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0998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9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 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第三讲 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主要内容,一、选择课题二、研究问题的表述三、确定研究变量四、建立假设五、研究方案的制定,2,主要内容一、选择课题2,一、选择课题,1.选题原则 现实性原则 应用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一是现实性;二是可行性。,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效果;满足教育实践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方法上突破、视角上突破、形式突破、观点突破、实质突破。,避免虚假问题、伪科学的问题、不是问题的问题。,【例】网络课程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3,一、选择课题1.选题原则一是现实性;二是可行性。 强调理论在,一、选择课题,2.课题来源理论途径 来源于教育技术实践和社会需要;

2、来源于教育技术实践经验向教育技术理论的转化;来源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向教育技术应用实践的转化;来源于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本身的偶然发现;来源于现有教育技术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4,一、选择课题2.课题来源理论途径4,一、选择课题,2.课题来源实践途径 咨询专家文献调研深入实践学术活动教育试验了解规划:如科研规划、课题指南;跨科浏览,5,一、选择课题2.课题来源实践途径5,一、选择课题,3、选题应避免的误区不要题目太大要“小题大作”不要难度太高要“量力而行”不要主题太偏要“切合实际”不要问题太旧要“关注热点”,四要、四不要,6,一、选择课题3、选题应避免的误区四要、四

3、不要6,一、选择课题,4.选题方法,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干预问题,语文,写作,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困难学生写作的实验研究,聚焦选题法,7,一、选择课题4.选题方法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干预问题语文,一、选择课题,4.选题方法,学生学习效果,性别,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练习方法,练习时间,练习难度,练习形式,练习次数,练习方法,练习形式,菜单选题法,8,一、选择课题4.选题方法学生学习效果性别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二、研究问题的表述,1.研究问题的三种类型描述性问题:主要是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叙述,了解现状,探讨是什么的问题,通常只涉及一个变量。 【例】高中生报考理科人数比率是多少?

4、 大学生对学校生活满意程度如何?相关性问题:主要是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探讨如何的问题。通常涉及两个变量。 【例】学生的智力与学业成绩有关吗? 小学生的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相关吗?因果性问题:主要是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规律,探讨为什么的问题。通常也涉及两个变量。 【例】个别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吗? 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吗? 网络教学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吗?,9,二、研究问题的表述1.研究问题的三种类型9,二、研究问题的表述,2.研究问题表述的注意事项: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对问题的陈述可以粗略一些,然后通过查阅文献系统地限制。 问题的陈述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

5、可以采用问题的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陈述要精确和无可置疑。 问题表述的关键是表述准确、无可置疑。研究问题的陈述应该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变量)。相关术语必须界定。,10,二、研究问题的表述2.研究问题表述的注意事项:10,二、研究问题的表述,2.研究问题表述的注意事项:【例】原 陈 述: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修改陈述:发散性思维的得分与所选择的六年级学生的特点间的关 系 问题陈述:六年级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得分与一般智力测量的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与阅读成绩测量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与动作灵巧测量的关系是什么?,11,二、研究问题的表述2.研究问题表述的注意事项:11,二、研究

6、问题的表述,2.研究问题表述的注意事项:【例】原 陈 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效果 修改陈述: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对不同知识目标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 问题陈述: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是否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若对学习效果有影响,网络课程中各知识点是以线性的方式组织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还是以超文本的方式,即以一种关联的、非线性的、分等级的方式组织更适合学习者学习?,12,二、研究问题的表述2.研究问题表述的注意事项:12,二、研究问题的表述,3.题目要求: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 例:包头市小学生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研究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 例: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关

7、系的研究题目不要用疑问形式或结论形式 例1:三种不同的教学技术影响小学生语文成绩吗? 例2:三种不同的教学技术对小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实验研究题目不能只有范围没有问题 例1:课堂教学的艺术 例2: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研究 例3:素质教育研究,【训练】,13,二、研究问题的表述3.题目要求:【训练】13,二、研究问题的表述,题目表述思维支架,14,二、研究问题的表述【训练】将下面问题表述成题目题目包含的要素,二、研究问题的表述,【训练1】原陈述:学习成绩与教学技术修改陈述:关于三种教学技术对高中学生学科成绩影响的研究问题陈述: 三种不同教学技术是否会对高中学生学科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训练2】

8、原陈述:网络与创新学习模式 修改陈述:校园网与大学生协作学习模式的行动研究 问题陈述:如何进行基于校园环境下的大学生协作学习?,【训练参考答案】,15,二、研究问题的表述【训练1】【训练2】【训练参考答案】15,1.什么是研究变量? 就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操纵和测量的诸多因素。(有些因素在研究中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特征或条件,这些就叫做变量。)【例】“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的研究,三、 确定研究变量,研究变量有哪几个?,这几个研究变量性质相同吗?,16,1.什么是研究变量?三、 确定研究变量研究变量有哪几个?这几,2.研究变量的类型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

