

14、,睡前服用抗酸药(如西咪替丁等)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晨起服用:指清晨起床后,空腹状态下服用。有糖皮质激素类、驱虫药等。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是早上8时左右,每日清晨7-8时1次给药,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最轻,不良反应最小。,给药时间多次给药:给药次数是由药物代谢的半衰期长短决定的,半,停药时间,对症药物:一般症状缓解,就可以停药了。治疗用药:在疾病缓解或治愈后停药。疗程用药:如抗菌药物,在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已改善,用3天就可以停了;肺炎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较重,用药时间相对要长些,如支气管肺炎需7-10天,支原体肺炎需要2-3周。当诊断败血症时,抗生素治疗应达到10-1

15、2天才能停药,还有些慢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治疗时间可达6个月甚至更长,如果过早停药,疾病容易反复,如不及时停药也会出现不良反应。不能随意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动症的药物等。,停药时间对症药物:一般症状缓解,就可以停药了。,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含钙离子的中成药,如龙牡壮骨颗粒等,不宜与酸性西药如阿司匹林、胃蛋白酶等同服,可产生钙离子络合物,使溶解度下降,肠道难以吸收而降低药效。龙牡壮骨颗粒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可形成螯合物。含有麻黄碱的中成药,如咳喘宁、小儿热咳口服液等与氨茶碱合用,可增加心悸、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可诱发强心苷中毒。,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

16、用含钙离子的中成药,如龙牡壮骨颗粒等,不宜,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是儿童多种疾病常见的伴随症状,一般来讲,疾病的表现应发生在先,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在后。有胃肠道表现的疾病,应尽量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药物。皮疹:是多型性的,有时与出疹性疾病难以鉴别,一般通过伴随症状鉴别。如幼儿急疹,出疹时常伴有退热,而药疹一般不会退热。发热:儿童的感染性疾病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都可能伴有发热,长不容易与药物热鉴别。一般药物热表现药物治疗不退热,反而高热不退,停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尿液颜色改变:如氨基比林可使尿色变成红色,复合维生素B可使尿色变成黄色,甲硝唑可使尿液变成暗黑色,多数改变尿液颜

17、色的药物,不一定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需要停药。粪便颜色改变:如活性炭可以使大便变黑色,口服的抗生素可以使大便变成绿色等。,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是儿童多种疾病常见,小儿发热的合理用药,由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常常引起发热,而发热又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些医生以为肌肉注射比口服疗效快,故常选用安痛定,但它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有一些医生惯用阿司匹林和双氯芬酸钠,由于小儿胃内酸度低,胃排出迟缓,药物吸收慢,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对胃刺激性强,可致胃出血,双氯芬酸钠对胃也有刺激性,儿童应慎用。,小儿发热的合理用药 由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扑

18、 热 息 痛 又名对氨基乙酰酚,是一种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因此,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剂量,不能过量。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代表药如小儿百服宁、泰诺林、退热栓等,其成分一样,要特别注意不要重复使用不同品牌的药物,造成药物过量。,扑 热 息 痛 又名对氨基乙酰酚,是一种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布 洛 芬 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使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代表药为小儿美林糖浆、托恩口服溶液。,安 痛 定 又名复方氨基比林,是临床上

19、最常用的一种退热药,但若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射本品易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对于某些患儿来说,本药有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皮疹等副作用,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因此,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布 洛 芬 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安 乃 近 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其最严重副作用。目前有很多国家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本品,但国内还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安 乃 近 为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主要副作用为,阿司匹林 这是一种

20、历史悠久的退烧药,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目前在国内儿科趋于淘汰,使用时,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柴胡注射液 为从中药柴胡中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但需注意,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应慎用。,阿司匹林 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退烧药,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最后需要指出: 退热的同时要注意着重针对病因的治疗。 儿童发热多具自限性,无生命威胁,因此选用退热药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研究表明,退热药的强度依次是布洛芬、对氨基乙酰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前两种退热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副作用轻微,可作为首选退热药。 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选用物理降温

21、,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 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同时使用。,最后需要指出: 退热的同时要注意着重针对,小儿腹泻的合理用药,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毒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预防脱水纠正脱水,患者多可自愈。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但对大多数病例来说,抗生素不会对胃肠炎的整个病程起很大的作用。针对一定的生物体,参考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某种特效抗生素,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减少排便次数,减少生物体的传播。,小儿腹泻的合理用药 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黏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伴腹痛或里急后重,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粪便镜检有较

22、多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黏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伴腹痛或里急后重,多为侵袭性细菌,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 用法:每包3g,212个月龄每次13包,每日3次;12岁每次12包,每日3次;23岁每次12包,每日4次;3岁每次1包,每天3次;每包溶于3050ml液体中口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思密达 用法:每包3g,,止 泻 药 物,1、抗动力药 :抗胆碱药(如颠茄、阿托品及654-2等)。2、阿片受体激动剂:复方樟脑酊、可待因,可减少肠蠕动及减少肠分泌,曾用于治疗迁延性腹泻,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并可成瘾。苯乙哌啶及氯苯哌酰(易蒙停),均可作用于肠

