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15自相矛盾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513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15自相矛盾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15自相矛盾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15自相矛盾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15自相矛盾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15自相矛盾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15自相矛盾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15自相矛盾课件.ppt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5 自相矛盾,语文 五年级 下册,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作者简介,韩非子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简单演

2、变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语体变了,而记录语言的符号没有变。汉字这种超时代的特点,使古今汉语在书面上衔接得天衣无缝。,初步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综观“五四”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学习生字,弗 夫,f,f,学习生字,矛 盾 誉 吾,mo,dn,y,w,学习词语,(1)楚人:楚国人。(2)鬻(y):卖。(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

3、)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5)利:锋利。(6)以:用。(7)弗:不 。(8)应:回答。(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指导朗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熟读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小结,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15 自相矛盾,语文 五年级 下册,第二课时,了解内容,(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2)

4、对照注释,揣摩句意;(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了解内容,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了解内容,翻译文言文的方法:(1)“

5、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的词句。,深读感悟,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 “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深读感悟,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

6、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发展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结果其人弗能应也。,深读感悟,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课堂总结,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板书设计,自相矛盾1.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2.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4.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课堂作业,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2其人弗能应也。( )( ),卖,夸耀,不,回答,课堂作业,二、说说句子的意思.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不可同世而立。 三、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这个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200字),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