9、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特征: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 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 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因变量:又称应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特征: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三、确定研究变量,17,2.研究变量的类型三、确定研究变量17,三、确定研究变量,【练习】分析下列研究问题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不同教育水平的师生课堂交流情况研究 自变量 因变量不同媒体材料对概念理解的影响研究 自变量 因变量 学校地理分布影

10、响七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 自变量 因变量,不同教育水平,一般分为3个水平(类别):小学,初中,高中。,测量出观察到的师生课堂交流各项指标的分数。,材料的种类:图片,文字,语音,图像。,理解概念所需的时间,学校地理分布,三类:城市、郊区、乡村,对学校态度的各项指标分数,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见参考教材P45,18,三、确定研究变量【练习】分析下列研究问题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不,三、确定研究变量,2.研究变量的类型干扰变量:也叫无关变量或控制变量。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例】“网络课程中

11、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对不同知识目标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中干扰变量的控制:控制学习者之间的课上交流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控制学习环境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控制网络课程本身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控制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控制“霍桑效应”对学习效果的影响。,19,三、确定研究变量2.研究变量的类型控制干扰变量策略对研究的外,三、确定研究变量,【练习】分析下列研究问题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及可能的干扰变量 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口头讲授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自 变 量 因 变 量 干扰变量,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与口头教学),学习效果的测量(可以是统一考试),授课时数、内容、学生原有水平、练习时间等。,20,三、

12、确定研究变量【练习】分析下列研究问题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及,3.变量的抽象定义与操作性定义,三、确定研究变量,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例】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中的分数,在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智力量表LM表中的分数,变量的抽象定义:是指对研究变量共同本质的概括。,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界定核心概念,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

13、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21,3.变量的抽象定义与操作性定义三、确定研究变量变量的操作性定,【例】 发散思维:抽象定义:对同一物体多种用途的设计能力。操作性定义:砖的用途测试的分数(60秒达10项,优,5-9项,一般,5项以下,差。) 【例】 概念理解能力:操作性定义:要求准确理解5个概念的时间,三、确定研究变量,3.变量的抽象定义与操作性定义,22,【例】 发散思维:三、确定研究变量3.变量的抽象定义与操作性,1.什么是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所做的猜测,即对课题中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例】

14、“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对不同知识目标学习效果影 响的研究”的研究假设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知识点和以线性方式组织知识点,导致记忆目标层次的学习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依据一定教学组织策略的超文本方式组织知识点优于线性组织;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知识点和以线性方式组织知识点,导致理解目标层次的学习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依据一定教学组织策略的超文本方式组织知识点优于线性组织。,四、 建立假设,23,1.什么是研究假设四、 建立假设23,2.研究假设的特征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四、 建立假设,【例】

15、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24,2.研究假设的特征四、 建立假设【例】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2.研究假设的作用依据假设,提出并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种类、数目及其关系,从而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目标。 依据假设,确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范围和方法。依据假设,确定处理与分析数据资料的方向、范围,以便验证假设。,四、 建立假设,【例】“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对不同知识目标学习效果影 响的研究”的研究假设,25,2.研究假设的作用四、 建立假设【例】“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组,3.研究假设的陈述假设的基本成分研究课题的限制性条件研究的自变量研究的因变量,四、 建立假设,

16、【例】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身高与被同学选为班级干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研究假设:小学低年级学生超过平均身高的儿童比低于平均身高的儿童更容易被同学选为班级干部。,条件因素,自变量,因变量,26,3.研究假设的陈述四、 建立假设【例】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身,3.研究假设的陈述【训练1】在某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两种阅读方案(方案A和B)对三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条件因素:自变量:因变量:可能的研究假设:,四、 建立假设,某小学语文教学三年级学生,阅读方案A和B,阅读成绩的分数增加,27,3.研究假设的陈述四、 建立假设某小学语文教学三年级学生阅,3.研究假设的陈述【训练1】在某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两

17、种阅读方案(方案A和B)对三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可能的研究假设:,四、 建立假设,对不同阅读成绩的学生,用方案A教学阅读成绩的平均增加分数与用方案B教学的平均增加分数之间存在差异;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后30%的学生用方案A来教,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来教的平均增分;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前30%的学生用方案A来教,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来教的平均增分;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中间40%的学生用方案A来教,与用方案B来教,其平均增分没有差异。,28,3.研究假设的陈述四、 建立假设对不同阅读成绩的学生,用方案,3.研究假设的陈述【训练1】在某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两