23、道阿片受体,也具有抗肠蠕动及分泌作用,但其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认为不易产生阿片类不良反应。,止 泻 药 物,抗 分 泌 药,阿司匹林、消炎痛、氯丙嗪、异丙嗪。用阿司匹林和消炎痛通过其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肠液分泌,达到止泻目的。,抗 分 泌 药 阿司匹林、消炎痛、氯丙嗪、异丙嗪。用阿司匹林,微 生 态 疗 法,注意调服时水温40C。还可加入到牛奶、饮料、幼儿食品中服用。 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胃酸对益生菌的破坏;但要注意不能和抗生素及思密达等同时服用。常用的有乳杆菌LB散、培菲康、妈咪爱、布拉氏酵母菌散等。,微 生 态 疗 法 注意调服时水温40C。还可加入到牛奶,儿童哮喘的干预与防治,哮喘是一种

24、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呼吸道疾病,所以需长期有计划的治疗及预防复发。,防治原则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缓解期: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自我保健。,儿童哮喘的干预与防治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哮喘治疗的药物选择,1、2受体激动剂 (1)吸入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 :短效2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2受体,对心脏1受体影响较小。口服15分钟起效,气雾吸入5分钟起效,可维持46小时。用法和剂量:口服1-3mgd,喷雾:0.10.2mg次,可4小时1次,24小时不超过8次。

25、,哮喘治疗的药物选择 1、2受体激动剂,(2)口服2受体激动剂 盐酸丙卡特罗片:长效2受体激动剂,支气管扩张作用长,抗过敏作用及促进纤毛运动,增加呼吸道防御功能。用法:1gkg,q12h。 富马酸福莫特罗:长效2受体激动剂,半衰期4.8小时,抗变态反应作用。用法和剂量:12g(kg次),q12h 盐酸班布特罗:长效2受体激动剂,治疗作用持续24小时。用法和剂量:25岁,510mg,qn;612岁,10mg,qn,(2)口服2受体激动剂,2、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 作用机理: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加,从而扩张气道;抑制Ca2+向细胞内流,拮抗腺苷受体和前列腺素;刺激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膈肌收缩力

26、;刺激呼吸中枢,防止呼吸肌疲劳;抑制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释放;促进粘液清除。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偶可兴奋中枢,严重者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 口服用药 氨苯碱45mg(kg次),q68h. 茶碱控释片810mg(kg次),q12h。 葆乐辉(茶碱缓释片)0.4g,qn(12岁), 0.2g,qn(612岁)。静脉用药 首剂45mgkg加入5GS 3050ml中2030分钟IV,用于哮喘急性发作,重症继之以每小时0.60.9mgkg3小时速度维持。,2、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3、抗胆碱药 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雾化吸入)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

27、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 4、抗炎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抑制气道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微血管渗漏,从而减轻粘膜水肿;减少粘膜分泌,抑制特异性IgE产生;增加气道平滑肌对2-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并能阻断和逆转2-受体激动剂的快速减敏。 吸入用药 丙酸倍氯松气雾剂、丁地去炎松气雾剂、氟替卡松气雾剂、舒利迭干粉吸入剂、丙酸倍氯松雾化溶液。注意吸入方法及剂量。副作用:口咽部念株菌感染,声音嘶哑,上呼吸道不适。口服用药 强的松12mg(kgd),每天30nag,疗程7天。静脉用药 适用严重哮喘,氢化考的松510 mg(kg次),甲基强的松龙1-2mg(kg.次),每日2

28、3次,35天。,3、抗胆碱药 溴化异丙托品(爱喘乐雾化吸入)可阻断节后迷走神,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色苷酸钠 作用:一种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制剂,可抑制IgE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对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也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用法:采用定量型气雾剂(MDI)或雾化溶液的方式吸入,MDI每次510mg,每日34次。 尼多酸钠 用法为4mg次,4次/日。,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6、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一种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制剂,能选择性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活性,并有效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支气管痉挛,能减少气道因变应原激发的气道高反应。 孟鲁司特 5mg,

29、qn(6-14岁); 扎鲁司特 20mg,1日2次(12岁), 10mg,1日2次(612岁)。,6、白三烯受体拮抗剂,7、抗组织胺药物 异丙嗪 H1受体阻断剂,并具有抗胆碱,抗5-羟色胺的作用。用法:1mg(kg次)。 酮替芬 具有很强的拮抗组织胺H1广受体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用法:3岁1mg,bid;3岁0.5mg,bid。 赛庚定 抗组织胺、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的作用。用法:0.25mg(kgd)。,7、抗组织胺药物,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写在最后,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谢谢你的到来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谢谢你的到来演讲人:XXX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