18、种阅读方案(方案A和B)对三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操作性定义:,四、 建立假设,研究中包括的个体: C学校所有3年级的学生。方案A:从Y出版商那里买来的材料及活动建议。方案B:从X出版商那里买来的材料及活动建议。,29,3.研究假设的陈述四、 建立假设研究中包括的个体: C学校所,3.研究假设的陈述【训练2】文本结构和个体认知风格对网上信息搜索绩效的影响;条件因素:自变量:因变量:可能的研究假设:操作性定义:,四、 建立假设,网络环境中文阅读内容,文本结构个体认知风格,搜索绩效,文本结构:线性文本和超文本个体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和 场依存性搜索绩效:搜索答案的时间、迷路指数及使用Back键和Ho

19、me键的频次,30,3.研究假设的陈述四、 建立假设网络环境中文阅读内容文本结,4.假设的表述方式 存在式表述(又称描述型假设) 存在式表述的形式是“在C的条件下,A具有B的性质”。【例】 对于网络教学软件,清晰的导航设计具有帮助学生掌握知 识内容结构的作用。 分析:条件因素:自 变 量: 因 变 量:,四、 建立假设,C网络教学软件,X网络教学软件中的导航设计,Y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结构,31,4.假设的表述方式 四、 建立假设C网络教学软件X网络教,4.假设的表述方式 条件式表述条件式表述的形式是“在C条件下,如果有A,则有B。”【例】:对于小学某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的教学中,如果利用多媒体

20、作情境设计式的教学,能增强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使长时记忆效果达到某种标准以上。 分析:条件因素: 自 变 量: 因 变 量:,四、 建立假设,C学生年龄学科科目,X多媒体情境教学方式,Y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程度,32,4.假设的表述方式 四、 建立假设C学生年龄学科科目X,4.假设的表述方式 差异式表述差异式表述的形式是“在C的条件下,A和B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可表示为:AB或AB。【例】对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桂林山水的学习,城市和农村中学学生 对“能帮助理解知识”作用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分析:条件因素: 自 变 量: 因 变 量:,四、 建立假设,C对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桂林山水的学习,X学校类型(城市

21、和农村中学),Y对“能帮助理解知识”作用的认同程度,33,4.假设的表述方式 四、 建立假设C对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桂,4.假设的表述方式 函数式表述 函数式表述形式是“在C条件下,随着A的改变,B将作方式的变化。”【例】小学生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学习时,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 学生的注意保持率将逐渐下降。分析:条件因素: 自 变 量: 因 变 量:,四、 建立假设,C小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学习,X使用软件进行学习的时间,Y学生观看的注意保持率,34,4.假设的表述方式 四、 建立假设C小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软,4.假设的表述方式 存在式表述(又称描述型假设) 条件式表述差异式表述函数式表述

22、,四、 建立假设,35,4.假设的表述方式 四、 建立假设35,5.假设的表述特征研究假设要设想两个变量的期望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可检验的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四、 建立假设,36,5.假设的表述特征四、 建立假设36,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什么是研究计划(研究方案)?,37,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计划为什么研究什么?怎样研,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38,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方案的,研究方案的参考格式:1.研究问题2.研究目的(研究意义)3.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4.研究步骤(研究过程)5.研究的重点、难

23、点和创新点6.论文提纲7.研究的日程进度8.研究设备与器材9.研究期限10.参考文献,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实例,39,研究方案的参考格式: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实例39,参考文献的格式:,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如“文件”建议采用单字母“Z”。,40,参考文献的格式: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文献类型及载体,参考文献的格式:1.著作图书:【格式】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例】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24、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83.2. 学术期刊:【格式】序号 作者姓名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例】5 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4,(6):46-48.,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41,参考文献的格式: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41,参考文献的格式:3.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论文年【例】1张婧.初中语文的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呈现策略的设计D.河北大学.2004.4. 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中的析出文献书写格式: 【格式】序号 析出文献著者题(篇)名见(英文用In

25、):原文献著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例】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42,参考文献的格式: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42,参考文献的格式:5. 报纸文章、资料:【格式】序号 作者姓名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6. 网络文献:【格式】序号 作者姓名(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域名、网 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制定,43,参考文献的格式:五、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的

26、制定43,确定研究问题,导言: 在研究方案中先要阐明所要研究的问题,通常有一些介绍性的评论,包括对一些相关文献的引用,以便为阐明所研究的问题提供来龙去脉。【注意】问题提出部分要明确指出本研究的问题; 介绍性用语可用: “本项研究的意图是” “本研究打算研究的问题是 ”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是”,44,确定研究问题导言:44,研究意义,回答下面的问题,有利于提出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 是否填补了某项空白?是否回答了先前研究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为后继研究提出建议或界定问题?是否形成了某类数据?为教育带来了什么改善或改变?成果对教育实践人员意味着什么?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是否有影响?,45,研究意义回答下面的问题,有利于提出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